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学诗,无以言】之七十九:《清人》,左旋右抽,中军作好。治国者最危险是因私欲而忘公益。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清人是《诗》的第79首。一首政治讽刺诗,既讽刺当政者,揭露郑国国君不爱惜民众,让人民久役于上,兵众不满,纷纷逃役;又讽刺将兵者,揭露郑国将军高克无领兵之能,外敌当前,郑纲纪败坏游戏无度,最终崩散,无敌自溃。

清人为《诗》之《郑风》部分的第五首。在《郑风》21篇诗中,唯独这首《清人》是确切有本事可考的,甚至《毛诗序》还指出诗作者为郑公子素,因此主旨毫无争义。据《春秋·鲁闵公二年》记载:冬,十有二月,狄入卫,郑弃其师。《左传》云: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这两段是原文,不能理解的,请向下看。

鲁闵公二年(郑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60年),狄人侵入卫国。卫国在黄河以北,郑国在黄河以南,郑文公怕狄人渡过黄河侵入郑国,就派他所讨厌的大臣高克带领清邑的士兵到河上去防御狄人。时间久了,郑文公也不把高克的军队召回,而是任其在驻地无所事事,整天逍遥游逛。最后清邑之师滞留边境,军纪败坏,终于溃散而归,高克也逃到陈国避难去了。


春秋无义战。当时的大小诸侯国之间战争频仍,攻伐兼并不绝。老百姓对诸侯争霸的不义之战是深恶痛绝的,但对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奋起抗击外敌的正义战争,百姓总是予以热情的歌颂。在防御外敌的时候,如果有人消极不抵抗甚至投降,那将受到千夫所指。因高克带领的清邑部队不积极备战御敌,故郑国诗人作此诗以讽刺之。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

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镳镳。

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

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注释:1、清人:指郑国大臣高克带领的清邑的士兵。清,郑国之邑,一说卫国邑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2彭:郑国地名,在黄河边上。3驷()介:一车驾四匹披甲的马。介:甲。旁旁:同彭彭,马强壮有力貌。一说行走、奔跑貌。4二矛:酋矛、夷矛,插在车子两边。重(chóng)英:以朱羽为矛饰,二矛树车上,遥遥相对,重叠相见。重,重叠。英,矛上的缨饰。5翱(áo)翔:游戏之貌。6消: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7镳(biāo)镳:英勇威武貌。8乔:借为鷮(jiāo,长尾野鸡,此指矛上装饰的鷮羽毛。9逍遥:闲散无事,驾着战车游逛。10轴: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11陶陶:和乐貌。一说马疾驰之貌。12左旋右抽:御者在车左,执辔御马;勇士在车右,执兵击刺。旋,转车。抽,拔刀。13中军:即军中。一说指古三军之中军主帅。作好:容好,与翱翔”“逍遥一样也是连绵词,指武艺高强。一说做好表面工作,指装样子,不是真要抗拒敌人。

清人中,高克带领的部队,战马披甲,不可谓不雄壮;战车插矛,不可谓不威武。可是清邑的士兵却不是在为抵御敌人随时可能的入侵而认真备战,却在河上逍遥游逛;身为将帅的高克也不约束部下,清闲无事消磨时光。表面上,此诗讽刺的对象是高克;根本上,深深斥责的是郑文公的昏庸。

清邑军队驻在彭,驷马披甲真威风。

两矛装饰重缨络,黄河边上似闲庭。

清邑军队驻在消,驷马披甲威又骄。

两矛装饰野鸡毛,黄河边上自逍遥。

清邑军队驻在轴,驷马披甲任疾跑。

边御手勇士,军中好像准备好。

清人这首诗,郑国国君郑文公将自己不喜欢的将军高克打发到黄河边上去御狄,从此便不再招回,真可谓眼不见为清静,这个决策对郑国非常危险。假装防狄,驻守河上,一个不想见,一个不尽心,视戍守边疆如儿戏,待人民生命如草芥,两人都满足了私欲,却置国家公益于不顾,如果高克反攻,或者狄人来袭,郑国将何以为计?!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