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狠心与爱心

 传统文化网站 2011-01-03

22、狠心与爱心

【原文】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1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辍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麑2,使秦西巴载之持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译文】乐羊作为魏国大将去攻打中山国,他的儿子却在中山国。中山国君主煮了他的儿子并把肉羹送给乐羊,乐羊坐在军帐中吃这肉羹,吃完了一杯。魏文侯对堵师赞说:“乐羊因为我的缘故吃了他儿子的肉。”堵师赞回答说:“他的儿子他都能吃,还有谁不能吃呢?”乐羊从中山国回来,魏文侯奖赏他的功劳而怀疑他的忠心。鲁国的孟孙打猎,获得一只小鹿,派秦西巴装到车上押送回去,而大母鹿跟随着叫个不停。秦西巴不忍心而把小鹿还给了母鹿。孟孙回来后,一到家就向秦西巴索要小鹿。秦西巴回答说:“我不忍心而把它还给了它的母亲。”孟孙十分生气,就把秦西巴撵走了。过了三个月,又召回秦西巴让他做自己儿子的师傅。孟孙的车夫对孟孙说:“过去您惩罚他,如今又召回他当您儿子的师傅,这是为什么呢?”孟孙说:“他这个人不忍心伤害小鹿,又怎么会忍心伤害我的儿子呢?”所以常言说:“巧妙的欺诈不如笨拙的诚实。”乐羊因为有功劳而被怀疑,秦西巴因为有罪过而更加被信任。

【说明】这两则故事很清楚地说明了“仁爱”之心的作用,姑且不论乐羊是否忠心,人们都会害怕他的狠心,也不论秦西巴是否忠心,但人们会相信他的爱心。

——————————————————

【注释】1.遗:《韩非子·五蠹》:“相遗以水。”《史记·魏公子列传》:“欲厚遗之。”《汉书·李广苏建传》:“置币遗单于。”这里用为给予、馈赠之意。

2.麑:(ní尼)《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这里用为幼鹿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