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蓦然回首,流年似水

 稻香居人 2010-12-30





流逝的苍凉岁月未必不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曾经的苦难未必不是一道可堪咀嚼的人生至味。
  ——题记
  一初涉人生,安贫乐道。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薪金微薄,每月95元的工资,第二年转正后才拿到101元。日子清贫,却淡泊宁静。同级的一位同学,家中没有父母,靠哥哥供给上学,终于毕业,分配到荒凉偏僻的山村小学,出行不便,极需一辆自行车。那时,一辆自行车最少也得360元。于是,我们四个分在同乡的同学,为他集资,把参加工作的第一月工资支付给他买自行车了,他省吃俭用花一年时间才还清欠我们的债。
  那时,小学条件差,没有灶。我们都得自己做小锅饭。我书呆子多年,不会做饭。同事帮我用铁锤敲掉炉盖,我笨拙地生火做饭,烟熏火燎,呛得满面尘灰烟火色。常常因和面太软,为防止粘住案板,洒了厚厚一层玉米面,赶紧擀面并下进锅里。有时面下进锅里了,火却上不来,用嘴吹,用笤帚煽,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方才做熟一碗面,匆匆下肚,也不知啥滋味。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从来没有嫌弃过做得极其差劲的饭菜,甚至于烂熟得几乎成了面糊,味同嚼蜡,也没感觉苦涩难咽。
  那时,学校不准插电褥,冬季搭火炕。我自主实践,从学生家里弄来麦草,点燃,烧成还有火花的灰黑状,匆匆放在床底的一堆细煤上,然后在火草上再覆盖些细煤,在最外表一层再盖些燃尽的死灰。等到晚上,煤燃着了,一月月地开始慢慢燃烧。过一两个月,把燃尽的灰用瓦片刮下,再换些新煤续着。屋外寒风凛冽,屋内床板热烘烘的,连整个房间也散着热流,不会产生学生时睡冷床的那种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苦状。因为火炕加上生炉子,煤气很浓重,要把窗子打开一条小缝透气,时常得提防着一氧化碳中毒。
        初涉社会人生,我工作热忱高涨,精力充沛。既教数学又教语文,兼任低年级班主任,高年级的音乐、美术、思品课,每周计算课量,达到了四十节之多。住的宿舍是用厚重的报纸和芦苇杆糊得顶棚,土地凹凸不平,经常老鼠吱吱地穿梭于顶棚和地上,光顾我从家里背来的馍和菜,我泰然处之,从不以为清苦。每天下午放学后,离家近的教师都回家了,校园里静悄悄的,我在自己的宿舍里过着惬意自在不受干扰的读书生活。
  93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我在教室里上课,学区校长和我们领导在校园里转悠,发现我宿舍的房脊上有一个深陷的凹坑。急忙叫我开门,撕开顶棚检查。竟然发现,我宿舍顶有13根椽折了,摇摇欲坠,大有突然塌陷的危险。于是,大家热情帮忙,把我搬入两间房大的器材室居住。我单调的生活每天都有天籁之音:老鼠肆无忌惮地舞蹈,夜半我常常在老鼠相亲、纷争中惊醒,却翻个身,不一会儿又神思恍惚地入梦了。满地是学校的各类器材及学生勤工俭学收来的茵陈、蒲公英、杏核、花椒等能卖钱的东西,受着这些琐碎的滋扰,我依然心绪宁静,驻守学校,义务看家护院。
  那种安贫乐道的恬淡生活,阳光总是明媚灿烂的,不识愁滋味。如今回味,似一坛久经沉淀酝酿的酒,还泛着醇香沁人的悠长韵味。
  二流光婉转,真情历历。
  在小学呆了三年,我被教育局以文凭高的缘故调入了初中,在家门口享受了两年被母亲伺候的优越生活。然后又调到了川区初中。学校有灶,但是灶师牢骚满腹,去得迟或者打招呼迟了就没饭吃,偏僻闭塞的街道里连个小型的饭店都没有。一到冬季,大家都支起炉子开始锅碗瓢勺的交响乐了。父亲给我焊了炉子,买了鼓风。我生麦草火,用鼓风吹火做饭,速度比以前快了许多,只是有时锅盖盖不好,烟灰会冲进锅里,得捡拾。麻烦的是洗锅,锅盖总会落下一层厚厚的烟灰。
  但是,我们并不烦恼,就是大家都说的穷高兴吧!同事们经常聚会于我的炉旁一起做饭:摊洋芋薄饼、煎油馍、炒菜等。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给自己做的菜命名:黄瓜炒红辣椒,我们称之为“红嘴绿鹦哥”;白菜洋芋粉条红萝卜一锅炒,我们称之为“精品荟萃”。周末不回家的闲余时间,我们下跳棋、打扑克、练书法、织毛衣、唱歌。信息不畅,和朋友们倚赖鸿雁传书交流生活、情感志趣,有时翘首期盼的一封信,要等漫长的两个月之久,但收信、写信的情趣却洋溢着浓浓的挚情爱恋。
  栽一根高杆,绑上几个易拉罐,接收电视节目,只能毫无选择地收看省台文化频道。我因为有个小彩电,所以同事们每天晚上挤在我宿舍里,连作业本都被用作简易坐墩,挤满了人边看边聊。麻子、瓜子皮磕得满地狼藉,我嘴里哼哼唧唧着打扫卫生,仿佛凯旋归来,一点也没有产生焦躁的情绪。
  后来,交谊舞在小城流行了,我所在乡镇各单位也轮流办舞会,经常邀约其他单位的人去玩,乡镇附近农村里的男女也兴致勃勃地闻风而动。我们在霓虹闪烁的热烈气氛里尽情欢歌舞蹈。我学会了三步、四步、探戈、迪斯科等等我们自己简化的舞步。和女同伴一起玩,总是我做男伴,我带人的技巧她们挺喜欢。乡镇办起了简单的舞厅后,我们花一元钱仍然去玩,满面春风,笑声朗朗。就是那样无忧无虑的日子里,我遇上了两个性格志趣相投的农村女孩英和凤,常常一起表达生活的意趣,友情质朴纯真,至今还有来往。
  那种吃了上顿不考虑下顿的穷欢乐的日子,有许多值得怀恋的细节、清纯的友谊储存在我记忆的仓库里,历历在目,一幕幕忘返于时间的隧道里,甜美真挚、韵味绵长。
  三悠悠岁月,苦乐人生。
  结婚后,我依然住在学校,却过上了更加窘迫的日子。
  96年以后,每月二、三百块钱的工资由乡镇发放,却连续半年、一年,甚至于发展到三年没发放过工资。和老公两地分居,我们靠农村娘家、婆家支持面油支撑生活。
  时常周末还被乡政府逼迫到村社征收教育附加费。那些年,农民的税收负担特别沉重:粮税、土地承包税、烤烟税、菜棚税、果园税、牲口税、教育税等等,都在征收。我们以不让学生到校读书为由,要求学生家长及时上缴教育税。并且学校还收取勤工俭学费,用来发放政府让学校自行消化的百分之十的工资。教师、学生义务为乡村菜棚清除杂草、收种,还面朝黄土背朝天,去地里栽种药材、果树。三伏天,在太阳毒辣地炙烤下,上山改土,尘土滚滚而来,我们一个个面目黧黑,俨然文革期间蹲牛棚的下乡知识分子的形象。在那样辛苦奔波的情形下,工资只会偶然发一个月,其余的不知哪里去了。
  在父母的接济中,我们还是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地踏实耕耘。尽管有个别人停薪留职办企业或者出外打工了,但是,工作还是舍不得丢的。那份工作成了鸡肋,既食之无肉又弃之可惜,我们忘乎所以地艰难维持着。
  98年,有次周末,我去老公单位。我们用电焊的开口火炉做完饭,把炉子搬进宿舍,然后去外面转了一会就回宿舍休息了。不料,睡到半夜,我恶心呕吐,大脑像机器一样高速轰鸣起来,耳朵里全是吱呀嘲哳的噪音,头晕目眩。我叫老公,推搡了好久,才叫醒他,他掉到床下站不起来。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煤气中毒了,忙下床打开门,站到院子里透气。至今后怕,差点因为粗心见了阎罗。
  就那样难熬的苦涩日子,直到2002年后季,工资由县财政统管,每年都有增资了,才逐渐好转,摆脱了那种简单而又艰苦的窘困状况。
  绕                             初涉社会人生,我工作热忱高涨,精力充沛。既教数学又教语文,兼任低年级班主任,高年级的音乐、美术、思品课,每周计算课量,达到了四十节之多。住的宿舍是用厚重的报纸和芦苇杆糊得顶棚,土地凹凸不平,经常老鼠吱吱地穿梭于顶棚和地上,光顾我从家里背来的馍和菜,我泰然处之,从不以为清苦。每天下午放学后,离家近的教师都回家了,校园里静悄悄的,我在自己的宿舍里过着惬意自在不受干扰的读书生活。
  93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我在教室里上课,学区校长和我们领导在校园里转悠,发现我宿舍的房脊上有一个深陷的凹坑。急忙叫我开门,撕开顶棚检查。竟然发现,我宿舍顶有13根椽折了,摇摇欲坠,大有突然塌陷的危险。于是,大家热情帮忙,把我搬入两间房大的器材室居住。我单调的生活每天都有天籁之音:老鼠肆无忌惮地舞蹈,夜半我常常在老鼠相亲、纷争中惊醒,却翻个身,不一会儿又神思恍惚地入梦了。满地是学校的各类器材及学生勤工俭学收来的茵陈、蒲公英、杏核、花椒等能卖钱的东西,受着这些琐碎的滋扰,我依然心绪宁静,驻守学校,义务看家护院。
  那种安贫乐道的恬淡生活,阳光总是明媚灿烂的,不识愁滋味。如今回味,似一坛久经沉淀酝酿的酒,还泛着醇香沁人的悠长韵味。
  二流光婉转,真情历历。
  在小学呆了三年,我被教育局以文凭高的缘故调入了初中,在家门口享受了两年被母亲伺候的优越生活。然后又调到了川区初中。学校有灶,但是灶师牢骚满腹,去得迟或者打招呼迟了就没饭吃,偏僻闭塞的街道里连个小型的饭店都没有。一到冬季,大家都支起炉子开始锅碗瓢勺的交响乐了。父亲给我焊了炉子,买了鼓风。我生麦草火,用鼓风吹火做饭,速度比以前快了许多,只是有时锅盖盖不好,烟灰会冲进锅里,得捡拾。麻烦的是洗锅,锅盖总会落下一层厚厚的烟灰。
  但是,我们并不烦恼,就是大家都说的穷高兴吧!同事们经常聚会于我的炉旁一起做饭:摊洋芋薄饼、煎油馍、炒菜等。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给自己做的菜命名:黄瓜炒红辣椒,我们称之为“红嘴绿鹦哥”;白菜洋芋粉条红萝卜一锅炒,我们称之为“精品荟萃”。周末不回家的闲余时间,我们下跳棋、打扑克、练书法、织毛衣、唱歌。信息不畅,和朋友们倚赖鸿雁传书交流生活、情感志趣,有时翘首期盼的一封信,要等漫长的两个月之久,但收信、写信的情趣却洋溢着浓浓的挚情爱恋。
  栽一根高杆,绑上几个易拉罐,接收电视节目,只能毫无选择地收看省台文化频道。我因为有个小彩电,所以同事们每天晚上挤在我宿舍里,连作业本都被用作简易坐墩,挤满了人边看边聊。麻子、瓜子皮磕得满地狼藉,我嘴里哼哼唧唧着打扫卫生,仿佛凯旋归来,一点也没有产生焦躁的情绪。
  后来,交谊舞在小城流行了,我所在乡镇各单位也轮流办舞会,经常邀约其他单位的人去玩,乡镇附近农村里的男女也兴致勃勃地闻风而动。我们在霓虹闪烁的热烈气氛里尽情欢歌舞蹈。我学会了三步、四步、探戈、迪斯科等等我们自己简化的舞步。和女同伴一起玩,总是我做男伴,我带人的技巧她们挺喜欢。乡镇办起了简单的舞厅后,我们花一元钱仍然去玩,满面春风,笑声朗朗。就是那样无忧无虑的日子里,我遇上了两个性格志趣相投的农村女孩英和凤,常常一起表达生活的意趣,友情质朴纯真,至今还有来往。
  那种吃了上顿不考虑下顿的穷欢乐的日子,有许多值得怀恋的细节、清纯的友谊储存在我记忆的仓库里,历历在目,一幕幕忘返于时间的隧道里,甜美真挚、韵味绵长。
  三悠悠岁月,苦乐人生。
  结婚后,我依然住在学校,却过上了更加窘迫的日子。
  96年以后,每月二、三百块钱的工资由乡镇发放,却连续半年、一年,甚至于发展到三年没发放过工资。和老公两地分居,我们靠农村娘家、婆家支持面油支撑生活。
  时常周末还被乡政府逼迫到村社征收教育附加费。那些年,农民的税收负担特别沉重:粮税、土地承包税、烤烟税、菜棚税、果园税、牲口税、教育税等等,都在征收。我们以不让学生到校读书为由,要求学生家长及时上缴教育税。并且学校还收取勤工俭学费,用来发放政府让学校自行消化的百分之十的工资。教师、学生义务为乡村菜棚清除杂草、收种,还面朝黄土背朝天,去地里栽种药材、果树。三伏天,在太阳毒辣地炙烤下,上山改土,尘土滚滚而来,我们一个个面目黧黑,俨然文革期间蹲牛棚的下乡知识分子的形象。在那样辛苦奔波的情形下,工资只会偶然发一个月,其余的不知哪里去了。
  在父母的接济中,我们还是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地踏实耕耘。尽管有个别人停薪留职办企业或者出外打工了,但是,工作还是舍不得丢的。那份工作成了鸡肋,既食之无肉又弃之可惜,我们忘乎所以地艰难维持着。
  98年,有次周末,我去老公单位。我们用电焊的开口火炉做完饭,把炉子搬进宿舍,然后去外面转了一会就回宿舍休息了。不料,睡到半夜,我恶心呕吐,大脑像机器一样高速轰鸣起来,耳朵里全是吱呀嘲哳的噪音,头晕目眩。我叫老公,推搡了好久,才叫醒他,他掉到床下站不起来。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煤气中毒了,忙下床打开门,站到院子里透气。至今后怕,差点因为粗心见了阎罗。
  就那样难熬的苦涩日子,直到2002年后季,工资由县财政统管,每年都有增资了,才逐渐好转,摆脱了那种简单而又艰苦的窘困状况。
  岁月流逝,细细咀嚼那些苦涩无奈的时日,甚至是惊心动魄的点点滴滴,艰难困境砥砺了我的意志,丰富了我的人生意蕴,使我变得坚韧,看淡了物欲,营造了超然物外的精神家园,受益终生。
  四流年似水,感慨良多。
  现在国家整体富裕了,经济飞速增长提升,信息交通更加便利、快捷。物质条件比之过去极大地丰富、优越了,跨越式的发展速度令人眼花缭乱,感慨颇多。
  现在,无论在哪里工作,大家都住楼房,每个乡镇都有饭店可以改善生活。电话、电脑的普及,大家的精神生活也不再枯燥乏味了。相反的,我们这些过来人眼里的不正之风却蔓延滋生,有人整日酒肉穿肠过,腮红眼浊、醉醺醺地晕倒在岗位上贻误工作。年轻人更是弄潮的高手,一参加工作,就贷款买房、买车,开始了超前消费,穿得名牌,吃得考究。追求行乐的方式和高效高节奏的生活情趣。
  落伍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当今时代生活情趣的纷繁。发现许多人都不再单纯专一地拥有某种兴趣爱好了。以前那种纯朴明快、自然而然的情趣逐渐变得多元化、复杂化,有的甚至于无聊化了。追名逐利、贪图享受使人的观念也发生了质的转变。人与人间的情义有点寡淡,心与心间的隔膜增多了,甚至有人把自己固步自封于虚无缥缈的境界构筑心灵缺失的暖巢。混天度日,缺乏生活的激情与进取的航向。
  人要么变得简单直白没有内涵了,要么变得复杂难以捉摸了。
                                                                                                              作者:心香袅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