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学研究机构曾经指出「犯错是人的天性」,医师、护士、技术师等医疗人员也是人,他们也都会犯错。 
手术前的三思八问 开错刀时有所闻,不管医师替你安排任何手术,你都要学会「问清楚」,医师则必须「说明白」;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手术,千万不要做。 「三思八问」能帮助你做好是否接受手术的周全考虑;至于麻醉问题与手术部位等细节,更要详加确认。 亚东纪念医院关于降低术前准备不充分率的研究指出,手术是一种具有侵入性、高危险性的治疗,从术前准备到手术结束,每个步骤都必须严谨而确实,才能确保病患的安全。该院以开放的问卷方式收集资料,调查台湾九十二年底至九十三年初的手术情形,结果发现手术前准备的不充分率达2.2%。 该项调查并发现,术前准备不充分的项目包括以下各项: ※没有手术同意书。 ※X光片等影像资料不全。 ※病人手圈没戴上。 ※旧病历没准备。 ※饰品╱假牙╱附属物品没有摘除。 ※没有让病患禁食。 ※没有检验报告等。 医疗有所谓的不确定性,其中手术治疗更是直接影响到病患自身的健康安全。 不管医师替你安排任何手术,你都应该学会「问清楚」,医师则有必要「说明白」。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手术,千万不要做。 国人的就医行为长期处于「被动」,只是听医师说,却不懂得询问医师、也不懂得如何询问。切记,一个不变的道理就是:「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也就是先学会看重自己的健康状况,医师才会更重视你的健康问题。 面对接受手术的考量时,医改会提供了下列「三思而后行?八问而后动」的方式,供患者参考: 一思:关于手术决定,你应该了解…… 一问:我为什么需要动手术? 1.可以减轻或避免现在的疼痛吗? 2.动这次手术可以治好我的病吗? 3.可以减少问题的症状或改善某些身体功能吗? 4.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不能做」这个手术? 5.接受这个手术的好处是什么?这个好处可以持续多久? 二问:如果我不动手术会怎样? 1.会有立即的危险吗? 2.状况会更糟吗? 3.问题有可能自然消失吗? 三问:有没有其他的治疗选择? 1.除了手术之外还有其他的治疗方式吗? 2.这些方式对我来说,各有哪些优缺点? 3.如果有其他治疗方式,为什么选择手术而不是选择其他方式?选择开刀是否符合世界标准流程? 4.能不能再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要不要动手术? 二思:关于手术本身,你应该了解…… 四问:我需要哪一种类型的手术?有哪些可能的并发症? 1.这个手术通常是用于哪一种情况下,治疗哪种病症? 2.手术的流程大概是怎么样? 3.哪些部位会被切除?范围多大?切除后对我的身体功能会有什么影响? 4.接受这个手术的并发症是什么?发生机率有多高? 5.万一发生这些并发症时,是否容易处理?医师做了哪些准备以应付万一的状况? 五问:我需要哪一种类型的麻醉?有没有专业的麻醉医师全程照护? 1.我是要局部(腰椎)麻醉还是全身麻醉?为什么要采取这种类型的麻醉? 2.有没有专业的麻醉医师全程照护?麻醉有什么副作用吗? 3.对于麻醉可能发生的风险,医师做了哪些准备以应付万一的状况? 4.我是不是已将自己曾发生的过敏反应和用药情形(含草药的使用)告知麻醉医师? 六问:谁会执行这项手术?他的资历怎么样? 1.为我动手术的是哪一位医师? 2.他的资历怎么样?对这个手术是不是很熟悉? 3.医院的环境、设备、团队(例如:恢复室有没有合格医护人员监看病人手术后的状况)情形如何? 三思:关于动完手术之后的情形,你应该了解…… 七问:手术后多久,我才可以回复正常的作息? 1.我的手术是不是属于门诊手术? 2.如果不是,我需要何时到达医院?需要住在医院多久? 3.动完手术后,我会有怎样的感觉? 4.头几天、几周内和数月后,我可以恢复到什么程度? 5.我何时可以回复正常的作息并开始工作? 6.回家之后需要哪些补给品、设备和任何其他的协助吗? 八问:我对于这个手术还有哪些疑问? 1.是不是已向主治和执刀医师明确表达绝不接受的治疗方式? 2.上述所有的问题及回答可不可以文字化? 3.如果在完成以上程序后,仍然不确定是否要动手术, 建议你可以咨询其他医师。 进一步的建议 手术之前一定要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危险性以及手术之后的注意事项与可能情况。 你可以上网查询比较各医院、卫生局的疾病与治疗方法介绍,或到图书馆找寻相关资讯。对你的疾病和治疗方式多一分了解,你的健康就多一分保障。 麻醉问题多 「麻醉师」不等于「麻醉医师」 在开刀之前,医院应该要安排麻醉医师、开刀医师来向病患解释手术内容。 通常医院的开刀医师会露面做些说明,但麻醉医师则不一定会出现,此时患者可以要求医院安排麻醉医师来说明此次开刀将采取何种麻醉方式,就像前面提出的「第五问」,仔细地进行询问。 根据美国医疗保险中的医疗纠纷或疏失纪录来看,麻醉科也是排行前三名的科别,但很多病患却从开刀到出院,从来都没见过麻醉医师。要求医院安排麻醉医师说明的另一个重要性是,国内现今仍存在着由麻醉护士来执行麻醉医师工作的情况,相对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 北城医院之所以发生打错针事件,是因为将用来麻醉的肌肉松弛剂放在专门冰存疫苗的冰柜;而在事件之后,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一般麻醉科主任陈坤堡,曾在《中国时报》发表文章指出,该院一再强调该麻醉人员是领有执照的麻醉师,其实是严重误导了国人对于麻醉医疗的认知。 事实上,国内医疗专业领域只有麻醉专科医师是被卫生署所承认,且领有正式合格执照的。国内并未有所谓麻醉师执照的制度,但是某些医院为了赚取更多利润,聘请麻醉护士执行麻醉医疗行为,却对外宣称聘有麻醉师,使病人误以为是麻醉专科医师,这已经牵涉到密医与诈欺行为,严重损害病人的权益。 由于国内的麻醉医师,一定不会自称是麻醉师,在这需要病人自求多福的年代,如果有医院的医师告诉你,他们聘有麻醉师,这几乎可以百分之百肯定不是麻醉医师,请你要多多保重。 那么,为何会有所谓的麻醉师合格证书呢?陈坤堡指出,真实的情况是,某些医院为了辅助麻醉医师照顾病人的需要,会招收一些专科或护校毕业的护士,教授他们一些麻醉的基本概念与技术,使其能与麻醉医师合作处理病人。通常在累积一年经验之后,这家医院就可能发给该护士麻醉训练的证明,但这种证明并非能力与学识的证明,充其量只是证明其经历罢了。 至于某些护士擅自独立执行的麻醉医疗行为,正如同以往门诊医师旁的助手,看久了医师的处理方法,就偷偷当起密医看起感冒来一样;虽然在医疗法实施后,这种门诊密医已经大大减少,然而,在不为人知的开刀房、风险不小的麻醉业务中,麻醉密医的现象还是层出不穷。 确定再确定 一、确定医师没弄错手术对象 在手术前,医改会所建议的「三思八问」,你可以按表操课,但还有一点必须在手术前做到的是:「询问医师,你的手术对象叫什么名字?」 不要以为这是很愚蠢的问题,其实非常重要,很多医疗疏失都是由搞错病患开错刀所引起;临床上就曾经发生过甲病人罹患盲肠炎,却被误以为是乙病人的胃出血,而开错部位的状况。 二、在手术部位先做记号 另外,为避免开错刀的医疗疏失发生,美国骨科医学会在前年的大会中就提出建议,在帮患者开刀前,最好将开刀的患肢做记号,以免左脚开成右脚。 开错脚的情况并非笑话,临床确实有这类案例,甚至还有些胸腔手术也会开错部位。因此,手术前再 三确认,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疏失所导致的伤害。 美国骨科医学会甚至透过传播媒体的力量,呼吁大众重视这个动作,由病患去教育医师,养成开刀前做记号的习惯。 台大医院骨科部就采行了美国骨科医学会的建议,在开刀之前请病患在患肢上签名,避免医师开错刀。 台大骨科部主任江清泉指出,请病患在患肢上做记号,仅需花费几秒钟,却能「小兵立大功」,获得很大的效果,该科从实施这项措施近三年来,从未发生开错刀的情况,显然这虽是小小的动作,却非常值得推广。 若你就诊的医院并没有这样的规定,你也可以自己主动做记号;也许你的主治医师并没有这方面的认知,但你也应该主动告诉医师,这个动作非常重要,并且提醒他注意自己的手术情况。 不管进行的是哪一种手术,都应该在进入手术室、尚未麻醉前,再次询问清楚;患者愈谨慎,医师相对的也会愈小心,这是很普遍的原则。 进入医疗体系之后,患者可以凭着自己的谨慎态度,把可能的医疗疏失降到最低;而不是在进入医疗体系之后,就把身体完全交给医师和护士。还记得前面提过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