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好职业,走对路(原载《哲思》杂志2006年10月版)

 冰之轩 2010-11-26

选好职业,走对路

/姚茂敦

刘宾和我是大学同学,同校不同班。他学金融经济,我修新闻学。大学毕业时,我顺理成章地进入一家省级报纸。刘宾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几经周折,最后,选择了一家市级媒体。

大家都以为,虽然都是做媒体工作,但我的职业发展前景肯定比刘宾好。毕竟,我是学新闻出身的,有很强的专业优势,又在比市报竞争力强的省级媒体。但四年过后,我们两人的职业发展情况却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在一次编委会上,总编突然宣布刘宾要来任自己所在的经济新闻部主任!

在迎接新领导的宴会上,我悄悄地问刘宾:“你小子,到底会啥特异功能,调进我们报不说,还一下子跑来做我的领导了?看着我满脸疑惑的样子,刘宾哈哈一笑:“我啊,是选对的,不选好的”。

只选对的,不选好的?这不是广告词吗,和职业选择有啥关系啊?见我还不开窍,刘宾只好认真解释一下他选择职业时的几招求职绝杀兵法。

第一招,客观分析自身喜好,只选适合自己的职业。大学毕业时,经过客观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后,我认为自己最喜欢做,最适合做的是媒体工作。所以,当同班同学想方设法,托关系,走后门,非要往银行系统挤时,我没有盲目跟风,而是独僻蹊径进军媒体。在明确了职业目标后,我制定了详细的求职方案。因为自己学的是金融经济,又是刚毕业的新手,进对专业要求特别严格的省报自然难度不少。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采取红军从农村包围城市,外围进攻的方式,将简历投到市报经济新闻部。虽然,进市报也让我颇费心思,但鉴于我在大学期间在很多权威刊物上发表了不少经济专业论文,主编答应让我试用三个月。试用期间,我通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塌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信任。

第二招,永远保持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大学期间,虽然专业课花去我很大部分时间,但写作一直是我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因此,我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去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进了报社后,我总是不断告诫自己,既然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和别人有很大差距,那么我就必须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因此,在工作中,我总是保持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想得多,做得也多。随着时间推移,自然业绩也就不断的增长。几年间,获奖无数。其中,几篇重头文章还被选进中央内参,供国家领导人决策参考。

第三招,设立更高职业目标。一个人,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当前一个目标达到后,再设立一个更高的目标,是确保前进的步伐永不停止的最佳方法。因此,在市报打出名气后,我为自己设立了更高职业目标-----进省报。但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幸运的是,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业,我总能保持一颗永不满足的心。为了能尽早实现进省报的目标,在采访工作中,我一直是最勤奋和最善于思考的人。几年来,无论是发生地震还是火灾,我绝对是冲到现场的第一个记者。

听完刘宾的话,我不由得豁然开朗。原来,我老是感觉工作没劲,原因竟然我从未想过最爱做的工作是什么等问题。只是总认为自己学了新闻专业,就应该进省报做体面的媒体工作。而当这一目标轻而易举地实现后,便再无更高职业追求。而是一边坐在办公室编稿子,一边无聊地盘算着退休的事。

其实,在我们的短暂的职业生涯中,当每次面临人生的职业选择时,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工资高、福利好、工作体面、轻松、有广阔发展前景,而很少考虑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更多的是盲目跟风而放弃自己的主见。就像我和刘宾,虽然同在媒体,刘宾能自己喜欢的工作中享受到劳动的快乐,而我却乏味的工作中慢慢丧失对职业的热情。

因此,对于即将迈出校门的莘莘学子而言,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你能否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将来能做到什么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么?可别小看这些问题,它们将直接关系到你将来职业生命周期的长短和工作成就感的获得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