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炎黄子孙的幸福论

 杂货店伙计 2010-12-04


《易经》--炎黄子孙的幸福论
 

 

 

 

《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卦名、卦辞、爻辞和《十翼》在内,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周易》。
 

 

《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在先秦古籍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大约有三种不同的答案。一是认为《易经》是卜筮之书,二是认为《易经》是一部载圣人之道的书,三是认为《易经》用来教化的阴阳之道之书。

 

当今对《易经》一书的性质看法就多种多样了。有人认为它是气功经典著作,有人认为是医药著作,有人认为是管理手册,有人认为是预测学,有人认为是决策学,有人认为是控制论,有人认为是系统论,有人认为是全息律,有人认为是因果律,有人认为是计算机的二进制……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事实表明,研究者具备了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就可以从《易经》中找到这一知识领域的思想因素、知识模型。

 

对上述观点,本人不敢妄加评论。我要介绍的一个观点是:《易经》是炎黄子孙的幸福论。

 

《易经》从本质上来说是教人追求幸福、向往幸福的一部书。筮卦问吉凶的目的是借助于神灵指导自己未来的行为,以求得避免灾难,赢得幸福,获得利益。

 

自天子以至于庶民,大都认为幸福是天赐予的,祸害是天对人的惩罚。因此,遇事向天使龟卜蓍筮问休咎,讨吉凶,明利害,便形成了一种习俗。实质上在古代那些靠筮卦断占糊口的人,也不过是靠揣摩推测问卦人的心态进行断占而已。《系辞传》的结尾就道出了占断的秘诀:

 

将叛者,其辞惭。

 

中心疑者,其辞枝。

 

吉人之辞寡。

 

躁人之辞多。

 

诬善之人,其辞游。

 

失其守者,其辞诎。

 

任何未来事情的结果非吉即凶,乱说也有百分之五十的命中率,更何况再加上占筮者把握了问卦人的心态,进行了一些分析呢?因此,孔子说他与巫史同途而异归。孔子也研究《易经》,但他研究的是一套人生哲学、价值取向体系。因此,经过孔子修订和后学笔削了的《易经》炎黄子孙的人生价值取向的理论依据,是炎黄子孙的幸福论。
 

 

一、 惠心

 

益卦九五爻辞:“有得惠心,勿问,元吉。有复惠我,德。”

 

惠心,就是仁心、良心。只要复归了自己的良心,做事做人都不要去问卜占卦,自然会大吉大利。只要复归了我的良心,就一定会品德高尚。此孟夫子所谓求其放心所自出。
 

 

二、 意志

 

益卦尚九爻辞:“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不增加自己的仁爱之心,反而将已有的良心击灭了,这是进德修业的意志不坚定的表现,进德的意志不坚定之时,也就是灾祸降临之日。坚定的意思,是成功的前提。
 

 

三、 真诚

 

中孚卦卦辞:“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不仅要求人们真诚待人、真诚事神,还要真诚待物。人若要得到朋友的真正的友谊,他就得奉献自己的真诚。待人以宽而去其隘,待人以诚而去其诈。防邪恶存真诚,斯学《易》之功也。
 

 

四、 谦卑

 

谦卦彖传说:“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谦虚卑恭,是人生的美德,是交际的开端,是惠心的体现,是成功的秘诀,是尊重他人的标志。愈是饱满的穗,愈是朝下低着头。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谦卑,是炎黄子孙的美德。
 

 

五、 自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是炎黄子孙的脊梁。自强,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人们向往美好,向往幸福,不希望丑恶。因此,旨在趋吉避凶向往幸福的《易经》卦爻辞中“凶”仅出现59次,而“吉”字出现145次,“利”字出现119次。

 

《易经》就是在指导炎黄子孙趋利避害、趋吉避凶,指导人们向往追求、创造美好富足的幸福生活,是炎黄子孙的幸福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