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训鉴定

 yaangwa 2010-12-19
[参评论文]论德育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2007-11-05

  摘要:语言是人类传情达意最常用的工具。从古至今教师主要通过语言把人类所创造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恰当的语言和清晰的表达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德育课教学中恰当的独具风格的教学语言,对追求完美的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德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具备一定的特征,如语言表述的逻辑性、用词的精确性、阐述的生动性、方式的启发性、语音、语调的节奏性、体态语的辅助性。德育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语言艺术修养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要自觉地从书本中、生活中学习语言;要学习老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主动地利用网络、杂志、报刊学习,注意收集一些有生活气息,时代特点,幽默生趣、健康的适合当代青年特点的语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中巧妙地运用语言,使课堂变得"悦耳"、"动听",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接受知识,极大地提高课堂效果。

  关键词:德育课;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教师主要是通过教学语言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重视对教学语言艺术的探讨,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修养。

  一、德育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特征

  (一)课堂教学语言表述的逻辑性

  出色的教师其教学语言都具有严密的思维逻辑。人人皆知,课堂教学是传授科学知识的,每门学科都是由"逻辑思维的链条"结构起来的,有自己内在的层次和条理性。要把这种具备内在固有层次和条理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的语言表达没有相应的严格的逻辑思维结构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无论是讲述讲解、还是分析论证,其语言表达都应该是有板有眼,脉络清晰的。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主讲什么,次讲什么,都应环环入扣,井然有序。"眉毛胡子一把抓"或"天女散花"似的教学是不可取的。

  德育课的知识结构灵活性、跳跃性更强些,但是教学时,仍然不要忘了其内在的条理层次,仍旧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远及近的思维逻辑。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讲课的语言必须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任何背离逻辑原理的讲解只能使学生在无法理解的基础上使思维更加混乱模糊。比如,在讲"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问题时,可从清朝末期讲起。当时的中国政治腐败、经济危机、民不聊生,西方列强伺机侵略中国,他们通过五次战争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封建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等纷纷起来,通过各种方式救国,但最终都是失败了。唯有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奋战了28年,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一个新中国。而要论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可以从建国后的50年中,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各个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绩谈起。这样讲,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这种由远及近的逻辑思维,学生还是容易接受的。

  (二)课堂教学语言用词的精确性

  如果说逻辑性是教学语言思维结构上的宏观特征的话,那么,精确性就是教学语言遣词造句上的微观特性了。用词精确同样基于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科学性。所谓精确,一是准确,二是精炼。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知识传授的第一要求就是准确,特别是对那些重要的概念、观点、定律和原理等的表达,更来不得半点失真和含糊。在法律知识中,有些概念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却完全两样,如犯罪未遂和犯罪即遂;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而语言精炼就是指教学语言要少而精,明朗爽快、言简意赅。这就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和简明扼要地表达主要观点、重点、难点。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是不说,点到为止;学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要多说或详说,并要说得恰到好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不精炼,拖泥带水,夸夸其谈,不但教师所授内容讲不清楚,而且还影响课时的充分利用。

  (三)课堂教学语言阐述的生动性

  成功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吸引力,必须具有生动性。具有生动性才会有感染力,才能促使学生精神亢奋、思想活跃,才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海绵吸水"效应。教学语言生动性的基础是通俗,通俗,就是要朴素、自然,就是以浅显明白的语言形式表达深刻和专门化的学问内容。比如,在讲婚姻法前,我跟学生讲,"婚姻像一条船,要经历风雨;像棵树,要去浇灌、修剪;像双鞋,要不断的磨合。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恩爱和睦,都盼望自己将来有一个如意的伴侣。来吧,跟我一起学习婚姻法吧,它将教你学会怎样建立一个合法的家庭,怎样保护自己在家中的合法权利"。这就激起学生学习婚姻法的兴趣。

  第二,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还要求课堂语言表现出适当的幽默感。教学语言的幽默感要求能恰当地与用一些借代、仿词、一语双关等喻庄于谐的修辞手段。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缓和紧张气氛,缓解对立情绪,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理舒畅的教学环境。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有这样一句名言:"倘使一个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那他就不会有大的出息,纵然具备天然的禀赋,也算不上真正的聪明。"讲话幽默的教师,不但会给学生增添快乐,在谈笑风生中领略知识的真谛,而且也会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诱人的魅力。例如:在讲"文明习惯"时,有位老师结合个别学生吸烟的现象,诙谐地道出了吸烟的危害,来个正话反说:"同学们,吸烟有两大好处:一是吸烟能引起咳嗽,夜间尤剧,咳声能吓跑盗贼;二是长期吸烟,可以形成驼背,做衣服能节省布料大家说是吗?"学生听后会心而笑,在笑声中自然明白了吸烟的害处,几个抽烟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这样既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做到了一箭双雕。

  最后,还应当有意识的紧扣教学内容安排两三个"趣味点",讲些逸闻趣事,介绍一些最新研究资料,使教和学都轻松活波,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语言的趣味性是使教学语言产生魅力的重要元素之一。

  (四)课堂教学语言方式的启发性

  如果把知识比作果实的话,教师不是直接把果实塞到学生嘴里,也不是把果实放在学生手里,而应该把果实放到一定的高度上,让学生自己费神费力去摘取。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方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目的是为了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学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造就学生的进取精神,活跃课堂气氛。具体讲,教学语言方式上的启发性可以通过以下五种途径得以实现。

  1.巧问。即顺着教学内容的发展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雨水对农作物的收成是有益还是有害?"学生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几乎是异口同声回答:"当然有益。""既然是有益的,那么雨水越多对农作物的收成就越好吗?"这样一反问,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相互热烈地议论着。这时,我抓紧时机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巧点。就是在讲授新知识而学生理解遇到困难时恰当的予以点播,使学生思路畅通,恍然大悟。如在讲到结婚年龄时,婚姻法规定,男要大于或等于22岁,女要大于或等于20岁。有些学生问:"老师,为什么结婚不能小于这个年龄?"我解释:"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小于这个年龄,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不适合结婚;二是考虑问题还不全面,思想不成熟;三是绝大多数人经济上还不能完全独立"。这样,学生就明白了。

  3.巧停。就是在有些教学内容的讲授时不把话说完,故意做一停顿,留一个空白,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去填空。

  4.巧示。就是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不用语言明确解释,而是运用体态语或其他信息媒体,如手势、神态、实物道具、板书、图画等来示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5.巧例。即紧扣教学内容举例阐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进行联想。如在讲为什么要大力宣传婚姻法,我给大家讲了个故事。四川某地农民因为不懂婚姻法,随便换妻,最终自食恶果。

  (五)课堂教学语音、语调的节奏性

  语言的节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知识信息接受的情况,合理的控制语言速度的缓急。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如果是一堂课的开始,因为学生课间休息,精神松弛,有的没有很好的预习、复习,害怕老师提问而精神紧张。此时,教师无论是复习旧课,还是导入新课,课堂语言都宜慢,就像汽车轮船刚刚启动,有一个逐渐导入轨道航向的过程。当学生情绪已调动起来,思维进入正常轨道时,语言和教学进度可逐渐加快。当教师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时,由于这些内容输入学生的大脑需要有一个处理转换的过程,这时的语言又宜慢不宜快。当教师由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时,此时的教学语言又宜快不宜慢。当教师为了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力和在有限的时间里组织语言的能力或强记能力时,又可以适当加快语言节奏。总之,不能只顾自己讲,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说话过快,学生没有思考时间;说话过慢,又满足不了学生求知欲望。

  声调变换直接关系到讲课的效果。总是平淡低沉的声调或是慢慢吞吞的声调,使课堂气氛太沉闷,往往会起到催眠曲的作用。相反,总是高亢震耳的声调,影响学生思考、品味,容易引起疲倦。好的声调节奏,完全是为了适应学生听觉的需要,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顿挫,也叫停顿。这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手段。讲课中,适当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语言的结构和教师的感情。它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教师所讲的事理,在停顿间隙进行思考、消化。

  课堂的音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音量过大,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听来刺耳,不舒服,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造成听课情绪低落。音量过小,学生听来吃力,得不到有效的感知,同样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一般来说,讲课的音量以使教室里任何一个座位上学生都能听清教师的声音为准。但在一堂课中不能始终保持一个音量,因为人的听觉系统对于来自外界的单调乏味的单项刺激有一中本能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功能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人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不安、厌烦和抵触情绪,使刺激效应减弱、消失。要防止这种厌烦情绪的产生,音量就要有高低轻重之分。当需要强调某一概念或原理中的关键字词时,当学生思维出现疲惫,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适当的增加音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振奋精神。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全部调动起来时,可适当降低音量。总之,政治教师要科学地掌握音量,一切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变换语调,或高昂,或低沉,适当运用停顿,使语言节奏抑扬顿挫,恰当的变换音量,从而大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课堂教学语言体态语的辅助性

  所谓体态语言是使教师用手势、姿态、表情、距离等手段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比如:当你走进教室,发现教室不安静。这时迅速走上讲台,面带微笑,用眼扫视一下全班,教室立即安静下来。这就是一种体态语言所起的作用。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准确熟练地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可以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

  1、手势。手势是体态语言中的重要的一种,适当的手势,即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也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感染力。例如:教师在讲台上微笑面向全体同学,提出问题后,稍停顿,如需某同学回答时,五指并拢伸向同学,往上一抬,示意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答完后可以把手向下一压,示意坐下。教师的手势可以视为全体学生统一行动的指挥棒,也是对个别学生某种行为的暗示和引导,在特定的场合下其独特的作用是一般语言所代替不了。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教学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手势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不过应该遵循下面的原则:(1)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以免学生感到乏味。(2)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更不要搔耳挠腮,转移学生的视线。(3)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以免学生感觉突然。(4)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不要大动作,不要太夸张、太过火。

  2、距离。教师与同学之间的距离,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他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传达着不同的信息。当教师走上讲台,面向全体同学,可以达到控制全班同学的目的。如果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同学听讲认真积极思维,而这时恰好出现个别违纪学生,如若停顿下来组织教学将会影响其它同学听讲,打断思路,这时教师边讲边走下讲台,走到同学附近,引起该同学注意,虽然教师未说一句话,但可以达到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组织教学目的。

  3、表情。教师喜、怒、哀、乐的面部表情在课堂教学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体态语言。比如说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让学生坐下这一件事。如若教师面带笑容说坐下,学生感到这是对自己回答的肯定和赞扬。如若教师板着面孔说坐下,这将使学生感到这是对自己回答问题的否定和不满意。教师在课堂讲授中的表情,自始至终应是积极向上,以教育学生为目的。服务行业提倡微笑服务,教师在课堂上也应恰当的运用微笑。

  4、眼神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

  5.服饰

  服饰这种静止无声的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体态信号,它无时无地不在向学生展示教师的风度。得体的衣着打扮能体现人的精神风貌、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能增强人的自尊心,提高自信。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服饰、发型、饰物、化妆都要以美观、大方、入时、合群为准则。既不要不修边幅,也不能浓妆艳抹,更不能奇装异服。教师应该深知"师范无小事,事事是教育"。

  总之,体态语的辅助性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辅助有声语言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所以,在体态语言教学方面如能做到自然、简洁明了、适度适宜、富于变化,教学效果就会更上一层楼。

  德育教学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定能更上一层楼。若能在提高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上再下一翻工夫,德育课堂教学语言将更丰富多彩。

  二、德育教师提高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我们必须象演员一样坚持练好基本功。德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水平,必须不断地学习。

  (一)提高修养,随时学

  一是向书本学习:科学在发展,知识要更新,我们要珍惜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坚持泛读和精读相结合,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二是向生活学习:现代生活充满着优美的有声和无声的语言,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主动地向同行和社会各界学习。收集、整理、选择优美的语言,为课堂教学服务。三是向学生学习:当代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十分广泛,思想异常活跃,蕴藏着丰富优美的语言,教师要充分重视使用好学生资源和学生做朋友。

  (二)善于请教,虚心学

  作为年轻教师,可以通过多听老教师的课,和老教师交流,阅读观看老教师的教案,课堂电视录象,来把握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以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加速自身的提高。

  (三)积极储备,主动学

  教师平时应有效地利用网络学习,注意吸收一些有生活气息,时代特点,有幽默情趣的语言。可看小品、相声等,从中学习如何通过语言艺术吸引听众并引发听众共鸣的艺术;从杂志、报刊上收集适合当代青年特点的语言。一些健康的流行语,流行歌词,广告语,好的新闻标题都是注意的对象。这些都可以为教学内容积累丰富的资料。

  (四)完善人格,终身学

  提高语言艺术,首先不是磨砺嘴皮,而是磨砺思想。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水平,必须切实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时代精神等方面的修养。

  孔子曾经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必须通过教师语言的阐述,才能得以完成的,而教师在课堂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语言,使课堂变得"悦耳"、"动听",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接受知识,便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政治教师必须要美化课堂语言,逐步克服课堂语言的不良习惯,不断地提高驾驭课堂语言的技能。

  参考文献:

  [1]王强东.教学的语言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146-151页

  [2]许高厚.课堂教学技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64页

  [3]张宝臣.课堂教学艺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52页

  [4]李如密.教学艺术论.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248-249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