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中英体态语与负语用迁移2 - 纸库论文网

 Lilic 2011-01-02

谈谈中英体态语与负语用迁移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时间:2010-05-08 浏览:746

从话语意义的研究角度看,体态语的语用特征主要有五个方面:象征性动作、情绪表露动作、说明性动作、调节性动作和适应性动作。适应性动作又分为自我适应动作、变换式适应动作和客体适应动作。象征性动作常常代替言语行为,并且有很明显的文化特性。例如, 表示自杀的动作,在日本是用手模仿匕首刺向腹部,在美国是用手握着手枪对准太阳穴。情绪表露动作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表露感情或情绪。调节性动作用在面对面交谈中维持或调节谈话,可以暗示讲话人继续讲下去,再重复一次等。适应性动作主要指交际中主体的反应方式等。

3.体态语的差异性

体态语的差异性是指动作姿态的不同而表意不同,也指相同的体态语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示的意思不同。从会话含意方面讲,体态语的特性主要有:社会性、民族性和模糊性[9]。 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文化不同,其所表示含义也不同。许多体态语都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它因国家、民族甚至地区的不同而不同,人们用体态语进行交际的方式和含义也相差很远。当然,体态语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造成交际障碍的差异性。对体态语差异性的理解错误,将直接导致信息传递的失败。

三、负语用迁移

“迁移”原指心 理学 研究的一个面:将一种问题情景中的知识或技能转移到另一种情景中去的载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用某种语言进行交际,常常会理所当然地以本民族的文化准则和社会规约作为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这就是学者们所说的语用迁移现象”。“语用迁移指的是外语使用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受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影响而套用母语的语用规则的现象。”[10]65

根据对交际的作用,语用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外语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套用母语规则获得成功,而负迁移则相反。语用迁移也可按照语用学研究的两个侧面分为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会语用迁移。语用语言迁移主要是指外语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套用母语的语言形式。社会语用迁移指的主要是外语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套用母语文化中的语用规则以及语用参数的判断。”[10]65根据迁移对获得新语用知识和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语用迁移通常分为:正语用迁移,即已有的语用知识对新语用知识的获得和跨文化交际的进行起促进作用的影响;负语用迁移,即已有的语用知识对新语用知识的获得和跨文化交际的进行起干扰作用的影响[11]。由于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人们在交际中常负面地迁移他们现有的文化和语言知识,导致了交际的失败和信息的误传。人们在交际中虽然能容忍一些语音及句法方面的错误,但违反交际规则则被视为无礼(bad manners)的表现。因此,有必要关注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体态语的语用迁移研究。

四、体态语的负语用迁移

据估计,人体可以做出多达27万种姿势和动作,比人体所能发出的声音都要多。人体各种姿势和动作所表示的含义是复杂的。体态语就像语言一样,是在某种文化内部形成的自身的一整套清晰、明确、模式化的符号,它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12]语言不通、地域不同、文化相异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体态语的了解出错,就会产生体态语的负语用迁移,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1.走姿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前苏联曾流传过一个笑话,说美国人走路的样子就像脚下的土地都归他们所有,英国人走路的样子就像是不屑于理睬谁是他脚下土地的主人。布罗斯纳安在 中国 调查发现,中国人也普遍感到 英语 国家的人走路时“傲气十足”。他说:“在中国人看来,英语国家的人自由自在地行走时,神气活现,贪得无厌,垄断独霸,专横跋扈,盛气凌人。”英语国家的人则“可能将中国人的走路姿势看成是畏畏缩缩,羞羞答答,或者怕出风头。”[13]81-82因此,在中英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以本族人走姿的习惯特点去要求对方,就会产生上述的误解,导致负语用迁移,成为交际的绊脚石。

布罗斯纳安曾问一名中国学生,他对英语国家的人行为举止最反感的是什么,这名学生感情冲动地说,他最为气愤的是英语国家的人走路时胸腹高挺,大摇大摆,“好像整个世界都归他所有一样”。这名学生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显然是将他对中国人走路的姿势的理解和认识,移用到了英语国家人民身上,因而产生了错误的观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