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要县最高学府新桥中学

 gdlttg 2011-01-14

 

高要县最高学府新桥中学

---哺育我成长的第二故乡

                 

新桥中学的师生把我迎进了学校

1959831日我在肇庆乘上开往南岸的最后的一班轮渡。在轮渡上,我正在欣赏这新奇、寛阔、美好的河面,突然有一位漂亮的小姐,很有礼貌地问我:“请问,你是华南师范学院数学系来的新老师吗?”,由于我是刚离开母校的学生,不习惯“老师”的称号,一时反应不过来,有些尴尬,不知如何答好。还是这个学生为我解难,她说:“我叫梁玉清,是新桥中学的高二学生,校长说这几天有新老师到来,我刚才看到你行李上的标签,才知道你是华南师范学院数学系来的新老师!”,学生为我买了票并把行礼搬上开往新桥的最后班车,还到邮电所,请她的大姐打电话通知新桥中学派人到车站接车。谢冠明(高一学生)、苏以权(初三学生)两位同学在新桥车站把我迎进了学校校长办公室,区煜辉校长、黄超校长、文玉培主任点起煤油灯接见了我。厨房四婆给我端来一碗饭、一碟菜,外加手指大的一块鱼。吃饭时,校长见我好奇地看着那碟菜,指着菜给我解释:“这是学校师生自已种的通心菜收成后,最后再把通心菜头用盐腌制而成,你在广州是吃不到这种菜的!”我乘机问:“为什么有电灯头,不点电灯而用煤油灯呢?”校长说:“去年用过几天,现在没电”。当晚,我被安排住到最后一排课室转弯处的“三角房”。一住就是18年,1977年虽然调到高要县教研室,但由于新桥中学是县重点学校,所以我常住新桥中学,一直到1983年调往肇庆地区教研室,这样足足有四分之一世纪的光阴在新桥中学渡过,我19岁离开自已的家乡去读书,所以说,新桥中学是哺育我成长的第二故乡。

 

学校的领导为我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与条件,这是哺育我成长的舞台。

起初学校安排我负责高二级(全校最高班)的班主任、代数、平面三角、立体几何三科及高一两个班“平面几何”的教学工作,1961年送走第一届高中毕业班后,学校一直安排我担任高中毕业班班主任及数学科的教学工作。兼任数学科组长,被教工团支部选为支部书记、并被选为教育工会主席。

新桥中学的领导,他们是哺育我成长的领导力量。

25年中,有如下的校长、主任领导过我:区煜辉校长、黄超校长、黎明校长、聂锦光校长、梁宝光校长、廖肇明校长、黄炎君校长、梁国兴校长;文玉培主任、吕家驱主任。他们每个人都为新桥中学的教育、教学立下功劳。他们对我的教育和帮助,将永远铭刻于心。现只把其中一、两位的个别事例加以勉怀

区煜辉校长是我永远怀念的一位好校长。虽然不辛受多次政治运动的冲击,但他爱国之心、全心全意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美德永不变;他关心每个教师、工友视若兄弟姐妹;他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已的子女甚至超过自已的子女对待。他治学、治教的严谨态度是我们师生学习的楷模。他对我的教育、关怀超过兄弟姐妹,使我终生难忘。刚到学校我没有表,他把珍贵的怀表借给我上课用;他不但要求我要做个好老师,还教导我具体如何做一个好老师;亲自为我修改文章;我不负他的重望、努力奋斗,当他看到我取得的每个成绩时,总是皆大欢喜。

聂锦光校长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他兼任工作组长,保护了大批的老师免受、或减少受运动的冲击,我就是其中受保护的一个。我终生感激你--聂锦光校长,祝愿你健康长寿!

 

新桥中学的教师,他们是哺育我成长的导师。

虽然我不可能把与我共事的老师的名字一一列出,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美德,就是:都是一些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能人志士,七十年代以前,没有一个教师申请调出新桥中学,他们都以艰苦为荣,竞竞业业地干好各自的工作,如广州的杨翠霞、尹家治、林彦秀、黄维贤、关克敏、陈立德、梁镜雅、黎少莲、吕作华、湛锦嵩;梅县的谢新夀、黄炳森、余世京、郭集展;三水的陆树培;高要的钟宝雄、黄少芳、沈秀莲;南海的汤玉卿;东莞的欧国华;中山的何慕囡、陈思力;宝安的黄玉磷;罗定的蓝绪明;香港的佘秀勤;侨生黎银兰等老师。

我刚到学校,原来的数学科组长叶永文老师,就把开展科组的教研活动经验,手把手指导我,带了一段时间后,才把科组工作交给我,还给我介绍在教学中如何培养骨干力量,辅助教师教学;何慕囡老师教我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为我上示范课,介绍辅导学生的经验;陈劲才老师(很有才华的高中语文老师)给我传授课堂上如何进行组织教学及课堂提问学生的秘诀;彭辅昌老师给我的文张“一次数学考试”提供材料、欧国华老师为该文章润色、区煜辉校长为该文章把关;陈立德(地理科)老师为我介绍讲课生动的经验。等等。

我从这些老师的身上学到了教育、教学的基本功、秘诀、绝技,为我在教学、以及在其后的教学研究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们都是哺育我成长的导师

 

新桥中学的学生,他们是哺育我成长的主力军。

我从1959--1977年执教18年,虽然主要是教高中毕业班的数学科,但也接触到很多初中的学生,通过同他们一起到新兴江河洗澡,到白诸、天子岗等农场劳动,摸清了他们的爱好、希望,为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很多学生也都是我的朋友,他们也把我当成老师,如麦佐良同学(现任新桥镇教育办公室主任)到现在仍是我的好朋友。因此,我的学生很多,不可能将他们的名字一一列出,然而有些事情我到现在还经常在脑中重现。不过诸君或许你会怀疑“学生怎样能成为哺育老师成长的主力军呢?”不错!这是千真万确的事!你看下去就明白了。

记得我刚上讲台时,每周要准备四个单元、12个不同的教案。上大学时所学的高等数学知识一时用不上,初等数学中的中学教材又不熟悉,只凭读中学时的数学基础很难对付当前的需要。但学生帮忙我解决了这些难题。例如高中一年级的“平面几何”证明题就特别难对付。学生自习时,我下到课室辅导,学生问“李老师,这道几何题如何解?”,当时我的确不懂,我习惯于先问学生“你先讲一讲,你是怎么样想的?”他说:“我就会连这条辅助线,下面的就不会做了!”,说真的我就是想不出这条辅助线,学生帮想出来了。这时我很有把握地对学生说:“下面的部分,我们一起解答!”于是我得到学生的赞许。读者:请问,学生能哺育老师吗!这就是“教学相长”。在教学中,由于我受资料的束缚,对一些题目的解答总是公式化、刻板化,既不灵活、又无创意,但学生的思维往往就是超过老师,他们的解答,就是出奇制胜,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十八年的教学里,我抄录了学生的题目妙解有十几本,每道解答都附有学生的班级、姓名、按语。可惜,文化大革命时怕被当作“黑材料”而烧掉了。但这些财富仍给我的教学及其后的教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楚。

我就是这样在新桥中学领导、师生的哺育下,经过个人的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在数学教学与教学研究中闯出一条路,取得一些成绩,被评聘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广东省中学特级教师的。

仅以此文庆祝新桥中学六十大庆纪念日。

附录:

李统塘简介          

                                        选自《学习科学大辞典》(p715)

    李统塘  男,广东省普宁人,1935年12月生,1959年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后从事中学数学教学18年,后到高要县教育局、肇庆市(地区)教育局教研室任副主任、中数教研员共18年,是中科院心理所自学辅导研究组成员、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在30多年的教学、教研实践中,悉心研究教学法及如何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教与学中的积极作用,坚持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从事沿海版教材及考试心理、应考技巧试验与研究。已发表论著有:《寓教法和学法于其中的教材,授人以渔终生受益的教学》(收入《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从1985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题特点谈初中数学教学》、《注意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教学要加强沟通知识与方法的思维训练》等70余篇,合著书籍10多种,其范围涉及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改试验、教材分析、教法改革、教育测量与评估等方面,尤其是如何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毕业复习和考试中的积极作用考试心理训练家长如何配合,确保子女考出好成绩等专题报告,由于能促进考生作好复习,考出应有水平,很受市属学校师生、家长欢迎,曾应聘为《人民教育》、《广东教育》、《中学数学研究》等多家杂志的客座编辑、特约通讯员。其传略已被收进《中国特级教师辞典》、《中国学习科学人物综览》、《中国当代知名学者辞典》等辞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