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泡茶

 清风扬细雨 2010-12-14
一.泡茶程序及动作   

 引用 引用 如何泡茶 - 田野风光 - pan.jinbiao 的博客

(一)泡茶程序:茶叶冲泡程序可繁可简,根据情况而定。

1、品茶即欣赏品饮茶叶,重色、香、味、形,程序十分讲究;

2、喝茶有称吃茶,主要目的解渴和帮助消化,冲泡程序最简单,备水——备器——备茶——冲泡——饮用。

 

(二)泡茶动作

1、动作浮度(高、低) ;  2、动作力度(强、弱);  3、动作速度(快、慢)。

 

(三)经典动作注释

1、凤凰三点头

即冲水时手持水壶有节奏的三起三落而水流不间段。这种冲水的手法形象地称为“凤凰三点头”,表示向嘉宾点头致意。

 

2、三龙护鼎

斟茶时,把右手的拇指、中指夹住瓯杯的边沿,食指按在瓯盖的顶端,提起盖瓯,把茶水倒出,三个手指称三条龙,盖瓯称为鼎,雅称“三龙护鼎”。

 引用 引用 如何泡茶 - 田野风光 - pan.jinbiao 的博客

3、回旋手法

即冲水时水壶壶嘴顺时针方向回旋转动。

 

二.泡茶四要素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其中多数能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从而形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润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滋味得以充分的发挥。综合起来,泡好一壶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叶的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浸泡时间;第四是冲泡次数。

(一)茶叶的用量:根据茶叶的种类外形、茶具大小、个人喜爱习惯。

  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普通的红、绿茶类(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冲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壶),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冲水至七八成满,就成了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若饮用云南普洱茶,则需放茶叶5~8克 。

乌龙茶因习惯浓饮,注重品味和闻香,故要汤少味浓,用茶量以茶叶与茶壶比例来确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壶容积的1/3至1/2。广东潮、汕地区,投茶量达到茶壶容积的1/2至2/3 。

(二)泡茶的水温:泡茶烧水,用文火慢煮,不同茶叶,不同水温。

泡茶的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 。滚开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浮而不沉,内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来,茶汤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无味。

泡茶水温的高低,还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有关。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

具体说来,高级细嫩名茶,特别是高档的名绿茶,开时水温为95℃,冲泡时水温为80℃~85℃。只有这样泡出来的茶汤色清澈不浑,香气纯正而不钝,滋味鲜爽而不熟,叶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饮之可口,视之动情。如果水温过高,汤色就会变黄;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赏性;维生素遭到大量破坏,降低营养价值;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汤产生苦涩味,这就是茶人常说的把茶“烫熟”了。反之,如果水温过低,则渗透性较低,往往使茶叶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难以学浸出,结果,茶味淡薄,同样会降低饮茶的功效。大宗红、绿茶和花茶,由于茶叶原料老嫩适中,故可用90℃左右的开水冲泡。

  冲泡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特种茶,由于原料并不细嫩,加之用茶量较大,所以,须用刚沸腾的100℃开水冲泡。特别是乌龙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要在冲泡前用滚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用滚开水淋壶加温,目的是增加温度,使茶香充分发挥出来。

  至于边疆兄弟民族喝的紧压茶,要先将茶捣碎成小块,再放入壶或锅内煎煮后,才供人们饮用。

判断水的温度可先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等掌握之后就可凭经验来断定了。当然所有的泡茶用水都得煮开,以自然降温的方式来达到控温的效果。 

(三)冲泡时间: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量和饮茶习惯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如用茶杯泡饮普通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150~200毫升,冲泡时宜加杯盖,避免茶香散失,时间以2~3分钟为宜。时间太短,茶汤色浅淡;茶泡久了,增加茶汤涩味,香味还易丧失。不过,新采制的绿茶可冲水不加杯盖,这样汤色更艳。另用茶量多的,冲泡时间宜短,反之则宜长。质量好的茶,冲泡时间宜短,反之宜长些。

  茶的滋味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浓的。据测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提出来的是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大约到3分钟时,含量较高。这时饮起来,茶汤有鲜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饮茶者需要的刺激味。以后,随着时间的延续,茶多酚浸出物含量逐渐增加。因此,为了获取一杯鲜爽甘醇的茶汤,对大宗红、绿茶而言,头泡茶以冲泡后3分钟左右饮用为好,若想再饮,到杯中剩有三分之一茶汤时,再续开水,以此类推。

  对于注重香气的乌龙茶、花茶,泡茶时,为了不使茶香散失,不但需要加盖,而且冲泡时间不宜长,通常2~3分钟即可。由于泡乌龙茶时用茶量较大,因此,第一泡1分钟就可将茶汤倾入杯中,自第二泡开始,每次应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这样要使茶汤浓度不致相差太大。

另外,冲泡时间还与茶叶老嫩和茶的形态有关。一般说来,凡原料较细嫩,茶叶松散的,冲泡时间可相对缩短;相反,原料较粗老,茶叶紧实的,冲泡时间可相对延长。总之,冲泡时间的长短,最终还是以适合饮茶者的口味来确定为好。

(四)冲泡次数

  据测定,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样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维生素C;其次是咖啡碱、茶多酚、可溶性糖等。一般茶冲泡第一次时,茶中的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冲泡第二次时,能浸出30% 左右;冲泡第三次时,能浸出约10%;冲泡第四次时,只能浸出2~3%,几乎是白开水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和绿碎茶,由于这类茶的内含成分很容易被沸水浸出,一般都是冲泡一次就将茶渣滤去,不再重泡。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工夫红茶则可冲泡2~3次。而条形绿茶如眉茶、花茶通常只能冲泡2~3次。白茶和黄茶,一般也只能冲泡1次,最多2次。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时(约半壶)的情况下,可连续冲泡4~6次,甚至更多。

 

三.泡茶用水   

 

(一)泡茶用水的认识

喝茶人人都会,但要冲泡得法,并非易事,同样茶叶如用不同水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效果,而且差异明显。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总结煮茶用水的经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团艺衡在《煮泉水品》中说:“茶,南方之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嫩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其宜,虽佳佛佳也。总之,要掌握好茶的冲泡,重点是要选择适宜的水与器皿、技术。茶叶对水的认识是:水是茶之母、壶是茶之父。

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竭十分之水,茶亦八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质直接影响茶叶的色香味。

( 二)现代茶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

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的水,才称得上宜茶美水。

1、水质要清。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茶的本色。

2、水体要轻。北京玉泉山的玉泉水比重最轻,故被御封为“天下第一泉”。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理论是正确的。水的比重越大,说明溶解的矿物质越多。有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的低价铁超过0.1ppm时,茶汤发暗,滋味变淡;铝含量超过0.2ppm时,茶汤便有明显的苦涩味;钙离子达到2ppm时,茶汤带涩,而达到4ppm时,茶汤变苦;铅离子达到1ppm时,茶汤味涩而苦,且有毒性,所以水以轻为美。

3、水味要甘。“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所谓水甘,即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咽下去后,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这样的水泡茶自然会增茶之美味。

4、水温要冽。冽即冷寒之意,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冽则茶味独全”。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5、水源要活。“流水不腐”现代科学证明了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 三) 泡茶用水的选择

我国泉水资源丰富,镇江中冷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观凌晨泉、杭州虎跑泉、济南趵突泉,并称中国五大名泉。

其次,北京延庆的“珍珠泉”、“八大处的龙泉”、“卧佛寺的永源头”等,由于水源流径不同,含硫、磺、矿泉水已失去价值。

泡茶用水虽泉最好,但江河等长年流动之水,泡茶也不逊色。明代许次经在《茶疏》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浊者土色也,澄清既净,香味自发,说明江水虽然混浊,但澄清之后仅可饮用。井水属地下水,水质甘美,也是泡茶的好水,但不可一概而论,深层地下水有耐水性的保护,污染少、水质清、浅层地下水易被污染,质差。城里井水污染多、多咸味,不宜泡茶,而农村井水受污染少,水质好,适宜饮用,雨水和雪水古人誉为“天泉”用雪水泡茶一向被人重视,因季节不同有差异,秋季,梅雨季水质好,夏季雨质差。自来水经人工净化也可泡茶,但含氯化物影响茶汤品质。在选择泡茶用水时,还需了解水质(硬水、软水)。

硬水影响茶叶有效成份溶解度,如铁离子过高,茶汤会变成黑褐色的“锈油”无法饮用。铅含量高水质变苦,钙含量大水味变涩。软水中含其它溶质少,茶叶中有效成份溶解度高,故选软水,或提高硬水(加热可变软水)0~10度,软水10~20度,在天然水中雨水、雪水为软水,泉、溪、江水为暂时硬水。

( 四)常用泡茶用水

1、自来水

自来水是最常见的生活饮用水,其水源一般来自江、河、湖泊,是属于加工处理后的天然水,为暂时硬水。因 其含有用来消毒的氯气等,在水管中滞留较久,还含有较多的铁质。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超过万分之五时,会使茶汤呈褐色,而氯化物与茶中的多酚类作用,又会使茶汤表面形成一层“锈油”,喝起来有苦涩味。所以用自来水沏茶,最好用无污染的容器,先贮存一天,待氯气散发后再煮沸沏茶,或者采用净水器将水净化,这样就可成为较好的沏茶用水。

2、纯净水

纯净水是蒸馏水、太空水的合称,是一种安全无害的软水。纯净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采用蒸馏法、电解法、逆渗透法及其它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纯度很高,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用纯净水泡茶, 不仅因为净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汤晶莹透澈,而且香气滋味纯正,无异杂味,鲜醇爽口。市面上纯净水品牌很多,大多数都宜泡茶。 其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3、矿泉水

我国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定义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开发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矿泉水与纯净水相比,矿泉水含有丰富的锂、锶、锌、溴、碘、硒和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饮用矿泉水有助于人体对这些微量元素的摄入,并调节肌体的酸碱平衡。但饮用矿泉水应因人而异。由于矿泉水的产地不同,其所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成分也不同,不少矿泉水含有较多的钙、镁、钠等金属离子,是永久性硬水,虽然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用于泡茶效果并不佳。

4、净化水

通过净化器对自来水进行二次终端过滤处理制得,净化原理和处理工艺一般包括粗滤、活性炭吸附和薄膜过滤等三级系统,能有效地清除自来水管网中的红虫、铁锈、悬浮物等机械成分,降低浊度,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但是,净水器中的粗滤装置要经常清洗,活性炭也要经常换新,时间一久,净水器内胆易堆积污物,繁殖细菌,形成二次污染。净化水易取得,是经济实惠的优质饮用水,用净化水泡茶,其茶汤品质还是相当不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