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的徽商人格

 后惟泰 2010-12-13

永远的徽商人格

后惟泰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文化构筑着人格”。因为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徽州是“程朱阙里”,朱熹是孔子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程朱理学倡导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构筑了徽文化的核心,徽文化塑造了徽商的人格特征

徽商勤劳重道。徽州山多田少,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而这仅有的“一分田”还因为水土条件差不能旱涝保收。到过徽州旅游的人无不说徽州青山绿水,但从生存条件来说,徽州是穷山恶水,明人汪道昆在《太函集》中说:“吾郡在山谷,即富者无可耕之田,不贾何待?”清人许承尧也说:“盖新安居万山,土少人稠,非经营四方,绝无治生之策矣。”徽商是被穷山恶水逼出来的。徽州有句家喻户晓的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一丢”就意味着必须自立、进取。

按照我们所熟悉的历史观,过去穷人的穷都出自富人的剥削,穷人要致富唯一值得称颂的道路是“均贫富”,要“杀富济贫”,历代的农民起义以至我们花了几十年时间搞的那场运动就是要均贫富,投入政治性的反抗运动。但是,贫困的徽州人坚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儒学道统,既没有你争我夺、抢掠造反,也不自甘潦倒、忍饥挨饿,他们把迷惘的目光投向家乡之外的辽阔天地,闯出了一条“寄命于商”摆脱贫困的大道。

徽商致富,既不是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又不是由于祖辈的世袭馈赠,他们无一不是经过一场超越环境,超越家世的严酷搏斗,才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他们风餐露宿,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因地有无以通贸易,视时丰歉以计屈伸。诡而海岛,罕而沙漠”,“岭南塞北,饱谙寒署之劳;吴越荆襄,频历风波之险”。古徽州人离开家乡时就是背水一战。所以在异域他乡,徽州人必须以十倍的努力,百倍的坚毅去求生存求发展。

徽商把儒家的忠诚情义与拼搏进取精神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重诚信、讲义气,勤奋坚韧,以人格立身之道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他们白手起家靠勤劳致富的精神应该永远流传。

这个世界上,日夜做梦想成为富翁的人可谓不计其数。有的谈到成功者总以“运气”两字以蔽之,我认为,事业的成果有运气的成分,但主要还是靠勤劳。特别是在一个人尚未成功之前,事业成果百分之百靠勤劳换来。徽州商人致富的历程,其实是一个个典型的奋斗成功的励志故事,他们赤手空拳,凭着一股干劲,刻苦耐劳,创立出属于自己的事业,对于今天千千万万正在为事业前程苦苦奋斗的年轻人来说,“徽骆驼”的精神永远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徽商的特色,即贾而好儒。许多徽商在从商之前皆是儒生,他们从小就熟读经史,有较高的儒学修养,徽商中不乏饱学之士,历史上徽商中精通儒学、擅长诗词文学者不乏其人。他们中间有些是早年习儒,以后走上经商道路的;有些则是亦贾亦儒,在经商的同时爱好儒学,形成了他们"贾而好儒"的特点。无论是“先儒后贾”或是“亦贾亦儒”都对儒学情有独钟,这是徽商成功的秘诀。徽商致富之后不是将赚的钱深深藏进壁垒森严的银库,而是拿出来兴办教育,为桑梓造福,曹振镛、戴震、程瑶田、凌廷堪等高官和大儒皆是这颗福音树上的果子,此种特色之形成,与朱熹等儒生所发扬的以仁为本的文教制度息息相关。既然徽商对儒学有剪不断的情结,那么他们在从事商务活动中自然会以儒家思想来指导。

徽商诚信重德。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人性善”是儒学的核心概念,是对人格的最高要求。把“仁”、“善”的要领贯彻到经商实践中就构成了“仁、义、诚、信”传统经商之道。贾为厚利,儒为名高。沾了“儒”气的徽商在生意场上,就很自觉地摒弃恶俗的“铜臭味”。徽州人经商很讲商德,徽商商德内容很简单,即“货真、价实、量足、守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是徽商商德的真实写照。清.黟县商人舒遵刚说:“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徽商汪处士外出做生意,与弟子约法三章,“毋以苦杂良”,即不要掺假。歙商许文“贸迁货居,市不二价”。《许文穆公集》载:明歙人许公穆“尝与他贾市米,岁计倍赢,公竟谢去”。为何如此,只因“夫出入不同量,以是为利,虽什百非我愿也”。徽州人做生意重诚信,讲仁义是有名在外的。在清代,婺源茶商朱文炽在广东经营茶叶生意,每当出售的新茶过期后,他总是不听别人的劝阻,在与人交易的契约上注明“陈茶”二字,以示不欺。茶商朱文炽因舍利取义在广东从商20余年,亏损本银数万两,却全无怨悔。这样的例子,在徽州历代的史籍里俯拾可得。

徽商乐善好施。古徽州有着“千年归故土”的风俗,在宗法礼教下成长的徽商,致富之后认祖归乡,不忘乡里,他们将积累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输往桑梓,建造宅第、宗祠、园林、修建道路、桥梁、亭阁,兴办私塾、书院、义学,重教兴学,扶贫济困,这种风尚历经几百年,经久不衰。当你随手翻阅有关徽文化的资料,就会发现许多公共的古建筑都是徽商捐资兴建的,例如古徽州地域内的大小古石桥就有120多座,这些古桥大都是历代徽商浪迹天涯,艰辛创业,挣钱回乡所建。休宁小溪是个县级地图都找不到的小山村,村边有条河坝。相传过去村里一位姓胡的举人,在外地经商攒了些钱准备在家乡置一份田产,后来听村里人说,家乡常遭水患,于是他就用置田产的资金在河边修筑了一条拦洪大坝,保护了这片良田。至今小溪人还在传颂着这位官商为百姓做的这件好事。诸如此类的“善举”在古徽州比比皆是。徽商积极投身于社会的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等各种“善举”活动,营造了古徽州良好的社会风尚。他们的历史功绩永远留在徽州后裔的记忆里,代代相传。古徽商“饱汉亦知饿汉饥”的高尚人格是永远值得称道的。

2009-6-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