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低碳进行时(5)蔬菜地里养林蛙(主持人)今天继续我们的低碳进行时。一起来认识黑龙江省五常市的朱福林朱大爷,要说这朱大爷种了一辈子菜,从来都是按照常规办事,不过这两年他家菜地的收益连番了几番,并且还和时髦的低碳概念有关系,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还是从他家菜地里发生的一些怪事说起。
朱大爷怎么把镜子给搬到菜地里来了,难道他要给蔬菜照镜子?
(采访)朱大爷:我这镜子可不一般哪。用途挺大,我用它来招虫子。 种菜都是想方设法消灭害虫,朱大爷怎么要招虫子呢? (采访)朱大爷:我这一亩三分地跟别人可不一样,我这里面有好东西呢。 仔细看看朱大爷这菜地,种的也都是很常见的豆角,圆白菜,和别人的菜地没什么区别,朱大爷说的好东西到底是啥呢? (采访)朱大爷:要不我抓一个你瞅瞅。你看,你看,您这是什么呀?林蛙呀。 原来朱大爷的菜地里还养着林蛙。这林蛙可是蛙类中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位列四大山珍之一,尤其是林蛙油更有软黄金之称。冲着它的经济效益,在东北人工养殖林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不过把林蛙养在菜地里的还不太多。朱大爷当时决定在自家菜地里养林蛙,也是有客观原因的。 (采访)朱大爷:我种了大半辈子菜了,这菜不咋太可观,效益不好,我看人家养林蛙效益挺好,挺挣钱,我也想养,想养我又没有地,我就把林蛙引到我的菜地里来了。 虽说朱大爷在菜地里养林蛙的初衷是为了就地取材,不过真养起来之后却发现,这种养殖模式,居然能跟当前流行的低碳理念挂上钩。 这第一条,自打林蛙住进菜地之后,菜地就不用打农药,上化肥了。 (字幕)菜地养林蛙低碳效应一:不打农药,不上化肥,改良土壤。 这林蛙可是抓虫子的高手,有了它们帮忙,这治虫子的农药就不用打了。林蛙的粪便自然而然地成了蔬菜的有机肥,所以这化肥也不用施了。不打农药、不是化肥,朱大爷种出的菜,成了当地的抢手菜。 (采访)朱大爷:就我这菜,在我们这地方是数一数二的,这我可不是自吹自擂,无公害了。 朱大爷还发现,几茬菜收下来,菜地的土壤也变好了。由于不打化肥,不上农药,地板子也不硬了,原来是嘎啦硬,种啥啥不长。 朱大爷以前采取的是传统的种菜模式,是用农药化肥换取高收成。不过这样会让土地越来越板结,污染环境的同时,残留在蔬菜里的有害物质也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可自打林蛙住进了菜地,菜地不打农药,不上化肥,这看着不好解决的矛盾自然就给解决了。 看来,这菜地养林蛙还真是名副其实的低碳项目,不过在具体的技术环节里,还有很多都跟低碳有关。先说说节目开始出现的镜子,这镜子是为了招虫子给林蛙吃。诶,这菜地里本来就有虫子,干嘛还要招虫子呢?这里边有两个原因。 一是菜地里的虫子不够林蛙吃。一只成年林蛙一年可以抓捕上万只昆虫,而朱大爷养蛙是按照每分地6000只蛙的密度来投放的,显然,菜地里的虫子远远供不上这么多林蛙吃。 这第二个原因是,如果林蛙单吃菜地里的虫子,会营养不良。这一块菜地里一般也就种几种菜,菜的品种少,菜上面的虫子品种也会比较单一,这样,林蛙的食谱就会比较单调。 (采访)野外的昆虫品种比较多,含的营养也各不同,就像咱人类似的,我天天吃玉米,我连续吃一年,我身体会是什么样呢? 这林蛙和咱们人一样,也需要经常换换口味,每天要是光吃蔬菜地里的虫子,品种单一,口味单一,营养就会不全面,生长发育就会受影响。要想增强林蛙的体质,就得想办法让它们吃上各种各样的虫子。
怎么才能给招来各种各样的虫子呢?
现在养殖户用的最多的办法就是放诱虫灯。诱虫灯招来的虫子一般都是趋光性的,比如各种蛾子,这类虫子见着光以后比较兴奋,会在诱虫灯周围飞来飞去的,而这正符合林蛙的捕食习惯。因为林蛙的眼神不是很好,只能捕捉运动着的食物,这些在诱虫灯附近乱飞的虫子,就成了送上门的美餐。要说这诱虫灯的效果非常不错,朱大爷之前也使用过一段时间,可是后来他发现,这诱虫灯虽然好,可是太费电,蛙圈两侧每隔两三米,就需要放置一盏20瓦的诱虫灯,一分地需要至少12盏灯才能满足林蛙的需要,这些灯一起开,一个小时耗电量就是240瓦,一亩地就是2400瓦,可真不是个小数!怎么才能达到既诱虫,又省电的效果呢?
东北林蛙生态研究院的专家向朱大爷推荐了用镜子诱虫的办法。不过,这镜子自己又不会发光,怎么能招来虫子呢?
原来这镜子还有一个搭档,在离它不到20米的地方,朱大爷还安装了一盏射灯,到了晚上,这对搭档的作用就显现了。 (采访)朱大爷:这镜子作用可大了,它这一反光,虫子就都来了,这一来呀,可多了,我这林蛙就吃它,一吃,个个肚子都挺老大,吃得可好了,我啥都省了。 (采访)专家:你看,我用手电给你演示一下,你看打出的光非常散,五六米左右基本就弱了,如果要通过这种光学反射打出了光束,很强,等于对着反射,光线非常足,幼虫的效果非常好。 (字幕)菜地养林蛙低碳效应二:用镜子诱虫,节能省电。 镜子加射灯不仅诱虫效果不错,环保低碳效应也非常明显。采用了这个方法后,一分地的菜地蛙圈,只需要在两侧各安装上一面镜子,一盏射灯就能达到诱虫效果。一盏射灯40瓦,两盏80瓦,一分地一小时就比原来节省了160瓦电,一亩地就能节电1600瓦。不仅如此,这个方法还消除了诱虫灯的一些隐患。 (采访)时间长了,还线路老化,接触不良,容易给蛙击伤,还给管护人员造成身体伤害,曾经发生过,通过这种,我线路这块,我不用拉这么长了,电线成本我降低了,电费降低了。 (主持人)镜子加射灯,解决了林蛙的食物问题,还实现了低碳效应。不过,在菜地里养好林蛙,朱大爷还摸索出了好多的经验来,尤其是要根据林蛙的习性来设定环境。比如说吧,这蔬菜品种五花八门,可不是什么菜地都适合林蛙住的。 养林蛙之前,朱大爷的菜地里种的是辣椒,不过在请教专家的时候,专家指出这个品种不太合适。 (采访)专家:你用尖椒套养林蛙效果就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叶片小,阳光就容易打进来,林蛙怕晒。 林蛙要是晒了太阳,对它们来说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因为林蛙身体里的水分,主要是靠它们的皮肤从周围环境里获得的,而它们的皮肤又没有保水的能力,这太阳一晒,皮肤里的水分很快就会蒸发掉,林蛙就会缺水而死。 林蛙原本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山林里,可以随时从山间泉水里补充水分,而且在山林里,上面有大树遮阴,下面有杂草乘凉,基本上晒不到太阳,所以保持皮肤的湿润,基本上是不成问题的。现在要让它们在菜地里安家,也得保证它们基本上晒不到太阳。 辣椒的叶片小,茎杆高,阳光透进来之后,在地表形成的遮阴面也小,林蛙如果生活在里面,就很容易被太阳晒到。辣椒不合适,朱大爷于是在菜地里改种了南瓜,心想,南瓜叶片大,而且蔓藤在地表生长,形成的遮阴面也大,该是符合要求了吧。没曾想,住进南瓜地的林蛙居然会频频发生死亡。 (采访)专家:你看南瓜梗上都有毛刺,因为林蛙的皮肤非常嫩,别说林蛙的皮肤,就说人的皮肤,你把这个梗往皮肤上一碰,都会扎得很痛,如果林蛙在南瓜秧下栖息的话势必会扎伤林蛙的皮肤,扎破口以后,因为地表还涉及到保湿,它在这里栖息的过程当中,因为身上有破口,必然会感染,而后皮肤出现大面积的溃烂病。 让林蛙住进南瓜地,虽然是阴凉了,可是南瓜梗上的小毛刺却为林蛙埋下了杀机。看来这蔬菜地里养林蛙,菜地品种还真是不能随便种。那么,种什么蔬菜才能给林蛙提供最好的居住环境呢? (采访)专家:植被对养殖中国林蛙,提高他的成活率是非常关键,最好就是大头菜,叶片肥满的,离地表半公分或者一公分,是最理想的,你看,钻进去以后你看,非常凉爽。
专家说的大头菜就是我们常说的圆白菜,它的叶片肥大,给林蛙遮阴很合适。除此之外,专家推荐它还有两个重要原因。首先是生长周期长,不用换茬。圆白菜在北方的种植时间是每年的五月左右,生长的周期能达到三个月,甚至四个月,这几个月正好跨越林蛙最需要阴凉的盛夏季节,可以说,它的生长期和林蛙的习性十分合拍。
另外,圆白菜管理简单,也很适合林蛙的生活习性。很多蔬菜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人不断地走进菜地打理,比如茄子,要掐尖点花,疏果施肥。这每天进进出出的,可烦了林蛙养殖的大忌。因为林蛙生性胆小,怕惊扰,如果老去打扰它们,让它们生活在惊恐不安中,时间长了,林蛙就会长不好。而圆白菜的管理相对简单得多。一季下来只需要几次浇水、施肥,不需要像茄子辣椒那样每天侍弄,人进菜地的时候少,所以能给林蛙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字幕)能养林蛙的菜地,必须符合三个条件:遮阴,没有毛刺,生长期合适,不用倒茬,管理简单。 种上圆白菜之后,朱大爷每天的农活现在变得特别简单,就是一早一晚给蔬菜地浇水,一来蔬菜需要水分,二来林蛙也喜欢潮湿。虽然农活轻松了不少,不过没过多久,朱大爷开始不满意了,诶,这又是怎么了? 原来,朱大爷通过观察发现,他养的林蛙长得慢,这可让他着急了,林蛙光吃不长,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呀!原因出在哪儿呢?没想到专家告诉他问题就出在这浇水上。 (采访)专家:我给你抓一只你看,林蛙的背部分散有有的是五个点,有的是七个点,它的兴脉神经,如果你浇水采用喷灌,或者人工用水管浇的话呢,会起副作用。因为你一浇的时候,按照林蛙的习性它是很兴奋的,雨天或者浇水的时候他特兴奋,这样的话势必会消耗它的体能。 朱大爷浇水是用水龙头进行喷灌,哗啦啦的水声会让喜欢水的林蛙特别兴奋,不过这么一来,却无意中给林蛙减了肥。但是这水不浇也不行,因此,只能想法改变浇水的方式,静悄悄地浇。 (采访)专家:在菜下养蛙那就最好用一用雾状,二是在菜下做田字沟,在注水的过程当中是无声的,不知不觉,没有声音就能达到它需要的水分。 专家说的田字沟事实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浅地陇沟,往里面注上水,让水慢慢地渗透到蔬菜的根系,而雾状喷水没有水声,又能起到保湿的效果,这样既能满足蔬菜对水分的需要,又不会惊扰林蛙。为了节约用水,朱大爷还安装了一个定时器,设定好注水时间和注水量,田字沟里需要注水的时候,会自动定时定量供水,这么一来,满足蔬菜需要的同时,用的水还少。 (字幕)菜地养林蛙低碳效应三:改喷灌为田字沟保湿,节水效果好。 改善了浇水方式之后,朱大爷更轻松了,每天查看蛙圈,看林蛙不断成长成了他的乐趣。没多久,他又乐不起来了。夏天,生态池里经常会出现死蛙现象。 原来,朱大爷在引进林蛙之前,先请教过东北林蛙生态研究院的专家,按照专家的指点,对自家的蔬菜地进行过改造,菜地也是蛙圈,除了具有防逃和防天敌的功能,菜地的中间还建了一个生态池,要说这生态池本来是用来繁育蝌蚪的,不过,蝌蚪长成成蛙之后,正当炎热的夏季,为了让林蛙们有个清凉解暑的地方,朱大爷还是会往里面注满水。按说,这林蛙是两栖动物,游泳没有问题呀,怎么会死在生态池里呢? (采访)专家:因为林蛙在夏季的时候是靠肺部呼吸,不是靠皮肤呼吸,如果在水里,按照它的习性,它一般轻易是不会再到陆地上来了。 林蛙从蝌蚪演化成成蛙之后,正值炎热的夏天,这个时候,虽然它的呼吸方式已经转化成靠肺呼吸,已经不需要泡在水里生存了,但是林蛙喜欢凉爽,夏天一旦泡在水里,情愿不吃不喝也不愿出来,这样林蛙长不好不说,如果皮肤一旦有伤,长期泡在水里会导致皮肤溃烂死亡。针对这个现象,专家建议,在林蛙的立地生态条件达标的情况下,夏天可以不往生态池注水或者注少量的水。这么一改变,林蛙没有水可以泡了,自然成活率也高了。原来一分地里的生态池注满水需要两立方水,现在,最多只用半立方水就可以达到林蛙的生长需求了,朱大爷是既保住了林蛙,又省下了水。通过采用这些低碳措施之后,朱大爷菜地里的收益自然很可观。 (字幕)菜地养林蛙低碳效应四:根据林蛙习性,减少生态池注水量,节约用水。 (采访)朱大爷:我一分地养六千只蛙,二年生五块钱,五六三万块钱,我另外没有其它的费用,蔬菜时我通过勤劳致富,蔬菜拿到市场上去很受欢迎,平均也是二三百块钱左右。 (主持人)原来咱们种菜,用农药化肥,污染严重,林蛙这个养殖项目呢,耗水也耗电,不过如今,咱们开动脑经把这两个项目合在一起,居然把各自的缺点都给弥补了。这就是低碳农业带来的魅力。
|
|
来自: 农业aishuzhai > 《林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