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疗法显奇效(摘录转摘)一
而经筋的面积则要大很多,呈带状分布。经筋需要靠经脉所转输的气血来濡养,而经筋则为经络提供了屏障和支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经脉可比喻为铁轨,而经筋则是路基。因此经脉不通,可以导致经筋为病;而经筋异常,也可以导致经脉瘀阻。因此,直接找到经脉和筋经上的异常点,并通过按摩等手法,或者温灸,针刺等方法疏通之,是最直接的治疗。 由于肝与情志有很密切的关系,很多情志疾病,如多怒,抑郁,紧张,失眠,焦虑等,都可以通过经筋的锻炼及按摩等得到缓解和治疗。从三阴三阳开合枢的关系来论,少阳为枢,主人体阳气之升发。凡枢机不利,阳气升发不足或太过的病变,只要辨证准确,治疗无误,利用经筋,皆有显效。 由于经筋与经脉、藏象的密切关系,筋经还可以用作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凡五脏六腑之疾病,大多数在其对应的经络、经筋上都能够反映出来。通过经筋循行区域的色泽是否正常,肌肉松紧是否合适,是否有结节或者硬块,相应穴位是否有压痛等,可以对很多种疾病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而且,由于经筋和经络治疗的便捷性,对于很多比较轻浅的疾病,诊断完毕,治疗也就差不多完成了。因此,经筋还具有“诊治合一”之功能。
同时,筋经也是养生御病的重要法宝。所谓“筋长一寸,延寿十年”,历代养生家对筋经都很重视。并且创造出大量的经筋锻炼方法,其最著名者有八段锦、易筋经、少林柔功等,而其中之理,罕有人言。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功法,皆有锻炼筋经之效。 由此可见,筋经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渊薮,临床操作简单可靠、见效快、疗效持久,并具有诊治合一等优点,对很多常见病甚至疑难杂症皆有诊断和治疗作用。 个人在治疗中也常常采用筋经、经络和药物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下面举两个例子(转载、在人间上) 2008年冬天,北大中医学社有一位老骨干,患严重的腰疼。找过多位有名的正骨大夫,也请过不少老师开药方治疗。疗效皆不巩固。后来经我诊断后,发现其两脉沉细,略弦。按其腹部石硬,背部膀胱经有大量结节,腰之高骨左右失衡有近半寸,两大腿很硬,两足皆冷。于是以熨法熨之,配以按摩,先把腹部揉软,再解开背部所有结节,把两大腿也揉开。未采用正骨手法,仅放松其经筋,一次治疗,其腰基本就正了,正所谓“骨病治筋”是也。前后治疗两次,服药大约十剂,其病即愈。 还有一例抑郁症。患者是北大的一位女生,硕士在读。由于课程压力过大,身体又比较弱,临近毕业,焦虑不止,晚上经常恶梦,白天精神难以集中,情绪经常低落。我诊其肝脾肾皆虚,阳气严重不足,所谓水寒、土湿、木郁是也。其足部从大腿到小腿,沿肝、脾、肾经筋分布处有大片结节,小者如米粒,大者如黄豆。腹、背经筋皆比较软,但比较空,此属虚症。于是用熨法,灸其腹部关元、中脘,背部命门、肾俞及督脉到大椎一线,并灸足三阴经,同时配以按摩。前后治疗三次,每次治疗近两个小时,诸经通利,结节消失,恶梦停止,诸症皆愈。其四肢经常冰冷的症状也消失了。效果之佳,出乎意外。
筋缩可能引发众多症状 三 在倡导拉筋法的香港名医朱增祥看来,要清楚筋缩,先要了解筋的意思。 筋----------是传统中医之称,西医统称为肌腱、韧带、腱膜等;缩,有收缩和痉挛的意思。简单来说,筋缩就是筋的缩短,因此导致活动功能受到限制。当筋受伤后,会产生反射性的收缩和痉挛;长期固定坐姿并缺少拉筋的锻炼,也会造成筋的收缩,使筋日渐缩短;有些人天生某条筋很紧,不能正常弯腰,这也是筋缩。不恰当的运动,或过度运动也会导致筋缩。 朱增祥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筋缩可能带来下列15种症状: 3)不能弯腰; 4)背紧痛; 5)腿痛及麻痹; 6)不能蹲下; 7)长短腿; 8)脚跟的筋有放射性的牵引痛; 9)步法开展不大,密步行走; 10)髋关节的韧带有拉紧的感觉; 11)大腿既不能抬举亦不能横展; 12)身不灵活; 13)肌肉收缩/萎缩; 14)手不能伸屈(手筋缩短); 15)手、脚、肘、膝活动不顺。 经筋疗法显奇效(摘录转摘) 一
而经筋的面积则要大很多,呈带状分布。经筋需要靠经脉所转输的气血来濡养,而经筋则为经络提供了屏障和支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经脉可比喻为铁轨,而经筋则是路基。因此经脉不通,可以导致经筋为病;而经筋异常,也可以导致经脉瘀阻。因此,直接找到经脉和筋经上的异常点,并通过按摩等手法,或者温灸,针刺等方法疏通之,是最直接的治疗。 由于肝与情志有很密切的关系,很多情志疾病,如多怒,抑郁,紧张,失眠,焦虑等,都可以通过经筋的锻炼及按摩等得到缓解和治疗。从三阴三阳开合枢的关系来论,少阳为枢,主人体阳气之升发。凡枢机不利,阳气升发不足或太过的病变,只要辨证准确,治疗无误,利用经筋,皆有显效。 由于经筋与经脉、藏象的密切关系,筋经还可以用作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凡五脏六腑之疾病,大多数在其对应的经络、经筋上都能够反映出来。通过经筋循行区域的色泽是否正常,肌肉松紧是否合适,是否有结节或者硬块,相应穴位是否有压痛等,可以对很多种疾病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而且,由于经筋和经络治疗的便捷性,对于很多比较轻浅的疾病,诊断完毕,治疗也就差不多完成了。因此,经筋还具有“诊治合一”之功能。
同时,筋经也是养生御病的重要法宝。所谓“筋长一寸,延寿十年”,历代养生家对筋经都很重视。并且创造出大量的经筋锻炼方法,其最著名者有八段锦、易筋经、少林柔功等,而其中之理,罕有人言。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功法,皆有锻炼筋经之效。 二
关于筋经之病,《内经》还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内容,比如《素问•痿论篇》提到“痿证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又如《灵枢经•经脉篇第十》提到足太阳膀胱之脉“是主筋所生病者”,并列举了大量筋经之病。 由此可见,筋经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渊薮,临床操作简单可靠、见效快、疗效持久,并具有诊治合一等优点,对很多常见病甚至疑难杂症皆有诊断和治疗作用。 个人在治疗中也常常采用筋经、经络和药物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下面举两个例子(转载、在人间上) 2008年冬天,北大中医学社有一位老骨干,患严重的腰疼。找过多位有名的正骨大夫,也请过不少老师开药方治疗。疗效皆不巩固。后来经我诊断后,发现其两脉沉细,略弦。按其腹部石硬,背部膀胱经有大量结节,腰之高骨左右失衡有近半寸,两大腿很硬,两足皆冷。于是以熨法熨之,配以按摩,先把腹部揉软,再解开背部所有结节,把两大腿也揉开。未采用正骨手法,仅放松其经筋,一次治疗,其腰基本就正了,正所谓“骨病治筋”是也。前后治疗两次,服药大约十剂,其病即愈。 还有一例抑郁症。患者是北大的一位女生,硕士在读。由于课程压力过大,身体又比较弱,临近毕业,焦虑不止,晚上经常恶梦,白天精神难以集中,情绪经常低落。我诊其肝脾肾皆虚,阳气严重不足,所谓水寒、土湿、木郁是也。其足部从大腿到小腿,沿肝、脾、肾经筋分布处有大片结节,小者如米粒,大者如黄豆。腹、背经筋皆比较软,但比较空,此属虚症。于是用熨法,灸其腹部关元、中脘,背部命门、肾俞及督脉到大椎一线,并灸足三阴经,同时配以按摩。前后治疗三次,每次治疗近两个小时,诸经通利,结节消失,恶梦停止,诸症皆愈。其四肢经常冰冷的症状也消失了。效果之佳,出乎意外。
筋缩可能引发众多症状 三 在倡导拉筋法的香港名医朱增祥看来,要清楚筋缩,先要了解筋的意思。 筋----------是传统中医之称,西医统称为肌腱、韧带、腱膜等;缩,有收缩和痉挛的意思。简单来说,筋缩就是筋的缩短,因此导致活动功能受到限制。当筋受伤后,会产生反射性的收缩和痉挛;长期固定坐姿并缺少拉筋的锻炼,也会造成筋的收缩,使筋日渐缩短;有些人天生某条筋很紧,不能正常弯腰,这也是筋缩。不恰当的运动,或过度运动也会导致筋缩。 朱增祥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筋缩可能带来下列15种症状: 3)不能弯腰; 4)背紧痛; 5)腿痛及麻痹; 6)不能蹲下; 7)长短腿; 8)脚跟的筋有放射性的牵引痛; 9)步法开展不大,密步行走; 10)髋关节的韧带有拉紧的感觉; 11)大腿既不能抬举亦不能横展; 12)身不灵活; 13)肌肉收缩/萎缩; 14)手不能伸屈(手筋缩短); 15)手、脚、肘、膝活动不顺。 经筋疗法显奇效(摘录转摘)续四 一、十二筋与经络联系密切,故筋缩处经络也不通,不通则痛。拉筋过程中,胯部、大腿内侧、腘窝等处会有疼痛感,说明这些部位筋缩,则相应的经络不畅。拉筋使筋变柔,令脊椎上的错位得以复位,于是“骨正筋柔,气血自流”,腰膝、四肢及全身各处的痛、麻、胀等病症因此消除、减缓; 二、拉筋可打通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这对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因为督脉是诸阳之会,元气的通道,此脉通则肾功加强,而肾乃先天之本,精气源泉,人的精力、性能力旺盛都仰赖于肾功能的强大。督脉就在脊椎上,而脊髓直通脑髓,故脊椎与脑部疾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任督二脉在人体上是个循环的圈,各种功法要打通的任督二脉即是此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系统,也是抵御风寒的重要屏障,膀胱经通畅,则风寒难以入侵,内毒随时排出,肥胖、便秘、粉刺、色斑等症状自然消除、减缓。膀胱经又是脏腑的俞穴所在,即脊椎两旁膀胱经上每一个与脏腑同名的穴位,疏通膀胱经自然有利于所有的脏腑。按西医理论解释,连接大脑和脏腑的主要神经、血管都依附在脊椎及其两边的骨头上。疏通脊椎上下,自然就扫清了很多看得见的堡垒、障碍和看不见的地雷、陷阱。 所以男人要想增强性能力,女人要想治愈各种妇科病,最简便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拉筋。此法简单有效,在家和办公室皆可实施,不受天气、场地限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