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鹿书院——野渡无人舟自横

 LM0318 2010-12-17
野渡无人舟自横
——沙滩羊
小时候读韦应物这句诗时,不求甚解,只是记住了,且记得很深。不知从哪个时候起,脑中经常泛起寂寞中的荒凉,和在荒凉中的宁静。那是地老天荒、亘古不变的渡口,一叶扁舟孤零零的飘浮在一个不知名的野渡口边,任风吹雨打,潮起潮落,在生命和时光的沉睡里独自沉沦。
天地之间,流动归于静止;意念之中,静止又归于流动。
叶鹏先生在他的诗品里对这句诗这样评价:“野渡无人舟自横,所表达的人与自然融合的意境,正是鼓舞文明社会回归自然的憧憬。”一个是写诗之人,一个是品诗之人,都把灵感入归于自然,然后又在自然中回归灵感。但我不想用叶鹏先生的话来推敲这首诗,在现代自然的复归中,我们太多的灵感都因经济的发展而麻木消褪。在我看来,诗人所表达的是一咱来去无意的博大,是宠辱不惊的豁达。诗人在对自然娴熟地把握里,把心中的从容与坦荡表白于野渡、孤舟这些意象之间。在寂静空无的旷野,没有任何尘杂,哪怕是一粒灰尘的飞扬,诗人忱着梦轻轻酣睡。
我是个爱诗之人,自诩诗感不错。读李白,读白居易,读李商隐总觉得过于奢华,唯独这句诗让我躁动的灵魂得以安息。曾经在多少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倚望南窗,企图在梦中的江南寻求一份心灵的隅地而窃窃自乐;又在多少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举目北眺,以期在朔风漫沙中证明心灵深处飘荡许久的夙愿,那都不能。不知为什么,每每吟起或不经意地想起这句诗,心头就会被无边的凄凉和寂寞湿润。那种超越时空的沧桑,那种经过岁月淘洗后的深沉总是油然而生。我相信诗人当时的情感与我不同。韦应物在写这首诗时正值意风发,踌躇満志之时,何来凄凉与寂寞,看来是我曲解了诗意。
抛开个人的一切,回到那个渡口,那只小船边,让我们相信的依然是无边的寂静。诗的精神往往只有一个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一个绿字瞬间写活了一个春天。回溯本诗,也因一个“横”字而激活了一切宁静。仿如一片晴空一声炸雷,一湖静水一粒石子,一个美梦一阵急铃。曾经的永桓破碎于瞬间的张力。然而这一切来得似乎太突然,唯有这句诗又加一个“自”字,让突然变得自然,让急锋而下的突转流淌成温柔的曲线,充满了和谐美。
我再也找不到哪首诗能这样持久的打动我感动我,十几年来一直念念不忘。而对着那份寂寞、那份平淡、那份从容,让我想起了罗梭的瓦尔登湖。如果今生有幸,则应做回寂寞的旅人,在孤山隐水之间飘流自己一生一世的心愿。
予我于诗,我予诗甚?半醉半痴,且舞且歌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