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妇科脉诊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4-06

(三)妇人脉法

妇人有经、带、孕、产等特有的生理变化和疾病,有关这方面的脉象,分述如下。

1.诊月经脉 妇人左关尺脉,忽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寸关脉调和,而尺脉绝不至者,月经多不利。脉来滑数,多为血热而致月经先期;脉来迟涩,常见寒凝而致月经后期,常伴经行腹痛症状;脉来弦缓,每见肝脾不调之月经先后不定期;脉来虚大或尺脉细弱,常见气虚或肾虚之崩漏下血。

妇人闭经有虚实之分。尺脉虚细涩,是血少的虚闭证;尺脉弦涩,是实闭证。

2.诊带下脉 带下为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疾病。若带下量多,且伴有异常气味,即为带下病。如脉来缓弱,多为脾湿下注之带下;脉来弦数或弦滑数,多为湿热下注之带下;若尺脉独弱,多为肾虚带脉失约之带下。

3.诊妊娠脉 妇人婚后,月经停止,脉来滑数冲和,兼有饮食异于平常,嗜酸或呕吐等现象,才是妊娠真候。若午睡初起,脉必滑疾有力,不可遽断为胎孕脉象。

中医学对妊娠脉象的描述颇为详细,并归纳其主要表现为:

(1)身体虽有症状反映,但三部脉浮沉大小均等,无弦芤涩等病脉之象,便为有孕之征。如《素问·腹中论》云:“身有病而无邪脉也。”

(2)尺脉搏动较寸脉明显。因尺脉属阴,为肾所主,而胞系于肾,胎气鼓动,故两尺脉象滑数搏指,异于寸部阳脉者,便是有孕之征。如《素问·阴阳别论》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3)手少阴脉搏动明显。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云:“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是说月经初停时,诊左寸脉滑动,这是血欲聚以养胎的现象。

(4)六脉滑利搏指,尤以尺脉滑利明显。如张景岳说:“妇人脉滑数而经断者为有孕。”

但孕脉和病脉必须鉴别。闭经,脉多虚细涩或弦涩;积聚,脉多弦紧沉结或沉伏;而孕脉必滑。胎孕有数脉,劳损亦有数脉,但劳损脉之数,多兼涩;胎孕脉之数,必兼滑。

4.诊死、活胎脉 《脉经》云:“寸口脉洪而涩,洪则为气,涩则为血,气动丹田,其形必温,涩在于下,胎冷若冰。阳气胎活,阴气必终。欲别阴阳,其下必僵。假令阳终,畜然若杯。”这就是说,凡妊娠必阳气动于丹田,脉见沉洪,才能温养胎形。如果涩脉见于沉候,是精血不足,胎元不固。因而沉按脉象仍是洪强者,才是有阳气的活胎;若沉候阳气衰绝,则胞中已是死胎,或为痞块。

5.诊临产脉 孕已足月,尺脉呈弦滑而紧之象,为临产之兆。如《诸病源候论》云:“孕妇诊其尺脉,急转如切绳转珠者,即产也。”或中指两侧之脉搏动,由第一指节渐达指端中冲处脉动明显者,亦为将产之征。

现有不少报道检查孕妇指脉的搏动情况,可以判断分娩时间,即指脉预产。其诊断要点是:孕妇中指两侧的固有动脉,在妊娠期间即趋向明显,随着妊娠月数的增加,指脉搏动可由第一指节渐达指端。在宫缩开始进入产程后,指脉则显得强而有力,呈冲击感;随着产程的进展,冲击样脉动也由中指根部向指端移动;至临产时,达至指头末端。中指的3个指节,分为7个部分,第一指节为甲部,第二指节为乙、丙两部,第三指节为丁、戊、己、庚四部(图6-3)。

[插图]

图6-3 诊临产脉图

指脉搏动以鼓动强而有力,有冲击样感为准。第一产程初起时,阵缩轻微,间歇时间长,脉动在甲、乙两部;当分娩继续进行,子宫颈口逐渐扩大时,指脉亦向指端移动;至子宫颈口开达6~7cm,甚至全开时,指脉达指端戊、己、庚部,脉动明显有力。第二产程,胎儿临产时,产妇开始屏气加腹压,指脉搏动较原来更有劲,这种现象可以维持至胎盘娩出后。指脉与子宫口关系如下:

指脉在丙部触及时,子宫颈口直径为1~2cm。

指脉在丁部触及时,子宫颈口直径为2~3cm。

指脉在戊部触及时,子宫颈口直径为3~4cm。

指脉在己部触及时,子宫颈口直径为4cm以上至全开。

指脉在庚部触及时,子宫颈口直径已到10cm至全开。

但应注意:此法对初产妇准确率较高,经产妇较差;妊娠高血压患者,指脉不易触及;也有的产妇仅停留在丙部,但脉动明显增强;每次阵缩开始至终止时,脉动最为明显,可作为每次检查的标准[61,66]。

6.诊产后脉 产后气血偏亏,故脉象多呈虚缓和平。若脉微而涩,多见产后出血不止;脉细弱而见乳汁不足,多属气血虚弱;脉弦滑而乳汁量少,多属气机郁滞;若脉弦紧,多为寒凝气滞之产后腹痛。

7.胎儿性别鉴别法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古代医家不仅认识到切脉有助于妊娠的早期诊断,而且发现不同性别的胎儿,其孕妇的脉象亦有特异性的变化。如早在《脉经》中就有关于判别孕男孕女的脉象记载,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在以脉推测胎儿性别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1)以左右寸口脉分男女 左为阳,右为阴。左手寸口脉稍大为男,右手寸口脉稍大为女;左脉稍快为男,右脉稍快为女;左脉沉实为男,右脉浮大为女。王叔和在《脉经》中持上述观点。

《妇人大全良方》指出,若三部脉俱滑而稍数,则左侧明显为男,右侧明显为女。

(2)以寸尺脉之差异别男女 左寸浮大为男,右寸沉实为女。如程国彭所著《医学心悟》云:“左寸为太阳脉,浮大知为男也;右寸为太阴脉,沉实知是女也。”

左尺脉大为男,右尺脉大为女;左尺脉浮洪为男,右尺脉浮洪为女。如《妇人大全良方》云:“左手尺部浮洪者,为男胎也;右手尺部浮洪者,为女胎也。”

(四)小儿脉法

诊小儿脉,与成人有所不同。一则小儿脉气未充,寸口部位狭小,难分寸关尺;二则小儿临诊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气乱脉也乱,故难于掌握。因而诊小儿脉有其特殊性。

临床上对小儿寸口脉的切按,常用一指三部定位法,一指即大拇指,三部指寸关尺。即用左手握小儿手,对三岁以下的小儿,用右手大拇指按在高骨脉上,分三部以定息数;对四岁以上的小儿,则以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两侧滚转寻三部;七八岁小儿可以挪动拇指诊三部;九至十岁以上小儿可以次第下指,依寸关尺三部诊脉;十五岁以上少年可以按成人三部诊法进行。对三岁以下的小儿,除了脉诊之外,还应注意形色、声音,结合诊小儿食指络脉、按胸腹头额等诊法。

小儿正常脉象较成人软而数。年龄越小,脉动越快。一般三岁以下以一息七至或八至为平脉,五六岁往往以一息六至为平脉。

诊小儿之脉,常以浮沉、迟数辨表里寒热,以有力无力辨明虚实,不必详求28脉。如浮脉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沉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五岁小儿,一息七至以上为数,一息五至以下为迟。数为阳热,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迟脉主寒,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另外,小儿还常见滑、紧、缓等脉,沉滑为痰食,浮滑为风痰;紧主寒,缓主湿,大小不齐为滞。

小儿肾气未充,脉气止于中候。不论脉体素浮素沉,重按多不见。如重按乃见,便与成人的牢实脉同论。

【现代研究】

脉诊是现代研究较为深入的诊法之一,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近二十年来已有《脉诊》[1]《中医脉象研究》[2]《图形诊脉法》[3]等专著的问世,在医学专业杂志上发表了许多脉诊研究的论文[4~180],在这里我们仅扼要介绍其研究进展。

(一)脉象描记仪器的研制

脉象仪是脉诊客观化研究的前提。1860年,Vierordt利用第一台杠杆式脉搏描记器描绘脉象图,使脉象图的研究由模示图进入波示图的阶段,将脉搏波分压力波和容积波两类,分别反映脉管内压力和脉管容积的周期变化。1974年,有人用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探测脉象,目前正朝超声显声、超声显像、超声电视、超声电影等方面发展[4]。

自运用杠杆式脉搏描记器以来,脉象描记仪器的种类不断增多。如脉搏拾振器,分为换能和不换能两类,换能的结构又分固态换能和液态换能两种。20世纪50—70年代初期,我国就运用换能的脉搏描记器来研究脉象,如压电晶片式、电磁式、炭粒式、电动切脉器式、应变电阻式、半导体应变片式、液态换能器式、血流图式等,为中医脉象图像化的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如上海市医疗器械研究所研制的Mx-3型脉象仪和HMx-3C型换能器,可对脉管施加轻、中、重等不同压力,并用定量标志,模拟中医切脉时浮、中、沉三部的不同取法,以达到根据脉波的频率、节律、振幅、波形的特征来判断中医的各种脉象的基本要求[15]。天津市医疗器械研究所研制的脉象仪,能同时提供脉管的粗细、脉象的趋势和脉象图的信息,为脉象图定型提供了更好的条件[16]。

德国Paik和Yoo发明的电子脉象仪,能描出寒、热、虚、实的脉象[17]。在日本应用广泛的光电容积式脉搏描记器,可用于各种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的判定[18]。总之,脉象仪的研究经历了从杠杆式到电子换能式的转变,并逐步向超声式发展。有人提出新一代的脉象仪应该满足如下要求:①可同时记录寸关尺三部脉图;②能分别记录浮、中、沉脉位的图形:③精确度高,重复性强;④能自动检测和判别脉象;⑤操作简便[2,19,20]。

(二)正常人脉象的客观化研究

许多医者通过对大量正常人脉象的检测发现,正常人脉图可见上升支直立陡峭,主波峰尖锐,但很柔和或略圆滑,重搏波和重搏前波位置适中,重搏波及降中峡明显,节律整齐,脉率为60~90次/分,浮取与沉取的主波幅接近,中取图形最佳,取法压力区间合适。

研究还发现,正常人脉象受年龄、性别、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等的影响。如随着年龄的增长,脉图的主波幅、降中峡幅、降中峡/主波幅、降斜Ⅱ等逐渐增大,降斜Ⅰ、降中波幅、时差等逐渐减小。男与女比较,脉图参数有主波幅、降中峡幅、降斜Ⅰ、降中波幅等,男性均大于女性。

月经期妇女脉多滑,月经初期(第一天)脉象常正常或略弦,月经中期(第二、第三天)多为滑脉,脉图可见重搏波和重搏前波下移;月经末期及经后多见细脉,脉图可见主波幅降低,重搏波和重搏前波比月经中期上移。瘦人脉位多浮,取法压力一般在20~60g时能描出清晰的最佳图形;胖人脉位多沉,取法压力一般在50~100g时才能描到清晰的最佳图形[21~25]。

脉象还与昼夜四时的变化关系密切,据上海金寿山等人的观察,正常人白天脉率较快,晚上脉率较慢,中午脉较深,平旦至日中脉图出现平滑有力的特征,夜半脉图出现弦的特征;一年四季内正常人脉图主波幅的变化有一定的节律性,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与四季气温变化呈正相关。从脉位看,冬季稍沉,夏秋稍浮[25]。

关于脉象的胃、神、根,据金寿山等的研究,有胃气的脉图特征是节律均匀,频率正常,主峰柔和,重搏波明显,位置适中;有神的脉图特征为脉波三峰明显,波形正常,脉率正常,升支陡直,主峰柔和,主、潮、重各波清晰;有根的脉图特征为浮、中、沉均可见,中取为佳,寸、关、尺三部脉图均清晰,频率正常,取法压力区间适中[25]。

(三)临床常见脉象客观化研究

国内外有关病理脉象客观化研究的报道很多,现综合诸家报道[2,27~33],将几种常见脉象的研究情况介绍于下。

1.浮脉 由各种原因所致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扩张、血量充盈、血管周围阻力降低、桡动脉压增大引起,常见于感冒、大叶性肺炎初期、急性肾炎水肿期、急性支气管炎和某些传染病的初期。其脉图特征为:取法压力在10~50g时主波幅较高,波形清晰;沉取和中取时主波幅均低于浮取时;上升支陡直,流入时间正常或稍缩短,降中峡位置偏低,降中峡高度比主波高度稍低,主峰角增宽呈圆滑形。

2.沉脉 可因心输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引起,多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炎等。其脉图特征为:取法压力在75~100g时脉图形态最佳,图形清晰,各波依次出现,浮取、中取时的主波幅低于沉取时。

3.迟脉 除生理性和神经性外,常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或风湿性心肌炎等各种心肌病变。其脉图特征:脉率为41~55次/分,脉动周期时间在1.09~1.46秒之间,主、潮、重各波依次出现,每搏波形相同,主波幅及脉图总面积常略大于正常,舒张期明显延长,重搏波位置适中。

4.数脉 多由于感染或其他因素引起动脉压下降、窦性心动过速所致,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前、内出血及病毒性心肌炎时。其脉图特征:脉率为90~120次/分,脉动周期时间在0.5~0.66秒之间,单一数脉图形与正常脉图略同,但脉图面积、主波略低于正常,重搏波位置也低于正常。

5.缓脉 单纯的缓脉,一般无临床意义,若缓而滑多为风湿、热中、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及胃肠道慢性病之象。其脉图特征:脉率为56~65次/分,脉动周期在0.92~1.07秒之间,近似迟脉,节律整齐,波形特点与迟脉相似。频谱分析可见第二次谐波的基线相对于滑脉有抬高10dB左右,每4~6次谐波后,谱波相连而分不清楚,没有谐波的各个峰之分。

6.弦脉 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动脉血管,使血管平滑肌紧张度增高,或是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刚度增大,顺应性减退等所致。其脉图特征:图形呈三峰形,主波升支坡度较陡直,主波幅较高,主波与重搏前波常融合,形成平顶、切迹、弓背、斜宽形、圆凸型、凹型,重搏波位置较高有时呈斜形,重搏波明显减小,主波高峰时间延长,降斜Ⅱ大于降斜Ⅰ。频谱分析可见基线间断,基波与谐波幅值较高,基波为47.5dB左右,谐波数目多到2~3次,于第5~6次谐波后可见谐波幅值升高现象,峰顶有两个尖峰,谐线分布均匀,较滑脉密。7.滑脉 因血管弹性良好,血管内膜壁柔滑,外周阻力降低或正常,心脏功能正常、血液黏度降低等引起。其脉图特征:图形呈双峰,无明显的重搏前波,主峰角较小而尖锐,主波幅较高,升支及降支斜率大,降斜Ⅰ大于降斜Ⅱ,主峰突出,高峰时间较短,降中峡位置低,重搏波明显。频谱分析可见基波、谐波底部连接,基线不断续,高次谐波的图形相对较宽,基波幅度为60dB左右,谐波间隔清楚,谐线分布均匀。原江西中医学院等单位对妊娠滑脉和病理滑脉建立脉图血流动力学指标判别方程,诊断有效率达80%以上[26]。

8.细脉 多由有效循环容量减少,心脏喷血阻抗及总外周阻力增加,每搏输出量降低所致。其脉图特征:脉图面积小,升支上升时间延长,主波幅常偏低,主波上1/3宽度/脉动周期时间、重搏波高/主波高等略大于平脉,升支及降支斜率均缓慢,主峰多呈圆凸形,降斜Ⅱ≥降斜Ⅰ。

9.弱脉 与有效血循环容量严重不足及心功能衰竭有关,常见于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其脉图特征变化与细脉相近似。

10.涩脉 与血液浓滞或黏滞有关。其脉图特征:主波幅稍降低或正常,上升速度缓慢,流入时间为0.09~0.16秒;降支下降速度缓慢,主波增宽,夹角为28°~50°,潮波与重搏波常不明显或消失。

11.促、结、代脉 是心脏病变的临床特征之一。

(1)促脉的脉图特征 基本图形的平均时值为0.58秒左右,基本图形之间可见多个插入性小图,大小不等。心电图可见快速房颤,心房扑动,持续2 ∶ 1房室传导阻滞伴部分4 ∶ 1传导阻滞,亦可见于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伴部分传导阻滞。

(2)结脉的脉图特征 基本图形的时值在0.8秒以上,基本图形之间有插入性小图,无一定规律,时快时慢。心电图示为期外收缩、房颤和传导阻滞。

(3)代脉的脉图特征 基本图形的时值为0.79秒左右,插入性小图平均时值不等,二个、三个或四个基本图形后见一插入性小图,有规律,呈二联、三联或四联律,有明显的代偿间歇。常见于心肌炎、慢性心脏病。

原上海中医学院对这几种脉象患者用桡动脉脉图法做循环功能测定,发现心功能明显不正常,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升高,血管顺应性降低,脉图斜率降低,升支、降支均缓慢[28]。

(四)脉象与病证关系的研究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如在冠心病脉象的研究中,已初步总结出多见弦、细弦、微、细、涩、滑和结代多种脉象图[34~36]。陈可冀、赵恩俭等报道高血压多见弦脉,并经脉图描记,结果均为弦脉图[37,38]。费兆馥等分析62例慢性胃炎患者脉图,结果亦发现以弦脉为主[39]。林礼务等报道慢性支气管炎多呈滑脉图形[40]。陈炳灿等报道肝病多见弦脉[41]。赵承筠等报道,妊娠多见滑脉[42]。李树范报道心律失常时多见结、代、促脉[43]。崔玉田等报道,心肌损害时见怪脉[44]和无脉症[45]。唐由君等报道,急性白血病多见细数脉,次为沉细脉[46]。林钟香等报道中风患者多见弦脉,次为弦滑脉[47]。

关于证型与脉图参数之间关系的研究,近年来也得到了重视。如胡随瑜等对200例阴虚阳亢、肝郁脾虚型的脉图测定[48],李绍芝对心气虚、心阴虚证脉图参数的观测[36]和王德春对肝病肝阳上亢、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郁血虚、肝血虚证的脉图分析[49]等,均发现不同中医证型的脉图参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脉图的观测对辅助中医辨证及鉴别证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另外,原上海中医学院把脉象图作为一项指标,观察1980年日全食对心血管患者的影响,通过日食前后脉图对照,认为日全食时人体阳气受遏,人体之阴阳失调,故与日全食前后两天同时刻的脉图进行比较,发现日食时火旺者的脉形弦大,脉搏图的面积增大,降中峡抬高,可能是由交感神经兴奋所致;而过后(当天晚上)脉象变沉,脉率变慢,脉图变小,可能是交感神经兴奋低下的表现,尤以阳虚者为显著,证实了天人相应的自然规律[51]。

(五)怪脉的现代研究[2,44,52]

1.釜沸脉 是一种心率值在180次/分以上,且脉率极快、测数困难、脉搏搏动浅表无力、脉律基本规整的脉象。临床上具有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的特点。主要见于阳热性疾病,如甲亢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等。此脉在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病史,有的一日数次,有的数日一次,甚或数月、数年一次。个体差异很大,发作时间从数秒至数日不等。

2.解索脉 是一种脉律散乱,脉力大小不等,脉率时快时慢反复出现,且脉率多在80~150次/分之间的紊乱脉象。临床分为阵发型与持久型两型。阵发型者脉率常较快,发作时间短;持久型的脉率多在100次/分以下,持续时间长。主要见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等。

3.鱼翔脉 为一种严重心律失常的脉搏表现,脉率极快(160次/分以上),发作初期脉体尚清楚,持续时间长时则脉搏突然减弱,脉弱无力呈似有似无的现象。此脉险恶,临床多见于心脏实质严重损害的疾病,如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严重心肌缺氧、重症心肌炎、克山病等。

4.虾游脉 是一种严重心律失常,病势危重的脉象,其脉率快(160次/分以上),脉位表浅,脉搏无力,并反复出现脉象隐没的现象,脉搏隐没时血压为零。临床上此脉持续时间较短,仅数秒或数分钟,主要见于低钾血症、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肌炎、甲亢性心脏病等。

5.屋漏脉 是一种脉搏频率缓慢(21~40次/分)的脉象。多见于各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严重的冠心病、急性风湿热、白喉、室间隔缺损等。

6.雀啄脉 是一种脉搏连续快速搏动三次以上(或五六次),后出现一次较长时限的歇止,并频频发作的短阵性不规则脉象。可突然发作,骤然终止,可由偶发或频发性结脉发展而来,也可转变为偶发或频发性结脉。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7.弹石脉 是一种脉率快速,血管发生高度硬化,弹性极差,触摸血管时毫无柔和与软缓的感觉,而同时外周血管阻力又明显增加的脉象。常见于桡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发生心肌硬化或引起心肌梗死;或桡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肾动脉粥样硬化等。

8.麻促脉 是一种严重心律失常时的脉搏表现,脉率极快(160次/分以上),脉律极不规整,心室输出血量显著减少,血压较低时,脉搏细而微弱的脉象。主要见于濒死患者、严重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等。心电图显示为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发生心室颤动的前兆。

9.转豆脉 是一种在心脏节律过速,血液黏滞度降低,血液流动快速等条件下出现的脉象极度圆滑、流利与脉率快速的复合性脉象。临床上常见于重度血虚的患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毒性心肌炎、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肉瘤或红斑狼疮性心肌病等。

10.偃刀脉 是一种存在动脉硬化,并伴有中小动脉血管紧张度显著增强时出现的脉管极细而弦坚的脉象。临床见于肾性高血压、高肾素性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等重型病例。

(六)妇人脉法的研究

对妇人脉法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观察妊娠的脉象变化方面,如秦继章等观察100例早期妊娠妇女的脉象,发现沉滑、和滑、滑大是早孕的主要脉象,准确率达96%[53]。吴连福观察的100名早孕者中,出现沉滑54例,滑大15例,和滑3例,准确率为72%[54],且诊断阳性率随妊娠月份而增加,以3~4个月为最高。康丽华观察的130例早孕者中,见到妊脉(包括滑数、和滑、寸关滑尺微、寸微关尺滑等)103例,占79.23%[55]。赵承筠等采用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研制的Mx-3型脉象仪测录了妊娠滑脉400例及其他对照脉象266例,发现妊娠滑脉脉图特征呈双峰波型,见主波和重搏波。脉形分滑、滑细、滑数、滑弦等四种类型[42]。张丽蓉等测量正常孕妇664例脉象,滑脉589例(包括兼弦、兼洪、兼数),占88.7%;缓脉75例,占11.3%。且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脉象的改变也各不相同,早孕脉象以滑、弦滑、洪滑为多,5~6月份以弦滑、滑数为多,7~9月份以滑数为多[56]。

吴佩煜等应用脉图参数分析理论,研究早孕95例,与30例对照,测定左右关脉脉图,结果左关脉判断妊娠者73例,准确率为76.84%;右关脉判断妊娠者68例,准确率为71.58%;左右关脉共同分析,亦结合临床,判断妊娠者79例,准确率为83.16%[57]。因此,利用妊娠脉象图诊断早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陈德奎报道,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应用弹性腔理论检查7个月妊娠妇女的脉图,E/R(动脉弹性模量/外周阻力)比平脉大[29]。郑嘉华等测定480例正常孕妇的血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比值,发现孕妇的血液稀释在怀孕24~26周时达最高峰[58]。这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妊娠脉象的形成密切相关。

张越林综合报道:①妇女停经,两手神门脉搏动有力,像一颗圆滑的珠子般在指下转动,可诊断早孕。②妇女停经,自感天突穴处有脉动者,为怀孕2月以上;脉动明显,肉眼可见到者,为怀孕在4个月以上。③妇女停经,两手中指、无名指的两侧指脉呈放射状搏动者,为怀孕征象。正常人手指脉不易触及。脉动显于第一指节者,为怀孕2~3个月;脉动显于第二指节者,为怀孕5~6个月;脉动达于第三指节者,为怀孕8~9个月;脉动至指末,为胎足10个月;如指脉搏动已达第三指节,但突然消失者,为死胎之候[59]。

陈启夔报道诊察70例妊娠妇女两手神门脉弱或无的仅5例,而以神门脉搏动明显来诊察妊娠,准确率为71.4%[60]。汤力子则观察500例,符合率达90.2%[68]。尤昭玲等对35例非孕健康妇女、105例孕妇和210例正常产妇的脉象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测,手法诊脉时中指中前第一诊区其脉凑指明显,鼓动强而有力,来去充盈圆滑是临产孕妇特有的离经脉象,临床符合率达71%。产程中,其搏动尚有从中指中节向指端移动的倾向,与临床肛指诊法结果对照,符合率为73.33%。运用阻抗容积脉波描记法检测左中指第二节基部和指端8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获得波幅对临产诊断的判别方程,结果与临床符合率达91.40%[62]。由此可见,临产离经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于从脉象判断胎儿性别的研究,赵承筠认为,单纯从脉象来区别胎儿性别的可靠性不大,切脉的符合率仅为51.4%[42]。因此,切脉诊断时需考虑以下因素。赵氏对247例孕妇脉图研究,从脉图的角度、幅度、t值、f值等几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其诊断胎儿性别的符合率达77.7%,与单纯切脉相比有明显差异[42]。原因是仪器较能准确地反映脉搏的强弱和流利度。

张丽蓉等应用脉图直观分析法认为,弦滑脉可预报女胎,滑数脉可预报男胎,女胎预报成功率为93%,男胎为39.5%[56]。马润津应用系统辨识法提取脉波图形的特征值,根据特征参数点落在参数平面的某个区域来预报胎儿的性别,落在上限区域为男胎,落在下限区域为女胎[63]。因此,胎儿性别的不同在脉象上的反映确有差异,如果结合母体其他的特征性变化,可以更准确地预报胎儿的性别。

参考文献

[1]刘冠军.脉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2]黄世林,等.中医脉象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3]周华青.图像诊脉法[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4]费兆馥,金寿山,张伯讷,等.脉学的起源及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