分享

两种解法,谁更合理

 落叶别树飘零随风 2010-11-12

两种解法,谁更合理

本人在执教新课标教材简易方程(四年级上册 )时遇到了点困惑,述之如下,望求赐教。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 x=3)。
课本中利用天平称的原理阐述了等式的两个性质:
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左右两边仍相等。
性质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上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等式左右两边仍相等。例如:解方程 4x+5=65
        4x+5=65
      
解:4x+5-5=65-5    (利用性质1,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5)
          4x=60     
(化简方程)
       4x÷4=60÷4   (
利用性质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4)
X=15     
(化简方程)
在学习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本人出现了点困惑。如:“60减去一个数的2倍,差为20,求这个数。学生很容易列出了方程:60-2x=20
可是解方程却遇到了麻烦: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减去60,则右边会出现负数,学生没学过,无法继续进行;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x,似乎与等式性质1有点不吻合(因为2x是一个代数式,而非一个数)。
由此例,我注意到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在小学阶段是不能解决减数、除数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再联想到学生在解如“2x+5=16”此类方程时,总有很多人将第一步直接写成“2x=16-5”式,而非“2x+5-5=16-5”式。问之,则说:因为16,减去一个加数5,就是2x了,写成‘2x+5-5=16-5’太复杂了。想一想,有理!学生利用的就是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这是她们所熟悉的!
于是有点怀念九义教材大纲中提到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九义教材解简易方程所依据的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在解方程时,根据方程中未知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在方程中相当于四则运算中的哪一种数(是除数还是被除数,是减数还是被减数,是加数还是因数),找出相应的关系式,根据关系式直接解方程。如:解方程 30-2x=10  
            30-2x=10        
(判断出2x为减数)
   
解:    2x=30-10     (依据减数=被减数-差)
            2x=20        
(化简方程,判断出x为因数)
             X=20÷2     
(依据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X=10        
(化简方程)
综上所述,九义教材中对简易方程的解法,进一步巩固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解答步骤相对简单,且能够顺利解决减数、除数是未知数的方程,对学生利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大有帮助。
新课标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本意是与中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的解法保持一致,但是实践中事与愿违,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列出方程却不能解方程,使本应让学生掌握的一种技能学生不愿用(因为有可能列出方程但不会解方程);而且学生在书写时因为繁琐,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对第一学段掌握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也未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本人认为,在小学阶段,将利用加减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简易方程改为利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得不偿失。对否,
望方家指正。

差不多,新的办法更有一般性,不必去记特殊规则
    “
(依据减数=被减数-差)
                  
(化简方程,判断出x为因数)
               
(依据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相等的两边作一样处理后,还相等,更符合直观,规则也少,以后引入负数这个规则一样用。
因为2x是一个代数式,而非一个数”,”也具有数的性质啊,可以代表任意数。
你觉得以前简单,可能是比绍熟悉以前的教法。

30-2x=10        
解:30-2x+2x-10=10+2x -10
             20=2x        
             2X=20   
              X=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