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猪的知名度,从玉林陆川县水产畜牧兽医局的统计数字中可见一斑:近年来,从陆川销往广东、海南等地的陆川猪苗达到700万头以上;仅广东客商,每年在陆川收购的乳猪数量超过15万头。
号称我国八大地方良种猪之一的陆川猪何以闻名?记者近日到陆川县一探究竟
杂交陆川猪有外国“血统”
身世
先说陆川猪的身世。
1972年,广西猪育种协作组做了一件不能不记入陆川猪“史册”的事情。当时,专家们为几头“陆川猪妈妈”介绍了两个“对象”,即从国外引进的“约克”和“长白山”两种公猪。“约克”和“长白山”没有辜负专家的期望,见到漂亮的“陆川猪妈妈”后,玩耍一番,就一上一下地完成了交配。
“这些‘陆川猪妈妈’所生下的‘猪女儿’,就成了今天风靡广西、广东、海南、湖南、北京等省市区的杂交母本。”陆川县畜牧站站长谢栋光说,1973年,这种新型陆川猪即被中国农业科学院列为全国八大地方良种猪之一。2000年,陆川猪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这么说来,今天我们吃到的陆川猪,是有外国“血统”的。
如果您要问,“陆川猪妈妈”从哪里来?那就说远了。
翻开1579年编篡的《陆川县志》,里面留下了关于陆川猪的文字。如果从这一年算起,陆川猪的历史已有430年。从清朝起,陆川猪就是广西的名特产。新中国成立后,陆川猪在广西畜牧专家王丕建、陈修文、李琼华的研究推广下,驰名全国。
出名之后,陆川猪成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先后“嫁”到玉林、贵港、钦州、北海、梧州、贺州、南宁、河池,以及广东、海南、北京、上海、重庆、湖南等15个省市区。谢栋光说,上世纪60年代,越南畜牧专家还带了20多头陆川种猪回去“生儿育女”。
1999年到2002年,时任陆川县良种猪场场长的谢栋光与同事丘立天共同选育了3代“陆川猪妈妈”。在零世代,“陆川猪妈妈”初产平均一窝9.5头,到了三世代,就能平均产10.3头。
丘立天说,能生孩子是今天陆川猪的特性之一。一年365天,育种“猪妈妈”只有两个时间段空怀(即未受孕),每个时间段仅3到7天。
一味提高产仔量是否会影响陆川猪的品质?丘立天说,根据目前的研究,不仅不会影响“猪孩子”的品质,而且不会影响“猪妈妈”身体。5至8年之后,育种“猪妈妈”就要“退休”了。
1
相猪
母看“钉子脚” 公看“狮子头”
陆川猪长相可爱。用“矮、短、圆、宽、肥”5个字来概括陆川猪,那是专家用的术语。老百姓则喜欢这样的描述:“V”形腰,“一点头”,灰白“晕”。
无论“猪爸爸”还是“猪妈妈”,上述“容貌”是陆川猪所特有的。陆川县良种猪场场长梁文全说,“V”形腰,说的是猪的腰部宽广凹下;“一点头”,说的是猪的头顶有“Y”字形或棱形皱纹,中间有一小撮白毛;灰白“晕”,说的是猪的背部、尾部是黑色毛,猪的腹部、肩部为白色毛,黑毛与白毛之间,有一条几厘米宽的灰色毛,所形成的“灰色带子”叫作“晕”。
陆川猪个子不大,上市陆川猪的体重也就跟正常成年男子的体重相近。根据广西畜牧研究所的研究,陆川猪宰前平均体重为61公斤。
养猪、吃猪是陆川人的传统习惯。在当地,养殖户流行两个相猪的谚语:“犁壁头,锅底肚,钉子脚,单脊背,绿豆乳,燕子尾”——这是选“猪妈妈”;“狮子头,豹子眼,竹筒脚”——这是选“猪爸爸”。
60岁的阮明生是陆川县大桥镇大坡屯人,养陆川猪30多年,选猪经验丰富。阮明生说,选“猪妈妈”要求头尖,像农村的犁头一样,所以说“犁壁头”。选“猪妈妈”要看肚子,像锅底一样圆而大才好。“猪妈妈”怀孕之后,肚子常常拖地,这是个好现象,不但不会影响生育,反而有可能下更多的猪仔。“钉子脚”的说法也很形象,“猪妈妈”的脚要小,像古时妇女裹脚一样,而且要求脚的两个前蹄尖与一个后蹄尖撑起身体,脚掌不趴地。这样的“猪妈妈”才靓。
人有美丑,猪自然也有丑的。“在当地农村,养陆川猪不能养‘白尾、黑脚、鬼头’的猪。”丘立天说,这是因为,这样的猪不好看,也不好养。所谓“鬼头”,是指猪额头没有“一点头”。
2
“相亲”
到“猪妈妈”家里“闹洞房”
如果不出意外,幸福的“猪妈妈”可以足不出户,等着“丈夫”来自己家里“闹洞房”。
正因这个习惯,陆川县涌现了一批“赶公猪”的专业户,即由人赶着“猪爸爸”到“猪妈妈”家里去“同房”。
陆川县大桥镇大桥村村民池福安就是这样一位“赶公猪”的专业户。他今年71岁,从事这一行业20年,算是一个老资格的“猪媒婆”。
2月13日下午,记者在池福安的家门口等了大约20分钟,池福安的身影出现了。附近村民得知记者要采访他,纷纷用当地方言取笑,说他是“给猪配种的”。
早已习惯这种取笑的池福安,不动声色地打开猪舍大门,领记者参观他养的3位“陆川猪爸爸”。
“5公里以内,赶一次公猪,收20元;超过5公里,赶一次公猪收40元。”池福安说,平均一天要赶三四次。一年下来,池福安靠“赶公猪”有2万多元的收入。
池福安“赶公猪”已经淘汰传统的赶法了。以前,“赶公猪”就是赶着听话或不听话的“猪爸爸”,费劲地走到“猪妈妈”家里。途中控制“猪爸爸”的方法是用绳网套住猪身,“一手抓猪绳,一手拿鞭子”是那时候“赶猪郎”的形象。现在,池福安组装了一辆三轮人力车,在车的一边装了一个铁笼子。“把猪关进铁笼子,就可以蹬车出发了。”池福安说。
池福安每次出发之前,要掐准时间。他说,“猪妈妈”的发情时间一般在25小时到36小时之间,年纪大的“猪妈妈”要同房早一点,年纪小的“猪妈妈”则同房晚一点。因此,每次接到电话,池福安第一句话就问:“猪妈妈”是什么时候有动静的?
判断“猪妈妈”是否发情,方法很简单:往“猪妈妈”背上踩一脚,“猪妈妈”不动,就说明在发情了。
到了“猪妈妈”家里,“猪爸爸”会很快适应“角色”,到猪妈妈身边走几圈,鼻子碰一碰“猪妈妈”,然后爬到“猪妈妈”背上。“整个过程一般在10到20分钟。”池福安说,几乎没有发生不顺利的事情。
据谢栋光透露,繁殖陆川猪有两种方式:一是本交,即“赶公猪”的形式;二是人工受精。目前,陆川的“猪妈妈”有5.3万头(全国约83万头),其中用于育种的3.6万头;不过,陆川县的育种“猪爸爸”仅198头——可见,“猪妈妈”要比“猪爸爸”多很多倍。
3
吃猪
陆川猪瘦肉率达55.8%
陆川人有吃捞水饭的习俗,饭在水里一过,汤水留下来。这就是陆川猪最爱喝的“营养汤”。
陆川人养猪也离不开粗粮,如玉米、红薯、木薯、豆渣、芋苗、瓜菜等。如此喂养,自然促进了陆川猪的肉质。
广西大学动科院副教授何若钢告诉记者,他对陆川猪的肉质作过研究,拿陆川猪的肉与其它4个不同品种猪的肉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陆川猪肉的肉色、系水力(即保水能力。品质差的猪肉,屠宰半小时后就渗出肉体水分,肉质干)、大理石纹(即脂肪的比例。肉脂肪多,吃起来香甜;否则就干巴巴的)、肌纤维(即检测口感的指标。肌纤维粗则硬,细则嫩)4个指标均位居第一。值得一提的是,陆川猪屠宰后,两三小时内不会渗出肉体水分。
此外,经过杂交的陆川猪现在可以使瘦肉率由原来的37.4%提至现在的55.8%。“杂交陆川猪的蛋白质含量高。据广西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测定,陆川猪背部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0.5%。”谢栋光说。
陆川猪皮薄肉嫩,骨细味美,不仅是烧烤乳猪的好原料,也造就了今天陆川白切猪脚和陆川猪扣肉的名气。陆川县乌石镇是陆川猪的育种区之一,当地出现了一些专门做猪脚的餐饮店。在乌石,有两猪脚店的生意很好,一家叫“阿珍婆猪脚店”,一家叫“阿彦婆猪脚店”。阿彦婆猪脚店的老板谭健彦介绍了猪脚的做法。她说,先去陆川猪脚的骨,用竹片、细绳将猪脚捆绑,放入锅内,文火水煮约两小时,猪脚似烂非烂。等猪脚凉了,立刻将其放入冰柜冷冻,拿出来即可配以香菜、酸姜丝、花生、酱油等佐料,凉拌品尝,酸香脆口。
梁文全说,陆川县良种猪场曾与玉林肉联厂联合生产了陆川猪腊肉、腊乳猪,这两种吃法也很有地方特色。目前,陆川县有关部门正在筹建陆川猪深加工基地,而这一基地的原料将是该种猪场的陆川猪。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