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海县建置沿革

 昵称2315295 2011-01-15
此文原作于1988年,大部分内容被1993版《宁海县志》和1992版《宁海县地名志》选用。原文名《宁海县建置考》,今重新整理在这里,请宁海历史爱好者提出宝贵建议,完善宁海历史。
夏禹八年(前2062
年)

七闽部落地

是年,禹来到会稽(浙江绍兴)召集诸侯计功行赏,附近部落首领无不归降。

夏王少康二十一年(前1892年)

七闽部落地

是年,越国建国在今绍兴市一带。

周景王八年、越王允常元年(前537年)

北部:越国地

南部:七闽部落地

周元王三年、越王句践二十四年(前473年)

越国地

周显王三十六年、越王无彊二十二年(333)

楚国地

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年)

北部:会稽郡鄞县地

南部:越族地

南北分界从谭其骧历史地图册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治吴县,今苏州市)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

北部:会稽郡鄞县地

南部:闽中郡地

汉王刘邦元年 西楚霸王项羽元年(前206年)

北部:西楚国会稽郡鄞县地

南部:东越族地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

北部:荆国会稽郡鄞县地

南部:东越族地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

北部:淮南国会稽郡鄞县地

南部:东越族地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

北部:吴国会稽郡鄞县地

南部:东越族地

汉惠帝三年 东瓯王摇元年(公元前192年)

北部:吴国会稽郡鄞县地

南部:东瓯国地

吕雉下诏复立摇为东海王,其范围西起仙霞岭,东至温州,北起台州,南至闽浙边界,建都东瓯(今浙江温州),号称东瓯王。汉朝把越国分为闽越、南海、东瓯等三个国家,意在分而治之,削弱立志复国的越国实力。

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

北部:江都国会稽郡鄞县地

南部:东瓯国地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

北部:江都国会稽郡鄞县地

南部:闽越国地

是年汉武帝建元三年、南越武帝六十九年、闽越王郢十七年、东瓯王贞复二十五年、东瓯王望元年)夏季,吴世子刘驹鼓动闽越王郢兴兵复仇。闽越王从泉山迁回东冶,出兵进攻东瓯。七月,东瓯王贞复在海滩上与闽越大军拼杀,被乱枪刺杀,在位二十五年。世子望继位,派使者前往长安求救。汉武帝让庄助到会稽郡(今江苏省苏州市)调兵救助东瓯。八月,汉朝大军到达半途,闽越王郢撤围下海回国。东瓯王望担心再遭闽越围攻,向朝廷请求举国迁往中原。九月,汉武帝下诏同意。望率东瓯军民四万多人迁往江淮流域的庐江郡(今安徽省舒城县一带),被封为广武侯。是为西汉时代越人第二次大规模北迁。东瓯国十一世国王,历时一百九十六年,最终融入大汉王朝。闽越乘虚占领东瓯国地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北部:会稽郡鄞县地

南部:闽越国地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扬州会稽郡东部都尉鄞县地

是年,汉灭闽越国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置朔方、冀、扬等十三州。会稽郡属扬州,郡设东部都尉于今今台州市椒江区章安镇。阳朔元年(公元前24年),会稽郡东部都尉迁治所于鄞县,不久又迁治于句章县。

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

北部:扬州会稽郡东部都尉鄞县地

南部:扬州会稽郡东部都尉回浦县地

据《吴地记》“其后遗人往往渐出,始元二年,乃以其地为回浦。” 《晋太康记》曰:“本鄞县南之回浦乡”。即在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时,析鄞县南部的回浦乡,设立回浦县,属会稽郡。并将东瓯地划入回浦,所辖之地相当于今台州温州、处州及福建北部的一部分。

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

北部:扬州会稽郡东部都尉谨县

南部:扬州会稽郡东部都尉回浦县地

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划全国为一百二十五郡,会稽郡仍属扬州,鄞县改称为谨县.东汉建武初(约公元25年),仍复原名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至二年(25年-26年)

北部:扬州会稽郡东部都尉鄞县地

南部:扬州会稽郡东部都尉章安县地

《后汉书郡国志四》:“章安故冶,闽越地,光武更名。”刘昭注“《晋太康记》曰:本鄞县南之回浦乡,章帝章和元年立。未详。”考《后汉书郡国志》,光武、章帝更名的县,各有所见。然而章帝年号章和,当避章讳,不可能在是时将回浦改为章安县。因此,以光武更名为是。

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扬州会稽郡分为会稽、吴两郡。会稽郡治由吴迁山阴县(今绍兴市),会稽郡东部都尉由句章迁回章安(今台州市椒江区章安镇)。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

北部:扬州会稽郡鄞县地

南部:扬州临海郡章安县地

280年      晋太康元年

扬州临海郡宁海县

析临海郡章安县(治今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会稽郡(治今绍兴市越城区)鄞县(治今奉化市西坞街道白杜村)地,置宁海县。治白峤(今跃龙街道白峤村)。隶属扬州(治今南京市区)临海郡(治今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

《宋书州郡志》:“宁海令,何志,汉旧县。按《二汉志》、《晋太康地志》无。”《舆地广记》:“晋析回浦、鄞二县地,置宁海县。”《太平寰宇记》:“永和三年置”。《宁海风土志》:“县本汉回浦、鄞二县,太元二年裂鄞之八百户、安北乡二百步置宁海县”。《晋书·地理志》政区断考断代为太康四年,那么当在太康元年至太康四年间建宁海县。今从光绪《宁海县志》。

453年     南朝宋元嘉三十年

会州临海郡宁海县

扬州临海郡宁海县

《通鉴》卷一百二十七:宋元嘉三十年三月,太子劭分浙东会稽等五郡为会州。寻劭诛,复扬州。

454年     南朝宋孝建元年

东扬州临海郡宁海县

《宋书·州郡志》:“孝建元年,分扬州之会稽、东阳、新安、永嘉、临海五郡为东扬州治今绍兴市越城区。”

459年      南朝宋大明三年

扬州临海郡宁海县

《宋书·州郡志》:“大明三年罢州,以其地为王畿,……而东扬州直云扬州治今绍兴市越城区。”此时扬州治今绍兴市越城区。

461年      南朝宋大明五年

扬州临海国宁海县

南朝宋大明五年(461)宋孝武帝更历阳王陈子顼为临海王。国都章安(今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泰始二年(466年),江州(今九江市)刺史刘子勋称帝,刘子顼的长史孔道存等挟子顼起兵响应,但不久被刘彧击溃,刘子顼被赐死。国除。

464年         南朝宋大明八年

东扬州临海国宁海县

《宋书·州郡志》:“大明八年,罢王畿,复立扬州,扬州还为东扬州。”

465年        南朝宋永光元年

扬州临海国宁海县

《宋书·州郡志》:“永光元年,省东扬州,并扬州。”

466年        南朝宋泰始二年

扬州临海郡宁海县

440年       南朝齐永明十一年

扬州临海国宁海县

南朝齐永明十一年(440)立萧昭秀为临海王。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己丑,齐明帝改临海王昭秀为巴陵王。临海国都章安(今台州市椒江区章安镇),临海国辖有今台州市全境及宁波市的宁海县全境,象山县南部地。

495年       南朝齐建武二年

扬州临海郡宁海县

524年        南朝梁普通五年

东扬州临海郡宁海县

《梁书·武帝纪》:普通五年“分扬州、江州置东扬州。”东扬州辖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建安、晋安七郡。 

556年        南朝梁太平元年

扬州临海郡宁海县

东扬州临海郡宁海县

《梁书·敬帝纪》:太平元年“罢东扬州,还复会稽郡。”《隋书地理志·考证附补遗》:梁纪太平元年三月,罢东扬州。寻复。

559年         南朝陈永定三年

扬州临海郡宁海县

嘉泰《会稽志》:永定三年,“寻省东扬州,并属扬州。”

562年         南朝陈天嘉三年

东扬州临海郡宁海县

《陈书·世祖纪》:天嘉三年六月,以“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晋安、建安八郡置东扬州”。

568年          南朝陈光大二年

东扬州临海国宁海县

陈光大二年(568年),尚书仆射到仲举、中书舍人刘师知等谋夺陈顼权,不成,均被杀。陈顼遂专政。陈顼以宣太后名义宣称文帝遗志,废黜皇帝陈伯宗为临海王,自立为帝。太建二年(570年)陈伯宗死。国除。

570年       南朝陈太建二年

东扬州临海郡宁海县

589年 隋开皇九年

吴州总管府处州临海县地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平陈后,罢天下郡制,以州统县。废临海郡,撤章安、始丰、宁海、乐安4县入临海县

《隋书·地理志》:“平陈后,改(会稽郡)曰吴州(治今绍兴市越城区),置总管府。”

吴州总管府驻地在今绍兴市越城区处州(治今丽水市莲都区)临海县(今临海市古城街道)

592年 隋开皇十二年

吴州总管府括州临海县地

括州(治今丽水市莲都区

605年 隋大业元年

处州临海县地

607年 隋大业三年

永嘉郡临海县地

永嘉郡(治今丽水市莲都区

618年 隋义宁二年 唐武德元年

海州临海县地

海州建置一是隋炀帝大业四年(608)说,见嘉定《赤城志》。云系沈法兴擅立。二是隋恭帝义宁二年(618)说,见康熙《台州府志》。这是修正前说的,因为沈法兴系是年于毗陵(今江苏常州)举兵,始有改名可能。其后民国《临海县志》等即据此进一步坐实。三是唐高祖武德四年(608)说显系嘉定《赤城志》的笔误外,其他皆有所本,但究其结果,却仍都是错的。今从《台州府志》

621年 唐武德四年

越州总管府海州宁海县

“武德四年析临海县置。七年省入章安,永昌元年复置”。治海游(今三门县海游镇)

越州总管府驻地在今绍兴市越城区海州(治今临海市古城区)

622年 唐武德五年

台州宁海县

台州(治今临海市古城区)

624年 唐武德七年

台州章安县地

武德四年析置章安县(治今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八年省章安县。

625年 唐武德八年

台州临海县地

627年 唐贞观元年

江南道台州临海县地

嘉泰《会稽志》:贞观元年,“分天下为十道,越州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隶江南道”(治今苏州市)。

689年 唐永昌元年

江南道台州宁海县

复置宁海县,治广度里(今跃龙街道)

733年   唐开元十一年

江南东道台州宁海县

《旧唐书·地理志》,分天下为十五道,江南道分为江南东、西两道。东道治今苏州市。

742年   唐天宝元年

江南东道临海郡宁海县

758年   唐乾元元年

浙江东道台州宁海县

《新唐书·方镇表》:“置浙江东道(治今绍兴市越城区)节度使。领越、睦、衢、婺、台、明、处、温八州。”

779年 唐大历十四年

江南东道台州宁海县

780年   唐建中元年

浙江东道台州宁海县

781年 唐建中二年

江南东道台州宁海县

787年 唐贞元三年

浙江东道台州宁海县

883年 唐中和三年

义胜军台州宁海县

义胜军治今绍兴市越城区

887年 唐光启三年

德化军台州宁海县

德化军与台州同治今临海市区

907年 梁太祖开平元年 吴越国天佑四年

吴越国德化军台州宁海县

978年 宋太平兴国三年

浙江东道台州宁海县

997年 宋至道三年

两浙路台州宁海县

两浙路治所在今杭州市

1074年 宋熙宁七年

两浙东路台州宁海县

两浙路台州宁海县

宋熙宁七年(1074),分为两浙路(治杭州)为东西路,两浙东路辖越、婺、衢、明、台、处、温七州。治山阴县(今绍兴市越城区),寻合为一,九年(1076)复分,十年(1077)复合。

1076年 宋熙宁九年

两浙东路台州宁海县

1077年 宋熙宁十年

两浙路台州宁海县

1129年 宋建炎三年

两浙东路台州宁海县

1276年 元至元十三年

江淮行省浙东道台州宁海县

至元十三年元灭宋,置江淮行省于扬州,统两淮、两浙地,又称淮东行省、扬州行省。二十一年,徙省治于杭州,称江浙行省。二十三年,还治扬州,复称江淮行省。二十六年,再次徙治杭州。二十八年,以江北州县隶河南行省,改称江浙行省。大德三年(1299),罢福建行省,以其地属江浙行省。辖境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西部分地区。

浙东道治所先后在庆元、绍兴、处州、温州、婺州间迁徙不定。大德六年(1302年)十月固定在庆元路(今宁波市区)。管辖庆元、衢州、婺州金华)、绍兴、温州、台州、处州(丽水)七路。

1277年 元至元十四年

江淮行省浙东道台州路宁海县

1284年 元至元二十一年

江浙行省浙东道台州路宁海县

1286年 元至元二十三年

江淮行省浙东道台州路宁海县

1291年 元至元二十八年

江浙行省浙东道台州路宁海县

1359.1.21 元至正十八年十二月丙戌

江浙行省浙东道台州路宁海县

朱元璋浙江分省台州路宁海县

浙江分省治宁越府(今金华市),二十年正月乙卯(1360.2.14)改宁越府名为金华府。二十三年二月戊寅(1363.2.21)徙浙江分省省会于严州府(建德市)。二十六年十二月己未(1367.1.12);裁浙江分省,改置浙江行省,省会自严州府移治杭州府。

1367.1.12   元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己未

江浙行省浙东道台州路宁海县

朱元璋浙江行省台州路宁海县

1368年 洪武元年

浙江行省台州府宁海县

1646年 清顺治三年

浙江省台州府宁海县

1662年 清康熙元

浙江省绍台道台州府宁海县

1668年 清康熙七

浙江省宁台温海道台州府宁海县

1672年 清康熙十一

浙江省台海道台州府宁海县

1685年 清康熙二十四

浙江省宁台道台州府宁海县

1726年 清雍正四年

浙江省宁台道台州府宁海县

1911年11月 清宣统三年九月

浙江省台州军政府宁海县

1912年7月  民国元年

浙江省宁海县
1914年1月 民国三年

浙江省会稽道宁海县

1927年 民国十六年

浙江省宁海县

1932年9月 民国二十一年

浙江省第五特区宁海县

1933年10月 民国二十二年

浙江省第四特区宁海县

1934年 民国二十三年

浙江省临海行政督察区宁海县

1936年 民国二十五年

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宁海县

1943年 民国三十二年

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宁海县

1949年6月 民国三十八年

中共浙江省第六专区宁海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0日

浙江省台州专区宁海县

1954年10月22日

浙江省宁波专区宁海县

1957年9月23日

浙江省台州专区宁海县

1958年12月29日

浙江省台州专区象山县地

1958年12月

浙江省宁波专区象山县地

1961年12月15日

浙江省宁波专区宁海县

1970年

浙江省宁波地区宁海县

1983年7月27日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