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陽明安頓生命的智慧⊙黃明誠 - 守仁开视野 - 心学联合论坛 – 携手心学复兴,共创天下...

 云天水瓶 2010-12-11

王陽明安頓生命的智慧⊙黃明誠

王陽明是明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也是最偉大的教育家。他希望己立立、己達達人,不只要獨善其身,更要兼善天下,而不能像佛老成為自了漢,只求人解脫。
 既然要兼善天下,那麼除了在政治上施展抱負外,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倡師友之道,像孔子一樣致力提倡教育,有教無類,誨人不倦,幫助別人發展自我,實現天賦善性。
這本是儒者實行外王之道的方式之一,因為只有改造人,才能改造社會,也只有集合同志的力量,才能形成沛然的力量,徹底扭轉社會風氣。
 王陽明從三十四歲開始,實踐他從事教育以改造社會的志向。他希望扭轉士人但求功利的價值觀,不要只把讀書視為獵取功名的手段而專注於詞章背誦,他希望恢復儒學生命學問的傳統。
 他認為只有真正能夠安頓身心的學問才是真儒學,而要安頓身心、不為世俗功利價值所眩惑,首先要立志成聖。這本是陽明的親身體驗,他的一生就是以此為最高理想。
 陽明先生屢屢強調立志在成聖之路的重要性,《傳習錄》說:「大抵吾人為學緊要大頭腦,只是立志。」
 他認為立志是聖學的根本,因為立志成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始能產生力量與決心來對抗世俗日趨墮落的功利主義,他又說:「學必先立志,志不立就像栽種植物沒有種根,而只是徒勞地做培壅灌溉的工作,到最後必無所獲。世人之所以因循茍且,隨俗習非,最後流於卑污低劣的人格,都是因為不立志的原因。」
 在儒家的觀念中,「志」代表生命的理想,有此理想始有奮發向上的決心,有決心始能產生行動力量,人生才有方向,而不致在世俗中迷失自己。
 在心學傳統中,立志成聖就是「先發明其大者」的意思,也就是先找回自己的本心,確立生命的方向,所以孟子說:「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陸象山也說:「志於義,則所習者,必在於義。所習在義,斯喻於義矣。志於利,則所習者,必在於利。所習在利,斯喻於利矣。」立志之所在,可以明辨君子、小人之所分。
 儒學本重立志,因為根本方向正確,人的奮鬥才有意義,才不會茫茫而生,茫茫而死,始能產生道德勇氣,戰勝私欲,找回真我,孔子就說:「茍志於仁矣,無惡也。」「三軍可奪其帥也,匹夫不可奪其志也。」
 孔子所謂的「志」,不是當一個自了漢,只求實現自我,不管天下蒼生,而是指立志行道,而所謂「道」就是「己立立人」「博施濟眾」的理想,這才是儒家聖人的真諦。只有找回自己,實現自我的人,才能幫助別人找回自己,實現自我,這才是孔門「仁」的最高理想。
 陽明先生在三十四歲開始講學,就是希望透過重振師友之道,使儒家身心之學再度發揚光大,才能徹底扭轉日趨墮落的世風,根本改造這世界。
 他希望學者入門的目的是真心追求聖人之道,而不是為了功名利祿,因此他教學生要「立志成聖」,只有真立志,才能讓聖賢之道有重光的一天。就像埋下一顆種子,只要細心照顧,努力培養,種子必能開花結果。
 王陽明自三十四歲立志提倡聖學為志後,一生不管身居何處,皆致力教育興學,即使兵馬倥傯,疲心勞神之際,仍不輟講學。
 他念茲在茲的不是個人毀譽,而是擔心學術不明、士風不振、人心陷溺,因此以一己之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毅然地把傳播聖賢之學的責任擔在肩上。《明史》特別書及他對明代書院教育的貢獻:
 正嘉之際,王守仁聚徒于軍旅之中,徐階講學于端揆之日,流風所被,傾動朝野,於是縉紳之士,遺佚之老,聯廣會,立書院,相望於遠近。
 南宋以來日漸沒落的書院文化,在陽明手中再度重光。
 孔孟以後的中國儒學,就是在實踐者王陽明的言教、身教中匯聚成一股豐沛的文化潮流,深深影響中國的價值觀與文化思想,也成為許多中國知識分子安身立命的信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