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议英语教学中课堂练习的布置-新目标英语网-go for it

 rasp 2010-12-12

小议英语教学中课堂练习的布置

点击数: 706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小议英语教学中课堂练习的布置

一、 课堂练习的概念与功能

课堂练习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练习的分类比较复杂,根据教学技能来分,有听、说、读、写的练习;根据教学内容来分,有语音、语法、词汇的练习;根据难易程度来分,有机械练习、意义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三个层次;根据教学目的来分,有语言知识练习和语言技能练习;根据参与活动的面来分,有集体练习和个体练习;根据练习间隔时间的长短来分,有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从认知角度来分,有输入性练习和输出性练习。这些不同类型的练习均可纳入课堂练习的范畴。

课堂练习有三种功能。其一,动态功能。不论听说练习还是读写练习,练习者始终处于“动态”之中。例如,听力练习必须靠“动耳”,阅读练习必须靠“动眼”。训练口语要“动口”。培养书面表达能力要“动手”。无论是输入信息还是输出信息,学习者都得“动脑”思考,并调动自己的认知结构参与语言运用实践,才能完成练习任务。其二,互动功能。练习是师生双向交流和沟通的纽带,练习是教师实施师生互动的主渠道。比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练习活动,与学生展开语言互动可使练习进展顺畅。师生的配合还表现在练习的每个环节:1)教师导入练习——学生倾听;2)教师启动练习——学生参与活动;3)教师指导、控制或监控练习——学生进行练习(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4)教师评价练习——学生听后改进。良好的效果有助于师生的密切协作。其三,反馈功能。练习中的反馈具有即时特点。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随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给予学生调节性评价(练习过程中)和总结性评价(练习之后)。反过来,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指导和评价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或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

二、 教师组织练习的策略

教师组织练习时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1、 控制好每次练习的量。这个“量”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假如某一节课需要练习的内容较多,教师有必要把内容分成若干有意义的组块(chunks),但切忌按数学方式平均切分。此外,练习的材料要力求简短,且安排合理。比如,一节口语课有两个对话,讲练词语和训练口语应分别进行。又如,练习宾语从句时可以按照引导词、时态和语序三个要素划分,分三部分进行练习,而且要一环扣一环,每一环练习既不“夹生”也不“过火”

2、 控制好每次练习的时间。练习时间的长短受制于学生的心理和情绪。一次练习的时间宁短勿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时间短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练习量大时可以分时段、分内容,即每一节课内分若干时间段来练习不同的内容。每次活动都要尽量完整,其中应包含“介绍——启动——练习——评价”几个环节。

3、 控制好练习间隔的时间。这一策略涉及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一般来说,学习新知识时多用集中练习(massed practice);复习旧知识则常用分散练习(distributed practice)。集中练习不仅要时间集中,内容也要集中。但集中的时间不能太长,间隔不可太密。长时间的单调刺激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引起学生大脑疲劳,因而影响练习的效率。例如,学生刚接触定语从句,可以集中介绍有关定语从句的语言点,如先行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等,然后辅以“用关系词填空”、“用定语从句连接句子”等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该语法项目。集中练习能帮助学生快速学习一些知识。但一般来说,集中练习的效果是觉得快,忘得也快。

分散练习是间隔时间较长的练习。比如,集中练习了定语从句后要进行若干次分散练习,以巩固有关定语从句的知识。SEFC教材从高一上册到高三上册按螺旋式编排定语从句的知识,为教师安排分散练习提供了便利。分散练习既能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又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长时记忆。

分散练习是在不同时间、不同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它会增加记忆的区分度,有利于降低干扰程度。Underwood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让一组被试者分几天分散学习第一组材料,让另一组在一节课内集中学习同一组材料;然后让两组被试者都用集中练习的方式学习第二组材料。随后,他们评价干扰的程度。通过研究发现,集中练习的干扰比分散练习大得多,且通过分散练习获得的材料不易受干扰的影响。有关的实验还表明,人们不会遗忘大量的语言活动,是因为很多语言材料是有分散练习中习得的(Klein,1987:437—438)。可见,不论学习什么知识,应贯彻先集中练习、后分散练习的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