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椎(锤)]的创编由来及风格特点

 yuanyi 2010-11-20

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椎(锤)]的创编由来及风格特点与武林名师李瑞东

 

 

李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太极五星锤全国金牌获得者  马金龙

 

近年来由于党的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许多传统的武术套路,流派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各式太极拳,如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在国内外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并得迅猛发展。众人以太极拳防病健身强体认真修炼。在武林百花园中李式太急五星锤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注重。

李式太极拳的创编者——李瑞东,姓李名树勋,号瑞东,字文侯。河北省武清县城关人,出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一个封建大地主家庭,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自幼酷爱武术,家中常有不少食客。人称交友似孟尝,每遇练武之人都要留在家中求习拳器。曾有河北饶阳戳脚门名师李老遂先生来,遂拜李老遂为师,为第一位老师,学习戳脚翻子拳。戳脚门专讲硬、快、毒、狠手法,有八字诀:擒、拦、沾、拿、掀、压、挫、拉。招套练法是五花、四剪、八翻等(金刚锤,九头锤,十字锤、扫项锤、截骨锤)等手法。身法是欺、靠、吸、扫、拽、肩、肘、腰、胯、膝。步法是八卦自转,跟、走、欺。腿法是踢鸳鸯、扁踹、撞、点、毒。变化多端。先生聪明学艺专心,待师意志专诚,李老遂便尽全力以艺授之。九年时间,以颇见功夫,碗口粗的木桩可一脚踢断。

先生自学戳脚后,又与京都王子斌(大刀王五)结为金兰之好,成为异姓兄弟。二人互相研习武艺,从而又得山东弹脚门许多妙处。

光绪六年(1880)四月二十八日,端王府总管王兰亭,由京赴武清王庆坨办事,途经武清城,投宿于先生家中(王与先生之父交厚)。晚饭后闲谈时,先生因见王兰亭足穿练功鞋,遂问王兰亭是否也好拳脚。王兰亭非常谦虚,忙说:“昔日学过几日未成,多年不练,如今以无工夫矣,因在家教孩子们拳脚,一时匆忙忘了更换便鞋,兄实是才疏学浅,若非在弟处绝不敢妄言此道,恐惹人见笑。”先生又问:“不知吾兄所习何门,系何师传授?”兰亭答道:“系广平府杨老师所传太极门,专练八势五步共为十三式。久仰弟台大名,只恨未得一叙,今日相逢不知可肯赐教?”先生典然许可。二人说着来到武术房。时天色已晚,二人即在灯下试手,刚一出手,忽然不见了王兰亭身影。先生急转身仍不见王兰亭身影,忽闻背后其声道:“我在此!”一连三次皆如此。最后竟被王兰亭抓住腿倒立起来。三战三败,先生羞愧难当,几乎愧极而死。急忙道:“京都有一最著名者姓杨名班侯,吾兄认识否?”兰亭答道:“他非是外人,是吾师弟,乃杨老师次子也。”先生闻言,如梦方醒,急忙跪下道:“小弟甘拜下风,如吾兄不弃,愿以师待之。”兰亭闻言,急忙扶起道:“吾弟何出此言,言之太甚也。如不嫌弃愚兄愿尽平生所学相授。可惜相遇之晚,杨老师已逝世,今拜为师兄弟,吾代师领拳可也。”自此李瑞东开始学太极拳。时年已二十九岁。后随王兰亭赴京学艺多年。由于先生功底深厚,因此深得杨式太极拳真髓。在《太极拳之源起》一书中,先生曾经清楚地记下了自己学太极拳真传之经过:“自光绪初年,深得太极真传,从先师兄学太极十三势工夫,一载有余,仅学会六十四势拳架,又给拳谱一本,为初学之人所读者。其篇虽数无多,而言简意深。……后又授我八势,五步、八法并单练,双练,单行、双行、单操、双操、单杀、双杀各层工夫,余发奋学习,又有二年之久。先师兄云:‘吾弟如是苦心练习,实属可嘉,将来必无敌手矣……。’”

清光绪年间,嵩山少林寺,慧海法师(龙禅大和尚)练的是秘不外传的“少林内廊秘法悟真派”拳术。内廊秘法拳是少林寺镇山护寺的上乘功法,只有一定资格的并且武功有造诣的少数僧人秘密修炼的功法。武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慧海法师,闻知京都端王府总管王兰亭尽得其师号称杨无敌的太极拳宗师杨露禅的真传而武功卓绝。决心赴京找王兰亭切磋技艺来印证自己的工夫。但一经交手,被王兰亭所折服,并结为挚友,虚心向王兰亭学习太极拳的功法。为了回报,慧海法师主动提出愿将秘不外传的嫡传“内廊秘法拳”尽数传与王兰亭,王兰亭表示自己不喜欢刚硬的东西,你传给我师弟瑞东吧!先生自此又得到慧海法师少林拳的真传(这是第三位老师)。此少林拳有:六合八式,金刚八式,文功八式,武功八式,六十四路跑打,罗汉拳、五路佛拳等。从而先生又得以深研外家少林拳术。

先生和王兰亭久闻内家拳名家岳青山(又名月二爷)身怀岳家拳绝技。二人随至诚求教,拜为门下(第四位老师)。岳青山乃是岳飞的嫡传后人。岳家拳自古不传外姓,只在本族内传习;如有传外姓者,要按门规在祖师爷台前金盆放血,以正门户。岳青山将岳家真传“心意十二形拳”、“岳家八亩枪”、“勇战心意枪”传与先生和王兰亭後,自此出家不再还乡。岳青山出家后,先生和王兰亭曾多次前往看望师母岳二奶奶。一次先生与王兰亭前往探望师母,兰亭曰:“师母轻功最好,这次您老得给我师弟露一手工夫看看。”岳二奶奶闻言,放下手中八十斤重的铁拐棍说道:“好,你二人且在里屋,我面朝内坐在外屋门栏,听我击掌,你二人速来追我。”兰亭和先生应允。掌声响后二人飞身追出,已不见师母身影。来到院中发现师母已坐在屋脊之上。老人偌大年纪,轻功如此高超,使二人惊叹不已。

岳家拳术属内家拳,练法、打法绝妙。以凶猛刁钻见常。“心意十二形”拳术尽是吸取飞禽猛兽之绝技研习而成。岳夫子云:“吾门十二形拳取飞禽走兽,生龙活虎之神。飞走跳跃、文、义、理、悟而习文效,而练之外,身体内蓄精、气、神。故云练成心意十二形天下无敌手也。”先生在练“心意十二形拳”时,常露出飞禽猛兽之绝技,使观者心惊胆战,不敢正视其态。先生练习操法时,常练熊形蹭背磨肩之功,在院中垒一丈多高的土坯墙,然后用背在墙上一磨一蹭,墙壁立时塌倒。曾有一富豪人家为少爷聘请武术教师,托人将先生请到家中,在谈话中主人看先生身躯胖大,鼻尖扁平,说话齉声,从外观上有些看不起先生,并问:“先生有何等工夫?”先生已看出其意,并说:“我没什么大本事。”说着就往外走,走到大门影壁墙时回身抱拳向主人说声“告辞了”,而这时已背贴影壁了。就见先生一磨一蹭,影壁墙立时倒塌,主人见状甚为惊叹,急忙施礼:先生请屋里坐!先生扬长而去。先生不仅力大无比,轻功也颇见工夫,每天早晨起来散步,常以一手轻扶年幼儿子头部,在沙土地面走过不留脚印。

先生在京时还向八卦掌名师学习“七星八卦掌”(第五位老师)后将此掌传予弟子陈继先等人。

最后,先生又得遇年过百岁的甘淡然(字霈林,系大侠甘凤池的曾孙)向其学习“内家八卦奇门拳”。(亦称八法奇门拳)。此时先生已经名师六位,尽得内外家拳术之精髓,可谓博学。

1890年前后,先生应聘作了北京端王府武师,在王府教拳数年。1894年,慈禧六十大寿时,端王带先生及弟子李进修(号子勤)前去作祝寿表演。先生演练了一套剑术后,飞身跃上太和殿屋顶,露出了轻功绝技,慈禧赞叹:“真象一只神鹰!”从此神鹰之称传遍京城。其弟子李进修练了一套“少林八势”经过处脚下方砖皆碎裂,震惊宫廷。此后,先生受任宫中四品带刀侍卫,每天在京传授武功,数年后辞职回武清。

先生一生经六大名师传授武功,深得内外各派武术之精髓,又经几十年纯功磨砺。深感太极拳理之变化高深,练之熟则可以强其身,练之精则可以通其神。实乃强身之大用,防身之至宝矣。因而先生集中华武林各派之长,以太极之理而化之,独创一新的流派——“李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法与众家太极拳有所不同,总体按天地人三才,分为“天盘拳”三十六势、“地盘拳”七十二势、“人盘拳”一百零八势。其中“天盘拳”亦称“文太极”,为最上乘工夫,先生打拳时,两脚似离地腾空,没有深厚的内功轻功基础是难以学成此拳的。因而“天盘拳”只有极少数人学成。先生次子李仲英是其中之一。“地盘拳”亦称武太极,又名“太极八卦(法)奇门拳”。此拳招法多走奇门,为太极离、粘、随之打法,见影打影、见形打形,与众家太极区分尤为明显。此拳现已极为罕见,李派现只有少数传人尚精于此拳。“人盘拳”是文武相间刚柔相济,称为“太极五星椎(锤)”是李式拳代表作。先生除创编三盘主拳外,还传有“太极十三势”、“太极十三丹”、“太极小架”、“太极大架”、“太极四门炮”、“太极老三推”。器械有:“太极白虎十三刀”、“太极青龙十三抢”、“太极清风剑”、“五户断门枪”、“太极十三剑”、“岳家八母枪”、“清萍剑”、“太极常山派十三势连环枪”、“六合枪”、“雪片刀”、“齐眉棍”。对练有“刀对刀”、“刀对棍”、“刀对枪”、“刀对长枪”、“棍对棍”、“枪对枪”。推手有:“太极合步推手”、“顺步推手”、“活步推手”等。

李式太极拳法虽学于杨式,但又不同于杨式,“大架”或“小架”,亦不同于其它各派,而是学而化之自成一派,其最显著特点有以下方面:

其一,体松舒展,造型美观

李式太极五星椎动作舒展大方,是由于吸收了杨式太极拳长处。在盘架子时,要求身体各个部位放松舒展,气血畅通。即:头正、肩沉、肘坠、手自然、跨抽、膝松、足平散。

头部始终保持中正、放松。中正是外形,放松是大脑。排除杂念,心平气和。呼吸自然。作法:下颌微收,意想百汇穴欲接天,颈椎自然舒直,正而不僵。有舒适感。谓:“虚领顶劲”。

肩要松沉放开,肩沉力到肘。肘坠力到手。手心一空力达指尖。放、松是指意,不在外边。放是指骨骼要用意想无限的放长。如向前击掌,欲想一掌击到天边。松是指肌肉,在盘拳过程中,各部肌肉都不能有绷紧僵滞的感觉。松如棉,但松而不懈。

肘是上肢的中节,非常关键。起着连接根节带动梢节的枢纽作用。就像万向接头,灵活多变。手的力源来自肘的松放。在技击当中肘起着重要作用。

手形要自然,五指之间要自然分开。不宜过大,指自然微曲,掌心自然内凹。拳不可攥得过紧。拳紧会影响前臂肌肉和肘关节的放松。只有在技击接触对方的一瞬间要求拳紧能增气力。

李式太极五星椎对足的要求要松散,五指自然伸直放开,前进时脚跟先着地,然后脚掌、小趾、四趾、中趾、大趾依次着地。退步时,脚大趾先着地,然后二趾、中趾、四趾、小趾、脚掌,最后脚跟依次逐个着地,总之要先后有序

其二:刚柔相济、体用兼备

李式太极五星椎总体为四趟,分为春、夏、秋、冬四节,在每节当中,都设有两式爆发力很强的刚劲动作。如:第一节中的左右“虎扑子”,二节的“白鹤展翅”和“怪蟒翻身”。三节中的“金鸡抖铃”和“双风贯耳”。四节中的“野马擞毛”和“虎跳涧”等。一节中的“虎扑子”动作要求“起如举鼎势,落如掰砖形”提膝时意念用双手将右脚拉起,两掌逐渐变拳提至两耳侧,“后溪”对“太阳穴”右膝找“膻中”穴,右脚跟向前迈大步蹬出,同时双手由拳变掌向前扑出,意在“祖窍”穴。动作勇猛刚烈,极具爆发力。二节中的“怪蟒翻身”是随着翻身动作,两手下按至胸前,身体下沉,两脚同时震地,两掌由胸前同时向前撞出,也是爆发力极强的刚劲动作。

除了少数爆发力很强的动作之外,“太极五星椎”整个套路贯穿着柔软连绵的动作。例如:第一节中的“左右到云端”式,以腰为中心,动作连绵柔软,上下相随、协调一致,拳谱讲:“左右到云端,起躜落又翻;敌进我便退,敌呆我发拳。”又如三节中的“玉女穿梭”做起来好似舞蹈中的卧鱼动作,动作低下柔软优美。但非舞蹈,它有着很强的技击作用。歌訣曰:“玉女投梭穿肋法。”当对方出右拳向我头部或胸部击来,我用左前臂上架同时座身向右转腰右脚后插。同时右掌击向对方右软肋。

其三,形多。李式太极拳法之代表,“太极五星椎”,内中包括十二种飞禽走兽之形。如:第一节的“到云端”为猴形,身形后退,手向前击。“燕子三抄水”形象逼真。要求胸脯找地穿出,实乃穿裆靠。“虎扑子”形似虎扑食,形象起如举鼎,落如掰砖,勇猛刚烈。“斜飞式”为鹰形,好似空中盘旋,实乃靠劲。“织女纫针”为蛇形,前臂和大臂向前靠劲。第二节中的“青龙探爪”坐身手向前探出。实乃抓裆动作。“白鹤展翅”形似鹤在空中回头转身。“金鸡独立”形似鸡在雪地高抬腿,歌诀曰:“金鸡独立腿高提”实乃撞裆动作。“怪蟒翻身”“野马分鬃”等动作,都非常形象。

其四,捶法多,有撇身捶、迎面捶、摇身捶、搬拦捶、指裆捶、肘底捶、探马捶、卧牛捶、栽捶等。

其五,拳架多。李式太极五星椎,集天、地、杨式汇编而成,尔三大类又有高、中、低三种架势。适合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练习,还有供拆开单练。又有刚、柔、快、慢、大、小、松、紧,中、平等九种架子。其技法内容有:蛇缠、鹊跃、鸡啄、龙蟠、虎坐、猫扑、鹤舞、鹰拿、猴抓、罴蹲、熊经、燕轻、揉进等。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的要领。夫人本理以造势。根据拳理盘架子。即势以运气内外协调,借气以生机,技击运用,行机以达理。技击符合拳理。不练势则势不稳,不练气则气不接,不练机则机不灵,不练理则理不纯。以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

其六,劲法多。有八种刚劲,十二种柔劲,八刚劲:弓劲、箭督、风猛、炮燃、雷震,电闪、山崎、钢硬。如箭中必透七孔而后矣。如炮之燃火,务求穿山透壁之功。如墙之倒塌,欲避而不能。如迅雷之猛烈而无掩耳之功夫。如大风之强猛草木俱偃矣。

十二柔劲:轮转、平准、球滚、胶粘、磁吸,木漂、水流、金柔、绵软、针尖、丝缠、箩底、箩中崩豆、弓圆箭远,随风使船、顺水推舟。

其七,步难。李式太极五星椎以中下盘动作居多。要求有较强的腿部功夫。杨式太极拳步法,一式完毕多以重心后移再向前接下一式。而李式则多以腰带腿直接向前接下一式。因而演练时腿部极累。

其八,打法风格突出。杨式为沾、连、粘、随之发力。而李式则不仅有沾、连、粘、随,而且又发展有离、粘、随之打法。杨式太极发力时为哼、呵、咳三气。而李式则为“五气”。先生讲:“头有五星、口有五气。身有五方,手有五诀,脚有五步。怀抱太极,头顶三清,手分八卦,脚踩五行,静如山岳,动似雷风,微得神力,气通太空。”

先生创“李式太极”拳法时。可谓登上太极之巅,清末民初名震天下,人称“京东大侠”,“黑风侠”。先生于民初主持“天下武林英雄会”,在会场上先生表演了惊人绝技。将一把钢刀用食指顶入三合土地面下。然后又以二指夹住刀把轻轻提,只留一点刀尖在地面之下,然后,轻轻一跃,单脚立于刀把之上,一百七八十斤重的胖大身躯,随着刀把轻轻晃动,竟没有使刀再插入地面一丝一毫。先生的软硬工夫均臻上乘,可藏身于太师椅下,全身柔弱无骨,正身仰卧,将小米至于腹上,发功将其打进屋顶;可将身贴于高墙之上,如图挂壁;可置燕雀于手上不能飞;苍蝇落于壁上,抖然发力可将其摔死;十二人纵行站立,各以双手轻扶前方人肩部,先生将一手轻贴前方第一人脑部一侧,十二人腿皆不能抬起。可见先生的气功功法何等高深。多年来,慕名来访者名家高手众多,无不称先生功夫之妙,既遇试手莫不心悦诚服。

先生不仅武技高超,还深晓医术药理、针灸点穴。内外伤科无所不能,在武清城开有“济生堂”药店,为人治病救死扶伤,从不收取分文。先生德高望重,当地人们为感先生之恩德,在先生家中挂了两块金字匾,二门上写“福元善庆”,腰房上写“万寿无疆”。先生一生最讲武德,从无挟技欺人,嫉贤妒能之事。晚年广开门户,收徒授艺,每批多达百人之众。

民国初年,先生与其他武术家在天津创办“广武学会”,又名“中华武德会”亲任会长,广泛地传播了中华武术。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华武术的研究与推广。并为此付出了毕生心血,耗尽了几乎全部家财,从而为中华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和不容诋毁的业绩。

一九一七年农历正月初二,先生因煤气中毒而故去,终年六十六岁。

先生有三子二女,长女奇英、张子伯英、次子仲英、次女菊英、三子季英,均精太极拳术。长子武功高超,力大无比,可一手拉住惊跑的马车;站在牛车上发功,车轮陷入土中,使牛拉不动车。民国年间,任北平大学国术教师。日寇占领期间,因将日本武师击成重伤,离职回到武清。后开门授徒,其徒曹济涵解放前侨居日本,现在日本奈良传授李式太极拳术。次子仲英,自幼习武,其技艺为门徒之最。在民国年间,赴法留学。回国后在河南任铁路工程师,因在一次比武中小挫群雄,被人以毒药害死。时年不到三十岁。三子季英,解放前在北平任国术教师,建国后在天津授徒多年,一九六一年因病逝世。其徒有张万生、杨贵福、郑炳章等人。张万生曾任河北廊坊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于一九八六年五月参加了全国传统武术比赛,表演的李式太极拳,获取了两枚金质“雄狮”奖牌。郑炳章现已耄耋之年雄心犹在,每日练功不辍,细心传授李式太极拳,正在为中华武术事业贡献余生。李瑞东先生入室弟子几十人以长门弟子李进修(又名李八爷)功夫最著,李进修随师多年在北京端王府任教,民国年间在天津授徒。李进修和先生另一弟子蒋万合(又名蒋老爷)曾授艺予武清城关南无梁庙村李昭荫(号仰真,是李进修嫡侄)李昭荫武功颇为出众,二十岁就在天津授拳。当时天津督军邓如琢曾慕名向其学拳。李老与李景林等人有过密切交往。在天津授拳三十余年,后回乡隐居。一九八六年七月逝世,终年九十二岁。目前,其子李广增正在继承父业,为李式拳的继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李式拳技除在武清传习较重之外,全国各地都有传习者。据笔者所知部分传人有:北京的高瑞周是李瑞东的最小弟子(已故)、高先生的传人健在的有:白玉玺、马金龙(都已七十岁了)。(伍淑清在河北大学任教,已故)。北京还有张宾儒,(又名包张,因是开包子铺而得名,已故),现有后人继承。包张是李瑞东亲传,但拜在李瑞东的弟子李子廉门下。北京通县任万良是李伯英的弟子,已故。有长子任正光继承父业。和师兄孙振奎、师弟马金龙、王宝华等人广收门徒传播李式太极拳。马金龙后拜在任万良碑前,由长子任正光代师传艺共同研讨弘扬李式拳法。天津的王义樵、张洪奎、李兴、张照来等人。河北廊坊市张万生是李季英的弟子(已故)。由其子张绍棠,继承父业广收门徒,张绍棠曾在湖北无极武馆任总教练,广泛传播李式拳法。

“李式太极拳”,经历了清末民初极盛时期,在李瑞东的大力倡导下,以武清为核心传向全国和海外各地,在广大人民中生根开花,流传至今。

注:此文参考资料有部分内容摘自“武清县文史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