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语文化”

 hanhanwuwu 2011-02-23
语文生活化 生活语文化
索引号:
发布时间: 2010年11月29日     点击: 251 次   责任编辑: wzd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聋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从聋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坚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只有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聋生生活这本大书融合为一体,让聋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悟生活,这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大语文教学观。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于漪语),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正如顾寅初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
  聋生生活大都单调,两点一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我们在教学中,努力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的有关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缩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
  对于听障学生来说,表演是他们最擅长的,恰好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些富有情节性的童话、寓言和故事。我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常常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学习活动中注重借助情境的创设,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体验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帮助他们较好地理解课文,收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只有在富有生活特色的课堂上,孩子们才能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才能被调动、被唤醒,他们的身心才会处于最佳状态,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只有这样的学习活动才能陶冶听障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使聋校语文教育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二、学生生活“语文化”
  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正如新的《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那样“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1. 日常生活“语文化”
  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或运用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报刊杂志要看,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2. 班级生活“语文化”
  十多年既教语文又当班主任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不但班级文化能够积极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而且班级建设也可以与语文素质教育互相促进并相得益彰。既有集体共同追求又有个人心灵自由的丰富多彩的班级生活,是语文素质教育的良田沃土。班委选举,让学生先写自荐书或上台讲演;每堂课安排一位学生进行“一分钟说话练习”,评论班级生活;班干部在黑板上写个通知,让全班同学看看有无错字、病句;引导学生每天留心班级生活,把有意义或有意思的事儿笔录下来。“班级生活‘语文化’”可谓一箭双雕:学生既是在语文实践,又是在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语文训练,又是在班级教育,而这一切又是结合得如此巧妙而不露痕迹。
  3. 社会生活“语文化”
  “社会生活‘语文化’”就是要求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个武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服务于社会,尽一份小公民的责任。
  学生回家的路上,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他们关心、思考、评论的话题。正如教育家吕叔湘所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聋校语文教学与生活存在着互动的关系。“聋校语文教学植根生活”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和方法,它将现行教材中的语文问题还原为聋生生活实际,激发了聋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了聋生的语文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引导聋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实践证明:生活化教学将使语文从封闭走向开放,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聋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成为可能,更将语文课堂充满灵气与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