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黄帝内经》论耳

 johnney908 2014-05-21

  摘要 通过归纳《黄帝内经》中记载的有关耳的论述,分析并总结了耳与脏腑经络、运气等的关系,以及耳病的病因病机,说明《黄帝内经》为中医耳科奠定了坚实有力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医耳科 中医学术发掘
  
  成书于汉代的中医学理论的起源和基石的《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为中医多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现就该书中有关论述耳的内容作一浅议。
  1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1 耳与脏腑的关系:中医将人体外在四肢官窍与体内脏腑、经络等相互联系,如五官配属五脏,以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共同反映出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形成了局部、整体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样既可体现出人体是一个整体,也可以较为集中地反映出相应所属脏器功能的强弱,以利于辨证论治。纵观《内经》中的内容,官窍与脏腑的关系方面,因为肾开窍于耳,故耳与肾的关系为世人广泛所接受,但耳也与心、肺、肝、脾四脏以及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阳经经络均有着一定的联系。
  1.1.1 肾:《内经》中论述了耳与肾的关系甚为密切,以耳配属于肾,并首倡耳为肾的外窍。如《灵枢·五阅五使》有“耳者,肾之官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北方生寒,寒主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此外,耳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也依赖于肾气正常的调和施布,肾和则耳才能很好地实施其功能——听声辨音,正如《灵枢·脉度》所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同时还以耳位高低、厚薄之分,来推演体内肾位的高低和偏正关系,如《灵枢·本脏》“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并据此论述相应疾病的发生与否,而有“凡此诸变者,持则安,减则病也”。
  1.1.2 他脏:耳与他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此并非指心真正地开窍于耳,而是强调心与耳有一定关系。故心有病变时,也常常影响着耳的正常功能。《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心脉急甚者为瘛疭,……微涩为血溢,维厥,耳鸣,癫疾”。《素问·气交变大论》有“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和“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疟,……噫燥耳聋。”此两条虽未直接谈到耳与肝肺两脏的关系,但从条文中所列出的“耳无所闻”、“耳聋”等耳病症状,不难推测耳病的发生与此两脏也有着一定的关联。又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木为肝所属,木性喜条达,木郁则肝疏泄失常,肝气上逆,冲击耳窍,故发生耳鸣。此也说明肝与耳的关系。再《素问·玉机真脏论》“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脾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的濡养无不依赖于脾之运化,脾之功能低下,就会影响机体脏腑、经络、官窍等的正常功能,当然属九窍之一的耳也不例外,故出现“不通”(或耳聋或耳鸣)。
  1.2 耳与经络的关系:《内经》也认为耳与经络的关系甚为密切,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可见经络都与耳紧密相连,但主要体现在与手足阳经经脉的关系上,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诸阳之会,皆在于面”。
  1.2.1 足三阳经:因为足少阳胆经循行于耳,故耳与胆的关系较为密切。《灵枢·经脉》曰:“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少阳经循行于侧头部,而耳正位于此部,故耳及耳周部位是胆经经脉循行的主要部位。如果胆经有病,此经循行的部位就会发生相应的病变,相反亦然。如《素问·热论》记载病人患伤寒后循经传变的规律,“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肝胆互为表里,既有单独受病,也可发生并病,如 “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指出表里同伤于寒邪,同时受病的脏腑为少阳胆与厥阴肝,而表现的症状之一就有耳聋。足少阳经筋也与耳有关联,《灵枢·经筋》曰:“足少阳之筋,……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治疗上也常从胆治疗耳病,如《灵枢·杂病》有“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另外,足太阳膀胱经因上达人体头部,其支脉也与耳相连,如《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故膀胱经病变也可致耳病。而足阳明胃之筋也循行于耳前,《灵枢·经筋》曰:“足阳明之筋,……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故该经筋受邪,同样也可致耳病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