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欣赏》——国风——鄭风——清人

 红谷斋主人 2016-08-02

  一场演习

 

    这是古人河上演兵的一首歌谣。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駟介镳镳。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清”,郑国之邑,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清人”,郑国大臣高克带领的清邑士兵。“彭”,“卫之河上,郑之郊也”[1],不能确定具体地点。“驷”,“四马也”[2]。“介,甲也。”[3]“驷介”四批披着铠甲的马拉一辆战车。“旁旁”,“马强壮有力貌”[4],另一种解释:“驰驱不息之貌。”[5]“二矛”指酋矛和夷矛。“重英”,“矛有英飾也。”[6]“河上乎翱翔”,“以朱羽为矛饰,二矛竖车上,遥遥相对,重叠相见。”[7]朱熹解释说:“酋矛,长二丈;夷矛,长二丈四尺。并建于车上,则其英重叠而见。”[8]“消”,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不能确定具体位置。“镳镳”,武貌。“喬”即鷮jiāo,雉名,即长尾野鸡。“重喬”,指以鷮羽为矛缨。“轴”,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不能确定具体位置。“陶陶”,“驅馳之貌。”[9]“左旋右抽”,“旋,转车。抽,拔刀。”[10]意思是:“御者在车左,执辔御马;勇士在车右,执兵击刺。”[11]“中军”,指上军、中军、下军中的中军,是主将的位置。“作好”指武艺高强。

“《清人》,刺文公也。高克好利而不顾其君,文公恶而欲远之不能。使高克将兵而御狄于竟,陈其师旅,翱翔河上。久而不召,众散而归,高克奔陈。”[12]诗歌反映的是《左传》记载的“郑弃其师”的历史事件。公元前660年,狄人侵入卫国。郑厉公之子,郑文公姬踕,派高克率领清邑士兵到河上防御狄人。“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13]故有此诗,讽刺郑文公对这件事的处理很不恰当。

朱熹说:“郑人为之赋此诗。言其师出之久、无事而不得归。但相与游戏如此。其势必至于溃散而后已尔。”[14]古人言之凿凿,《左传》也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学者还是有不少疑问。清代学者方玉润先生说:“即彭、消、轴,或以为地名,或以为非地名,皆不可考。”那么,说《清人》这首诗是“刺郑文公弃其师也” [15]就有些动摇了。方先生怀疑《毛诗》对于《清人》的解释,他说:“惟郑文公恶高克,而使之拥兵在外,此招乱之本也。幸而师散,将逃,国得无恙。使其反戈相向,何以击之?由斯以观,高克亦无能辈耳。何以见恶于文公也?”[16]如果这首诗与“刺郑文公弃其师”没有关联,那么这首诗到底写什么呢?“诗曰‘翱翔’、‘逍遥’‘左旋右抽,中軍作好’,所谓霸上驻军直同儿戏,即使作乱亦宜制伏”[17],何谈“公子素恶高克,进之不以礼,文公退之不以道,危国亡师之本,故作是诗也。”[18]《清人》是不是写这个事件?很难下结论。“据《左传》‘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是时师已溃散,而赋诗者犹为此言,可见诗人之意微婉如此。使非传有明文,岂能知为《春秋》‘郑弃其师’之事哉!于此见释诗之难也。”[19]

诗歌写军队的活动,或者就是一场演习,地点在黄河岸边,马车隆隆,军旗猎猎,戈矛重重,中军主将在车上指挥,排兵布阵,左旋右抽,场面十分壮观。

诗歌分三章:

第一章:

清邑军人驻守彭,驷马披甲气势隆。酋矛夷矛红缨络,河上练兵似翱翔。

第二章:

清邑军人驻守消,驷马披甲起狂飙。酋矛夷矛饰野雉,河上练兵

真逍遥。

    第三章:

清邑军人驻守轴,驷马披甲乐陶陶。车左回车右抽刀,主将中军武艺高。

这首诗歌写军队在河上演兵,诗人参与了这场演兵活动。场面是轻松的,愉快的,一个“翱翔”,一个“逍遥”,一个“左旋右抽”,把这场演练写成了游戏,成了摆花架子。诗人含蓄的道出了久久“陈兵河上”的不满,委婉地表达了对战乱频仍的厌烦和军队疏于管理的嘲笑。

诗歌善于气氛的营造和场面的烘托。“旁旁”、“镳镳”、“陶陶”这些迭词的运用,似乎驷马迎面而来,又擦肩而过,气势逼人。各种长矛竖立在车上,重重叠叠,犹如树林,鲜艳的璎珞随风起舞,场面十分壮观。第三章,作者没有重复第一二章的写法,突然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主帅的战车,随着中军的一声号令,左边御手一个漂亮的回车动作,右边士兵猛地把战刀抽出来,直刺向前。真实的大场面的、群体动作的描写,与局部的、刹那间的个别的把握,成功地瞬间的凝固,使得诗歌,动势历历,真切可触,既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又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1] 《毛诗正义》

[2] 《毛诗正义》

[3] 《毛诗正义》

[4] 《毛诗正义》

[5] 南宋·朱熹《诗经集传》

[6] 《毛诗正义》

[7] 《毛诗正义》

[8] 南宋·朱熹《诗经集传》

[9] 《毛诗正义》

[10] 《毛诗正义》

[11] 《毛诗正义》

[12] 《毛诗正义》

[13] 《左传·鲁闵公二年》

[14] 南宋·朱熹《诗经集传》

[15]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16]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17]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18] 《毛诗正义》

[19]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