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为富士康的员工死亡为何总沸沸扬扬

 清风行1 2010-12-06
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家乡费邑,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参的人。有一天他在外乡杀了人。顷刻间,一股“曾参杀了人”的风闻便席卷了曾子的家乡。

第一个向曾子的母亲报告情况时,曾母根本不相信;第二个人报信时,曾母依旧不相信。当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现在外面议论纷纷,大家都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听到这里,心里骤然紧张起来。她害怕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要株连亲眷,因此顾不得打听儿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关紧院门,端起梯子,越墙从僻静的地方逃走了。


古往今来,涉及到人命关天的事件时,总是流言纷纷。在当下,有两个企业尤甚,每当有员工死亡的事件发生,也总是巷野皆知,沸沸扬扬。这两个企业,一个是华为,一个富士康。


每次华为和富士康员工死亡的事件见报之后,在来自官方的权威的调查结果尚未出来之前,网络上大量的负面评论就会潮水般地涌向华为,涌向富士康,并且伴随着数不胜数的非理性——甚至是恶意或恶毒——的人身攻击和谩骂。总体看来,网络舆论一般都会一口咬定员工华为逼死的,是富士康逼死的。


英国作家哈利法克斯在《杂感录》里说:“流言蜚语毫不容忍正直者的缺点,而允许正直享有特权却又是对它不够热爱的表现。”毫不容忍缺点?正是。那没有缺点怎么办?那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有毫无瑕疵的公司。又道是:有缺点要上,没有缺点制造缺点也要上。


这也是人性的本质。法国的莫里哀也说过:“铜墙铁壁也阻止不了流言蜚语。”更何况,现在有了互联网。


流言日日有,蜚语月月多。宋丹丹在春晚上嚷过那么一嗓子:“没有绯闻的明星不叫明星。”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流言蜚语,最不缺的就是恶语相向。


西班牙的格拉西安在《处世的艺术》说过:“对流言蜚语最好的谴责就是不加理睬。”


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华为除外,富士康除外。


以曾子的良好品德,以及曾母对儿子的了解和信任,“曾参杀了人”的说法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每一次的员工死亡事件,在调查结果未出来之前,这种非理性的情绪发泄只是建立在网友们的主观臆测基础上的,因为他们拿不出任何有力的事实或证据来证明对将一切归罪于华为或者富士康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其实很多人,对华为、对富士康,根本完全不了解。他们针对的也不是具化的华为、具化的富士康,而是泛化的华为、泛化的富士康。比如,比这两个公司人数少的北大,死亡概率不见得要少。可是,每次北大总是波澜不惊,而这两个公司却声浪滔天。


所以,格拉西安的名言在这里并不适用。


此刻,最需要的是真相——员工死亡的真相。在真相面前,流言蜚语将被击的粉碎——粉碎到无影无踪。


再说到这一次富士康员工马向前的死亡事件,同样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应该呼吁的是,希望深圳警方尽快给出尸检报告,给所有关心此事的人们一个真相。到底是自杀?他杀?情杀?仇杀还是被富士康打死的?


这个事情媒体曝光这么多天了,一个尸检报告为何迟迟出不来?要知道,尸检报告是真相的最重要一环。尸检报告迟迟出不来的真相,我们也想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