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诧

 七彩云霓 2011-01-13

 

近日,媒体报道,卫生部称,2010年中国人均输液8瓶,而发达国家是2瓶。这真得很令人惊诧。我们的国家难道真的成了“东亚病夫!”

前几年,国家对于医疗这一块确实是有些放任的。对于医院的定位让人模棱两可。公立医院,国家投入的不足,对于临床用药的监管失控,使得以药养医成了大中小医院乃至乡村卫生院赖以生存的救命法宝。于是,小病大治,过度治疗,滥用抗生素成了医疗机构“捞钱”的不二法门。与此同时,医药代表先是“尤抱琵琶”的潜入医疗机构,用回扣拉拢这些单位的有关人员。金钱,是个魔鬼。在金钱的诱惑下,“医者父母心”的道德底线,不仅仅是被击穿,而是荡然无存。于是,春天秋后感冒多发的季节,医院的走廊里,坐满输液的人。这成了中国医院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就连那些个体诊所,也以接诊输液病人为“兴奋点。”因为个体诊所盈利的主要手段就是为就诊病人输液。现时下星罗棋布的个体诊所,一旦“掐断”输液的“导线”,我敢说。90%以上的个体诊所会关门大吉。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药店没有职业医师处方不得销售抗生素。可这一规定有几家药店真的执行?医院里的医生们,常常拿最新一代的抗生素用于一般感染或者是根本没有感染病菌的患者。为的是“利润的最大化。”个体诊所对于发热的病人,统统是要使用抗生素的。目的无非是要利润。病人呢?中老年的心脑血管患者,平时不能安照医生的建议坚持定时足量的服用相关药物,而是相信“一年输两次液进行血管保健”的荒诞不经。春天一次;14天。每天至少是一瓶。初冬一次;14天,每天至少一瓶。更大的人群是;一旦得了感冒,恨不得立马用药就好!心情的浮躁,对于感冒发热知识的匮乏,对于抗生素应用的临床适应征及其副作用的一知半解,导致这些人就诊时“强烈”要求医生为他们开具液体,谓之“挂水。”大人这样,孩子这样,男人这样,女人也是这样。于是,泱泱大国出现了非“挂水”不能治病的悖论。全国每人平均8瓶液体的使用量,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三日星期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