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虚症的治疗

 昵称4812461 2011-01-06
       阴虚证
一、   定义:指体内阴液亏虚无以制阳,
           滋润濡养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证侯。
二、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两颧红赤,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
           舌红少苔,脉细数。

三、   病机分析:
           阴液耗损——人渐消瘦;阴虚不能制阳,虚火内扰——心烦、手足心热、潮热盗汗;         阴虚内热,虚火上升——两颧红赤、咽干口燥,舌红少苔;
            阴血不足——脉细, 内有虚热——脉细兼数。

四、   治疗法则:滋阴清热
五、   常用中药
   山  茱  萸
性味:   酸、微温
功效及主治 1、  补益肝肾:主治肝肾阴虚——六味地黄汤         主治肾阳不足——肾气丸(附桂八味丸) 2、  收敛固涩:主治遗精、滑精、遗尿、多汗
           等。
百  合
性味:甘、微寒
功效及主治
1、  润肺止咳: 主治肺热咳嗽、虚热咳嗽、
        咽痛咳血
2、  清心安神:主治虚烦失眠、心悸多梦  
沙参与麦冬
常见证型治要
一、   心阴虚证
1、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 、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头晕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心病症 十 阴虚证)
2、  病机分析:
    心阴不足——心失所养、心动不安——心悸怔忡;
    阴虚不能演养心神——心神不它——失眠多楚; 阴虚则阳亢,虚热内生——五心烦热; 阴虚不能上濡于脑——头晕健忘; 虚热上炎于舌——舌红少苔;
   脉细主阴虚,数主热,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3、  治法:滋阴养心
4、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生地、玄参、
        天冬、麦冬、丹参、当归、人参、伏
        苓、枣仁、五味子、柏子仁、远志、
        朱砂。

5、  方解:
        生地——滋肾水以补阴;     玄参、天冬、麦冬——甘寒滋润清虚火;     丹参、当归——补血养血;     人参、获苓——补气宁心;     枣仁、五味子——敛心气而安心神;     柏子仁、远志、朱砂——养心安神。          此方既补阴血不足之本,又治虚烦少寐之标,标本同治。
二、   肺阴虚证(肺虚热证)
1、  临床表现:
        干咳少痰,或痰粘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潮热颧红,或有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肺病证 十 阴虚证)

2、  病机分析:  
       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气机上逆——咳嗽;       津液受热灼成痰——痰少粘;     肺络受灼血溢——痰中带血;     肺阴虚,虚火上蒸——咽干口燥、嘶;     阴虚不制阳,虚热内炽——午后潮热;     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3 、 治法:养阴润肺
4、  代表方:百合固金汤——生地、熟地麦冬、
        百合、贝母、玄参、当归、白芍、桔梗、
5、  方解:    生地、熟地——滋阴补肾;     麦冬、百合、贝母—— 养肺阴化痰止咳;    玄参——滋阴凉血清虚火;    当归、白芍——养血益阴;    桔梗——化痰止咳;    甘草——调和诸药,配桔梗利咽喉;
三、   肝阴虚证
1、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眼涩、视力减退、或胁肋灼痛、五心烦热、颧红、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2、  病机分析:         肝阴不足,不能上滋头目——头晕眼花、眼涩、视力减退;         虚火灼肝络——胁肋灼痛;         五心烦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象。

3、  治法:滋养肝阴
4、  代表方:一贯煎——生地、沙参、麦 
        冬、当归、桔子、川楝子。
5、  方解:生地——滋阴养血以补肝肾,                   沙参、麦冬、当归、桔子——滋阴养血以柔肝,                 川楝子——疏泄肝气,
    共奏滋阴柔肝之功。
四、   肾阴虚证
1、  临床表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遗精、妇女经少、五心烦热、口干舌燥, 舌红少苔, 脉细数
2、  病机分析:         肾阴虚, 不能生髓充骨养脑——头晕耳鸣, 齿松发脱, 腰膝酸软           阴虚内热, 扰动精室——梦遗,          阴亏则经血不足——经量减少           五心烦热, 口干舌燥, 舌红少苔, 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象

3、  治法:  滋补肾阴
4、  代表方:六味地黄汤——熟地, 山茱萸,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5、  方解:
    熟地——滋肾阴——肾——泻肾浊——泽泻 山茱萸——补肝肾——肝——清肝火——丹皮 山药——补脾肾——脾——渗脾湿——茯苓
  特点:三补三泻,补中有泻,共奏滋肾阴,清虚火之功。
  五、   胃阴虚证
1、  临床表现: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或胃脘不适,或干呕呃逆,便结,舌红少津,脉细数。(胃病证 十 阴虚证)

2、  病机分析:     胃阴不足则阳偏亢,虚热郁胃中, 胃气不和——胃隐痛、饥不欲食;     阴虚热扰,胃气上逆——干呕呃逆;     胃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口燥咽干;     下不能濡润大肠——便结;     舌红少苔,脉细数是阴虚内热之象。
3、  治法:养阴和胃
4、  代表方:益胃汤——麦冬、沙参、生
       地、玉竹、冰糖。
5、  方解:
        麦冬——益胃生津,      沙参、生地、玉竹——滋养胃阴,      冰糖——养胃和中
  第四节:阳虚证  
一、   定义:指体内阳气虚衰,机体温煦、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的一类证侯。
二、   临床表现:畏寒肢冷,神疲气短,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面白无华,舌淡胖,脉沉无力。

三、   病机分析:         阳气虚,推动、气化功能不足——神疲气短,面白,舌淡胖,脉沉无力;         阳气温煦不足,阴寒内盛——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尿清便  ;          阳虚不能蒸化水液,水湿泛滥——尿少浮肿。
四、   治疗法则:温补阳气
五、   常用中药
巴 戟 天
性味:甘、辛
功效及主治
1、  补肾助阳:治尿频,阳痿,月经不调
2、  祛风湿:治腰膝酸痛,软弱无力
肉 苁 蓉
性味:甘、咸、温
功效及主治
1、  补肾助阳:治肾虚阳痿、腰膝冷痛、筋骨无力。
2、  润肠通便:治体虚便秘、产后血虚及肠燥便秘。
淫 羊 霍
性味:辛、甘、温
功效及主治
1、  补肾壮阳:治肾虚阳痿,尿频,腰膝无力,妇女不孕。
2、  祛风湿:治风寒湿痹或肢体麻木。
补 骨 脂
性味:苦、辛、温
功效及主治:
1、  补肾壮阳:治阳痿,腰膝冷痛。
2、  固精缩尿:治肾虚遗精、遗尿、(小儿遗尿),尿频,
3、  温脾止泻:治脾肾阳虚的五更泄泻、便烂。  
常见证型
一、   心阳虚
1、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而喘,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或下肢浮肿,唇舌暗淡,苔白,脉弱或结代。(心病症 + 阳虚征)
2、  病机分析:
        心气虚衰,鼓动无力,心中空虚——轻则心悸,重则怔忡 ;     心阳虚,心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心胸憋闷,唇舌暗淡;             气血不能上荣于脸——面色苍白;     心阳虚不能温煦周身——形寒肢冷;     舌淡苔白、脉弱为阳虚寒盛之象。

3、  治法:温心阳,益心气
4、  代表方:保气汤——人参、黄芪、肉
        桂、甘草、生姜
5、  方解:人参——大补元气:                 黄芪——补益脾肺;                 肉桂——温心助阳;                 生姜——助阳化气;                 甘草——补中益气。         共奏补气温阳之功。
  二、   脾阳虚
1、  临床表现:
            腹胀纳少,腹痛喜按、喜温,畏寒肢冷,便溏,或下肢浮肿,或带下量多,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脾病证 十 阳虚证)
2、  病机分析:
               脾阳虚——运化失健——腹胀纳 少;            阳虚阴盛,寒凝气滞——腹痛喜温喜按;            脾阳虚——水湿不化——溢于肌肤——
                                                           肢体浮肿;            脾湿下注——白带清稀量多;            形寒肢冷,便溏 ,舌淡胖,苔白滑,脉
                                   沉迟无力,均为阳虚之象。
3、  治法:温中健脾
4、  代表方:理中汤——人参、干姜、白术、炙
                                            甘草
  三、   肾阳虚证
1、临床表现:
              腰膝酸软,形寒肢冷,下肢为甚,头晕耳鸣,面色苍白,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弱。(肾病证 十 阳虚证)

2、病机分析:肾阳虚,不能生髓充骨养脑——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阳气不能温煦肌肤——形寒肢冷;   肾位下焦,阴寒盛于下——下肢发冷明显;   肾阳不足,膀胱气化障碍——夜尿多;    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弱,均为阳虚之象。
3、治法:温补肾阳
4、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汤十
                                                  附子、肉桂
5、方解:六味地黄汤——滋补肾阴;                附子,肉桂——温补肾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