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 1、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创新”逐步成为一个(B A 2、理论创新的实质就是(A A 3、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知识创新等,其“新”的意义是指(C A 4、司马光砸缸的行为用的是(C A 5、理论创新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历反复斗争、争论以后才最终形成的。这点显示了理论创新的特征具有(B 6、科技创新需要有自主性,其含义包括( A 7、创新活动的基础和开端是(A A 8、在当代,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作用的形式逐步是(C A 9、康佳公司向农村市场推出价廉的“福临门”彩电时,将产品不适用的功能减少,这是运用了产品创新思维中的(B 10、我国企业制度创新主要是建立(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 1、判断创新的两个基本标准是(AC 2、创新需要提出问题,问题产生于(AB 3、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主要来自于(ABC 4、系统思维要求我们有(ABC A 5、按思维过程的形成特点,可将思维分为(BC A 6、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理论创新的(ABC 7、知识创新的源泉是(AB 8、科技创新的内容有材料创新、产品创新以及( 9、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组织创新主要呈现的趋势是(ABC 10、要实现管理创新,其对策主要有(ABC A B C 三、简答题(每题10 1、简述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1)科技创新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过去2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综合国力级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但走的是资源型、扩张型、外延型的道路,靠的是高投入。为了进一步发展,提高竞争力必须从外延型转向内涵型。这要求科技创新必须加快步伐。因为,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扩张的余地;我们可利用的资源――土地、淡水、森林、石油等各种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已不能维持现在的生产规模,唯一的出路就是科技创新。(2)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较低。一方面,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另一方面,资源利用率却一直很低,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生产过程中的科技水平很低。此外,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还很大。 (3)科技创新是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一天天恶化,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一方面要加快科技创新,用更新的技术应用于社会生产中,以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对于已经产生的污染问题,必须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工艺、新的方法加大治理,以尽量降低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 2、简述实现创新的基本条件。(1)创新精神。必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有远大的抱负和责任感,不怕挫折,不怕困难,而且有科学的理智的冒险精神。(2)创新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对创新者的素质要求是:创新意识、探索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广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战斗精神。对创新能力的要求是:敏锐的观察问题、发现机会的能力、深入分析和把握关键环节的能力、自我管理和控制、协调的能力、良好的记忆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科学的综合创新能力(3)良好的资源条件。主要是资金和人力资源。 3、简述技术创新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1)技术创新是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创新是企业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领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技术创新战略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技术创新战略是现代化战略的核心,实践证明,技术创新使现代企业经营出现了全新的概念,雄厚的资本、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员工不再使企业成功的必然要素,而成果的关键是要确立以技术创新为中心内容的企业竞争战略。作为企业的竞争战略核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什么产品,运用什么技术、为谁服务及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等。(3)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知识积累,尤其是形成自己的创造性人才的积累,才能使别人难以模仿和超越,保持长久不衰的竞争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