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杰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ff116 --中医诊病(三十)

 昵称3229476 2011-01-27

中医诊病(三十)

(2009-03-11 19:04:19)
标签:

健康

分类: 健康营养

中医诊病(三十)

(二)脉图的基本生理意义

脉 搏是由心脏射血活动引起的一种血液和血管壁的振荡,这种波从主动脉根波开始,动脉树向外周动脉管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受到波的离散,血液和血管壁的粘滞性 对脉搏的阻力作用,外周反射波的迭加,以及动脉管壁弹性模量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脉首先反映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

脉 图的形成,受心脏、血管、血液等因素的直接影响,脉图上的拐点都有一定的生理意义。当心脏收缩时,血液由左心室射入主动脉根部,使血管壁向外扩张,形成脉 图的主波。波的形态与血管壁的顺应性和管腔内血压变化有关。主波宽是反映主动脉压力升高的持续时间,与升支相应的时值称为快速射血期。此期末,主动脉扩张 停止,继之转入减慢射血期主动脉根部的血液流入量低于流出量,因而主动脉的容量逐渐减少,压力随之下降,管壁弹性逐渐回缩,便形成脉图的降支。当脉波向外 周传播时,因受到外周各种因素的作用,生反射波,反射波的向心传播迭加于脉波的降支上,即形成重搏前波,又称潮波。到心脏张期开始,左心室因心肌舒张而左 心室内压力迅速下降,并推动主动脉瓣迅速关闭。在关前的瞬间,脉波曲线形成切迹,即称为降中峡。在降中峡前所对应的时值为收缩期,由于动脉瓣关闭,返流的 血液不仅使主动脉根部容积增大,而且受到已关闭的主动脉瓣阻挡,生一个返折波,因而在降中峡后出现一个短暂向上的波,称为重搏波,又称降中波。在整个舒张 期内,心脏停止射血,主动脉管壁由于弹性收缩,使血液继续向外流出,管内血容量逐渐减少,血压继续下降,血管壁亦逐渐回缩,最后恢复到心脏开始收缩前的状 态。降中峡至脉图降支终点为舒张期时值。因此,每一个脉图,即是心脏舒缩活动的一个周期。

概 括地说,脉图升支斜率和幅度,主要反映心肌收缩力和血管的充盈度;重搏前波的位置,主要反映血管壁的顺应性和外围阻力大小;降中峡的幅度主要与外周阻力有 关;重搏波可提示血管壁的弹性和主动脉瓣的功能情况。从逐渐加压测绘的系列脉图中,还可以显示脉位浅深和脉力虚实的特点,反映了循环功能、血管璧和周围组 织的粘弹性。

 

(三)脉诊的实验研究

1.脉图的动物实验研究

为 了阐明脉搏波形成的机理,常需借助于动物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观察。很多学者进行了一些动物实验的研究,发现狗是脉象常用实验动物中较理想的模型。实验动物 的模型制作大致有三种方法:①用药物作用或物理刺激等方法;②用调换血管的方法;③改变饲养条件,造成病理模型的方法。由于人与动物差异很大,动物实验无 法结合切脉指感,只能进行脉图的比较。将脉图变异特征与临床类似的某些脉图作比较分析,从实验结果推论其形成机理,所以动物实验的结论实际应用时要慎重。

在 复制脉图的动物模型方面,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的探索。熊鉴然等首先对狗的不同部位的脉波图进行测绘比较,找到比较合适的测脉部位:其中只有狗肘动脉脉波波形 接近于人桡动脉平脉脉波图。而且肘动脉的解剖位置比较表浅,容易定位和固定,与桡动脉同属上半身中小动脉,故能较好地综合反映心血管血液动力学状态,其脉 波变化与整个机体状态关系比较密切,亦较符合寸口诊脉原理。亦有人在桡动脉记录脉图,或用股动脉穿刺方法观察脉图变化。熊氏在狗全麻条件下,静脉滴注 1mg%去甲肾上腺素,狗肘动脉脉波出现A波增高,B波突出、抬高,超过主波或与主波融合, b、c、d值增大,QO时间缩短,与正常组各指标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别(P<0.001),复制出类似于人类桡动脉滑脉和弦滑脉图形,特点与临床滑脉、弦 滑脉脉波基本相符。

杨文进行过23狗次的实验观察,用恒流分级递增药物的注射速度和逐次增加放血量,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脉图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二者间的对应关系,观察到平脉脉图11幅,滑脉脉图5幅,弦脉脉图7幅;施诚亦用此法在狗桡动脉复制出弦、滑脉,并讨论了药物作用的机理。

陈 德奎对静脉麻醉下的狗进行上肢动脉腔内测压,同时记录压力脉搏波,分别用去甲肾上腺素和桑寄生提取液(扩血管药物)在下肢静脉内滴注,观察及记录心输出 量、血压及压力波形。当用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时,脉图波形由平脉逐步向弦 I、弦III过渡;当用桑寄生注射液时,脉图波形由平脉逐步向滑脉过渡。此外,陈氏还运用改变动脉顺应性的模式,即把降主动脉与腹主动脉换成硬管,与原来 的主动脉软管作对照,进行狗的实验观察。当调换成硬管的通道时,脉图立即改变为类似于老年人的动脉硬化性弦脉,上升支缓慢,重搏前波与主波融合呈土堡型, 重搏波完全消失。再调换软管时图型恢复。

施 氏等对狗进行快速滴注甘露醇及推注速尿后,观察到当狗排尿量在1000毫升以上时,桡动脉波出现降支缓慢,主降波顶呈平顶或双峰形,重搏波后的降支上还出 现一些小波,类似涩脉图。施氏还在狗颈动脉放血至300ml时,见到脉波主峰变窄,上升支及下降支均陡,波谷很低,重搏波不明显,脉动周期T缩短,出现类 似芤脉的脉图。放血至600ml,主峰波明显下降,波形已不规则。傅聪远也用动物从动脉大量放血的方法复制失血性芤脉模型。

在 脉波传导速度的动物实验观察中,熊氏观察了狗的实验性弦脉组、滑脉为主组脉波传导速度,计算和比较各组脉波平均传导速度。结果两组脉波传导速度均高于正常 对照组,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压均有非常显著的关系,滑脉为主组的脉波传导速度还与心率、心输出量关系非常密切,除肘动脉弦脉组脉波外,其余各组 脉波传导速度主要与全血容量、血管紧张度等因素有关。杨氏用以家兔为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探索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压和脉速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脉速可大致 评定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为脉搏传导速度推测动脉硬化程度的研究提供了动物实验的基础。

2.脉诊的临床研究

(1)生理因素对脉象的影响

正常人的脉象除了平脉以外,还可有弦、滑、细、迟、缓、沉等脉象,脉图应具有陡峭的升支和倾斜的降支。重搏波存在,重搏前波明显低于主波等特征。同时,年龄、性别、饮食、季节与昼夜等生理因素对脉象也有一定的影响。

①年龄因素

在 以健康人群为基础,经大量脉图资料的测算分析,大致认为脉图形态的变化与年龄分布有密切关系:如正常小儿的平脉与成人的细脉图形相仿,或兼有弦脉的特点; 学龄儿童的弦脉出现率也高于健康大学生;青年人多平脉、滑脉,40岁以后脉象带弦,老年人多见弦脉。陈德奎分析了20—93岁不同年龄组的有关心血管动力 学参数,结果表明:随年龄增大,动脉血管弹性模量增大,血管顺应性下降,外周阻力上升,而且脉压增大,每搏心输出量减少。特别在平均年龄60—69岁时这 些变化更为急剧,动脉管有明显的硬化。张镜人等对90例65—89岁老年患者和25例60—64岁近老年患者的脉图,以及应用弹性腔理论推导得到的心血管 功能参数作了分析研究,认为:老中患者以弦脉、弦滑脉和细弦脉的脉象多见。赵冠英等通过643例健康成人左侧关脉脉搏图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脉 象变化递次为平脉、平滑脉、细滑脉、滑脉、细弦脉、弦滑脉、弦Ⅰ、弦Ⅱ的变化。

在 年龄与脉图的研究中,应用脉搏波线化理论,根据脉图测算机体生物年龄的方法也已经引入。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的ZM-III型智能脉象仪,引进了血管生理年 龄指标,利用脉搏波形参数和血压推算机体的综合生理病理状态。杨天权等运用计算机测报脉图生物年龄,并对234例正常人和病人进行了分析,发现脉图生物龄 除了与日历年龄密切相关外,还与疾病、过度紧张、疲劳、体育锻炼等因素有关,并以脉图“生物龄”推测机体的疾病、衰老等生理病理状态。

②性别因素

男 女性别的脉图亦有区别,在同年龄组内,女性弦脉的构成比大于男性,男性滑脉的构成比高于女性。不论男性或女性的左右两手脉图特征无显著差异。陈海云等研究 认为生理状况下男女两性的常见脉分布存在着差异:男子多为缓、滑等阳脉,女子多为平、细等阴脉,男女之间在脉搏参数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③时间生物节律因素

很 多报道显示四季平脉的脉图资料,观察结论基本上与古人对四季脉象的论述一致,即春弦、夏洪、秋浮、冬沉。肖琪等描记了112例1131幅正常人四季脉图, 发现春、夏季脉象大于秋、冬季。春季脉象中女性偏弦,男性偏滑,夏季偏洪,冬季偏沉紧。张伯讷等在研究正常人脉象四季变化规律实验后发现,正常人的脉象中 其波幅、取脉压力与四季节气变化有关。费兆馥等在对月节律脉图观察的结果表明:脉图波幅在望、朔时较大,而在上弦、下弦时最小,一月之内各月相时脉图的变 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存在着周期为15天的半月节律。在对脉图昼夜变化的观察中发现:昼日脉图向“滑”的特征变化,夜间脉图向 “弦”的特征转化。脉形昼日偏滑大而带数,夜间脉形偏弦小而缓慢。脉象的时间节律变化,反映人体和自然界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体现了中医理论“天人相应” 的观点。

④运动因素

运 用脉象研究运动医学,业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陈仙春运用脉诊感知脉管的直径、振幅、脉率、脉压等四种主要指标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测量人体各器官功能、各 项运动能力素质、运动疲劳程度的指标,其在耐力性运动项目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以脉诊指感总结了耐力项运动类型有氧脉的脉形特征。由于其以指感为依据判断脉 象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故检测指标缺乏客观标准。费兆馥等人运用脉象仪观察记录到运动员及正常人在安静状态和定量运动后,脉图的变化特征,从脉图形态、取 脉压P、最佳脉图参数h1、h3/h1、h4/h1、h5、w/t等指标,可以观察到适量运动与过量运动脉象的变化:适量运动后脉图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波 幅增高,波形变滑,循环功能得到充分补偿;过量运动显示脉幅显著减小,脉率加速,降中峡极低,有循环功能代偿不足的表现。随着脉诊客观化的进一步发展及脉 图“生物龄”的测算方法的引入,杨天权等在对影响脉图“生物龄”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气功、太极拳、体育运动等因素使“生物龄”减小,而疲劳、紧张 等因素会使“生物龄”增大。

此外,呼吸、进食、女性的月经、妊娠、分娩等对脉象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观察。

(2)药物因素对脉象的影响

在临床上,许多药物对脉象的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①液体疗法所用药物

葡萄糖、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碳酸氢钠、右旋糖酐、代血浆等均可引起滑脉。

②活血化瘀药物

丹参、川芎、红花、赤芍、沉香、通脉灵等均有增加冠脉血流量和或股动脉血流量的作用。破血化瘀药物如三棱、莪术等增加血流量的作用最强。这类药物均可能引起滑脉。

③扩血管药物

阿托品、654-2、东莨菪碱、多巴胺、异丙基肾上腺素、苯苄胺、苄胺唑啉、氯丙嗪等均可引起滑脉。

④缩血管药物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Ⅱ可强有力地收缩血管,使外周阻力增高,血压升高,呈弦脉。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均可使血压升高,脉力加强。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的作用比肾上腺素强,它可使外周小动脉收缩,脉象呈沉弦。

其他药物:如间羟胺、苯肾上腺素、盐酸甲氧胺、硫酸甲苯丁胺等均可引起弦脉。

(3)脉诊指法(举、按、寻)研究

脉 诊举、按、寻是中医切脉时三种不同力量的基本指法,古代由于受条件限制,只能用豆子(菽)的粒数来衡量。王强用八导生理记录仪同步描记心电图、桡动脉压力 脉搏图、胸阻抗血流图、心尖搏动图、心音图、颈动脉脉搏图,分析正常组、高血压组(肝肾阴虚阳亢型)、表热证组间切脉压力的大小,结果提示三组取脉压力 (Pm)不同,分别为12.13 kPa、16.84 kPa、8.36 kPa,三种指法压力大约为举(<6kPa)、按(>18 kPa)、寻(12 kPa±),为脉诊不同指力订出客观合理的标准,有利于脉象研究进一步深入。

 

 



后一篇:干煸茶树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