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整理的足少阴肾经

 青花瓷里的蔷薇 2010-12-08

NO

穴位

穴位属性

名称解释

功用

主治病症

1

涌泉

别名:
地冲穴

 

1.涌泉。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

2.地冲。地,地部也。冲,冲突也。地冲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理同涌泉名解。

3.肾经井。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气血运行是体内经水由地部孔隙外出体表,故为肾经井穴。

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外出体表的高温水液,出体表后水液大量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此气因其湿重不能上行天部的更高层次,而是蒸升到天部的较低层次,只表现出木的一发特征,故其属木。

散热生气。

穴义: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天部横向传于然谷穴。

 

 

 

 

 

 

 

 

2

然谷

荥穴,五行属火

 

{补阴穴}补阴,益气固肾,清热利湿。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精,小便不利,阳痿,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精液缺乏,遗尿;

2. 五官科系统疾病:咯血,咽喉肿痛,咽喉炎,扁桃体炎;

3. 妇产科系统疾病:带下,阴挺,月经不调,不孕症;

4. 其它:消渴,小儿脐风,口噤不开,心肌炎,阴痒,糖尿病,精神病。

临床应用

【虚证崩漏】

主穴 气海 足三里 三阴交

配穴 脾虚者,配百会、脾俞;肾阳虚者,配腰阳关、命门;肾阴虚者,配然谷、太溪。

方义 气海可固本益气,调补冲任。足三里补益气血,使经血生化有源;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健脾益气,促进脾之统血作用。

 

3

太溪

〖别名〗大溪穴,吕细穴。

腧穴五行属土;、原穴。

 (1)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大溪名意与此穴同。

  (2)吕细。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也,总称六吕,此指穴内物质为纯阴之液。细,弱也、小也。吕细一名意在形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水面宽大而流动缓慢,故名。

  (3)肾经俞。俞,输也。本穴为肾经经水的传输之处,故为肾经俞穴。

  (4)肾经原。原,本源、根源也。本穴输出的地部经水真正表现出肾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肾经原穴。

  (5)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气化散热,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故其属土。

{益气壮阳穴}益气壮阳,滋阴益肾,壮阳强腰。清热生气。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为足少阴肾经动脉,即下部地,以候肾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肾经而传,气化之气吸热后上行天部。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泻而多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阳痿,小便频数,肾炎,膀胱炎,遗精,遗尿;

2. 呼吸系统疾病:气喘,胸痛,咯血,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

3. 五官科系统疾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

4. 运动系统疾病: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

5. 其它:消渴,失眠,健忘,月经不调,心内膜炎,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

临床应用:

【实证眩晕】

主穴 风池 百会 太冲 内关

配穴 肝阳上亢者,配侠溪、太溪;痰湿中阻者,配中脘、丰隆、阴陵泉。

方义 肝经为风木所寄,与胆经相表里,取胆经风池与肝经太冲,清泻肝胆,平肝潜阳;内关既可宽胸理气,和中止呕,又与太冲同名经配穴,加强平肝之功;百会用泻法,可清利脑窍而定眩。

【间歇期痫证】

主穴 印堂 鸠尾 间使 太冲 丰隆

配穴 痰火扰神者,配行间、内关、合谷;风痰闭阻者,配本神、风池、太冲;心脾两虚者,配心俞、脾俞、足三里;肝肾阴虚者,配肝俞、肾俞、太溪;瘀阻脑络者,配太阳、膈俞、内关;夜间发作者,配照海;白昼发作者,配申脉。

方义 督脉为阳脉之海,印堂属于督脉,可调神开窍;任脉为阴脉之海,鸠尾为任脉络穴,可降气解郁,是治疗癫痫的要穴,两穴相配调理阴阳,平抑风阳;间使为心包经穴,可疏通心包经气血,为治痫经验穴;太冲为平肝熄风之要穴,癫痫发作多因与痰浊内阻,故取丰隆豁痰化浊。

 

4

大钟

别名:

太钟穴

 

 1)大钟。大,巨大也。钟,古指编钟,为一种乐器,其声混厚洪亮。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如瀑布从高处落下。本穴物质为太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从高处流落低处,如瀑布落下一般,声如洪钟,故名。太钟名意与大钟同。

  2)肾经络穴。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是经水由高处落入低处,经水落下时散发出大量的水湿气体,水湿气体吸热后飘散于穴外,本穴有联络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肾经络穴。

{利水通淋穴}利水通淋,益肾平喘,调理二便。

运行规律:一是吸热后循肾上行,二是吸热后别走膀胱经。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精神病,痴呆,癔病;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癃闭,遗尿,尿潴留,淋病;

3. 其它:月经不调,气喘,咯血,腰脊强痛,足跟痛,哮喘,咽痛,口腔炎,食道狭窄,便秘,疟疾。

临床应用

【癫证】

主穴 水沟 心俞 神门 内关 太冲 丰隆

配穴 肝郁气滞者,配行间、期门、膻中;痰气郁结者,配中脘、阴陵泉;心脾两虚者,配脾俞、足三里;哭笑无常者,配间使、百会;纳呆者,配三阴交、中脘、足三里。

方义 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心藏神,心经原穴神门与心之背俞穴心俞相配,可调养心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理气活血,调理心神,与肝经原穴太冲相配,厥阴同气相求,既可疏肝解郁,又可宁心化痰;治疗癫证不离化痰,故用丰隆健脾化痰,诸穴相配,可达疏肝、健脾、宁心、定癫之效。

【狂证】

主穴 水沟 大椎 内关 大陵 中冲 丰隆

配穴 痰火扰神者,配内庭、曲池、隐白;火盛伤阴者,配行间、太溪、三阴交;气血瘀滞者,配血海、膈俞、肝俞。

方义 治疗狂证不离清火,泻水沟能清热祛邪,醒脑开窍;大陵为心包经原穴,五行属土,取之为实则泻其子之意,中冲为心包经井穴,善于泻热,再与络穴内关相配,清泻心包经,心经之火力著;大椎泻火定神;丰隆健脾化痰。

5

水泉

 

水,水液;泉,水泉。水泉有水源之意,肾主水。穴属本经郄穴,能治小便淋漓。

{调经止带穴}调经止带,清热益肾,通经活络。

1. 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月经不调,闭经,月经过少,子宫脱垂,不孕症;

2. 其它:小便不利,近视眼,膀胱痉挛。

临床应用:

【实证痛经】

主穴 三阴交 中极 次髎 地机

配穴 气滞血瘀者,配太冲、阳陵泉;寒邪凝滞者,配归来;腹胀者,配天枢。

方义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可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地机乃脾经之郄穴,能疏调脾经经气而止痛。四穴合用,共奏行气活血,温经止痛之功。

【虚证痛经】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足三里 气海

配穴 气血亏虚者,配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配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配悬钟。

方义 关元为任脉经穴,又为全身强壮要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调理气血;足三里补益气血;气海为任脉穴,可温养冲任、暖下焦。

6

照海

〖别名〗

  阴跷穴,漏阴穴。

  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1)照海。照,照射也。海,大水也。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本穴物质为水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比水形成为一个较大水域,水域平静如镜,较多地接收受天部照射的热能而大量蒸发水液,故名。

  2)阴跷。阴跷,乃穴内气血有地部的经水和天部的阳气,气血特性体现了阴急而阳缓的阴跷脉特性,故名阴跷。

  3)漏阴。漏,漏失也。阴,阴水也。漏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漏失。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因受天部照射之热,经水气化蒸发如漏失一般,故名漏阴。

  4)足少阴阴跷脉之会。同照海名解。

{补阴血}吸热生气,补阴清热,调经止痛。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蒸发的水气。

运行规律:外来经水屯于穴内,气化之气上行天之天部。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热则补之灸之。

1. 五官科系统疾病:咽干肿痛,目赤肿痛,急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痫证,神经衰弱,癔病,癫痫,失眠;

3. 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赤白带下,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4. 其它:小便不利,小便频数,便秘,下肢痿痹。

临床运用

【绝经前后诸证】

主穴 气海 肝俞 脾俞 三阴交 肾俞

配穴 肾阴亏虚者,配太溪、照海;肾阳虚者,配关元、命门;肝阳上亢者,配百会、风池、太冲;痰气郁结者,配中脘、阴陵泉、丰隆;心神不宁者,配通里、神门、心俞。

方义 本病涉及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气海为任脉穴,可补益精气,调理冲任;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与肝俞、脾俞、肾俞三穴合用,可调补肝、脾、肾三脏。

【阴挺】

主穴 百会 气海 维道 子宫

配穴 脾气虚陷者,配足三里、气海;肾阳亏虚者,配关元、大赫、照海;湿热下注者,配脾俞、阴陵泉、蠡沟。

方义 百会位于巅顶,为督脉穴位,可振奋阳气,升阳举陷;气海为任脉穴,能益气固胞;维道为足少阳与带脉之会,可加强维系带脉,固摄胞宫之功;子宫乃经外奇穴,是治疗阴挺的经验穴。

【虚证耳聋耳鸣】

主穴 太溪 照海 听宫 外关

配穴 肝肾亏虚者,配肝俞、肾俞;中气不足者,配足三里、脾俞。

方义 肾开窍于耳,虚证其治在肾,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注于耳,故取太溪、照海以补益肾中精气;听宫为局部取穴,以疏通耳部经络气血;取外关以疏通少阳经气。

【慢性疲劳综合症】

主穴 脾俞 肝俞 肾俞 膻中 足三里 关元 百会

配穴 脾气不足者,配太白、三阴交;失眠者,配神门、照海;健忘者,配四神聪、水沟;肝气郁结者,配太冲。

方义 脾俞、肝俞、肾俞用补法可调补肝、脾、肾;膻中为气会,可调理气机;足三里、关元补益气血阴阳;百会健脑安神。

7

复溜

 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金。

复,同“伏”,深伏;溜,流动。穴居照海之上,在此指经气至“海

”入而复出并继续溜注之意。

{利水通淋穴}利水通淋,补肾益阴,温阳利水。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水肿,腹胀,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

3. 其它:盗汗,身热无汗,肠鸣,泄泻,足痿,腰脊强痛,功能性子宫出血,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

临床运用

【疟疾】

主穴 大椎 间使 后溪

配穴 温疟者,配曲池、外关、陶道、商阳;寒疟者,配至阳、期门;疟母者,配痞根、章门、肝俞、肝俞、脾俞;高热者,配十宣、委中;汗出不畅者,配合谷;呕吐者,配内关、公孙;腹痛腹泻者,配天枢、气海、足三里;神昏谵语者,配水沟、中冲、劳宫、涌泉;烦热盗汗者,配太溪、复溜;倦怠自汗者,配关元、气海;唇甲色白者,配膈俞、脾俞、三阴交。

方义 大椎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可宣通诸阳之气而祛邪,有截疟的作用,为治疟之要穴;后溪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又通于督脉,能宣发太阳与督脉经气,驱邪外出;间使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厥阴与少阳相表里,故可疏理气机,和解表里,引邪外出,也为治疟要穴。三穴合用,共奏通阳祛邪之效。

【消渴】

主穴 胃脘下俞 肺俞 脾俞 肾俞 太溪 三阴交 足三里

配穴 上消者,配太渊、少府;中消者,配内庭、中脘;下消者,配照海、太冲;阴阳两虚者,配命门、气海、关元;烦渴、口燥者,配廉泉、承浆或金津、玉液;多食善饥者,配合谷、丰隆、中脘;便秘者,配天枢、大肠俞、支沟、照海;多尿、盗汗者,配复溜、关元;视物模糊者,配风池、攒竹、光明、太冲;上肢疼痛或麻木者,配肩髃、曲池、合谷、八邪;下肢疼痛或麻木者,配风市、阳陵泉、解溪、八风;皮肤瘙痒者,配风市、血海、三阴交。

方义 胃脘下俞又名胰俞,为奇穴,是治疗消渴的经验效穴;肺俞清热润肺,生津止渴;脾俞调节脾胃功能;肾经原穴太溪与肾之俞穴肾俞相配,滋补肾阴,清热润燥;三阴交滋补肝脾肾三脏;足三里清胃泻火,和中养阴。

【阴虚证咽喉肿痛】

主穴 太溪 照海 鱼际

配穴 肝肾阴虚者,配三阴交、复溜;阴虚有热者,配行间。

方义 太溪是足少阴经原穴,照海为足少阴经和阴跷脉之交会穴,两脉均循行与喉咙,取之以调理两经经气,滋养肾阴,引导虚火下行。鱼际为手太阴经的荥穴,以利咽清肺之虚热。三穴同用,可使得虚火得清,不致灼伤阴液,以奏利咽止痛之效

8

交信

 

 1)交信。交,交流、交换也。信,信息也。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气由此交于三队交穴。本穴物质为复溜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因其吸热扬散而质轻,因此从本穴外走脾经气血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

  2)内筋。内,与外相对,指本穴交于三阴交穴的气血物质来自于肾经所处的内部。筋,肝风也。内筋名意指本穴气血以风气的形式由内向外传输。理同交信名解。

  3)阴跷脉郄穴。郄,孔隙也。本穴既为肾经之穴同时又为阴跷脉之穴,但由于本穴气血为凉湿水气,外传脾经的气血是吸热后的气血,量不多,如从孔隙中外出一般,故为阴跷脉郄穴。

 

{调经止带穴}调经止带,益肾调经,调理二便。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横向外走三阴交穴。

〖功能作用〗外散寒冷水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1. 妇产科系统疾病:崩漏,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小便不利,水肿,睾丸肿痛,疝气,尿潴留,淋病,睾丸炎;

3. 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泻,便秘,痢疾;

4. 其它:膝、股、腘内侧肿痛,肠炎,脊髓炎,下肢内侧痛。

临床应用:

【月经先后无定期】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肝俞

配穴 肝郁者,配期门、太冲;肾虚者,配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配膻中、内关。

方义 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之穴,又是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三穴公用可调理经穴。

【实证痛经】

主穴 三阴交 中极 次髎 地机

配穴 气滞血瘀者,配太冲、阳陵泉;寒邪凝滞者,配归来;腹胀者,配天枢。

方义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可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地机乃脾经之郄穴,能疏调脾经经气而止痛。四穴合用,共奏行气活血,温经止痛之功。

【虚证痛经】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足三里 气海

配穴 气血亏虚者,配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配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配悬钟。

方义 关元为任脉经穴,又为全身强壮要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调理气血;足三里补益气血;气海为任脉穴,可温养冲任、暖下焦。

9

筑宾

阴维脉郄穴。

1)筑宾。筑,通祝,为庆祝之意。宾,宾客也。该穴名意指足三阴经气血混和重组后的凉湿水气由此交于肾经。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传来的凉湿水气(足三阴经气血在三阴交穴混和后既无热燥之性亦无寒冷之性),性同肺金之气,由此传入肾经后为肾经所喜庆,本穴受此气血如待宾客,故名。

  2)阴维脉郄穴。郄,孔隙也。本穴既为肾经之穴,同时又为阴维脉之穴,而三阴交穴传入本穴的气血较为细少,如从孔隙中传来一般,故为阴维脉郄穴。

{清热穴}清热调下焦,宁心安神,散热降温。足三阴经气血混和重组后的凉湿水气由此交于肾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横向下行阴谷穴。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狂,痫证,精神病,癫痫;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疝气,肾炎,膀胱炎,睾丸炎;

3. 其它:呕吐,小腿内侧痛,神经性呕吐,小儿胎毒,腓肠肌痉挛。

临床应用:

癫证】

主穴 水沟 心俞 神门 内关 太冲 丰隆

配穴 肝郁气滞者,配行间、期门、膻中;痰气郁结者,配中脘、阴陵泉;心脾两虚者,配脾俞、足三里;哭笑无常者,配间使、百会;纳呆者,配三阴交、中脘、足三里。

方义 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心藏神,心经原穴神门与心之背俞穴心俞相配,可调养心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理气活血,调理心神,与肝经原穴太冲相配,厥阴同气相求,既可疏肝解郁,又可宁心化痰;治疗癫证不离化痰,故用丰隆健脾化痰,诸穴相配,可达疏肝、健脾、宁心、定癫之效。

【狂证】

主穴 水沟 大椎 内关 大陵 中冲 丰隆

配穴 痰火扰神者,配内庭、曲池、隐白;火盛伤阴者,配行间、太溪、三阴交;气血瘀滞者,配血海、膈俞、肝俞。

方义 治疗狂证不离清火,泻水沟能清热祛邪,醒脑开窍;大陵为心包经原穴,五行属土,取之为实则泻其子之意,中冲为心包经井穴,善于泻热,再与络穴内关相配,清泻心包经,心经之火力著;大椎泻火定神;丰隆健脾化痰。

〖人体穴位配伍〗配肾俞穴、关元穴治水肿;配大敦穴、归来穴治疝气;配承山穴、合阳穴、阳陵泉穴治小腿痿、痹、瘫;配水沟穴、百会穴治癫、狂、痫证。

10

阴谷

经合穴。

  合穴,属水。

(1)阴谷。阴,阴性水湿也。谷,肉之大会也,两山所夹空隙也。该穴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汇合并形成大范围的水湿云气常本穴物质为筑宾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聚集为水湿云气,水湿云气性寒冷,故名。

 (2)肾经合。合,汇合也。本穴为肾经的水湿之气汇合之处,故为肾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性寒冷,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调经止带穴}调经止带,益肾调经,理气止痛,除降浊气。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汇合并形成大范围的水湿云气常。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高浓度冷湿水气。

运行规律:部分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循肾经上行。

治法:寒则点刺出或灸之或泻之,热则水针或补之。阴谷穴-取穴方法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疝气,崩漏,小便难,泌尿系感染,阳痿,遗精,阴茎痛;

2. 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阴道炎,外阴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3.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肠炎;

4.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精神病;

5. 其它:膝股内侧痛,阴痒,膝关节炎。

临床运用

【虚证癃闭】

主穴 脾俞 肾俞 三焦俞 关于 三阴交

配穴 脾气虚弱者,配气海、足三里;肾阳虚弱者,配太溪、阴谷;无尿意或无力排尿者,配气海、曲骨。

方义 脾俞、肾俞以振奋脾肾气机,脾肾不足则三焦决渎无力,故用三焦俞以通调三焦气机;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能温补下焦元气,鼓舞膀胱气化;三阴交调理肝、脾、肾功能,以助膀胱气化,诸穴相配可达益气启闭之功效。

阴谷穴-配伍

1、配肾俞、关元,有壮阳的作用,主治阳痿,小便难。

2、配曲池、血海、曲骨,有祛风除湿,理下焦的作用,主治阴痛,阴痒。

11

横骨

别名:下极,屈骨,屈骨端,曲骨端。

 

冲脉、足少阴会穴。

1)横骨。横,指穴内物质为横向移动的风气也。骨,指穴内物质中富含骨所主的水液。该穴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横向外传。本穴物质为阴谷穴横行传至的冷湿水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胀散并横向传于穴外,外传的风气中富含水湿,故名。

  2)下极。下,指本穴位于胸腹的最下部。极,屋顶之意,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下极名意指肾经气血在本穴达到了它所能上行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阴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因其寒湿滞重要靠不断地吸热才能上行,而本穴则是肾经下部经脉气血上行所能到达的最高点,故名下极。

  3)屈骨。屈,亏缺之意。骨,阴性水液也。屈骨名意指肾经气血由于本穴的向外散失而处于亏缺之状。本穴物质为阴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量不大,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并散失肾经之外,肾经气血因此更加亏缺,故名屈骨。屈骨端名意与屈骨近同,端指肾经吸热上行的气血在此到达顶端。

  4)曲骨端。曲,隐秘也。骨,肾主的水液也。端,极点、尽头也。曲骨端名意指肾经吸热上行的水湿至此已到尽头。理同屈骨名解。

{补阴穴}益肾助阳,补阴调下焦,清热除燥。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横向外传。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受热后循肾经上传大赫穴及输散腹部各处。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泻之或灸,热则补之。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少腹胀痛,疝气,小便不利,尿道炎,尿潴留,遗尿,遗精,阳痿,睾丸炎;

2. 妇产科系统疾病:盆腔炎,附件炎,闭经,月经不调;

3. 其它:角膜炎。

临床运用

【阳痿】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肾俞

配穴 命门火衰者,配命门、志室;心脾两虚者,配心俞、脾俞、足三里;湿热下注者,配曲骨、阴陵泉;失眠多梦者,配内关、神门、心俞;食欲不振者,配中脘、足三里;腰膝酸软者,配命门、阳陵泉。

方义 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为元气所存之处,取之能调补肝、脾、肾,温补下元,直接温养,兴奋宗筋;三阴交既可健脾益气,补养肝肾,又可清热利湿,强壮宗筋;补肾俞可培补肾气,使真元得充,恢复肾之作强之功。

【遗精】

主穴 关元 肾俞 三阴交

配穴 肾虚不固者,配志室、太溪;心脾两虚者,配心俞、脾俞;阴虚火旺者,配太溪、神门;湿热下注者,配中极、阴陵泉;失眠者,配神门;头晕者,配百会;自汗者,配复溜。

方义 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调补肝、脾、肾,振奋肾气;肾俞补肾固精;三阴交善调脾、肝、肾之气,清泄虚火,固摄精关

〖人体穴位配伍〗配中极穴、三阴交穴治癃闭;配关元穴、肾俞穴、志室穴、大赫穴治阳痿、遗精、崩漏、月经不调。

12

大赫

〖别名〗阴维穴,阴关穴。

冲脉足少阴之会。

 (1)大赫。大,大也、盛也。赫,红如火烧十分显耀也。大赫名意指体内冲脉的高温高湿之气由本穴而出肾经。本穴物质为体内冲脉外出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因其高温而如火烧一般显耀,因其高压而气强劲盛大,故名大赫。

  (2)阴维。此名是从本穴的特定功能上而言的。本穴物质为冲脉外传的高温高压水气及横骨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在冲脉强劲之气的带动下,横骨穴传来的寒湿水气由此输布胸腹各部,有维护胸腹阴面阴液的作用,故名阴维。

  (3)阴关。阴,阴液也。关关卡也。阴关名意指冲脉外输的强劲热只能带动本穴天部的水湿之气上行,而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则无此作用,阴性水液只能循肾经下行。

  (4)冲脉足少阴之会。理同大赫名解。

补阴益肾助阳,调经止带,散热生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强劲的高温高压之气。

〖运行规律〗循肾经上传。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精,早泄,阳痿,睾丸炎;

2. 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带下,月经不调,盆腔炎。

【阴挺】

主穴 百会 气海 维道 子宫

配穴 脾气虚陷者,配足三里、气海;肾阳亏虚者,配关元、大赫、照海;湿热下注者,配脾俞、阴陵泉、蠡沟。

方义 百会位于巅顶,为督脉穴位,可振奋阳气,升阳举陷;气海为任脉穴,能益气固胞;维道为足少阳与带脉之会,可加强维系带脉,固摄胞宫之功;子宫乃经外奇穴,是治疗阴挺的经验穴。

13

气穴

〖别名〗胞门穴,子户穴。

 冲脉足少阴之会。

(1)气穴。穴内物质为气态物也。本穴物质为大赫穴传来的高温高压水气,至本穴后,快速强劲的高温高压水气势弱缓行并扩散为温热之性的气态物,故而得名。

(2)胞门。胞,胞宫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胞门名意指胞宫的外输气血由此外出冲脉。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温热之气,此气来源于胞宫,在本穴开始向冲脉以外传输,是冲脉气血外出的主要门户,故名胞宫。子户名意与胞宫同。

(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4)气,气血的气;穴,土室。气,在此指肾气。穴在关元旁,为肾气藏聚之室。

{理气穴}理气调冲任,益肾暧胞,补益冲任。气血物质为热性水气。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变为和缓的热气。

〖运行规律〗循肾经上传及散输小腹各部。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小便不利,尿路感染,遗精,阳痿,阴茎痛,肾炎,膀胱麻痹;

2. 妇产科系统疾病:带下,月经不调,不孕症;

3. 其它:泄泻,腹泻,角膜炎。

临床应用

【绝经前后诸证】

主穴 气海 肝俞 脾俞 三阴交 肾俞

配穴 肾阴亏虚者,配太溪、照海;肾阳虚者,配关元、命门;肝阳上亢者,配百会、风池、太冲;痰气郁结者,配中脘、阴陵泉、丰隆;心神不宁者,配通里、神门、心俞。

方义 本病涉及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气海为任脉穴,可补益精气,调理冲任;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与肝俞、脾俞、肾俞三穴合用,可调补肝、脾、肾三脏。

【带下】

主穴 带脉 中极 白环俞 三阴交 阴陵泉

配穴 肾虚者,配关元、肾俞;脾虚者,配气海、足三里、脾俞;湿热下注者,配水道、次髎、行间。

方义 带脉穴固摄带脉,调理经气;中极可利湿化浊,清理下焦;白环俞助膀胱之气化以化湿邪;三阴交健脾利湿,调理肝肾以止带;阴陵泉健脾利湿以止带。

14

四满

〖别名〗髓府穴,髓中穴,髓海穴。

冲脉足少阴之会。

1)四满。四,四面八方也。满,充斥、充满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凝、充斥穴内各个空间。本穴物质为气穴传来的热性水气,水气上行至此后热散冷凝化为雾状水滴并充满穴周,故名。

  2)髓府。髓,肾之精也,寒性水湿之气也。府,府宅也。髓府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化为寒湿水气。本穴物质为气穴传来的热性水气,至本穴后热性水气散热冷凝而变为寒性水气,故名髓府。髓中、髓海名意与髓府同。

  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调经止带穴}调经止带,理气调经,利水消肿。除湿降浊。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凝。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下行于中注穴。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补之。

1. 妇产科系统疾病:带下,痛经,月经不调

2. 消化系统疾病:腹痛,疝气,便秘,肠炎,痢疾;

3. 其它:遗尿,遗精,角膜白斑。

临床运用

【月经先期】

主穴 关元 血海 三阴交

配穴 实热者,配太冲或行间、期门;虚热者,配太溪;气虚者,配足三里、脾俞、气海;月经量多者,配隐白。

方义 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诸穴相配,冲任调和,经血按时而行。

【月经后期】

主穴 气海 三阴交

配穴 寒实者,配子宫、天枢、地机;虚寒者,配命门、腰阳关、关元、归来。

方义 气海为任脉经穴,可益气温阳,调一身之阳气,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经之经气,从而和血调经。

【月经先后无定期】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肝俞

配穴 肝郁者,配期门、太冲;肾虚者,配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配膻中、内关。

方义 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之穴,又是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三穴公用可调理经穴。

15

中注

冲脉足少阴之会。

1)中注。中,与外相对,指里部。注,注入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冷降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四满穴传来水津湿气,至本穴后则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故名。

  2)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调经止带穴}调经止带,通调腑气,利湿健脾。肾经冲脉经水由此注入体内。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地之表部注入地之地部。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

1. 妇产科系统疾病:带下,月经不调,卵巢炎,输卵管炎;

2. 其它:泄泻,睾丸炎,肠炎,腹痛,便秘,腰痛,结膜炎。

临床应用:

虚证痛经】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足三里 气海

配穴 气血亏虚者,配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配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配悬钟。

方义 关元为任脉经穴,又为全身强壮要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调理气血;足三里补益气血;气海为任脉穴,可温养冲任、暖下焦。

【血枯经闭】

主穴 关元 归来 足三里

配穴 肝肾不足者,配肝俞、肾俞、太冲、太溪;气血亏虚者,配气海、脾俞、胃俞。

方义 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补下焦真元而化生精血;归来、足三里为胃经穴,可健脾胃而化生气血,血海充盈,则经自通,月事自能按时而下

〖人体穴位配伍〗配肾俞穴、委中穴、气海穴俞穴治腰背痛;配血海穴、肾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阴交穴、中极穴治妇科病、月经不调、卵巢炎、睾丸炎、附件炎。

16

肓俞

别名:盲俞穴,子户。

冲脉足少阴之会。

1)肓俞。肓,心下膈膜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膏脂之类。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胞宫中的膏脂之物,膏脂之物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输体表,故而得名(何以知本穴物质来自胞宫?其理如下。本穴位居脐旁,而脐则为人体胸腹部体表的重力场中心,本穴外输的气血物质必定是来自与之全息对应的体内重力场中心附近脏器。体内的重力场中心为二肾,相邻的脏器有胞宫和膀胱,但本穴位于冲脉,这就决定了本穴的气血物质是来自胞宫而非膀胱)。

  2)盲俞。盲,昏暗之意,指穴内外输的气血物质为膏脂,混浊不清,有别于肾经经水应有的清也。俞,输也。盲俞穴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胞宫外传的膏脂之物。理同肓俞名解。子户名意与盲俞穴同。

  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理气穴}理气止痛,润肠通便,积脂散热。

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体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膏脂之物。

运行规律:散热冷凝并输散于腹表各部。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深刺而泻。

1 消化系统疾病:腹痛,泄泻,便秘胃痉挛,肠炎,痢疾,习惯性便秘,肠麻痹;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道炎,膀胱炎;

3. 其它:角膜炎。

临床应用:

【腹痛】

主穴 中脘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寒邪内积者,配神阙、公孙;湿热壅滞者,配阴陵泉、内庭;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脾阳不振者,配脾俞、章门;急性腹痛者,配梁丘。

方义 中脘为腑会、胃之募,天枢为大肠腑之募,两穴均位于腹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三穴远近配伍,既可调理胃肠腑气,又可运转腹部气机;三阴交调理三阴经之气血;太冲疏肝儿调畅气机。

【急性泄泻】

主穴 中脘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配穴 寒湿内盛者,配神阙;湿热伤中者,配内庭、曲池;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

方义 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天枢为大肠之募穴,穴居腹部,上巨虚伪大肠之下合穴,合治内腑,两穴募合相配,调理胃肠气机,运化湿滞作用显著;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善于健脾化湿。

【慢性泄泻】

主穴 天枢 大肠俞 足三里 三阴交

 配穴 脾胃虚弱者,配脾俞、太白;肝气郁滞者,配期门、太冲;肾阳虚衰者,配肾俞、命门、关元;腹胀者,配公孙;伴有脱肛者,加百会。

方义 本病病位在肠腑,故取大肠募穴天枢,大肠背俞穴大肠俞,俞募相配,调理肠腑气机;足三里健脾和胃,消胀止泻;三阴交健脾利湿,疏肝补肾,脾虚、肝郁、肾虚诸种泄泻皆可用之。

 

17

商曲

别名:

高曲穴,商谷穴

冲脉、足少阴会穴

1)商曲。商,漏刻也。曲,隐秘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行。本穴物质为肓俞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少部分水气吸热后特经上行,如从漏刻中传出不易被人觉察,故名。

  2)高曲。高,高处也,天部之气也。曲,隐秘也。高曲名意指肾经冲脉的水气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行。理同商曲名解。

  3)商谷。商,漏刻也。谷,两山所夹空隙也。商谷名意指本穴周范围内的寒湿水气吸热后皆由本穴上行。

  4)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益气壮阳穴}益气壮阳,健脾和胃,消积止痛。运化水湿,清热降温。

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性水气。

〖运行规律〗循肾经横传石关穴。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1、消化系统疾病:噫气,反胃,腹胀,水肿,胃炎,胃痉挛,胃下垂,肠炎,痢疾,便秘;

2、其他:胸胁胀痛。

临床运用:

【胃痛】

主穴 中脘 内关 足三里

配穴 寒邪客胃者,配上脘、胃俞;饮食停滞者,配梁门、下脘;肝气犯胃者,配太冲、期门;气滞血瘀者,配膈俞、三阴交;脾胃虚寒者,配脾俞、胃俞、关元;胃阴不足者,配三阴交、内庭。

方义 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可疏通胃气,导滞止痛;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中脘穴、大横穴治腹痛、腹胀;配支沟穴治便秘;配大肠俞穴、天枢穴、治泄泻、痢疾。

【呕吐】

主穴 中脘 内关 足三里

配穴 寒邪客胃者,配上脘、胃俞;热邪内蕴者,配合谷、金津、玉液点刺出血;饮食停滞者,配梁门、天枢;痰饮内阻者,配丰隆、公孙;肝气犯胃者,配太冲、期门;脾胃虚寒者,配脾俞、章门;腹胀者,配气海、天枢;肠鸣者,配脾俞、大肠俞;食滞者,配梁门、天枢;泛酸干呕者,配内关、公孙。

方义 中脘乃胃之募穴,取之理气和胃止呕;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宽胸利气,和胃降逆止呕;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胃之下合穴,疏理胃肠气机,通将胃气。

 〖人体穴位配伍〗配中脘穴、大横穴治腹痛、腹胀;配支沟穴治便秘;配大肠俞穴、天枢穴、治泄泻、痢疾。

18

石关

别名:

石阙穴,石门穴,食关穴。

 冲脉足少阴之会。

1)石关。石,肾所主的水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商曲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水液,地部水液不能循肾经上行,故名。石门名意与石关同。

  2)石阙。石,肾所主之水也。阙,碑坊标记之意。石阙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停止不能前行。理同石关名解。

  3)食关。食,胃所受之五谷也,此指脾土物质。关,关卡也。食关名意指随冲脉气血上扬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不能上行。理同石关名解。

  4)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益气壮阳穴}益气壮阳,攻坚消满,调理气血,升清降浊。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及地部的冷降经水。

运行规律:水湿之气少部分吸热后循肾经上行,大部分散热后冷降归地,地部经水则循肾经下行。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水针或补之。

1. 消化系统疾病:呕吐,腹痛,便秘,胃痉挛,便秘,肠炎,食管痉挛;

2. 妇产科系统疾病:盆腔炎,不孕症,痛经;

3. 其它:结膜充血,尿路感染。

临床应用:

主穴 中脘 内关 足三里

配穴 寒邪客胃者,配上脘、胃俞;热邪内蕴者,配合谷、金津、玉液点刺出血;饮食停滞者,配梁门、天枢;痰饮内阻者,配丰隆、公孙;肝气犯胃者,配太冲、期门;脾胃虚寒者,配脾俞、章门;腹胀者,配气海、天枢;肠鸣者,配脾俞、大肠俞;食滞者,配梁门、天枢;泛酸干呕者,配内关、公孙。

方义 中脘乃胃之募穴,取之理气和胃止呕;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宽胸利气,和胃降逆止呕;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胃之下合穴,疏理胃肠气机,通将胃气。

【急性泄泻】

主穴 中脘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配穴 寒湿内盛者,配神阙;湿热伤中者,配内庭、曲池;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

方义 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天枢为大肠之募穴,穴居腹部,上巨虚伪大肠之下合穴,合治内腑,两穴募合相配,调理胃肠气机,运化湿滞作用显著;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善于健脾化湿。

 

19

阴都

 〖别名〗食宫穴,通关穴,不宫穴。

冲脉足少阴之会。

1)阴都。阴,阴凉水湿也。都,都市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集散。本穴物质为石关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云集之状,穴外气血不断地聚集本穴同时又不断地向外疏散,本穴如有都市的聚散作用,故名。

2)食宫。食,胃所受之五谷也,此指脾土物质。宫,宫殿也,大的居住地也。食宫名意指随肾经冲脉气血上行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为石关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归于地部,随冲脉气血上扬的脾土尘埃亦回落地部,如同回到脾土应有的居住之地,故名食宫。

3)通关。通,通过也。关,关卡也。通关名意指肾经冲脉的水湿之气在此仍有部分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石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性寒湿,其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因此寒湿水气大部分不能循肾经继续上行,只有小部分水气吸热后循肾经上行并保持肾经气血的流畅传递,此部分上行气血如闯关而行一般,故名通关。

4)不宫。不,否定词,否定之意。宫,宫殿也。不宫名意指本穴冷降于地的脾土尘埃不能存留穴内。如食宫之名解,本穴天部的脾土尘埃冷降归地后,由于肾经上部经脉有经水经本穴下传,本穴的降地脾土无法存留穴内,故名不宫。

5)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理气穴}理气调胃肠,宽胸降逆,降浊升清。肾经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集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冷降后下走腹通谷穴,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天部。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

1. 呼吸系统疾病:气喘,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

2. 五官科系统疾病:结膜炎,角膜白斑;

3. 其它:腹胀腹泻,便秘,不孕,胸膜炎,疟疾。

临床运用

【实证哮喘】

主穴 列缺 尺泽 膻中 肺俞 定喘 丰隆

 配穴 风寒外袭者,配风门、合谷;痰热阻肺者,配大椎、曲池;喘甚者,配天突。

方义 手太阴经列缺以宣通肺气,祛邪外出;选其合穴尺泽,以肃肺化痰,降逆平喘;局部取气之会穴膻中,可以宽胸理气,舒展气机,与肺之背俞穴,前后配穴,宣肺祛痰;定喘为止哮平喘之效穴;丰隆为豁痰要穴

【虚证哮喘】

主穴 肺俞 膏肓 肾俞 太渊 太溪 足三里 定喘

配穴 肺气不足者,配气海、脾俞;肺肾两虚者,陪关元;喘甚者,配天突。

方义 肺俞、膏肓针灸并用可补益肺气,膏肓又善治虚劳咳嗽哮喘;肺俞与肺经原穴太渊,肾俞与肾经原穴太溪,两组俞原穴相配,可充肺肾真原之气;足三里健脾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使水谷精微上归于肺,肺气充则自能卫外;定喘为平喘之效穴,取之为急则治其标之意。

20

腹通谷〖别名〗通骨穴。

冲脉足少阴之会。

1)腹通谷。腹,指本穴位于腹部。通,通道、通孔也。谷,两山间的凹陷处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降为经水后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阴都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故名。

  2)通骨穴。通,通孔、通道也。骨,肾主之水也。通骨名意指肾经冲脉之气在此冷降为经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肾脏的水液聚集之地。理同腹通谷名解。

  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理气穴}清降浊气,健脾除湿。理气健脾和胃,宽胸安神。肾经冲脉之气在此冷降后漏落腹内。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气态物冷降的地部水液。

〖运行规律〗由本穴的地之表部注入体内。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

1. 消化系统疾病:腹胀,腹痛,呕吐,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扩张,神经性呕吐;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急性舌骨肌麻痹,癫痫;

3. 呼吸系统疾病:肺气肿,哮喘;

4. 其它:眼结膜充血。

临床运用

【腹痛】

主穴 中脘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寒邪内积者,配神阙、公孙;湿热壅滞者,配阴陵泉、内庭;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脾阳不振者,配脾俞、章门;急性腹痛者,配梁丘。

方义 中脘为腑会、胃之募,天枢为大肠腑之募,两穴均位于腹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三穴远近配伍,既可调理胃肠腑气,又可运转腹部气机;三阴交调理三阴经之气血;太冲疏肝儿调畅气机

21

幽门

〖别名〗上门穴,上关穴,幽关穴。

冲脉足少阴之会。

1)幽门。幽,深长、隐秘或阴暗的通道。门,出入的门户。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后极少部分循经上行。本穴物质为腹通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因其性寒湿滞重,至本穴后,在外部传入之热的作用下只有极少部分水湿循经上行,肾经冲脉气血从此由寒湿之性转而变温热之性,故名。幽关名意与幽门同。

  2)上门穴。上,上行也。门,出入的门户也。上门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上行。

  理同幽门名解。上关穴名意与上门同,关指穴内滞重的水湿被关卡于下,只有轻质之气循经上行。

  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消食导滞穴}消食导滞,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升清降浊。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后极少部分循经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寒湿水气散热冷降,小部分则吸热循经上行。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补针。

1. 消化系统疾病:腹胀,腹痛,泄泻,慢性胃炎,胃扩张,胃溃疡,神经性呕吐;

2. 妇产科系统疾病:乳腺炎,乳汁缺乏,妊娠呕吐。

临床应用:

【急性泄泻】

主穴 中脘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配穴 寒湿内盛者,配神阙;湿热伤中者,配内庭、曲池;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

方义 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天枢为大肠之募穴,穴居腹部,上巨虚伪大肠之下合穴,合治内腑,两穴募合相配,调理胃肠气机,运化湿滞作用显著;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善于健脾化湿。

【慢性泄泻】

主穴 天枢 大肠俞 足三里 三阴交

配穴 脾胃虚弱者,配脾俞、太白;肝气郁滞者,配期门、太冲;肾阳虚衰者,配肾俞、命门、关元;腹胀者,配公孙;伴有脱肛者,加百会。、

方义 本病病位在肠腑,故取大肠募穴天枢,大肠背俞穴大肠俞,俞募相配,调理肠腑气机;足三里健脾和胃,消胀止泻;三阴交健脾利湿,疏肝补肾,脾虚、肝郁、肾虚诸种泄泻皆可用之。

〖人体穴位配伍〗配玉堂穴治烦心呕吐;配中脘穴、建里穴治胃痛、噎嗝、呕吐;配天枢穴治腹胀、肠鸣、泄泻。

22

步廊

〖别名〗步郎。

 

步,步行也。廊,走廊也。该穴名意指肾经上传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幽门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化风而行,风气吹刮地部的脾土微粒滚动向上,如人在走廊中行走一般,故名。步郎名意与步廊同。

〖注〗冲脉气血与肾经并行,何以自本穴起单为肾经气血而无冲脉气血?这是因为,冲脉气血为高温高压高湿的水气,它自大赫穴起一直带动肾经的寒湿水气上行,至本穴后,冲脉气血原有的高温高压高湿特性已无,气血物质只乘下肾经的寒湿之性,故自本穴起,气血物质单属肾经。

{理气穴}宽胸理气,止咳平喘。运化脾土。

肾经上传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化风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风气及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循肾经向上传输。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 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气喘支气管炎,哮喘;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胸痛,肋间神经痛,嗅觉减退;

3. 其它:乳痈,呕吐不嗜食,胸膜炎,鼻炎,胃炎,腹直肌痉挛。

临床运用

【外感咳嗽】

主穴 列缺 合谷 肺俞

配穴 风寒束肺者,配风门、风池;风热犯肺者,配大椎、尺泽;咽喉痛者,配少商放血。

方义 肺与大肠相表里,列缺为肺之络穴,宣肺解表;合谷为大肠经原穴,散风祛邪,与列缺,两穴原络相配,加强宣肺解表的作用;去肺之背俞穴使肺气通调,清肃有权。

【内伤咳嗽】

主穴 肺俞 太渊 三阴交

配穴 痰湿阻肺者,配丰隆、阴陵泉;肝火灼肺者,配行间、鱼际;肺阴亏虚者,配膏肓、太溪;咯血者,配孔最。

方义 病位在肺,当取肺俞调理肺气,太渊为肺经原穴,本脏真气所注,与肺俞相配合,调补肺气,肺气充则清肃之令自行;三阴交疏肝健脾,滋阴降火,化痰止咳

23

神封

 

神,与鬼相对,指穴内的物质为天部之气。封,封堵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吸热上行至此的经气在此散热冷缩。本穴物质为步廊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势弱缓行并散热冷缩,大部分冷缩之气不能循经上行,如被封堵一般,故名。

{止咳平喘化痰}止咳平喘化痰,宽胸理肺,降逆止呕,降浊升清。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散热冷缩后循肾经下行,少部分吸热上行。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 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气喘,胸胁支满,肺炎,支气管炎,哮喘;

2. 其它:乳痈,呕吐不嗜食,肋间神经痛,胸膜炎,心动过速,乳腺炎,腹直肌痉挛。

临床应用:

【呕吐】

主穴 中脘 内关 足三里

配穴 寒邪客胃者,配上脘、胃俞;热邪内蕴者,配合谷、金津、玉液点刺出血;饮食停滞者,配梁门、天枢;痰饮内阻者,配丰隆、公孙;肝气犯胃者,配太冲、期门;脾胃虚寒者,配脾俞、章门;腹胀者,配气海、天枢;肠鸣者,配脾俞、大肠俞;食滞者,配梁门、天枢;泛酸干呕者,配内关、公孙。

方义 中脘乃胃之募穴,取之理气和胃止呕;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宽胸利气,和胃降逆止呕;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胃之下合穴,疏理胃肠气机,通将胃气。

【内伤咳嗽】

主穴 肺俞 太渊 三阴交

配穴 痰湿阻肺者,配丰隆、阴陵泉;肝火灼肺者,配行间、鱼际;肺阴亏虚者,配膏肓、太溪;咯血者,配孔最。

方义 病位在肺,当取肺俞调理肺气,太渊为肺经原穴,本脏真气所注,与肺俞相配合,调补肺气,肺气充则清肃之令自行;三阴交疏肝健脾,滋阴降火,化痰止咳。

〖人体穴位配伍〗配阳陵泉穴、支沟穴治胸胁胀痛。

24

灵墟

 

灵,神灵也,与鬼相对,所指为天部之气。墟,土丘或故城遗址,指穴内物质空虚荒无。本穴物质为神封穴传来的极少水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蒸升于上,穴内气血如同废墟一般,故名。

{止咳平喘化痰穴}壮阳益气,止咳平喘化痰,疏肝宽胸,肃降肺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稀薄的干热之气。

运行规律:由穴内向经穴外部扩散。

治法:寒则补而微灸,热则深刺泻针出气。

1. 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气喘,痰多,支气管炎,哮喘;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胸胁胀痛,肋间神经痛,嗅觉减退;

3. 其它:乳痈,呕吐,鼻炎,胸膜炎,乳腺炎,食欲不振。

临床应用:

【实证哮喘】

主穴 列缺 尺泽 膻中 肺俞 定喘 丰隆

配穴 风寒外袭者,配风门、合谷;痰热阻肺者,配大椎、曲池;喘甚者,配天突。

方义 手太阴经列缺以宣通肺气,祛邪外出;选其合穴尺泽,以肃肺化痰,降逆平喘;局部取气之会穴膻中,可以宽胸理气,舒展气机,与肺之背俞穴,前后配穴,宣肺祛痰;定喘为止哮平喘之效穴;丰隆为豁痰要穴

【虚证哮喘】

主穴 肺俞 膏肓 肾俞 太渊 太溪 足三里 定喘

配穴 肺气不足者,配气海、脾俞;肺肾两虚者,陪关元;喘甚者,配天突。

方义 肺俞、膏肓针灸并用可补益肺气,膏肓又善治虚劳咳嗽哮喘;肺俞与肺经原穴太渊,肾俞与肾经原穴太溪,两组俞原穴相配,可充肺肾真原之气;足三里健脾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使水谷精微上归于肺,肺气充则自能卫外;定喘为平喘之效穴,取之为急则治其标之意。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中脘穴、内关穴治呕吐、纳呆;配神门穴、神藏穴治失眠健忘。

25

神藏

 

神,与鬼相对,所指为天部之气。藏,收藏也,指气血物质由穴外汇入穴内。

  本穴为肾经之穴,所处为肾经的北方寒湿之地,由于肾经部经脉无物传至本穴,经穴之外天部的冷缩水气因之汇入穴内,本穴如同神气的收藏之地,故名。

{止咳平喘化痰}止咳平喘化痰,宽胸理气,降逆平喘。收敛神气,安神定志。经穴之外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肾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穴外的天部汇入本穴。

〖治法〗寒则补针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1. 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气喘,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2. 其它:胸痛,烦满,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胸膜炎,消化不良。

临床运用

【内伤咳嗽】

主穴 肺俞 太渊 三阴交

配穴 痰湿阻肺者,配丰隆、阴陵泉;肝火灼肺者,配行间、鱼际;肺阴亏虚者,配膏肓、太溪;咯血者,配孔最。

方义 病位在肺,当取肺俞调理肺气,太渊为肺经原穴,本脏真气所注,与肺俞相配合,调补肺气,肺气充则清肃之令自行;三阴交疏肝健脾,滋阴降火,化痰止咳。

【实证哮喘】

主穴 列缺 尺泽 膻中 肺俞 定喘 丰隆

配穴 风寒外袭者,配风门、合谷;痰热阻肺者,配大椎、曲池;喘甚者,配天突。

方义 手太阴经列缺以宣通肺气,祛邪外出;选其合穴尺泽,以肃肺化痰,降逆平喘;局部取气之会穴膻中,可以宽胸理气,舒展气机,与肺之背俞穴,前后配穴,宣肺祛痰;定喘为止哮平喘之效穴;丰隆为豁痰要穴

〖人体穴位配伍〗配天突穴、内关穴、太冲穴治梅核气;配心俞穴、玉堂穴治胸痹、噎嗝、冠心病、心肌梗塞。

26

彧中

〖别名〗彧中穴。

 

彧,茂盛的样子。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彧中名意指肾经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后化为充盛的阳气。本穴物质为神藏穴上传的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而化为充盛于穴内的阳气,肾经气血在此重又恢复其茂盛之状,故名彧中。彧中名意与或中同,或为或之讹传。

{止咳平喘化痰穴}止咳平喘化痰,宽胸理气。生气壮阳。肾经的寒湿水气在此化为天部阳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肾经上传于俞府穴。

〖治法〗寒则补针多留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1、咳嗽,气喘,胸胁胀痛,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胸膜炎;

2、食欲不振。

临床运用

【内伤咳嗽】

主穴 肺俞 太渊 三阴交

配穴 痰湿阻肺者,配丰隆、阴陵泉;肝火灼肺者,配行间、鱼际;肺阴亏虚者,配膏肓、太溪;咯血者,配孔最。

方义 病位在肺,当取肺俞调理肺气,太渊为肺经原穴,本脏真气所注,与肺俞相配合,调补肺气,肺气充则清肃之令自行;三阴交疏肝健脾,滋阴降火,化痰止咳。

【实证哮喘】

主穴 列缺 尺泽 膻中 肺俞 定喘 丰隆

配穴 风寒外袭者,配风门、合谷;痰热阻肺者,配大椎、曲池;喘甚者,配天突。

方义 手太阴经列缺以宣通肺气,祛邪外出;选其合穴尺泽,以肃肺化痰,降逆平喘;局部取气之会穴膻中,可以宽胸理气,舒展气机,与肺之背俞穴,前后配穴,宣肺祛痰;定喘为止哮平喘之效穴;丰隆为豁痰要穴

【虚证哮喘】

主穴 肺俞 膏肓 肾俞 太渊 太溪 足三里 定喘

配穴 肺气不足者,配气海、脾俞;肺肾两虚者,陪关元;喘甚者,配天突。

方义 肺俞、膏肓针灸并用可补益肺气,膏肓又善治虚劳咳嗽哮喘;肺俞与肺经原穴太渊,肾俞与肾经原穴太溪,两组俞原穴相配,可充肺肾真原之气;足三里健脾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使水谷精微上归于肺,肺气充则自能卫外;定喘为平喘之效穴,取之为急则治其标之意

〖人体穴位配伍〗 配风门穴、肺俞穴治外邪袭肺;配天突穴、间使穴、华盖穴治咽喉肿痛。

27

俞府

别名:腧中穴。

 

俞府。俞,输也。府,体内脏腑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本穴是肾经体内经脉与体表经脉在人体上部的交会点,或中穴传来的湿热水气在本穴散热冷凝归降地部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肾经的体内经脉,气血的流注方向是体内脏腑,故名。腧中者,其意与俞府同,中指内部。

{止咳平喘化痰穴}止咳平喘化痰,和胃降逆。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回收体表液体。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冷降的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体表注入体内脏腑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灸之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1. 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气喘,胸痛,支气管炎,哮喘,呼吸困难;

2. 消化系统疾病:不嗜食,神经性呕吐,食欲不振;

3. 其它:胸膜炎。

临床应用:

【内伤咳嗽】

主穴 肺俞 太渊 三阴交

配穴 痰湿阻肺者,配丰隆、阴陵泉;肝火灼肺者,配行间、鱼际;肺阴亏虚者,配膏肓、太溪;咯血者,配孔最。

方义 病位在肺,当取肺俞调理肺气,太渊为肺经原穴,本脏真气所注,与肺俞相配合,调补肺气,肺气充则清肃之令自行;三阴交疏肝健脾,滋阴降火,化痰止咳。

【实证哮喘】

主穴 列缺 尺泽 膻中 肺俞 定喘 丰隆

 配穴 风寒外袭者,配风门、合谷;痰热阻肺者,配大椎、曲池;喘甚者,配天突。

方义 手太阴经列缺以宣通肺气,祛邪外出;选其合穴尺泽,以肃肺化痰,降逆平喘;局部取气之会穴膻中,可以宽胸理气,舒展气机,与肺之背俞穴,前后配穴,宣肺祛痰;定喘为止哮平喘之效穴;丰隆为豁痰要穴

【虚证哮喘】

主穴 肺俞 膏肓 肾俞 太渊 太溪 足三里 定喘

配穴 肺气不足者,配气海、脾俞;肺肾两虚者,陪关元;喘甚者,配天突。

方义 肺俞、膏肓针灸并用可补益肺气,膏肓又善治虚劳咳嗽哮喘;肺俞与肺经原穴太渊,肾俞与肾经原穴太溪,两组俞原穴相配,可充肺肾真原之气;足三里健脾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使水谷精微上归于肺,肺气充则自能卫外;定喘为平喘之效穴,取之为急则治其标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