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熹诞生地尤溪饮食习俗-

 roolas 2010-12-09
朱熹诞生地尤溪饮食习俗­
    饮食习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从某一地区对于每一种食物及其的消费方式,可以折射出一个地区人文社会的文明程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和不同地域的人文社会情况,造就了不同的地域饮食习俗。尤溪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这里自然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当地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充分利用本地的原料,制作出具有山乡特色的风味食品。同时,她以本地的饮食文化为基础,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俗。在中华民俗之林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日常饮食习惯

 

    尤溪境内主要种植水稻,尤溪人民以大米为主粮,杂粮以番薯居多,还有少量山禾、苦麦、荞麦、高梁黍等。每日早午晚三餐,主食是大米饭。捞饭是本地百姓主食大米饭的一种主要制法,即大米入锅煮至半熟,用笊篱漉出全部米饭,倒入木制饭甑隔水蒸熟。捞饭剩下的米汤量较多,除了当饲料外,一般会留下一些米汤加入糟菜或虾米、紫菜之类做成菜汤。有的米饭不全漉起,留一些煮成稀饭做为早餐。捞饭制作量宜多不宜少,量少了饭就不香,当地俗话叫做“大炊饭,小鼎菜”,也就是大锅饭香,小锅菜美。所以,通常是早晨即煮蒸好早、午两餐饭量,有的干脆三餐饭量早晨一起做,午晚餐时再蒸热。过去,百姓人家食用大米饭以干饭为主,现在只在农村还基本保留着一日三餐吃干饭的习惯,因为在农村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吃干饭更不容易饿。而在城里的居民早餐基本上是吃稀饭和其他早点,若在夏季,还有早晚两餐吃稀饭的。现时,捞饭在城里因不适应城里人家庭人口少,生活快节奏,已基本被用电饭煲之类的电器炊具做饭所取代。尤溪山地多,水田少。过去,水稻产量不高,番薯就成为了主要的杂粮。番薯即可蒸食,又可刨成薯丝晒干储藏(本地称之番薯米),可供常年与大米混煮成饭凑饱。但现在,番薯主要采用蒸制、烤制或晒成番薯干和粉丝(俗称“番薯纤”),以一种风味小吃的身份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的一种享受,而用番薯米与大米混煮成饭已不多见。小麦在本县种植不多,面粉主要靠外来供应。­本地鱼、肉、蔬、果皆有生产,因此副食品具有花色多、品种全。菜类中的豆类,有黄豆、扁豆、豌豆、黑豆、四季豆、豇豆、绿豆和各种嫩豆类,饭豆中有红豆、乌豆之分;蔬菜主要有白菜、包菜、芥菜、韭菜、菠菜、葵菜、空心菜、黄花菜、芥蓝菜、苋菜、油菜、番茄、花菜、芹菜、豆芽菜、萝卜、胡萝卜及葱、蒜、姜等;瓜类主要有冬瓜、丝瓜、黄瓜、南瓜、葫芦等,还有山芋、马铃薯、槟榔芋等等。此外有山间竹笋、野菇。有时吃豆芽、豆腐等豆制品和粉条、粉皮等淀粉制品。还有自腌的萝卜干、糟菜等咸菜。在农村,自腌咸菜习惯延续至今。肉类主要有猪肉、牛肉、羊肉、狗肉等;禽类有鸡、鸭、鹅、鸽等;鱼类主要是淡水产的鲢鱼、鲫鱼、鳗鱼、鲤鱼、草鱼、鲶鱼等;豆制品门类甚丰,有豆腐、豆干、豆皮及加工精细的腐竹等;油类则有菜油、花生油、茶油、猪油、麻油等。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准较低,生产能力较弱,副食品供应量不足,普通百姓除年节外,鱼肉蛋食用较少,多购买肥猪肉,将其炼成猪油食用。水田间的鳅、鳝、虾、螺,溪涧中的鱼、鳖、蛙、蚬,山林中的獐、麂、山羊、野猪(现在对野生动物采取保护),家养的鸡鸭兔猪等肉食和蛋,也只能在节日、招待客人和办酒席时食用。逢年过节,杀鸡宰鸭,主人都要把胸脯肉、大腿、翅腿等几个部位的禽肉留下,自己舍不得食用,加盐藏于糟瓮中,用于招待客人。现在,社会繁荣,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百姓餐桌上的食品丰富多了,加上交通之便,海产的黄瓜鱼、带鱼、鲳鱼、马鲛鱼、鲑鱼等和蟹、虾、蛤、蛏、牡蛎等也是居民的盘中之物。­

    尤溪民间,日食三餐。早餐一般较简单,午、晚两餐比较丰盛,菜肴中必有一汤。汤菜是午晚餐不可缺少的下饭菜肴,宁可没菜,也不可没汤。菜肴口味,城里较偏清淡,农村较为厚重,喜食酸辣。­

    尤溪居家百姓招待客人,最重要的食物是煮粉干、两个蛋、米酒、鸡鸭的胸脯或大腿肉,特别是一年中首次到来的客人。粉干是大米的干制品,易于保管,居家平时都有准备,还会备有白面干、线面等其它粮食类干制品,蛋品也是常备的。­

    本地群众有饮茶、吸烟、喝酒的习惯。饮茶本地叫作“吃茶”,所用茶叶,多数是本地所生产,以绿茶为多,东岩云雾茶、坂面碧罗春都是极品。到清明节还有吃“清明茶”明目的习俗,就是在清明日将当天采摘的茶叶用开水冲泡在当天饮用。吸烟也叫“吃烟”,吸烟者男性居多,女性极少。过去吸水烟、土制烟卷居多,富户吸香烟,现在基本是吸香烟,水烟少见。居家百姓一般喝的酒是糯米酒,本地叫作“红酒”。在农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酿,供长年饮用。还有一些农家用番薯酿制的高度白酒,叫作“窖酒”。现在饮料除茶和自酿酒外,还增加了各类白酒、果酒、啤酒和五花八门的汽水饮料。­

    尤溪诞生了一代鸿儒,人们自古崇尚礼仪,在吃饭时也讲究礼节。首先按辈分、年龄、长幼依次围坐,长者坐首席,晚辈举筷前要先招呼尊长,用餐时两手不能横向左右伸张,夹菜时只夹面前的,咀嚼不宜有声,也不多说话,碗里的饭要吃干净,不能有剩余,吃完饭后,把碗筷在面前轻放,对围席的人说声“慢慢吃”,才离席另坐。­

    过去,在尤溪民间还有很多食俗禁忌。有些禁忌体现出一定的科学性,教育人们举止文雅,教育人们思想健康向上。例如,禁忌在吃饭时打骂孩子,俗谓“有杀罪,没饿罪”(意思为:即使他犯了杀头的罪,但也没有挨饿的罪,因此,不能剥夺他吃饭的权利)。这一食俗使孩子安心吃饭,不致消化不良,也使父母安心吃饭,合家欢乐;忌吃饭咀嚼时发出响声,认为只有猪、狗吃东西时才会发出响声;忌把筷子插在饭上,由于将筷子插在饭碗中央,同丧俗祭典死人时白饭中间插一双筷子的情形一样,因而是非常忌讳的;忌用饭时,用筷子指人,认为这是失礼之举;禁忌浪费粮食,要求小孩要把碗内的饭吃干净,俗谓“糟蹋五谷要遭雷公遣”(被雷劈)。这一食俗教育孩子要爱惜粮食。有些禁忌没有科学依据,充满了封建迷信的糟粕。例如,忌小孩吃鸡肠子,说是小孩吃了鸡肠,将来手会发抖,写不好字;忌“坐月子”的产妇吃鸡头、鸡脚、鸡胗,说是产妇吃了这些,她的孩子将来会咬人、抓人、脾气急等等。

宴席习俗

    本县民间习俗,结婚男方办娶亲酒;女方办出嫁酒、回门酒(现在一般省略出嫁酒,只办回门酒);生孩子办满月酒(也有办三旦酒或五旦酒的);老人寿辰办做寿酒(男女50岁以上方可做寿,未达此年龄的叫过生日),小孩周岁、十岁、二十岁办生日酒;新建房办上梁酒和入宅酒。还有丧事入殓(尤溪俗称“殓木”)做“头暝”和“二暝”办答谢酒等。­

 

    旧时,宴席按食品精粗丰俭有普通席和大席之分。普通席菜肴以鸡、猪肉为必备品,还有干鲜的山货海味和一二种粮制品(如米粉干、粳米粿、线面或面条和甜味的糯米糍、团丸、糕饼之类),辅有咸菜、卤味、糖果、瓜子等四碟或六碟。鸡肉在酒席中是主菜,其中胸脯、两大腿、两翅腿为敬客块,供坐首、二、三、四、五席次的宾客享用。全席一般有八至十大盘碗,中间上鸡肉块,殿后用粮制品。大席用十荤六素,常分上下半席,上半席用粗肴和鸡肉块,中间可散席稍息,下半席用精肴和鸭肉块,糍棵上下席分用。宴席用酒一般是家酿糯米酒。­

    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在城关及附近地区,居家办酒的菜式主要有“八碗菜”、“十碗菜”、“十二碗菜”等几种,这种菜式的称谓都是由宴席中主菜的道数而来。“八碗菜”的菜式,出菜前先上拌粉干扣肉,拌米粉面上还放上农家自腌的糖醋嫩姜丝。扣肉则是一寸见方的猪五花肉或腿肉和水发黄花菜同烧。那时人们的生活较为贫困,平时难得吃肉,所以办酒席时,肉食重要的,而且份量也较重。主菜八碗基本都是汤菜,最后拌切面殿后。“十碗菜”的菜式,整席结构是“四炒盘、六大碗、三出点心”。出菜次序,先上“四炒盘”(称谓如此,但并不拘泥为炒物),继之而上的为“六大碗”。主菜十道,盘菜和汤(或含汤汁较多)菜基本上是各为五道。“十二碗菜”的菜式结构是“六干、六汤、三出点心”出菜干、汤交替。当时来说,“十碗菜”和“十二碗菜”算是较正规的宴席。喜庆宴席,不论是“十碗菜”还是“十二碗菜”的,全鸡、全鸭、全鱼、太平蛋、牛筋汤、香菇豆腐汤等都是不能缺少的。本地习俗没有全鸡、全鸭、全鱼就不能体现宴席的丰盛;而太平蛋、牛筋汤、香菇豆腐汤都是图吉利的菜肴。太平蛋寓意是万事如意、一切顺利;牛筋和香菇寓意的是根深蒂固(尤溪话“筋”和“根”同音)和枝繁叶茂。每一宴席,在未出菜之前,桌上必先陈设瓜子、冰糖、蜜饯等四碟,供上菜前补空食用,冰糖还用于“压酒”(即放入酒杯中,斟上酒后,使酒味更加淳绵易于入口)。三出点心,就是席中要用三种点心,并在不同的时候上桌。三种点心一般是用糍粑、汤圆、八宝饭、蛋糕、炒白粿、水饺、切面等。上甜点心时有的还要配套一道甜汤,甜汤一般为冰糖银耳汤、红枣莲子汤、花生汤、水果罐头汤等等。近年人民生活提高,喜庆宴席的趋向高贵珍稀。城关地区一般菜式多为首道全家福、十道主菜、两道点心、一道甜汤,最后水果拼盘。主菜或点心有的一盘中采用两种菜点双拼。桌面还配有四色小碟(糖果、瓜子、蜜饯等)、两包香烟。酒类不限于糯米酒,还有瓶装果酒、名贵白酒、啤酒和各色果汁饮料等等。­

    过去,有些红白宴席(“红”指办喜事,“白”指办丧事),还要上一些礼俗特定的食品。例如,办满月酒,宴席一开始,要先上每人一份的“鸡酒瓯”(瓯,即盛饭的小碗)。每份“鸡酒瓯”有两块鸡肉(每只鸡除去头、脚、翅、脖子,只切11块),两个熟蛋和红酒(红的糯米酒)。重要的亲戚,这两块肉必须是鸡脯和大腿。其余的客人由大到小依次享用鸡脯、大腿、翅腿中的一样和偏肉一块(除去鸡脯、大腿、翅腿都叫偏肉)。结婚宴席点心要用汤圆(象征圆满甜美)。老人寿宴和小孩生日,点心切面或线面都是不可缺的(称为长寿面)。办丧事“头暝”殓木第一道菜要有大块白煮猪五花肉(片状,每块重约50克,谓之吃肉块,每人两块,客人可以带回家),以区别其他酒席。还有,办丧事的酒席所用的动物性原料,要剔去骨头,不能带骨。­

    宴席上菜也有一定顺序。例如,过去在城关地区,喜庆宴席四炒盘上后上第一出咸味点心,如炒白粿、水饺等(现在有的也不拘于传统,提前上一道点心,目的是先垫饱肚子,然后能尽快的进入喝酒、斗酒的角色)。此出点心后上太平蛋,这时开始放第一次鞭炮,表示正式开宴(此前虽然宴席也开始,但不放鞭炮,目的是等候迟到的客人陆续入席),主人就可以开始逐桌敬酒了。太平蛋后上鸡(一般为白片鸡),鸡为主菜,没有鸡会被视为对客人的不敬。第二出点心在第7道菜后(“十二碗菜”的在第8道后)上,此出点心为甜点,同时跟一道甜汤。全部主菜上完后,再上第三出点心,此出点心以切面居多。有的地方,对牛筋、全鱼、香菇豆腐汤等菜肴的上菜顺序还有要求。有的地方把牛筋作为第一道菜上,“筋”和“根”尤溪方言同音,寓意先扎根。有的地方把香菇豆腐汤或全鱼作为最后一道主菜上,因为香菇寓意“叶茂”,前面“根深”后面还要“叶茂”。而“全鱼”寓意“全余”(有些地方这道菜不吃,留下),也适合后面上。宴席结束,客人全部离席后,还要放第二次鞭炮,表示宴席结束。­

    尤溪的宴席习惯,受福州的影响较大,现在宴席首道菜“全家福”和宴席要结束时“回红包”,就是从福州“引进”的。从20世纪80年代起,福州地区民间宴席的流行的首道菜“全家福”被引进了尤溪。“全家福”是由卤、炸、拌等10种凉菜组成的一个大拼盘。“全家福”取名吉利,食物丰盛,作为首菜在宾客入席前就置于台面上,能烘托宴席的一种热烈的气氛。福州传统宴席有“挟酒包”的习俗,即设宴者除让宾客吃得“又饱又醉”外,还让你带一大包酒包回去,让家人共享,这在食品匮乏的年代是很有意义的。但后来人们就觉得酒包成了赴宴的累赘,带回去也没人吃,只好倒掉,就改为婚庆喜宴,你送了大红包,东家回你小红包。此俗,也影响了尤溪。20世纪90年代,城关地区喜庆宴席,在将结束前每人发一个红袋内装糕点、水果的“酒包”带回,后也改为回送小红包,内有5元、10元不等。­

    传统的尤溪宴席习俗,还讲究很多“规矩”。桌有桌次,各桌还有座次。酒席一般都办有多桌,桌子都用四方桌,并在大厝客厅设席。以一厅多桌为例,厅左上角为首桌,右上角为次,第二排左为三,右为四,下面依此类推(参见图1)。男女宾一般分桌坐。各桌座次,在城关地区一般排“横桌”(桌面板材走向为横),如图2所示;有的乡镇也有排“直桌”的,如图3所示。 ?尤溪饮食习俗 - 尤溪美食 - 尤溪美食

    每桌设12位,配主人或主人代表2人司斟酒上菜。宾次是以母族和妻族的血亲长辈为上宾,姑姨姐妹的姻亲表亲次之。亲戚以辈分高低排宾次。宗族邻里一般按辈分或年龄高低排宾次。公职人员以职务高低分宾次。朋友一般随便入坐,有的场合亦以年龄高低或交情深浅排宾次。­

    宴席开始,各桌主人(或主人代表)要按宾次给客人斟酒。首桌(本地俗称“厅头桌”)主人(或主人代表)要招呼主宾先动筷取食,其他各桌仿效。首桌宾客动筷后,其他人才能开始动筷取食,否则是失礼。做客人的也讲究拘礼谦让。每一道菜上时,主人未招呼,客人抢先动筷,会被认为不懂礼数,会被耻笑为“饿鬼”。主人招呼客人取菜时,客人要说“平平来,平平来”(方言,意思是一起来),方可动筷取食。太平蛋上桌后,主人开始逐桌敬酒。常用的敬酒词是:“今天大家疼痛人家(‘疼痛人家’是方言,意思是关爱我们),没的吃,就叫大家吃几杯酒,现在我敬大家酒,我吃一杯,各人吃三杯。” 然后按宾次逐个劝酒,要把每人三杯劝下。尤溪的习俗,要叫客人吃饱喝醉,才算是热情待客。所以主人以一比三敬客人酒,让客人喝醉。­

    过去丧事宴席,菜肴所用的动物性原料是不带骨头的,据老人说,此俗是来自世代相传“肉可以让你吃,但骨头不能让你吃”上古原始社会“吃死人”的习俗,剔骨外,还有在酒桌上不用汤匙,取食汤菜时用酒杯去舀(把酒杯叫做“钵桶”)。丧事宴席,丧者家人不敬酒,由客人自己喝。这些习俗上在尤溪一直延续至上世纪70年代。­

    所谓民俗,都是“前人做后人传”,但是民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饮食习俗也是这样,它是一个科学的发展过程,一方面承袭先人流传下来的良风美俗,一方面又摒弃过时、落后的恶风陋习,不断在新与旧饮食习俗互相交替、同时存在中创新了与现代社会文明相一致的饮食习俗文化。

 

作者简介:­

毛祖铭,1955年8月出生,尤溪县人,中专文化,曾任三明市技工学校烹饪专业教师、尤溪宾馆副总经理、厦门扁食嫂餐饮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2年荣获福建省首届旅游业厨师烹饪技术“贝克杯”大奖赛全能项目优秀奖,1993年入选“三明烹饪名师”,1994年考取旅游接待系统红案高级烹饪师(特级厨师)和旅游饭店管理专业经济师资格。­1994年被聘为《中国名师菜典》三明地区特邀编委;1994年被聘为《三明菜谱》副主编。

个人主页:http://yxms./      博客 http://yxmzm.blog.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