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版“20.1.1 平均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青虫飞呀飞 2011-01-12
人教版“20.1.1 平均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南坳中学 赵军才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教学内容源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

 

统计活动的几个环节中,数据的分析是在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基础之上进行的,是统计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平均数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与中位数、众数相结合,通过对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体现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因此平均数(尤其是加权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本节着重研究加权平均数,“权”的重要性在于它反映的是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尽管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初步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并会计算权数相等情况下的算术平均数,但对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以及“权”的作用理解仍将非常困难,教学中应尽量列举典型的、贴近学生生活和具有现实意义的生活例子,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加深对“权”的理解和体会,渗透平均数和“权”的统计思想,为更好地进行数据的描述与分析,为实现后继统计知识的学习目标──建立统计观念、突出统计思想奠定基础.

 

基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节教学重点是:

 

以具体问题为载体,在实际问题情景中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通过本节教与学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理解“权”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教学中,以具体实例研究为载体,了解平均数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理解“权”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体会“权”的作用,使学生更全面的理解加权平均数,正确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对加权平均数的学习,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和发展统计观念,体会权的统计思想,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严谨的统计精神,思维的深刻性.通过设计“我来决策”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侧面有侧重地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考察和评价,培养科学严谨的数学精神和思维的深刻性.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教师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1)就本论本,不能很恰当地列举典型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例子,以具体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创设问题情景,揭示概念;(2)不能设计有效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有思维含量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对“权”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的理解;(3)过分强调知识的获得,忽略了统计思想的揭示和统计观念的建立;(4)对前两个学段中学生已经具有的相关平均数的知识经验了解不足,致使引入的问题太过简单或难度要求过高,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2.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同时受认知水平的影响,对抽象的“权”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会有所困难;(2)尽管在第一、第二学段已经学习了统计的简单知识,但对统计的意义和统计思想的理解尚处在最粗浅的认识层面,加之对“权”理解的困难,所以可能会感到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比较抽象,缺少学习的激情.

 

鉴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列举典型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和具有现实意义的生活例子,通过设计有效的、有思维含量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入理解数据的权的意义和作用.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教学中要实现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权”的作用,恰当利用PPT的演示功能、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以及几何画板的动画和计算功能,通过设计简单的程序,直观、形象地展现“权”的意义和作用,感受过程的真实性,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

 

  五、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景,建立模型,揭示概念

 

问题1  以前的学习,使我们对平均数由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平均数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描述数据的“平均水平”,本节课我们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探讨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七年级1班和2班的考生人数和平均成绩如下表:

 

(1)谈谈表格中“86分”所反映的实际意义.

 

(2)求这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并和同伴交流你的计算方法.

 

预设:问题(2)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解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讨论,初步理解权的意义.

 

设计目的:问题(1)中,86分是七年级146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取长补短”均衡的结果,反映该班46名学生数学成绩的一般“平均水平”,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并体会平均数的统计意义.问题(2)中,以“任务布置──发现问题──生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教学程序,经历操作、观察、对比、分析、交流等探索活动,初步了解“权”的意义,解释计算加权平均数的理论依据,为概念的引入作铺垫.

 

活动方式:以实际问题为研究载体,以自主参与、交流合作为教学形式,以多媒体动画演示辅助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发展数学思维.本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①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数学思维的深刻性;②实际问题中体验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和初步了解权的意义;③体会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归纳:1、平均数反映的是数据的平均水平,2、“权”反

 

映了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3、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本质一致的,算术平均数是各数据的权为1的加权平均数,当数据的权相同时,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是相同的;当数据的权数不同时,加权平均数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应当计算加权平均数.

 

问题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与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求这个市三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 (精确到0.01公顷).

 

追问1用算术平均数的方法求三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合理吗?为什么?

 

追问20.150.210.18这三个数中,那个数对总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更大一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三个数的权分别是什么?你如何计算该市三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的?

 

设计目的:以求三郊县人均耕地面积为研究载体,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加权平均数,渗透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理解权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要采用加权平均数;在具体问题情景中,逐步建立并抽象出加权平均数这一数学模型;通过两种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进一步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方式:独立完成本问题任务,认真思考两个追问问题,交流看法和意见,教师做必要的指导或点拨,加深对权的意义的理解和用加权平均数计算的合理性;建立数学模型,抽象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归纳:

 

(1)上例中15710分别是0.150.210.18三个数据的权,平均数0.17称为三个数0.150.210.18的加权平均数,反映三个郊县人均耕地面积的平均水平.

 

活动二:实例分析,指导应用,体验概念

 

1、统计某一植树小组所有同学的植树情况,其中有5人各植树8棵,有3人各植树7棵,有2人各植树10棵,求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

 

思考:各项的权分别是多少?如何计算植树的平均棵树?

 

2、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

  

(1)如果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3322 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问题招聘口语能力强的翻译时,公司侧重于哪些方面的成绩?给出的比值是否能体现这些方面更加“重要”?听、说、读、写四种成绩的权分别是多少?数据对应的权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变式中理解权的含义.

 

问题如果现在要招聘一名笔译翻译,你能给各数据制定一个合适的权吗?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最后计算的结果与你设想的一样吗?试一试,比较你与其他同学设计的不同结果,谈谈你对数据权的作用的新认识.

 

设计意图:在系统中整体理解数据、权和平均数.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权的作用的理解,探究权对平均数的影响.

 

此处,借助于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给数据赋以不同的权,展示出现的不同计算结果,便于学生观察分析,从而更好地体现权的“掌控”作用.

 

问题5 若听、说、读、写的成绩分别按20%20%30%3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如何计算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与(2)相比,数据权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数据权的不同表现形式.

 

 (自主合作,共同比较,交流分析,体会权的“掌控”能力.)

 

活动三:拓展创新,我来决策,感悟概念

 

一家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假如你是该公司老总,请发挥你的才智,给每项成绩赋予适当的权数,并通过计算进行选拔.

 

设计目的:创设情景,为学生创造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亲身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积累数学经验,在感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增强学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借助于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展示不同的权数下的不同结果,深入体会权的意义和作用.

 

活动方式:猜想──设计──计算──体会──交流.

 

活动四:归纳小结,自主反思,优化概念

 

1、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一个或几个,展示自己的演说才能,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或体会:

 

知识、方法、反思、猜想、交流、愉快、困惑、生活

 

2、布置作业:教科书P127页,练习第1题、第2.

 

设计目的:通过回顾和反思,让学生对数据的权的作用和加权平均数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生归纳和教师释疑,让学生优化概念、内化知识,同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促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活动方式:反思学习过程,归纳并形成知识体系,交流体会和感受.

 

  六、目标检测设计(时间:15分钟;满分50分)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0)

 

1.在“人与自然知识竞赛”中,七年级甲班5名同学的得分如下:9分、8分、9分、8分、9.则这5名同学的平均成绩:=_______________.

 

2.某人打靶,前3次平均每次中靶9环,后7次平均每次中靶8环,此人10次打靶的平均成绩:=_______________.

 

3.从每公斤10元的水果糖中取出5公斤,每公斤12元的软糖中取出3公斤,每公斤9元的酥糖中取出2公斤,这三种糖混在一起后,这种杂拌糖应定价为每公斤_______元.

 

4.若m个数的平均数是an个数的平均数是b,则这m+n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

 

(二)解答题:

 

5(20)某市去年7月下旬各天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

  

(1) 计算该市七月下旬的平均气温.(5)

 

(2) (1)中所得到的平均数叫做35343332285个数的________平均数. (5)

 

(3) 在上面的5个数据中,35的权是_____34的权是_____28的权是_____.(5)

 

(4) 如果把3528的权调换一下,平均气温是多少?与(1)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你认为权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0)

 

6(10)某学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期中测验、期末测验.小明同学的平时作业、期中测验、期末测验的数学成绩依次是98分、80分、90.

 

(1)若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这学期小明的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

 

(2)若三项成绩分别按523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小明的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