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细节管理:单纯的智慧

 金鱼树 2010-11-29

学校细节管理:单纯的智慧

    理由:这是一篇非常值得反复阅读的文章。魏书生说,教育和教师必须善于把小事做得有板有眼,如诗如画,如歌如舞。杜朗口校长讲,学校要从小事做起,点点滴滴、扎扎实实、紧锣密鼓、入木三分。我们一直在讲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和小事在学校何以这样重要?学校的细节和小事有哪些?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这篇文章做了很好的回答。

  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

  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就是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地铁二号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类似的细节还很多,如德国设计师根据地形、地势,在每一个地铁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这样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烦吗?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吗?当二号线地铁投入使用后,人们才发现这一转弯的奥秘。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家里开着空调,同时又开着门窗,你一定会心疼你每月多付的电费。想想看,一条地铁增加点转弯出口,省下了多少电,每天又省下了多少运营成本。一号线的站台最外边采用金属装饰,里面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在里面铺设同一色彩地砖。这样的装饰,给予乘客心理上暗示,从而使所有的人都会下意识地站在地砖所在的范围内,和地铁保持了大约50厘米的距离,保证了乘客的安全。 而二号线地面全部用同色的地砖铺成,稍不注意就会过于靠近轨道,使得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门的人员来提醒乘客……

  “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中国人决不乏聪明才智,缺的就是德国的设计师对“精细”的执着。“细节”一词,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管理最要细节,细节成败事业。“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事,处处是楷模;管理无空白,时时能育人。”细节成为学校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水平的有力表现形式。学校管理只有细致入微地审视自己的管理过程或教育服务,注意细节、精益求精才能让学校管理或教育服务日臻完美,在竞争中取胜。同样,如何处理好细节,从校长方面看,是校长能力与水平的艺术体现;从学校文化上看,是学校认真负责精神的体现;从学校发展上看,是学校实现目标的途径。因而,校长必须深谙“细节管理”的奥秘,管理学校、处置问题于细微处见功夫 。

  细节是一种关注。在学校里,细节是眼睛的省略,它常常在校长的熟视无睹中隐没。在学校管理中,对细节的关注首先就是要“关注每一个教师,温暖每一个心灵。”学校惟一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其实就是一群以工作为乐的高素质的教师,而获得并留住这些教师,最终激发他们工作热忱的靠的只能是学校“教师第一”的理念。为此,校长要把每一个教师放在心上,关注教师感受,关注教师需要,关注教师的情绪发展、倾听教师的声音,迎合教师的期望,以便持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细节的关注其次就是要“抓不落实的事,查不落实的人”。 “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 许多学校的发展方向、思路、目标、要求、措施等都比较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办好实事一桩,胜过空讲道理一筐”。干工作,办事情,不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只求“实打实,硬碰硬”。校长应该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培养学校管理者做实每一个管理细节的习惯。

  细节是一种体察。在学校管理中,细节散落在草丛中,它随时等待校长点石成金之手的捧起。校长要时刻体察自身。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洁身自律,从小事做起,才能防微杜渐。加强自身修养,充分剖析自我,客观的认识自我,对照检查自己是否严格要求自己,经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重,将会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名誉,尊重自己的人格,待人处事端庄厚重。自省,将有助于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吾日三省吾身”,有助于反思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作风。自警,将有助于警告自己不要违背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注重以别人的教训来告诫自己、提醒自己,而经常警示自己和告诫自己,有助于自己走路走得更稳健一些。自励,将有助于自己奋发向上,建功立业,为学校多干实事、多干好事。校长也要时刻体察境外。“体察民情”,用“蹲点”的方式,“解剖麻雀”的方式,“建立工作联系点”的方式,“交朋友”的方式等等,深入教师、深入学生,体验教师学生感情,掌握学校真实情况。“了解民意”,细心倾听师生呼声,发现并研究学校工作的问题,避免工作的盲目性、片面性。

  细节是一种创意。品位的诀窍在于细节,对每个细节的精确考虑,往往能使学校品位有明显的提升。学校发展,需要管理创新。而改变学校管理中诸多因循守旧的现象,需要我们在每个管理细节上加工。为此,校长一要跳出“圈子”。审视学校管理改革,克服学校管理中思维定势。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寻找一条具有现代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新思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努力在教育理念上、方法上不断创新,培养创新型的教师, 开创新局面,办出自己的特色。 校长跳出“圈子”,静心反思,认真总结。 从而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跃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校长二要打出“牌子”。品牌是学校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独创性是学校品牌的活力源泉;稳定性是学校品牌的信誉保证;持续性是学校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思路。品牌一旦树立起来并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心理认同,就会发挥品牌效应,人们就会对学校品牌产生一定的心理预期,这种心理预期如果得到实现,就会增加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品牌的信任度。校长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以特色建立学校的品牌。

  细节是一种文化。能够在细节方面体现品质和某种追求的,背后一定有相应文化底蕴的支撑。文化,有着无形的扩张力。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优秀的学校,展现自身能力、品位和价值的,需要的不是咄咄逼人的宣讲,而是具有穿透力的细节内涵。学校文化就好比是一条河道,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它可以引导着师生、教职员工的“行为之水”流向蔚蓝色的大海,也可以流向肮脏的沼泽。但是,开凿通往大海的“河道”既是系统工程,又是细工慢活,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校长要善于无所不在地,事事处处把对“精细”的执着渗透到学校活动的一切场所、一切事件中。使“对精细的执着”这一学校文化处处存在、处处体现、处处作用于师生员工,教职员工无处不接受“对精细的执着”这一学校文化的指令,在学校活动范围内,无处不感染“对精细的执着”这一学校文化的氛围。要善于把行为和理念密切结合,使行为成为管理的传达形式。用理念统率行为,使学校管理行为规范化、模式化。把“对精细的执着”的行为长期坚持下去,推广到学校一切教职工中去,让行为模式由简单的模仿到顺化、到认同、到内化。

  细节是折射世界的一粒沙。细节是手段,完美是结果;细节是过程,完美是结局。没有对上海地势、气候的关注就不会有“三级台阶”的设计;没有对乘客心理的体察就没有“地面装饰线 ”;没有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出口“转弯”的创意就没有运营成本的节省;没有德国人的认真就没有德国设计师对“精细”的执着。关注、体察、创意和文化让看起来只是细节的细节变得富有灵性,尽管单纯,但它却充溢着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在学校里,细节是教师学生的种种需要的体现,是适合学校发展需要的有效资源。 细节是学校管理的元素,管理的细节生动、直观、真实,显示出校长的鲜活和魅力。让我们学会发现细节,学会珍视细节,学会注重细节,视细节为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