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日 佐藤学)[百灵社区]

 虚室生白 2010-12-21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日 佐藤学)  发贴心情 Post By:2007-3-13 14:47:00


[本书及作者简介]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代表作三部曲之一,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钟启泉教授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年出版。本书是以学习为主题的专著,重点论述了学习作为一种对话性实践,不仅引导我们从独白的世界走向对话的世界,而且借助这种对话性的、合作性的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构筑起学习共同体的可能性,而基于学习共同体构想的学校改革作为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将会形成 21 世纪教育改革的一大潮流。

课堂学习的三位一体

所谓学习的实践,是建构教育内容之意义的同客体对话的实践,是析出自身和反思自身的自我内的对话性实践。同时,是社会地建构这两种实践的同他人对话的实践。这三种实践体现了互为媒介的关系。我们倘若不是丰富地建构客体的意义世界,就不能丰富地建构自己,也不能建构自己同他人的关系。反之,能否丰富地建构客体的意义世界依存于学习者内部广阔世界的丰富性,依存于同该学习者相关的人际关系的丰富性。所谓学习的实践,其轴心是作为同客观世界对话而实现的探究和表达的实践。可以说使得上述三种对话性实践得以相互发展的实践。学习的实践是创造世界(认知性、文化性实践)、探索自我(伦理性、存在性实践)和结交伙伴(社会性、政治性实践)相互媒介的三位一体的实践。

——摘自《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第 39-40 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只简单地看到了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单维的活动,把课堂抽成真空,在凝固的空气中只有师生面无表情的知识的来回抛接。“时间”、“空间”、“人”、“知识”、“环境”等等在效率的压缩下,变得客观而失去了其原本丰富的内涵,机械而僵硬。而佐藤学教授用魔棒点活了久被封穴的时空,在灵光一闪中课堂展现了它本该有的复杂性和活力。学习,当我们从外部把它作为一种操作活动来看待时,它是平面的、简单的、线性的。而当我们从把从学习者内心广泛的活动世界来看学习时,会发现一个个独特的、奇异的、复杂的空间。即在每一个学习者的世界里,课堂里同时发生着他与客体世界、与他人、与自我的实践,而且这种实践的发生是一次性的、特有的、瞬间的。学生是以生活的姿态呆在课堂之中,许多人都忘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把自己的情感、生活经验卸在学校内外,那么在课堂中,认知活动必然交织着学生与同学教师的交往,自我的体验,这三种活动缠绕在一起。实际上,佐藤学提到,如果我们追溯学习的思想渊源,发现学习的两个传统即修炼和对话中就包含了三位一体的理念。最早出色地体现修炼传统的是 12 世纪的法国圣·维克多修道院休的《学习论》,休认为学习是一种内心之旅,通过整体的感悟、修行使个人从不完善趋向完善。从修炼的传统中我们得出学习是全身心投入与自己倾心交谈的传统,而且学习的极纯粹的快乐不是借助知识去控制和支配外界与他人,而在于治愈并丰富自己的内部世界所欠缺的部分。而谈对话的传统则不得不提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他认为通过对话可以学习者从凝固的、呆滞的观点中启引出来。对话的传统经由杜威、维果斯基的发展而更趋完善,即学习是在具体情境中对客体、对他人、对自身的对话。所有的简单、干瘪的课堂是一种控制下的畸形,时、空、人、知识、环境等等都是断裂的、破碎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肤浅的、堆积的繁杂活动,就是因为这样,所以课堂会变得越来越没有生命力和吸引力。而教师如果能恢复课堂中本有的文化性、社会性、伦理性实践的立体维度,把课堂变成一个即不乏活动、自立、合作的对话性实践场所,那么教学会变得单纯、自然、结构化和合理。需要指出的是,许多教师们认为提倡对话就是制造热闹,实际上,正如学习的修炼传统所揭示,学习是对自我的体会,是需要静谧安详、澄和专注的。即使是对话,也讲究在彼此倾听基础悉心思考。有时沉默也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对话,有时喧嚣仅仅是一种体力的渲泻而已,关键是师生之间有没有达成一种异质的交流,这才是对话的关键所在。

洞穴深处的影子

学校教育中制度化的知识,犹如存在的世界在洞穴深处照出的影子而已。倘若回转身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尽管展现出无垠的多彩的、活生生的真实的风景,然而,长年在暗洞里凝视影子的目光,即便转向外界,也会由于一旦暴露在耀眼的光芒面前,而招致失明的危险。

——摘自《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第 41 页

西冈先生极其重视一年级儿童同白杨树的多样的交往。在表现之前,儿童们谈论校园里的白杨树;用手触摸白杨树的树皮;同粗粗的白杨树干角力,实际地感受树干的强劲;甚至感受到落叶的白杨树的树液——生命的血液。以儿童们整个身心的经验为基础,在每一个人的表象中白杨树栩栩如生,从而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摘自《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第 171 页

有一群囚人长期被软禁在一个洞穴的深处,他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就是通过洞壁上的影子,久而久之,他们就把影子误认为就是现实世界,当他们结束幽闭,眺望外部世界,由于现实的世界比洞壁的影子耀眼复杂得多,一时间什么也认知不了了。回观我们的学校,条条框框的“知识”何尝不就是映在黑板和教科书上的现实的单薄影子,变得抽象化和去语脉化,根本不是现实中活生生的知识。学习不是一个粘坐在教室板凳上,从文字到文字,通过脑细胞突触联结就可以完成的纯心理学过程。学习是一个丰富浑然的过程,通过与人、世界、自己的对话完成的。与白杨树的交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追求同世界对话,构筑同世界的关系,即当学生对白杨树感到“惊异”,充满新奇感之时,就能听到白杨树的召唤和诉说。佐藤学教授回忆童年时上一节泥塑课,要经历爬山、采掘黏土层的泥土、搬回学校、用脚充分地搅拌、做成黏土、作品制作这一完整的连续的经验,这和今天让儿童用现成的买回来的黏土创作是不同,因为这一系列过程中前前后后和周周边边的事件,更具体、更丰富,与世界与他人进行了更为亲密的接触。我们的课堂往往还是受了工业生产模式的咒念,简化和压缩课堂中的“无关事件”,课堂中的讨论、探索、情感及对现实的感受有了殓时的嫌疑而成了一种需要克制的“奢侈”。在课堂上,教师实践的任务要有更细腻的洞察、思考和判断能力,利用更多彩的课程资源、制造更多的机会来充盈丰富学生的感知,探索课堂里的“内在现实”,通过三位一体的学习重新建构生成人与事物、人与人间的关系。

引人入胜的时空

关于空间——柔软的教室

首先,在这间教室里没有黑板。黑板由四个镶嵌素色的所覆盖。不仅是,而且犬牙交错排列的课桌、课桌上面装饰的插花、教室里随处摆放盆花、栽种的观叶植物,以及从教室的天花板用线吊着的、在教室的天空中舞动的木制活动雕刻——一群鸟儿、画有天空街道的彩绘等等,整个教室被装点得五彩缤纷。……再仔细观察一下教室,以覆盖黑板的为中心,破损的镜子、旧式的水壶、枯萎的花瓣、玩偶箱、生锈的锅,等等,形形色色的道具与物件,就像舞台上的道具间,应有尽有。大凡教室里见不到的东西,在这间像样作坊里酿造出不可思议的气氛。

——摘自《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第 343 页

这是一间很怪异的教室,感觉乱乱的,挤挤的。然而却是有股熟悉的气味,那是……对了,就是生活的味道,走进教室就像……掉进了家中松软的布艺沙发中,惬意极了。佐藤学认为作为教室空间,舒适是第一位的。我们久违于这样“柔软”的感觉,习惯了冰冷、没有体温的“教室”,教师木然被分配进一个个车间里,面对着一个个被插进固定格子里的“零件”进行机械的操作,雪白干净的墙、排列整齐的桌椅、锃然发亮的黑板,置身其中出现幻觉,湍急的流水线、金属的撞击声。如果说,空间只是一种无关紧要的形式的话,那么我们不得不说在这种空间隐藏下的是一种工厂式的大批量生产的教学理念,佐藤学描述道,“黑板、讲台、讲坛,整齐划一地排列的课座椅构成的教室,标准化的知识和网罗式地记载的教科书和测验,以课时划分的课程表,等等,都是‘大量生产'模式的象征”,在效率第一的生产宗旨下,人与人的交往与温情成了可有可无,甚至有时被作为效率的绊脚石而被一脚踢开,真正制造冰点的确实是人与人之间的淡漠,控制、操作、竞争成了课堂里回荡的主旋律。空间的改变无疑可以成为一个契机,去促成理念的实现,即如这间教室的创建者苅宿 老师所说,借助重建空间获得焕发自己的时间,借助焕发自己的时间唤醒自己的身心,借助身心的唤醒编织自己的话话,而借助自己的话语可以获得人际纽带。让教室成为师生栖息的场所,有如家的温暖才能吸引学生、教师、家长等等形成学习共同体,把教室装饰成为犹如软绵绵的面料那样的具有柔软质地的素材、材质的触感与色彩的教育空间,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呼吸,心灵在澄静平和的状态下学习发生地更为自然。一旦撤除象征中心的黑板和讲台,中心就遍布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了。随着教师的移动,教室的中心也复杂地移动,学生们在交错的桌子间自由地穿行,找到一个旮旯选择一个让自己舒服的姿势,舒畅而专注地在和 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学习。

关于时间——课堂里的季节气息

在日常生活的经验中,不同季节的微妙的情趣总是同独特的情绪交织在一道的,而在学校生活的经验中却不可思议地感受不到这种季节的情趣。……许多回味新任之日的教师手记是交织着季节的风景来叙述的,而资深教师的实践记录和手记之中却并没有印刻着季节的风情。

——摘自《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第 363-364 页

在工厂生产的隐喻下,不仅教室被幻化为车间,课堂内的时间是一种钟表式的时间,是均质的、量化的时间,被精细地切割成一小段一小段,每一小段内都填充了不同的程序,课堂内的时间呈单向的、均衡的流动,学习成为随着时间的累积而简单叠加的活动,即人们认为时间的积累等于知识的增加,知识的增加等于智慧的形成。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们争分夺妙地灌,而学生们忙不迭地接,冥冥中有个声音在不停地催促着“向前向前”。这种分割的、均质的、量化的、单向的时间是海德格尔所说的“世俗的时间”,即是物理性的,无穷时间点的系列而已,这种时间无关人的存在。而另一种时间,海德格尔称之为“原发的时间”,即人的时间、生活的时间、人生活在其中的时间,季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原发的时间”,它没有精确的界限,需要人用整体的身体去亲历和感受,体验周而复始中的微妙变化。如果把课堂中那个笨重的时钟移掉,打开窗户让季节扑面而来,那么时间刹那间会变得充满色彩和温度,它的流动是随着每个人的感受各异的,时而停滞、时而漂浮、时而湍急、时而曲折,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来回穿梭、自由流淌。体会学生内心的时间,那么,课堂里组织时间的方式就会一改那种“混凝土的灌渠般的时间”,而按照“游移不定的流水般的时间”、“积雪的时间”、“橡胶般的时间”来组织教学。如果教师修复自己对季节麻木的触觉,通过回忆和想象,使过去、现在和未来共时性地交融,春天暖风的和煦、夏天大汗淋漓的酣畅、冬天篝火边的温暖、秋天的秋高气爽都会唤醒教师的童心和憧憬,感受生命的意义,去体验儿童感受到的时间,从而营造出更温馨的教室时空。

最后,让我们和着佐藤学教授创作的“学校赞”的优美旋律,闭上眼睛,憧憬即将到来的属于我们自己课堂里的美好春天: 朝阳清澈洗苍穹,山峦笑与朵云飞。幼小的生命里,如今升腾着活力,升腾着丝丝苏醒的话语:殚智竭力,小千谷的朋友哟,在这儿求学,一起论议。谦恭的心地宽广无比,化作徐徐清风,穿越长空万里。 / 凝视夕阳挥洒河面,感悟人间脉脉温情。幼小的心胸里,如今充满着希冀,充满着丝丝苏醒的话语:相亲相爱,小千谷的朋友哟,在这儿求学,一起嬉戏。谦恭的心地深长无比,化作条条江河,簇拥苍茫大地。 / 寻觅启明的星座,体味成长的欢欣。幼小的身躯里,如今燃烧着激情,燃烧着丝丝苏醒的话语:共享欢乐,小千谷的朋友哟,在这儿求学,一起歌咏。谦恭的心地淳厚无比,化作声声呐喊,开创未来愿景。(佐藤学作词 / 三善晃作曲 / 钟启泉翻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