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lpfymx 2010-12-25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1.设计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

    设计好数学活动是让课堂“活”起来的关键。那么,如何设计出让学生乐此不疲的数学活动呢?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如下几个要素:一是要掌握好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尤其要抓住他们好奇、好胜、好强、好探究、好挑战的心理特点;二是要善于利用好教学内容中本身所具有的“活化”因素;三是要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接轨;四是用活动贯穿整个数学课堂。

    就拿大家认为比较枯燥的口算教学来说吧,只要设计好活动,也能让它“活”起来。有位老师借班上《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一内容时,课的开头是这样导入的:“课前老师听说,你们班的口算能力很强的,可我有点不信,很想见识见识,愿不愿意让老师开开眼界?”这位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了一个“激将法”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思维一下子被点燃,个个全神贯注,开动脑筋快速口算,有了结果后争先恐后汇报答案,场面热烈;不知不觉一组口算题完成了。随即这位老师再次“引逗”学生,接着说:“唉!刚才老师出的这组口算题比较简单,大家都算对了,没什么了不起的,下面一组口算题就有一点难度了,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在老师的“煽动”下,“激将法”再次发挥作用,好胜的心理再次驱动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入到第二组的口算中来。算完第二组口算后,这位老师继续进行“鼓动”,“刚才大家算了两组口算,正确率确实很高,老师有点佩服了,但是你们这种口算水平和我们班学生差不多,下面一组口算题老师班上的学生算的时候差错较多,你们愿意和他们比一比吗?看看到底谁厉害!”……就在这样一浪高过一浪的口算活动中,原本机械、无味、冰冷的口算一下子变得那么具有吸引力,那么具有挑战性,全班学生无不积极投入,这不正是我们所追寻的理想课堂吗??是否迎合学生的探究心理?是否据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否能深入到数学知识的本质?是否能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惟有在探究素材上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才能有学生高效的探究活动,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从学生的思维深处“活”起来。

 

     2.提供鲜活深刻的探究素材!

    提供高质量的探究素材是组织好探究活动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提供学生探究素材时需要考虑这些素材是否具有吸引力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我们可以提供如下探究素材:(1)每人1个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斜边是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2)每人1张透明方格纸(6×6),每格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3)每人1个用吸管做成的活动平行四边形(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斜边是3厘米)(4)同桌1把剪刀。同时教师为学生设计如下“探究小贴士”:(1)请利用手头的这些探究材料,通过适当的操作,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哪些条件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2)请你想办法说明你们的发现。

 

学生面对如此直观、可动、开放、又颇具有挑战性的探索素材,个个信心十足、跃跃欲试,课堂沸腾了起来。首先,提供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把它覆盖在平行四边形上通过最基本的数方格的方法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次,由于有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知识支撑,加上有一把剪刀作为操作用具,学生很容易想到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利用转化的策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后,通过对活动平行四边形的操作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它的底和高有关。学生在这样“好玩”的探究活动中,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理解不断走向深刻,把握其内涵,直抵其本质。正是有了如此鲜活生动的探索素材,才能演绎出如此精彩的探究活动,数学课堂由此而“活”了起来。

3.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儿童有与生俱来的自主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就是尊重了学生这些需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对知识、能力等进行重组、转换和改造,然后形成新的经验系统的过程,所以自主学习是基础,是“教学之本”。然而我们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自学的效果也迥然不同,为了均衡差距,扬长避短,博采众长,需要在自学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这样可以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尽所能,扩展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方式真正迎合学生的需求,学生自主“经营”的课堂就是“活”的课堂。

近两年,我市进行了“学导式”课堂教学研究,专门就课堂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每节数学课教师都精心编制了《自主学习提纲》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学力强的学生要主动帮助一部分需要帮助的学生一起预习,教师有重点地选择34个学困生先期进行帮扶预习,力求使预习的效果尽量均衡;课上第一个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生围绕《自主学习提纲》在小组里进行交流预习情况,组内尽量达成共识,有问题的在组内能解决的给予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作好记录,同时组长还要把组内的“金点子”、“巧方法”、“好主意”等作好记录。小组交流结束后,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全班交流,各组组长交流时主要把自己组内自学的典型成果(“金点子”、“巧方法”、“好主意”)先作交流,然后提出本组无内法解决的问题请求大家的支持,如有学生能解答

 

的就直接请学生解答,如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以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全班交流过程中,后面小组的交流尽量不与前面的重复,只是把本组中具有个性化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跟大家交流,采取的都是“兵教兵”的策略,当然也不一定所有的小组都要交流,待大家没有交流的内容时,本环节也就结束了。

下一个环节就是教师带领大家就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进行总结提炼,并对隐含在数学知识内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追问,就某一知识点的本质和内涵作进一步的挖掘和深化,有时还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这个环节结束后就是学生自主练习环节,学生先独自完老师设计的《分层练习单》,做完后,全班进行校对,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查找错因,及时订正,真正做到“堂堂清”、“天天清”,真正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到实处。

充满活力和智慧的理想课堂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的追求,而“活”的数学课堂是其中最显性的标识,因此,我们要把我们的教学素材设计的更加鲜活,要把我们的教学活动设计得更加活泼,要把我们的教学方法设计得更加灵活,让我们的孩子们在灵动、和谐、开放、自主和富有挑战的数学课堂里飞扬智慧,驰骋思维,闪现灵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