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郑风·清人》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2-07

 

《诗·郑风·清人》

 

1人在彭2,驷34旁旁5。二矛重英6,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镳镳7。二矛重乔8,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9。左旋右抽,中军作10好。

【译文】清地健儿来彭地,言语慎重独特来辅助。两支长矛缀羽饰,飘扬在那河边上。

清地健儿来消地,言语慎重独特人美盛。两支长矛在移动,逍遥在那河边上。

清地健儿来轴地,言语慎重独特乐陶陶。左手旋矛右抽刀,中军起身姿容好。

【说明】这是一首讽刺的山歌,讽刺的是郑国君主郑文公。《春秋·闵公二年》:“冬,十有二月,狄入卫,郑弃其师。”《左传》:“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这首山歌写清邑士兵在黄河边上的彭地、消地、轴地驻防时的种种表现。表面上是在称颂他们,而实质上却是说他们寡言少语,不发表意见,却在河边上闲散游荡。

鲁文公二年,即郑文公三年,狄人入侵卫国。卫国在黄河之北,郑国在黄河之南,郑文公怕狄人渡河侵入郑国,就派他所讨厌的高克带领清邑士兵到黄河边上防御狄人。时间久了,郑文公也不把高克的军队召回,而是任其在驻地游荡。故《毛诗序》云:“剌文公也,高克好利而不顾其君,文公恶而欲远之,不能,使高克将兵而御狄于竟。陈其师旅,翱翔河上,久而不召,众散而归,高克奔陈。公子素恶高克进之不以礼,文公退之而不以道,危国亡师之本,故作是诗也。”《毛诗序》讲到了点子上,所谓“风”,即是风俗习惯,即是“礼”,即是社会行为规范,君臣都不遵守社会行为规范,这个国家不亡才怪。

——————————————————

【注释】1.清:郑国邑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

2.彭、消、轴:皆为黄河边上郑国地名。

3.驷:《诗·秦风·驷驖》:“驷驖孔阜,六辔在手。”《诗·大雅·大明》:“驷騵彭彭,维师尚父。”《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庄子·人间世》:“结驷千乘。”《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东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说文》:“驷,马一乘也。”《玉篇》:“驷,四马一乘也。”这里用为四匹马拉的一辆车之意。

4.介:《书·酒诰》:“尔乃自介用逸,兹乃允惟王正事之臣。”《书·秦誓》:“如有一介臣。”《诗·大雅·崧高》:“锡尔介圭,以作尔宝。”《诗·大雅·韩奕》:“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左传·襄公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国语·吴语》:“一介嫡女。”《孟子·尽心上》:“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介异于人臣。”《广雅》:“介,独也。”这里用为独特之意。

5.旁:(páng庞)《楚辞·屈原·九章》:“日有志极而无旁,终老独以离异兮。”这里用为辅助、辅佐之意。

6.英:通“缨”。《诗·郑风·羔裘》:“三英粲兮。”《诗·鲁颂·閟宫》:“公车千乘,朱英绿縢。”这里用为矛上的羽饰之意。

7.镳;《诗·卫风·硕人》:“朱幩镳镳,翟茀以朝。”《诗·秦风·驷驖》:“輶车鸾镳,载猃歇骄。”这里用为美盛之意。

8.乔:《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本意为乔迁,这里用为移动之意。

9.陶:《诗·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诗·大雅·緜》:“陶复陶穴,未有家室。”《礼记·檀弓下》:“人喜则斯陶,陶斯咏。”郑玄注:“陶,郁陶也。”《荀子·强国》:“陶诞比周以争与。”《文选·谢灵运〈酬从弟惠连〉》:“傥若果归言,共陶暮春时。”这里用为尽情快乐之意。

10.作:《书·尧典》:“寅宾出日,平秩东作。”《书·无逸》:“作其即位。”《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周礼·士师》:“凡作民。”《诗·大雅·常武》:“王舒保作,匪绍匪游。”《论语·子罕》:“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论语·乡党》:“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考工记》:“或作而行之。”《说文》:“作,起也。”这里用为起身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