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的牌楼

 古玩儿 2011-02-10

  牌楼也叫牌坊,历史上曾叫过绰楔、坊楔、华表等名称。牌楼是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和北京古建珍品。

  一、作用和种类

  一般来说,牌楼不外乎是:作为装饰性建筑;增加主体建筑的气势;表彰、纪念某人或某事;作为街巷区域的分界标志等。北京的牌楼比别的城市多,数百年国都使北京的殿堂、庙宇、大建筑群,以及需要纪念和表彰的事件、人物相对要多,作为装饰性的牌楼也就多起来。元大都时,全城分为50坊,明代分四城(区),36坊,清代分五城(区),坊依旧。这也是北京牌坊多的一个原因。

  从形式上分,牌楼只有两类。一类叫"冲天式",也叫"柱出头"式。顾名思义,这类牌楼的间柱是高出明楼楼顶的。另一类是"不出头"式。这类牌楼的最高峰是明楼的正脊。如果分得再细一些,可以每座牌楼的间数和楼数的多少为依据。无论柱出头或不出头,均有"一间二柱"、"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形式。顶上的楼数,则有一楼、三楼、五楼、七楼、九楼等形式。在北京的牌楼中,规模最大的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宫苑之内的牌楼大都是不出头式,而街道上的牌楼则大都是冲天式。

  从结构上分,北京的牌楼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木牌楼。这类牌楼数最多,基础以下(地下部分)用柏木桩(现代用水泥浇铸),称地丁。基础以上各根柱子的下部用"夹杆石"包住,外面再束以铁箍。如果是不出头式,则柱子的顶端以"灯笼榫"直达檐楼的正心行(檩)鰕,与檐楼斗拱连接,上下一气。所以柱上不另有坐斗,拱翘等都插入榫内。街巷木牌楼顶部出檐甚短,做成悬山或庑殿式。每根柱端耸出脊外,柱顶覆以云罐(也叫毗卢帽)以防风雨侵木柱。楼顶所用之瓦,亦因其作用和地点不同而相异。内廷各坊之顶用各色琉璃瓦,街巷诸坊多用黑色布瓦。

  第二类是琉璃牌楼。这类牌楼多用于佛寺建筑群内。经初步调查,北京仅有三间四柱七楼的一种。它的结构是,在石基础上筑砌6~8尺的砖壁,壁内安喇叭柱、万年枋为骨架。砖壁上辟圆券门三个,壁下为青、白石须弥座,座上雕刻着各种风格的艺术图案。壁上的柱、枋、雀替、花板、揩柱、龙凤板、明楼、次楼、夹楼、边楼等均与木坊相似。所不同的是,这种坊用黄、绿二色琉璃砖嵌砌壁面,远远望去威严壮观。

  第三类是石牌楼。这类牌楼以景园、街道、陵墓前为多。从结构上看繁简不一,有的极简单,只有一间二柱,无明楼。复杂的有五间六柱十一楼者。由于本身的结构特点,有的虽为三间四柱式,却只有花板而无明楼。石坊的明楼比较复杂,浮雕镂刻亦极有特色。如果石质坚细,不仅浮雕生动,而且其精细的图案历经数百年也不泯没。

  第四类是水泥牌楼。这是近代建筑技术的产物。新牌楼的数目近年来逐渐增多但大多数是用于古牌楼的搬迁和加固工程。

  第五类是彩牌楼。这是一种临时性的装饰物,多用于大会、庙市、集市的入口处,会期一过即拆除。一般用杉杆、竹竿、木板搭成。顶部安装五彩电灯泡,一眼望去,色彩缤纷。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牌楼已不存在,但是,有些牌楼由于历史悠久,影响很大,至今地名和遗址犹存。

  二、北京牌楼亡失原因

  (一)年久失修,自然损失由于长年风雨剥蚀,有关部门无力或因故不能及时维修,以致最后不得不拆除。这类牌楼损失颇多,如大高玄殿之中坊,北海公园西北角之普庆门内二坊等。

  (二)主建筑废圯,牌楼不存这类牌楼大部分是属于庙宇的牌楼。庙宇废圯了,作为它的陪体建筑—牌楼,当然也就失去了意义。如崇元观前的“三界圣境”坊,南顶碧霞元君祠的“广生长善”坊,薛家湾的“关帝圣境”坊,显佑宫坊等。

  (三)人为破坏人为破坏最严重的,莫过于晚清时期,咸丰十年(1860)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两次列强的入侵。当时北海五龙亭的"性海"、"福田",颐和园的须弥灵境坊及香山静宜园中诸坊,皆破坏殆尽。

  (四)有碍交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建设发展很快,横亘在马路中央的牌楼成了防碍交通的障碍,故被拆除。如东西、西四、东单、西单,前门五牌楼,大高玄殿左右坊,金鳌玉等坊,几乎同时拆去。

        (五)失去存在意义,此类牌楼虽然为数不多,但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如“克林德纪念坊”,在德国成为战败国后,此坊不可再存;袁氏的“蹈和”“履中”坊,本是为其“登基”所竖的标志,自然不可再存。

  (六)听信谬论这类牌楼虽然不多,但很可惜。如隆福寺前的“第一丛林”坊,是明景帝时建筑,后来听信了山西巡抚都御史朱鉴所言,恐伤风水,将牌楼拆去。新中国成立后将“长安街”二座牌楼迁建于陶然亭公园,本是好事,但是误听“四人帮”谬论而拆除。

  (七)兵焚火灾此类牌楼的经历不尽相同,有的灾后复建,如东单、前门等牌楼;有的灾后无存,如东交民巷口的“敷文”、“振武”等。

  三、北京牌楼幸存的条件

  (一)地理环境优越 这类牌楼大部为宫苑之中的建筑。后来宫苑辟为公园或旅游胜地,牌楼得以特殊保护和维修。如北海、颐和园内诸坊。

  (二)主体建筑重要凡主体建筑重要之处,其附属建筑幸得留存。如成贤街上的四坊,由于国子监和孔庙的存在而保留,雍和宫前三坊亦然。

  (三)迁建得法顺应形势的迁建,自然意义重大,如"克林德坊",今为"保卫和平"坊;大高玄殿前左右二坊,今为中央党校坊,均属此类。这些迁建得法之牌楼,得以流传,可算是保护古迹的典范措施。

  (四)原料结实这类牌楼局限于石坊和琉璃坊。如颐和园内五方阁石坊;北海公园小西天琉璃坊等。这些牌楼虽然也经历了兵焚火灾,但都幸存。

  (五)旅游胜地,受到重视 北京郊区的风景旅游胜地,如潭柘寺、八大处等处的牌楼,一修再修,得以流传。

  (六)人为保护许多横亘在交通路线上的牌楼,均被拆除。但十三陵大宫门前的石坊,本为神路牌坊,并未拆除。发展交通时,将马路修在牌楼一侧,东辆绕行,保护了牌楼。

  四、保护牌楼,利大于弊

  如果牌楼的存在不影响交通,不仅应该得以保留,而且还要千方百计地加以保护,因为北京地区的牌楼有其保存价值。

  (一)点缀风景,引人入胜在风景区或古迹群内,尽管牌楼是陪体建筑,但是它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游人去十三陵,经过了长途跋涉,每当望见石牌坊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十三陵到啦!"西山八大处宝珠洞山腰的"欢喜地"牌楼,点缀在青山翠丛之中,堪称万绿丛中一点红。游人遥望便觉得心旷神怡,欲临绝顶之信心倍增。

  (二)点缀城市,古色古香前三门大街两旁高层建筑耸入云际,街上车水马龙自然是现代化大城市的一般景象;但是当人们步入成贤街时,马上就会觉得这是在古都北京的街巷中漫步。其原因除了古门道、下马石、拴马桩等的点缀之外,恐怕就是几座牌楼在起作用了。牌楼的存在使得街巷古色古香。

  (三)留作教材每处古迹都有一定的意义,每座牌楼往往又有它自己的特殊意义。如上文所述及的“保卫和平”坊,颐和园牌楼的屡毁屡修及其“挡众木”的作用等,都具有教育意义。何况牌楼本身精雕细刻,飞金走彩,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呢?

  (四)历史的标本北京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整个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排晶莹的浪花。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物,都不能以金钱来估量。每座牌楼都可以看作是当时历史事件的见证。如东长安街牌楼和东单牌楼就曾"目睹"了火烧赵家楼的壮举及沈崇受辱的事件等。总之,应极力保存北京的牌楼,如必须拆除,应考虑迁建,千万不可废弃,古迹文物,千金不换。

  五、北京牌楼简介

  (一)街道牌楼

  在老北京的街道上,曾横亘着不少的牌楼,目前虽然所剩无几,但仍有地名可寻。最典型的街道牌楼有: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东、西长安街牌楼;前门五牌楼等。

  (二)宫苑庙宇牌楼

  北海公园门外的金鳌玉牌楼,门内的堆云积翠牌楼;永安寺内的龙光紫照牌楼;陟山桥西的如意拱斗式牌楼;天王殿前的琉璃牌楼;景山前街的大高玄殿牌楼;颐和园东宫门的涵虚罨秀牌楼;排云殿门前的云辉玉宇牌楼;五方阁的石牌楼;后山须弥灵境牌楼等;景山寿皇殿前的三座牌楼;碧云寺内石、木、砖三座牌楼;卧佛寺牌楼中除有同参密藏琉璃牌楼外,神路上还有一座1983年新建的一座牌楼;八大处山上有宝珠洞牌楼;潭柘寺山门外有香林净土牌楼;东岳庙神路上有永延帝祚琉璃砖石牌楼;福佑寺前有东西二座牌楼;雍和宫门有三座牌楼;其他还有白云观、南顶等庙宇牌楼。

  (三)官属、陵寝、专事牌楼

  国子监内有琉璃坊一座;明陵前有大石坊一座。在专事牌楼中,有两座水泥牌楼,各在原公安部街和原司法部街北端。这是为"纪念"袁世凯"登极"而建的。新中国成立时已拆除。中山公园内的保卫和平是最有典型意义的专事牌楼。该坊原建在东单北面的总布胡同西口,叫"克林德纪念坊",是清政府为讨好洋人,纪念被击毙的德国公使克林德而建的。1902年12月20日举行落成典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德国是战败国,而中国属战胜国行列,故于1918年11月13日将该牌楼拆除。1919年移建中山公园,改名为"公理战胜坊"。1953年,由郭沫若手书,改名为"保卫和平"坊。随着改革开放及旅游业的发展,北京重新修复和新建了许多牌楼。现在仍在旅游景点的牌楼,大都得到了重修。近年来新建的牌楼有地坛西门三间四柱七楼式牌楼,是目前市区内最大的牌楼;王府饭店门前、东湖别墅等处,都新建了牌楼,增加了主体建筑的民族特色。估计北京的牌楼会出现逐渐增多的趋势。

 
◎牌楼的种类◎

  ■根据间数、楼数、材质和用途分成不同类别

  ■黄琉璃瓦牌楼档次最高,十三陵的石牌楼最大

  牌楼由这么几部分组成:

  第一个叫做基座。这牌楼往那儿一立,它就不能倒,它得有座。

  第二,有立柱。牌楼是靠几根柱子立起来的,这个柱子要想立得住,就要有夹杆石。把这个柱子立成一个杆儿,两边有石头夹住它。它和我们建宫殿不一样。有的时候宫殿没了,但是它下边有一个石杵,那是柱子的地基。立牌楼不是这样,牌楼是一边有一块石头,夹着这根杆子。然后有坊梁,牌楼干什么的,有坊额,有题字的地方,有楼顶。这个之所以叫楼,叫牌楼,因为它有顶,而且顶是等级的一个象征。

  黄琉璃瓦牌楼档次最高。上边是三个楼,下边还有四个楼,我们称这样的牌楼为“七楼三开间四柱,七楼的牌楼”。有七个楼,最高的是九个楼。原来我们还想设计更高的十一个楼,超过它,如此在全国都非常罕见,一般封建皇帝最高的也就到九个楼。

  牌坊和牌楼,怎么区别?我觉得是带底儿的可以叫牌楼,不带底儿的还叫牌坊。

  坊有立柱,夹杆石夹住石头的杆子,两边是用一个对称的石头,底下这是基座,有坊梁,有坊额,这在祭坛里都有,地坛、天坛、日坛、月坛里能看到。是石制的,不带楼。不带楼我们就管它叫“石牌坊”,这个实际上在祭坛里叫棂星门(灵星门),是起一个门的作用,但是它的建筑形式是用牌坊形式的。

  牌坊在先,牌楼在后。最早是有牌坊,为什么呢?在古代,某一户人家出了个文化人,对乡里有贡献,当他去世时,为了表彰他的事迹,给他立个牌坊。

  牌楼因间数、楼数、大小、材质、用途不同,其样式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牌楼的间,也称几间牌楼,是指两个柱之间的距离。一般的就是一间、三间、五间,北京最大的牌楼,我们认定是十三陵的大石牌楼,这个牌楼,是六柱五间十一楼。它是十一楼,超过九楼,它是一个最大型的牌楼,它显示着帝王的等级与气派。这城修牌楼,明朝前最兴盛。所以明朝这陵墓前头,皇帝生前什么样,死后也要求什么样。在十三陵,一去陵墓前先要看一个大牌楼,这个牌楼是石头的,是千年、万年不朽的。它不用木头,用木头老得坏,风吹雨淋,一定修成个石牌楼,它是很讲究的。而且它为了表现是帝王的陵墓,等级告诉你是六柱五间十一楼。

  也有两柱一间三楼的小牌楼,比如国子监的“成贤街牌楼”。

  牌楼的“楼”是指飞檐起脊的部分,就在楼上边飞檐起脊的地方,有一、三、五、七、九、十一楼之分。有一个牌楼,一间的牌楼,有三间的牌楼,你看它没有二,它不用双数,一定是单数。根据建筑材料又分有石牌楼、木牌楼、砖牌楼、琉璃牌楼、木石混合的牌楼、木砖混合的牌楼等多种结构。

  从形状看,又有柱子出头的,如成贤街的牌楼,还有不出头的两种。老北京的牌楼种类、数量为全国之首。做过统计,没有一个城市的牌楼能超过北京,所以我们讲这课是具有浓浓北京味的,是咱们老北京的。老北京的牌楼的种类之多,在全国无论从种类、数量上都是最多的,其中街道牌楼占了多数,遍布九城。

  北京牌楼的特点,北京牌楼的种类、数量居全国之首,这是由于北京是帝王的都城,其中街道牌楼占多数。北京遍布九城的牌楼曾经数以百计,牌楼成为仅次于城墙、城门的古都风貌重要风貌。牌楼还是封建社会等级的标志和表现。由此,北京的牌楼种类最多、最讲究。

  ◎帝王牌楼◎

  ■景德街牌楼带着牌坊,体现皇家建筑风范

  ■雍和宫牌楼九开间,是北京楼次最高牌楼

  讲北京的牌楼,我都是从首都博物馆的牌楼讲起,为什么?因为首都博物馆里头保留了我们北京城一个比较重要的牌楼叫“景德街牌楼”。景德街,那你首先了解这个街在哪儿。

  这个景德街在我们的阜成门,阜成门内有个历代帝王庙,景德街很小,就是在庙前边,所以这个牌楼叫景德,景德街牌楼。这个牌楼我们简单数一下,你看上边是三个楼,下边还夹着四个楼,七楼,彩绘红柱子夹石,非常清楚,非常完整。这个牌楼带牌坊,都说得非常清楚,楼,等级、内容、造型非常讲究,非常讲究这个牌楼。大家进首都博物馆一进去,首先空空的大广场当中你能看到这个牌楼。

  这个牌楼是老北京里头值得说的牌楼。景德街牌楼是北京历代帝王庙前的牌楼,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历代帝王和部分杰出功臣名将的一个庙宇。北京讲究这个庙,孔庙、太庙、历代帝王庙,这都是皇家一级的大庙。

  这个庙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嘉靖这皇帝爱建庙,天坛、地坛,就是他分开的,他一定要天、地、日、月都得分开,所以天、地、日、月坛是他的时候建的。我们北京外城也是嘉靖皇帝建的,这个人好大喜功,爱搞大工程。

  在这个庙当中,这个历代帝王庙里头有一个最重要的殿,叫“景德崇圣殿”,你看这景德从哪儿来的?这个大殿叫“景德崇圣殿”是这个庙的核心建筑。这个庙占地两万平方米,与孔庙、太庙一起,一并成为皇帝亲自祭祀的京城三大庙宇,所以这个庙非常重要,是西城区一个非常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帝王庙,庙门称“景德门”,门前街道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牌楼,我们就明白了,门坐北朝南,这个马路是个东西向的,在东西向马路两侧,东边、西边各有一个牌楼,这个牌楼被称为“景德街牌楼”,这景德来源于庙。作为皇家坛庙建筑的整体格局的一个重要部分,无论在建筑规制上,还是在艺术造型上,都充分体现了北京皇家建筑的气度和风范。

  雍和宫的牌楼,是最高等级的一个牌楼。有人去雍和宫没注意,雍和宫仨牌楼,仨牌楼当中,大门,就是售票的那个牌楼。我在北京很难看到九开间牌楼,这个牌楼是北京档次最高的。这是出过皇帝的地方,一般我们看到多数就七楼,这是九楼。我们因为把它当成大门入口了,牌楼的辉煌没显出来,其实要我建议,这个出入口做点儿改进,要让大家充分领略北京牌楼。

  大高玄殿的牌楼,又是北京一个非常重要的牌楼,非常重要的一处牌楼。最近刚恢复了大高玄殿前边,南边的牌楼,这个到故宫筒子河边你能看到这个牌楼。但是这个牌楼,我告诉你大高玄殿前边一共有仨牌楼,东边一个,西边一个,南边一个,南边这个是最后清朝修的,是没有东、西两个价值高的,最高的是在东、西两个,但是那俩牌楼现在没有了,因为它在马路上,这是东边,我们把这个牌楼修了,这个牌楼比较典型,夹杆石,牌楼都很清楚,也是九开间的。

  大高玄殿也是皇家一个非常重要的寺庙。那么两侧各有一个牌楼,木质的,非常精致,这俩牌楼也非常精致,而且是九开间的。我们数,上边三开间,然后四开间,这儿还藏着俩小楼,那一看就是帝王的牌楼,一看就是帝王的牌楼。

  这两个牌楼,刚才除了讲景德街牌楼,这又是北京牌楼当中的精华、精品。但是现在也已经没有了,看不见了。它比南边那个牌楼要精湛得多。

  这个牌楼的字说是明朝的大臣写的“弘佑天民”,这个牌楼到哪儿能看到呢?这个牌楼后来也异地做了点保护,在中央党校,这个牌楼它经过点儿改造,但是还有里边的部件,“弘佑天民牌楼”,我们管它叫“弘佑天民牌楼”。

  北京还有几座精湛的牌楼,如在北海大桥边上有个牌楼,后来北海大桥扩充的时候,被拆了。金鳌和玉栋两个牌楼,这个牌楼的特点非常华丽。每个桥前头,讲究的桥两侧有牌楼,因为它相当于街的牌楼。那么这是皇家园林的装饰,这是金鳌玉栋桥的金鳌牌楼。

  ◎神庙牌楼◎

  ■东岳庙前是琉璃牌楼,两侧曾有木牌楼

  ■北京曾有300多个牌楼,现在只剩60多个

  那么我们介绍一下,琉璃牌楼与神路,东岳庙的牌楼为三门七楼琉璃砖牌楼。它北面的坊上写着“永延帝祚”,南面是“秩祀岱宗”,一看就知道是祭泰山的。北京和山东历史关系非常好。要研究北京文化,你不从宗教入手不行。泰山是五岳之首,皇帝都尊重,到那儿去封禅。有研究说奥林匹克公园那个北顶娘娘庙,那个娘娘就是碧霞元君,就是泰山大帝的女儿,因为那个大殿是占在山上,他那女儿的庙在山顶上,所以她的庙在哪儿建都叫做“顶”,所以北京有南顶、东顶、西顶、北顶、中顶,“五顶”。

  东岳庙门洞下边被称为“神路”。所以那个地方,朝外大街有一站叫“神路街”,意指此路是神步入的道路。

  东岳庙前边是琉璃牌楼,两侧还有牌楼,木牌楼,这个大家可能都不知道了。那早在朝外大街改造时,很早就给拆了。那是对称的两座木牌楼,里边一座,外边一座。那么通过老照片能看到这个牌楼,档次也很高,也很精致。为什么?因为它是在东岳庙前头,就和在历代帝王庙前头一样,这是北京牌楼中的精品。

  我们介绍一下牌楼的种类:牌楼是古代北京城市的独特景观,又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载体。牌楼的构造和种类可以按照它们使用材料分为:木牌楼、石牌楼、琉璃牌楼、木石混合的牌楼、木砖混合的牌楼、水泥牌楼、彩牌楼。水泥牌楼肯定靠后了。

  牌楼大概有两种:一类刚才我们已经说到了,叫做“柱出头”。柱出头这种牌楼,我们称为“上终天”,就是最终,它奔上天,对着天,也称“冲天柱”牌楼。这种牌楼的特点,就是柱子高出明楼,街道上比较常见。

  另一种是不出头的牌楼,是以楼为高点,这类的牌楼讲究它的楼的脊,看它楼的脊。这种牌楼大多建于寺庙和公园当中,宫殿和皇家园林里头。

  北京牌楼多集中在内城街道和皇家宫殿、寺庙、园林、陵墓。据统计,古代北京曾有各式各样的牌楼三百多座,现在仍然保存的明清时期的牌楼,有人统计过还有六十五座,其中琉璃牌楼六座;木牌楼四十二座;石牌楼十七座。北京现存街道上的牌楼有六座,国子监街占了四座。

  另外园林里的牌楼保存得比较好,为什么?因为它在园林里头,园林里头的牌楼我们有很多,陵墓前我们有很多牌楼,这些牌楼保存得比较好。像北海公园里头集中了很多牌楼,团城后边有牌楼,还有一个就是颐和园里头有牌楼,香山公园里有牌楼。

  还有寺庙,像白云观、碧云寺、卧佛寺、潭柘寺、戒台寺、地坛、雍和宫、居庸关,还有十三陵都有一些牌楼,这些都是老牌楼。所以北京城还有很多牌楼在保护着,原来有三百多,现在有六十五,我们应该很好地珍惜这些牌楼。

  ◎牌楼实例◎

  ■小西天牌楼仿照印度佛教中仙境设计

  ■颐和园里头的牌楼是门式的牌楼

  国子监内,一进国子监大门还有一个牌楼,琉璃的。这是表示皇帝对文化人的尊重。这牌楼,跟那个我们看到的尊重宗教领袖是一个档级的,黄琉璃瓦,雕刻,蟠龙雕刻,黄红琉璃瓦,非常讲究。牌楼后边肯定是一个重要建筑,那建筑叫“辟雍”,“辟雍”四面环水,中间一个亭子建筑,皇帝有时候亲临这辟雍,皇帝在中间讲课,外面跪很多学生,皇帝说一句,门口传一句,大家记一句。古代教学很森严,很有学术气氛。

  “人文北京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是尊重人,尊重文化人,特别是历史上对北京有贡献的文化人。这一点连古代封建帝王都知道。

  北海北岸寺庙前有个牌楼,也是琉璃牌楼,保留得非常好,建筑形制都大致一样。这就是西天梵境,牌楼后边是一个大的皇家喇嘛寺庙,寺庙大部分都是清朝修的,因为清朝很尊重喇嘛教。

  这个牌楼为三门四柱七楼彩色牌楼。正面是“华藏界”,后边是“须弥春”,华藏界表示进这牌楼您就到了佛门净地,后边的须弥春表示佛祖圣地,春意盎然,那是一个仙境,进了这个庙是仙境。

  还有一处牌楼就是小西天的牌楼,在北海后门进去一直往西走,把角儿那地方,那个建筑叫小西天,小西天四面都有牌楼,都是琉璃牌楼,中间肯定预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建筑,据说这是慈禧太后最最重要的一个建筑。小西天嘛,到西天极乐世界之谓。

  紧接着北海公园北岸西北角是极乐世界与万佛楼,其中极乐世界是一组高大的宗教建筑,这个建筑重檐,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上有巨大的铜铸镏金宝鼎。整个建筑高二十八米,建筑占的面积很大,清朝年间修的,是亚洲最大的古代方亭式建筑,建筑决定后四周必须得配牌楼。

  小西天是仿照古代印度佛教中所描述的须弥仙境和中国古代皇家建筑风格所设计的,具有典型东方文化造型。极乐世界既有印度佛教的内容,又有我们东方的建筑。

  原来在极乐世界,在这个大亭子建筑里边是有一座佛山,有一个极乐世界的山,现在它也做了一些装饰,大家有机会可以看,四面环水,四角有四个亭子,四个门有四个牌楼。四个牌楼,象征着四大部洲。

  还有水泥牌楼,西单原来有个水泥牌楼。这是一九一五年建的,这个牌楼表明是北京从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它吸收了现代建筑材料,又有古代建筑的特征。镂、雕刻是采取古代形式。这个牌楼也未被保留下来。其实我们近代的一些文物也非常重要,它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

  颐和园里头的牌楼有特点,比如门式的牌楼,颐和园仁寿殿,这是孔子的一句话“仁者长寿”,慈禧太后住的地方,是两柱一楼,门楼式的牌楼。这个牌楼完全是按门的特点,而且它还安了一个门匾,是堆绣的门匾,这个牌楼较小,里边是一个老寿星石。

  颐和园里石坊旁边有一座桥,这个桥现在两边各修了一个牌楼,是冲天柱的,这实际上想仿古代的古街,桥两侧是按一个街修的牌楼,也非常有特色。

  北京还有最小的两个牌楼,其中之一在颐和园谐趣园中,叫知鱼桥牌楼,讲的是老庄的一段寓言。这个牌楼是最小的牌楼,但是非常精致。

  北京的石牌楼中有一个是专门为外国人修的,它标志着大清帝国的一个耻辱,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一九零零年,曾参与镇压义和团而粘满鲜血的德国公使叫克林德,他在一九零零年四月二十号路过东单的时候,因为他挑衅,被清朝士兵开枪打死了。

  德国就要求皇帝道歉,得把这个人处死,还要赔偿,还要把皇帝道歉这事刻在一个牌坊上。

  一九一八年德国战败了,这个牌坊就被拆了,这牌坊就改名“公理战胜”,现在在中山公园里头,叫做“保卫和平坊”。郭沫若题的四个字。

  北京也有一些新的牌楼形式。随着新北京的建设,现代化北京建设仍然离不开牌楼。其中纪念柱是对古代最早的一种牌楼形式的继承。

  ◎中轴线牌楼◎

  ■北京牌楼是对称的,有西单牌楼就有东单牌楼

  ■东交民巷的牌楼叫“敷文”,西边的叫“振武”

  最后我们再简单介绍中轴线上的牌楼。

  北京城坐北朝南,一条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止钟鼓楼,有很多的,是分左右,在这上也有牌楼,很有特点。

  从永定门进去,路过天桥。文献上说,光绪三十三年,西太后寿辰,在天桥上用鲜花扎一个彩牌楼,用了费用达数千黄金。

  有一张关于箭楼的老照片,能看到牌楼,看不见城楼了,两个门洞能看见,前面的门洞是箭楼的门洞,里边这门洞是城楼的门洞,城楼没了,是在一九零零年给烧了。

  那个时候,北京许多文物都遭到了破坏,就是因为皇帝、太后逃离了北京。

  本来前门大街外头,作为城门外头牌楼,有叫“五牌楼”。但是解放初我们把它拆了,因为要过马车。但是后来感觉要还原古都风貌,就修个牌楼,是五开间的牌楼,还是冲天柱的,上面有那些特点,下边为了过交通,改成垂花柱的。

  前门大街改造后,拆了假牌楼,恢复了那个新的牌楼,城楼,牌楼后边能看出箭楼来了。

  北京皇城外有牌楼,皇城内和宫城内,大家去找,发觉很少有牌楼,说明是很讲究的。王府也是一样,一般不设牌楼,除非改为寺庙,或者主人故去,要表彰他事迹,才设牌楼。

  清朝大宫门里头,门两侧,就是清朝在清门两侧有一牌楼,这个叫“振”武,这甭想,这牌楼一定在马路西边。因为宫门是坐北朝南,在中轴线正中,一边一个,西边这个就在西交民巷,东边那个在东交民巷。东边那一定是讲文,西边一定是讲武,有关中轴线我讲过,讲究阴阳、左右,先分左右,北京城一进城左右,左安门、右安门,先告诉你,得知道左右。然后到前门那边要知道文武,文在左,武在右,崇文门、宣武门。要知道左右,要知道文武,你看这个城门,这个是振武,这个是在西交民巷,这是交民巷的牌楼,这边这个是振武。

  进入正阳门城楼在昔日的棋盘街东西两侧有一对对称的牌楼,就是在正阳门与中华门之间,御路两边,古代称作“江米巷”,后称“交民巷”,同时以中轴路,也就是御路为界,东边的为东交民巷,西边为西交民巷。东交民巷的牌楼叫“敷文”,西边的叫“振武”,这两个街是对的,两个牌楼也是对称的。

  老北京的西四牌楼,大家看这西四牌楼,都是冲天柱式的,四座牌楼。注意这牌楼,西四牌楼,四面都有牌楼。西四这个角,现在是个西四新华书店。这原来是街角的一个建筑,为什么保留这么长时间?这也还带有一些信息。

  西城区把西城那牌楼端出来了,北京城是对称的,如果西单那儿有个牌楼,东单没有,西单牌楼就显得孤单。

  北京牌楼是对称的。西单牌楼修了,上面写了“瞻云”俩字,东单牌楼修的时候就要和它对称,应该是“就日”,这是有出处的。“就日”与“瞻云”均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民国后,东单、西单牌楼曾改过名,东单牌楼从“就日”曾经改过叫“景星”,西单牌楼曾经由“瞻云”改过叫“庆云”。那是后的,那么说明我们西单牌楼恢复的是老名字,所以东单牌楼,要想恢复叫“景星”,那不就时代就拧了,改名的结果,后来一研究,还不如人家原名好,所以西单恢复前儿,还是用了老名字。

  牌楼是昔日北京城里街道上的重要建筑物,它装点并衬托着这座老城的美丽与端庄。

  清末,跨与街道上的木牌楼有:前门外的五牌楼、东交民巷牌楼、西交民巷牌楼、东公安街牌楼、司法部街牌楼、东长安街牌楼、西长安街牌楼、东单牌楼、西单排楼、东四牌楼(4座)、西四牌楼(4座)、帝王庙牌楼(2座)、大高玄殿牌楼(2座)、北海桥牌楼(2座)、成贤街牌楼(2座)、国子监牌楼(2座);临街的牌楼有:大高玄殿对面的牌楼、鼓楼前火神庙牌楼。

  而现今这些牌楼中,除成贤街牌楼(2座)和国子监牌楼(2座)外,其余已经都被拆除了。

  民国时期拆除了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并将部分牌楼改建为混凝土结构,它们是前门外五牌楼、东交民巷牌楼、西交民巷牌楼、东四牌楼、西四牌楼、成贤街牌楼、国子监牌楼、北海桥牌楼。
最能体现老北京风格的除了胡同、四合院之外,就是街头巷尾无处不在的牌楼。如今消失得最彻底的也是老北京街道上的牌楼了。东单、西单、东四、西四,皆是著名的闹市区,我们却不知如何理解这地名的含义。

当年可不是这么称呼的,它们的详称应该叫东单牌楼和东四牌楼,西单牌楼和西四牌楼.可见是因为此地有牌楼而得名的。后业,牌楼作为建筑物被拆除了,地名中的“牌楼”二字也就省略了。念起东四、西四等,也就不知所云了,不知它是用来形容牌楼的数量或顺序。念起来方便了,理解起来却困难了。同样被拆除的还有许多曾深深烙印在老北京市民记忆中的华美的牌楼,譬如正阳门大街五牌楼,堪称是北京面孔上颇威风的胡须。还有东长安街牌楼、西长安街牌楼,相当于双耳或鬓角……至于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无疑属于眉毛的位置。仿佛一夜之间,北京的脸被刮干净了,变得年轻了,但也失去了那种沧桑的味道。

朝阳门外神路街南面,孤零零屹立着一座带圆穹的石头牌楼(上面镌刻有文字),属于硕果仅存的一类;跟两侧的豪华商厦排站在一起,如同穿着生锈铠甲的武士,不言自威地陪衬着锦衣华服的绅士淑女.这种鲜明的对比是多么有意义啊。我每次骑自行车从牌楼的穹门内穿过,都恨不得下“马”深深一拜。激动的心情,不亚于目睹了雅典的那座古希腊神庙遗迹。这一座临街的牌楼无论如何要保留,后人中会有更多如我这般的怀古者,面对它那被风雨摧残的遗容脱帽致敬。向它致敬,就等于向岁月致敬。保留这一颗散发着沧桑之美的美人痣吧。

牌楼即阜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极有代表性的一种类型。在组合的建筑群落中,它虽属于起点缀作用的装饰品,但也相当于“门面”;书要封面人要脸,牌楼就是街道或建筑群的身份证。我们自己不珍惜牌楼,但在外国人眼中,它是中国建筑观的文化符号,清末访问过北京的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在其《变化中的中国人》一书中写道:“只要有石头的地方,沿途你就会看到一些横跨主路的纪念性拱门。这些建筑就是经过官方许可后建立的名闻遐迩的‘牌楼’。人们以此纪念某种行为或某人高尚的一生。但只有那些取得重大成就的文人学士死后才能受此殊荣,那些荣立战功的兵士死后却享受不到这样的礼遇。牌楼中门两侧各有一个或两个与中门样式十分接近的小门。所有的门都十分精美。由于结构牢固的牌楼可以耸立几个世纪,还由于建立这样的纪念物是那些博爱的中国人的几种原始的资金消费方式之一,因此,牌楼越积越多……”可见牌楼相当于西方的纪念碑,只不过带有更浓郁的民间色彩。

北京的牌坊成百上千,只有一座是为了一个外国人立的。仅此一座,已构成国耻了,它简直是大清帝国的耻辱柱。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曾参与镇压义和团而双手沾满鲜血的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趾高气扬地于4月20日路过东单牌楼,因言行专横触犯了众怒,被当地军民打死。德国以此为借口向清廷施压,先是要求高额的赔偿(以及许多苛刻的条件),后来据传还是靠与洋人有交情的名妓赛金花从中斡旋--她跟克林德遗孀说我们中国人一般是为死去的大人物立牌坊的,这是死者所能享受的最高待遇了。德国最终提出在克林德被打死处立一石牌。清廷只得满足其无理要求,在东单总布胡同西口筑了屈辱的牌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站,德国战败,而中国属于战胜国的阵营,才挽回了点面子,并将这块颠倒黑白的纪念碑改名为“公理战胜”坊。1919年将石牌坊从东单闹市区移至中央公园(现为中山公园)。解放后又将此坊再次改名,叫“保卫和平”坊--由郭沫若题字。这座三间四柱三楼的庑殿式坊式牌坊,全部都以汉白玉石为材料,铭记着近代以来中国人的耻辱与自尊。

与之相比,西四牌楼则是古老得多的牌楼。这个如今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在明代却是处决死囚的刑场。明末杨士聪《甲申核真略》一书提及:“西四牌楼者,乃历朝行刑之地,所谓戮人于市者也。”据说当时还应该有一根极高的木柱,用来挂起被砍下的人头示众。高耸的牌楼,还见证太多的冤假错案。如果你从西四牌楼被处死刑的一串黑名单里,发现了于谦、袁崇焕等民族英雄的名字,请不要吃惊。岳飞风波亭,可比西四牌楼早得多了。袁崇焕蒙冤受死,等于是明朝“自毁长城”。可在他被千刀万剐时,聚集在西四牌楼的观众们却不明真相,争相掏钱买其肉食之,以解心头之恨。这个历史的误会可闹得太大了。西四的牌楼已拆掉,谁能为过去那腥风血雨的岁月作证呢?谁又能以历史的错误为我们的现实乃至未来敲一记警钟呢?清代的刑场,由西四牌楼转移至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说实话,我知道菜市口,还是因为谭嗣同等六君子在那里就义的。
 
1953年吴晗坚持拆北京牌楼 梁思成气得痛哭
 

1950年11月,北京市决定拆除明清北京皇城的西城门——西安门,以改善交通,准备会都开了,就要动手了,西安门却意外地于当年的12月1日凌晨被大火烧毁。孔庆普回忆道:我记得是在1950年初冬,那时我还是北京市建设局道路科的工务员,头一天我们都开会准备拆西安门了,第二天一早,科长对我们说,不用拆了,夜里给烧了!科里的一位同志上班时路过西安门,看见了。

火是从西安门的南头烧起的,那里面住着清洁队,他们夜里取暖,不慎失火,就跑到附近居民家借水来灭火。那时候,普遍还没有自来水,居民们都是打井里的水,存在自家的水罐里,这点水哪救得过来?他们那儿也没有电话,报火警也难。

对西安门,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处意见很大,认为影响交通,即使不拆,周围也得修路。后来,市里决定拆除。

西安门被一把火烧没了,这把火帮了拆除工人的忙。

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在这个城市蔓延。

牌楼昔日曾是北京城里街道上的重要建筑物,它装点并衬托着市容的美。清末,跨于街道上的木牌楼,计有前门外五牌楼、东交民巷牌楼、西交民巷牌楼、东公安街牌楼、司法部街牌楼、东长安街牌楼、西长安街牌楼、东单牌楼、西单牌楼、东四牌楼(4座)、西四牌楼(4座)、帝王庙牌楼(2座)、大高玄殿牌楼(2座)、北海桥牌楼(2座)、成贤街牌楼(2座)、国子监牌楼(2座)。临街的牌楼有两座,一是大高玄殿对面的牌楼,二是鼓楼前火神庙牌楼。

民国时期拆除了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并将部分牌楼改建为混凝土结构。

1950年9月初,在天安门道路展宽工程中,北京市建设局拆除了东公安街和司法部街牌楼,石匾由文化部文物局收存。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拆牌楼。

也就在这个月,为配合国庆活动,北京市建设局养路工程事务所对东、西长安街牌楼进行了油饰。政务院遵照周恩来总理指示精神,发文给北京市人民政府,要求保护古代建筑等历史文物。市政府随即要求建设局对城楼、牌楼等古代建筑的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修缮计划。

当年参加这项工作的孔庆普向笔者追述道:

写完报告,10月中旬报给张友渔副市长,张副市长跟吴晗副市长说,你去找梁思成,告诉他北京要修城楼、牌楼。梁思成非常高兴。

11月下旬的一天,在市府东大厅开完会后,薛子正秘书长对建设局副局长许京骐说:“修缮城楼的事,总理批了,政务院还将拨一部分款子来。总理说:‘毛主席很关心北京的古代建筑和历史文化古迹,城楼和牌楼等古代建筑是我们祖上劳动人民留下来的瑰宝,应注意保护好,我们的国家现在还很穷,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修缮工程暂以保护性修理为主,估计拨款不会太多,先编制一个修缮计划和预算,等政务院拨款后再具体安排。”

1951年1月上旬,建设局和北京文整会拟定出城楼和牌楼修缮工程实施方案。4月中旬,由养路工程事务所综合技术工程队对东、西长安街牌楼进行全面维修,完全按照古代建筑修缮工程技术程序进行操作。

4月25日,市政府通知建设局:政务院拨给北京市修缮城楼工程款15亿元(旧币),牌楼修缮工程,由建设局年度投资内列支,修缮从简。于是建设局将牌楼修缮工程改为维修工程,投资压缩近半。

但一年没有修完,弄不了这么多。1951年底,我们又写出二期古建修缮报告,但没有批下来。

这之后,风向陡转。

1952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此问题由公安局交通管理处首先提出。他们认为,大街上的牌楼附近交通事故频繁,牌楼影响交通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建议建设局养路工程事务所拆除牌楼。

这一年,在文津街北京图书馆门前发生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原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总建筑师李准回忆道:

那里的交通环境的确不好,自北海大桥下桥向西正逢下坡道路,车速一般较高,经过通视条件稍好的金鳌牌楼后即面临原北京图书馆门前附近的“三座门”。它有3个门洞,开间不大,一般只能通过一部汽车,再向前又遇到向北的弯道,行车视线受到较大的障碍。当时一部汽车自东向西疾驶,但快要进三座门时突然发现转弯过来的另一部汽车迎面驶来,这位司机看到迎面来的车里有前苏联专家乘坐,在已无法采取任何措施躲避的情况下,这位司机出于对“老大哥”的尊重,毫不犹疑地把车撞在三座门的门垛上,专家的车有惊无险地顺利通过,这位司机却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当时,这类事故已有多起,很显然,道路间建筑物与交通的矛盾已达到非常尖锐的地步,应该迅速合理地予以解决。

1953年5月,北京市的交通事故简报称:“女三中门前发生交通事故4起,主要是因为帝王庙牌楼使交通受阻所致。牌楼的戗柱和夹杆石多次被撞,牌楼有危险。东交民巷西口路面坡度过陡,又有牌楼阻碍交通,亦属事故多发点。”

5月4日,中共北京市委就朝阳门、阜成门和东西、西四、帝王庙前牌楼影响交通的问题向中央请示:拟拆掉朝阳门、阜成门城楼和瓮城,交通取直线通过;东西、西四、帝王庙牌楼一并拆除。5月9日,中共中央批准了这个方案。并指出进行此项工程时,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解释,以取得人民的拥护。

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担起了解释拆除工作的任务。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梁思成认为,城门和牌楼、牌坊构成了北京城古老的街道的独特景观,城门是主要街道的对景,重重牌坊、牌楼把单调笔直的街道变成了有序的、丰富的空间,这与西方都市街道中雕塑、凯旋门和方尖碑等有着同样的效果,是街市中美丽的点缀与标志物,可以用建设交通环岛等方式合理规划,加以保留。

据吴良镛回忆,梁思成一次当看吴晗和市政府秘书长薛子正的面,对周恩来说:“我对这两位领导有意见,他们不重视城楼的保护”。

当年在国务院工作的方骥回忆起梁思成与吴晗的一次冲突:

梁先生为了旧都多保留一些有价值的牌坊、琉璃宫门等古建筑,在扩大的国务院办公会议上,和自称“改革派”的吴晗同志争得面红耳赤,记得有一次,吴晗同志竟站起来说:“您是老保守,将来北京城到处建起高楼大厦,您这些牌坊、宫门在高楼包围下岂不都成了鸡笼、鸟舍,有什么文物鉴赏价值可言!”气得梁先生当场痛哭失声,这都是我们这些在场作记录的同志耳闻目赌的事实。

1953年的一个夏夜,林徽因与吴晗也发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

那是文件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邀请文物界知名人士在欧美同学会聚餐。席间,郑振铎感慨道,推土机一开动,我们祖宗留下来的文件遗物,就此寿终正寝了。林徽因则指着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道,虽然那时林徽因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

梁思成致信中央领导,认为以“纯交通观点”来决定牌楼存废是片面的,应该从城市整体规划的角度来考虑文物保护以及避免车祸的办法,例如可建设交通环岛,将牌楼保留为街心景观等。”

交锋越发激烈。

1953年7月4日,北京市建设局奉市政府指示,牵头组织关于交民巷和帝王庙牌楼拆除问题座谈会。会议同意拆除交民巷的两座牌楼。关于帝王庙牌楼,文物部门的意见是最好能够保留,或易地重建。

8月20日,吴晗主持会议,讨论北京文物建筑保护问题。薛子正、梁思成、华南圭、郑振铎、林徽因、罗哲文、叶恭绰、朱兆雪等出席。

郑振铎态度强硬地说:“如有要拆除的最好事先和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联系,由中央决定,不应采取粗暴的态度。”

但吴晗绵里藏针:“全国性的问题请示中央决定。”

这是不是意味着,只要不是“全国性的问题”,就不需要“请示中央决定”呢?

林徽因提出,“保护文物和新建筑是统一的。保护旧的是为新建筑保存优良的传统”“北京的九个城门是对称的,如一旦破坏,便不是本来的基础了。再如天坛只保存祈年殿其他都拆掉也不是保存文物的办法”。她认为民居建筑的保存也是重要的方面:“艺术从来有两个传统,一个是宫殿艺术,一个是民间艺术,后者包括一些住宅和店面,有些手法非常好,如何保存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梁思成在发言中指出,“北京市的发展是要在历史形成的基础上发展,一定要保存历史形成的美丽城市的风格。有些单位(如公安、交通、经济部门)考虑得片面”,“在保护古文物建筑工作上,首都应起示范作用,慎重是必要的。”

他搬出了苏联经验,提出“在莫斯科建设中,古建筑在原则上尽量保存下来”。他还以“土地私有”讥讽破坏文物建筑的行径:“北京各机关好像有‘土地私有’的观念,在他们自己的范围内爱拆爱建,一点不考虑整体。”

可是,吴晗作答:“在处理中应尊重专家的意见,但专家不能以为自己的意见必须实现。”

会后,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与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等部门共同组织的联合调查小组,对北京城区的牌楼及其他一些古建筑进行调查。

最后,对牌楼作出了保、迁、拆三种处理方式,即在公园、坛庙之内的可以保下来,大街上的除了成贤街和国子监的4座外,全部迁移或拆除。

不幸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吴晗与郑振铎组织的这次对牌楼调查测绘的所有资料,全部遗失。被迁至陶然亭公园的东、西长安街牌楼,也大约在1971年9月,被江青下令拆除。

1953年12月20日,吴晗主持召开首都古代建筑处理问题座谈会。他在总结发言中说:“座谈会已取得一致意见的几处古代建筑处理意见:第一,景德坊先行拆卸,至于如何处理,另行研究。第二,地安门的存废问题以后再研究,先拆去四周房屋10间,以解决交通问题。第三、东、西交民巷牌楼可以拆除。”

由于梁思成的坚持,周恩来总理不得不亲自出面找他做工作。梁思成与周恩来恳谈了几乎两个小时,并极富诗意地描述了帝王庙牌楼在夕阳斜照,渐落西山时的美丽景象。周恩来则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作答。

孔庆普主持拆除了历代帝王庙景德坊和东交民巷牌楼。他向笔者追忆了当年梁思成向这两处牌楼告别的情景:

市里对梁思成先生非常尊敬。1954年3月6日,我们开始拆东交民巷牌楼,脚手架都搭好了,第二天接张友渔副市长通知:“交民巷牌楼暂停施工,等梁教授看完后再拆。”我们当天晚上又把脚手架拆下来,把杉槁等放在中华门前面。可是,等了两天仍不见梁先生来,我们就报告局秘书室,12日由秘书室出车接来梁先生,由我在现场接待。

梁先生只看了东交民巷牌楼,他说,这两座牌楼都是改造过的,是混凝土牌楼,已不属于古代建筑,既然影响交通,拆就拆吧。他还问长安街牌楼的情况,问什么时候拆,说要是拆也应该挪到别的地方再建起来,东、西长安街牌楼是古建筑,都是木质的、老的。我说,东、西长安街牌楼计划在“五一”前拆完,6月15日上汛前,计划拆完东、西四牌楼。他没再说什么就走了。

梁先生走后,我向局里汇报,说梁先生没说什么,还说东交民巷牌楼已不是古建筑。局里又向市里汇报,市里就指示,动手吧。没过几天,市政府又来通知:长安街牌楼暂缓拆除。东、西四牌楼拆否未定,另行通知。

历代帝王庙牌楼也是我们拆的。1954年1月8日,我们开始准备拆卸。10日,梁思成先生来到现场,这是他自己去的,当时我们正在搭脚手架。他就在旁边看,见到我问这两座牌楼计划什么时候拆完?照了相没有?拆下来的部件存在哪里?重建的地点定了没有?我说,相片已照了,立面、侧面、局部、大样都有。上级布置是拆卸,要求操作仔细,力争不损坏瓦件,木件不许锯断,立柱和戗柱必要时可要以锯断。折下的部件暂存于帝王庙内,由文整会安排,重建地点尚未确定。据文整会俞同奎同志说,民族学院拟将牌楼迁建于校园内。

梁先生说,北京的古代牌楼属这两座构造形式最好,雕作最为精致,从牌楼的东面向西望去,有阜成门城楼的衬托。晴天时还可以看到西山,特别美,尤其是傍晚落日的时候。为争取保留这两座牌楼,他曾给周总理写信,总理很客气,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唉!也难说!这里的交通问题确实也不好解决。

梁先生说,这座牌楼被挪了就没有意义了。他还问我,牒楼的木件腐朽程度如何?我说,经初步检查,木构件大部分腐朽很严重,拆卸时尽力小心吧。梁先生最后说,感谢!感谢!这次来主要是向牌楼告别。

之后,我又陪他到历代帝王庙里去看,当时这个庙被女三中用着,后院东房已腾出来摆牌楼拆下来的料。梁先生很满意。

以前我还真不知道帝王庙牌楼是构成一幅美景图画的主体呢。此后就天天等待梁先生所说的美景的出现。晴天和晚霞都出现了,只是牌楼已被脚手架包围,无法为美景留影了。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向笔者回忆道:“拆历代帝王庙的牌楼,梁思成先生痛哭了好几天,名为拆迁,但事先并未落实迁建地点,拆下一堆料后来也不知去向;大高玄殿门前原有两个习礼亭,是一个院子,习礼亭与故宫角楼相仿,比角楼还漂亮,也被拆了,说是拆迁,但是,拆到哪儿?没定下来,也是拆下一堆料,后来不知去向,没准在‘文革’中被当成了柴火烧掉了。”
=================================================================================================
 
1952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此问题由公安局交通管理处首先提出。他们认为,大街上的牌楼附近交通事故频繁,牌楼影响交通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建议建设局养路工程事务所拆除牌楼。

  1953年5月4日,中共北京市委就朝阳门、阜成门和东四、西四、帝王庙前牌楼影响交通的问题向中央请示:拟拆掉朝阳门、阜成门城楼和瓮城,交通取直线通过;东四、西四、帝王庙牌楼一并拆除。5月9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方案。

  以下是从1954年1月开始的北京牌楼被大规模拆除的过程:

  1954年1月8日,北京市建设局养路工程事务所开始拆卸历代帝王庙景德坊,20日拆卸完毕。

  3月15日,建设局养路工程事务所开始昼夜施工拆除交民巷牌楼, 21日清晨东牌楼场光地净,25日清晨西牌楼场光地净。

  4月中旬,拆除打磨厂西口、织染局西口、船板胡同西口和辛寺胡同南口的4座小牌坊。

  8月21日下午7时,长安街牌楼拆卸工程正式开工,两座牌楼同时施工,25日凌晨4时做到场光地净。全部木件、瓦件、石件等,运至陶然亭公园北门内分类放置。

  11月27日,市政府批准拆除大井砖牌楼。12月9日开始拆除,20 日拆完。

  12月15日,市政府下达通知,要求于春节前将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大高玄殿牌楼及北海三座门拆卸完毕。

  东、西四牌楼于12月21日同时开工拆除,26日凌晨6时,两处同时做到场光地净。拆下的石匾由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收存。后迁至陶然亭公园。

  1955年1月2日开始拆除北海三座门,6日晨拆完。

  1月8日,大高玄殿两座跨街的牌楼拆卸工程开工,1月14日完工。

  5月下旬,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对房管局下达拆除正阳桥牌楼任务。6 月12日开始拆除,21日拆完。

  11月,金鳌玉栋牌楼在北海大桥加宽工程中被拆除。

  1956年5月28日至6月10日,在景山前街道路加宽工程中,大高玄殿对面牌楼及习礼亭被拆除。同期被拆除的还有北上门等古建筑。

  更为不幸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迁至陶然亭公园的东、西长安街牌楼,也大约在1971年9月,被江青下令拆除。

  至此,北京城内所剩跨于街道上的牌楼仅有4座,即两座成贤街牌楼和两座国子监牌楼。此后再未拆过牌楼。
 
 
 

  北京的牌楼,亦称牌坊。为高悬牌匾而建的纪念性或装饰性建筑物,常立于庙宇、陵墓、衙署、园林前或街道路口。北京的牌楼按建筑材料分,有木牌楼、琉璃牌楼和石牌楼等;按规格分,有两柱一间、四柱三间、六柱五间等;按用途分,有贞节牌坊、功德牌坊、山门牌坊和街道牌坊等。

  这张寄于1906年的明信片,至今依然是留在闭塞的西欧人的脑海中北京的印象——拖着长辫的男人、马车、汉白玉桥和木牌楼。如果现在一位偶尔到西欧小乡村旅游的中国人对他们淡淡地说,北京的摩天大楼和车水马龙和西方没有太大区别时,他们会不敢相信地瞪大眼睛,继而失望地垂下眼睛。
 
        大大小小的牌楼拆得差不多了。北京城内幸存下来的牌楼,主要是坛庙寺观门前的--像地坛的牌楼,重新刷上了鲜艳的油漆,反而显得媚俗了。之所以尽拆街道上的牌楼,主要为了交通的缘故,马路要拓宽,车流量要增加,不得不为之。这顶旧时代的帽子显小了,戴不上了。但我总以为,应该把那些被拆的牌楼转移到一个更开阔、更安全的地方,重新组装、恢复原样,集中起来展览,并一一标明原有的名称、原先的地址,供大家参观,一方面可以凭吊其昔日的风采,一方面可以揣摩其在历史中占据的位置。应该开办一所露天的牌楼博物馆!这可都是些宝贝啊,照此下去,若干年后谁还记得老北京的牌楼哟,难道真的只能在旧照片里见得到?至少目前,它们甚至已从地名进而消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