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分析(1)

 一笑而过91 2011-02-28

会计、税法中的公允价值

税法

〈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第6号令  2003123   第十一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公允价值是指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公平成交价值”

会计

指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劳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确定的原则: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的市场,该资产的市场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如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应比照该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其相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确定。

所得税的核算——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

时间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能够转回

——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应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

——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时间性差异

企业所得税核算主要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选择采用其中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该方法一经采用,不得随意变更。

——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企业根据当期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因此,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企业首先应当合理划分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界限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可以选择递延法债务法进行核算。在采用递延法核算时,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但是,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应当按照原所得税税率计算转回;采用债务法核算时,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应当按照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转回。

例:假设某企业2001年会计利润为18万元,当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为2万元(不含税法允许扣除的部分),该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当年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若采用应付税款法

借:所得税    66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66000180000+20000*33%

若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

设:2002年度该企业会计利润为22万元,上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不利因素消失,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2万元全部转回,且当年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

税前利润

时间性差异

应纳税所得

应交所得税

182001年)

2

20

6.6

22

-2

20

6.6

40

0

40

13.2

2001年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        59400180000*33%

    递延税款      660020000*33%)(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66000

2002年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        72600220000*33%

   贷: 递延税款      660020000*33%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66000[220000-20000*33%]

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核算的差异分析

股权投资补税的范围与计算

1、          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包括股息、红利),如果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联营企业,不退回分回利润在联营企业已纳的所得税。

2、          如果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联营企业,投资方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

3、          企业对外投资分回的股息、红利收入,比照从联营企业分回利润的征税办法,进行纳税调整。

例:甲企业为某市国有企业,因对ABC三个企业进行股权投资,2000年发生如下投资业务:

1)、自营利润-350000元,其中,“营业外支出”列支公益救济性捐赠50000元,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所得税税率为33%

2)、20002月份,A企业因上年度赢利,董事会决定对甲企业分配利润485000元,甲企业当月获得A企业分回利润485000元。A企业为设在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两免三减半”优惠期已满),适用税率为18%,其中所得税税率为15%,地方所得税税率3%,当地政府规定免征地方所得税,实际执行税率为15%

3)、20003月份从B企业分回利润335000元,B企业为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4%,地方所得税税率为3%B企业1999年仍属于“两免三减半”优惠期间

4)、20003月份,从C企业分回利润7300元。C企业为城镇某集体企业,1999年会计利润150000元,经纳税调整后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为90000元,适用27%的所得税税率。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试计算甲企业2000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计算过程如下:

1)、A企业分回利润弥补亏损:485000-300000=185000(元)

2)、由于A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18%,实际执行税率为15%,按税收饶让政策,可视同已按18%的税率纳税。

A企业分回的利润应补税=185000/1-15%*33%-18%=32647.06

C企业分回利润应补税=7300/1-27%*33%-27%=600(元)

短期投资的差异分析

会计准则规定: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应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帐面价值。而118号文规定:除另有规定外,不论企业会计帐务对短期投资采取何种方法核算,被投资企业会计帐务实际做利润分配(包括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时,被投资企业应确认投资所得的实现

第一、            会计准则从谨慎性原则出发,要求将收到的短期投资现金股利或利息冲减短期投资的帐面价值,而税法则作为持有收益

第二、            会计规定按收付实现制确定入帐时间,而税法规定对方会计上实际做利润分配时

第三、            会计核算计提的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减少了短期投资的帐面价值,而短期投资减值准备不得在税前扣除,因此,如果企业转让其短期投资,会计核算出的转让收益为转让收入减除实际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及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后的余额。而税法要求对短期投资成本不得调整,因此,计税的短期投资转让收益为转让收入减去投资成本的余额,该金额一般要低于会计核算出的转让收益,纳税人必须进行相应地调整。

例:A公司有关短期股权投资业务如下:

1)、A公司于2000220以银行存款购入B公司股票10000股作为短期投资,每股单价7.28元,另支付税费400元,投资成本为73200元。

2)、B公司于200054宣告于525发放股利,每股分配0.1元的现金股利。

3)、2000630B公司每股市价6.00元,A企业按单项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2200元(73200-1000-10000*6.00

4)、20001231B公司每股市价上升至6.50元。A公司应冲回短期投资跌价准备5000元。

假设A公司2000年税前利润总额60000元,2001年税前利润总额8000000元。A公司除投资B公司股票外,无其他投资业务,也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则A公司的上述业务应进行如下处理:

1)、投资时

借:短期投资——股票(B企业)   73200

   贷:银行存款                    73200

2)、宣告发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B企业           1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B企业)    1000

税法:200054B企业宣告发放的股利,应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征税。调增所得额1000元。

3)、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借: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22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B企业       12200

4)、股票市价回升,应在原提取的准备数额内冲回

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B企业          5000

   贷: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5000

税法:跌价准备720012200-5000)应调增纳税所得

2000年应纳所得税额=600000+7200*33%+1000/1-15%*33%-15%=200587.76(元)

5)、短期投资对外转让

借:银行存款       878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B企业     7200

   贷:短期投资——股票(B企业)     72200

       投资收益——出售短期投资       22800

税法:股权转让所得=转让收入-计税成本-转让税费

                  =88000-73200-200=14600(元)

会计上的转让所得为22800元,由于这部分收益已包含在2001年会计利润总额之中,因此,应调减所得额=22800-14600=8200(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额=800000-8200*33%=261294(元)

注意两点:

1)、税收上确认股权转让所得与会计上的股权转让收益不同,主要体现在会计成本与计税成本不同

第一、短期股权投资计税成本的余额不扣除实际收到的分配股息,而会计成本则将持有期间收到的分配股息从成本中扣除

第二、如果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投资方从被投资方取得股票股利,税收上按股票面值作为股息性所得处理,并增加计税成本,而会计上只作备查登记,不增加投资成本(由于股数增加,单位成本减少);

第三、按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为投资而增加的借款费用应计入投资成本,但会计上则计入当期损益。

2)、股息性所得(持有收益)与投资转让所得(处置收益)税收待遇不同:股息性所得是投资方企业从被投资单位的税后利润(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中分配取得的,属于已征过企业所得税的税后利润(如果被投资单位免征企业所得税,按饶让原则,应视同税后所得),原则上应避免重复征收企业所得税,按现行政策规定,只对非因享受定期减免税优惠而从低税率地区分回的股息性所得,补缴差别税率部分的企业所得税。企业处置权益性投资的转让所得,应全额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之中。

长期债权投资业务成本法核算的分析

会计、税法对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差异

第一、            债券初始投资成本包含的相关费用,如果金额较大,可以于债券购入至到期的期间内在确认相关利息收入时摊销,计入损益。如果金额较小,也可以于购入时一次摊销,计入损益。这是基于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原则所作出的规定,税法中未作如此具体规定

第二、            会计制度规定,债券投资溢价或折价摊销方法即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税法同样未对摊销方法作具体规定

第三、            税法规定,到期兑付的国债利息免征所得税,应作调减应纳税所得处理。但从2001年起,国家决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逐步试行国债净价交易,自试行国债净价交易之日起,纳税人在付息日或买入国债后持有到期时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在付息日或持有国债到期之前交易取得的利息收入,按其成交后交割单列明的应计利息额免征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在申报国债利息收入免税事宜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国债净价交易成交后的交割单

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成本法核算的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对股权投资所得的确认时间与《通知》规定的时间基本相同。即,只要被投资方会计帐务中做利润分配处理,不论实际支付与否,投资方均应确认投资所得。长期股权投资的转让计税成本与会计成本也基本相同。

1、:A企业200011以银行存款购入C公司10%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实际投资成本110000元。C公司于200052宣告分派1999年度的现金股利。假设C公司200011股东权益合计为1200000元,其中股本为100000元,未分配利润为200000元;2000年实现的净利润为400000元;200151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A企业的会计处理为:

1)、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110000

   贷:银行存款                  110000

2)、200052宣告发放现今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1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10000

税法:当年应调增所得额

2、甲公司200041以货币出资25万元参股乙公司,占其股份的5%,并准备长期持有。200051,乙公司宣告分派上年现金股利20万元。2000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80万元,200131,乙公司宣告分派2000年度现金股利40万元,则甲公司的帐务处理如下:

200041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250000

     贷:银行存款                         250000

200051乙公司宣派上年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1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10000

[解析]

在该笔分录中,会计核算上对应收股利不视为投资收益,而是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税法确认实现投资持有收益1万元,并据以还原成税前所得,本例(略),同时投资的计税成本保持不变,仍为25万元

200131宣告发放上年现金股利时

甲公司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期末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至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600000-800000*9/12*5%-10000=-10000

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当期获得的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400000*5%--10000=30000

借:应收股利       20000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10000

   贷:投资收益——股利收入        30000

对此,税法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20000400000*5%)元,并仍保持投资成本不变。

假定上述乙公司于200131宣告分派2000年度现金股利700000元,则

冲减投资成本=[200000+700000-800000*9/12]-10000=5000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700000*5%-5000=30000

借:应收股利     3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5000

投资收益——股利收入                    30000

对此,税法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35000700000*5%)元,并仍保持投资成本不变。

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权益法核算的差异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差异很大。企业在申报纳税时,对投资所得、投资转让所得和投资转让成本的确定不能从会计帐户上直接引用数据,必须按照税收政策进行分析调整。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投资收益的确认时间和金额不同,投资转让成本的确定不同,税收上不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和股权投资差额等等。

1X企业200112H企业投出资产

                    单位:元

   

原始价值

累计折旧

公允价值

  

500000

150000

400000

  

450000

50000

420000

土地使用权

150000

150000

   

1100000

200000

970000

X企业的投资占H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70%,其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H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相等。2000H企业全年实际净利润550000元;20012月份宣告分派现金股利350000元;2001H企业全年净亏损210000元;2002H企业实现净利润850000元。2003年初,X企业将项股权对外转让 ,取得转让收入450000元。假设X企业2000年至2003年各年的税前会计利润均为1000000元。

1)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H企业(投资成本)  900000

累计折旧                           200000

    贷:固定资产                           950000

        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150000

税法:应调增所得税额=970000-1100000-200000=70000

2)、20001231,确认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H企业(损益调整)

                      385000550000*70%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3850000

税法:本年度按照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应调减所得额385000元。

3)、2000年末“长期股权投资——H企业”科目的帐面余额=900000+385000=1285000(元)

税法:应纳税所得额=帐面利润+调增项目金额-调减项目金额=1000000+70000-385000=685000(元)

应纳所得税额=685000*33%=226050(元)

4)、2001年宣告分派股利

借:应收股利——H企业  245000350000*70%

   贷:长期股权投资——H企业(损益调整)   245000

宣告分派股利后“长期股权投资——H企业”科目的帐面余额=1285000-245000=1040000(元)

H企业宣告分派时,X公司确认所得:245000/1-15%=288235.29(元)

由于企业所得税实行按年计征,会计上上年确定的投资收益已作调减所得税处理,本年的会计利润中并不包含此项收益,因此

税法:应调增所得额288235.29(元)

520011231

可减少“长期股权投资——H企业”帐面价值的金额为1040000元。(减记至零为限,未减记的长期股权投资2100000*70%-104000=430000在备查簿中登记)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损失    104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H企业(损益调整)  1040000

《通知》第二条第二款规定,被投资企业发生的经营亏损,由被投资企业按规定结转弥补;投资方企业不得调整减低其投资成本,也不得确认投资损失。根据此项规定,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被投资企业发生的亏损,在会计期末自动确认的投资损失,在申报纳税时要进行纳税调整。

税法:应调增纳税所得额  1040000

6)、20011231“长期股权投资——H企业”科目的帐面余额为零。

税法:X企业2001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帐面利润+调增项目金额-调减项目金额=1000000+288235.29+1040000=2328235.29(元)

应纳所得税额

=(1000000+1040000)*33%+245000/(1-15%)*(33%-15%)=673200+51882.35=725082.35()

(7)20021231

可恢复“长期股权投资——H企业”科目帐面价值=850000*70%-430000=165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H企业(损益调整)165000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165000

由于2002年的股利在下年度宣告发放,X企业应在下年度按照应享有的份额确认所得。本年度不确认所得,已计入投资收益科目的金额应予以调减。

税法:调减所得税额165000(元)

2002应纳税所得额=帐面利润+调增项目金额-调减项目金额=1000000-165000=835000

应纳税所得额=835000*33%=275550(元)

8)、2003年初,转让股权

借:银行存款      4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65000

    投资收益—股权转让收益        285000

税法:转让所得=转让收入-计税成本=450000-970000(已纳税的公允价值作为计税成本)=-520000(元)。

根据《通知》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而发生的股权投资损失,可以在税前扣除,但每一纳税年度扣除的股权投资损失,不得超过当年实现的股权投资收益和投资转让所得,超过的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扣除。由于本年度未发生股权投资收益和投资转让所得,因此,在税收上确认的转让损失520000元,本年度不得扣除,应在以后年度实现的股息性所得和投资转让所得中分年度扣除,直至扣完为止。

本年度会计上确认的收益为285000元,而在计算所得税时并不以此确定所得

2003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帐面利润+调增项目金额-调减项目金额=1000000-285000=715000

应纳所得税额=715000*33%=235950

2、甲公司200011以货币资金200万元以及房屋一幢投资于新设的乙公司,房屋的原值为110万元,已提折旧30万元,双方按评估商定的价值为100万元,乙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甲公司占30%

200011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2800000

    累计折旧                              300000

    贷:固定资产                               11000000

        银行存款                               2000000

[解析]

会计核算中按照投资和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规定,以放弃的非货币性资产帐面价值为基础确定,不产生交易损益。而税法一方面要对房屋按公允价值视同销售确认所得:100-110-30=20万元,并将其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另一方面对投资成本也按其公允价值100万元为基础,连同货币出资共为300万元。假定甲企业对该财产转让所得一次计税有困难,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并得到同意,将其在5个纳税年度内平均转入各期应纳税所得额,每年为4万元,则2000年应调增财产转让所得4万元。

由于甲公司在乙公司中享有30%的股权,即3001000*30%)万元。因此甲公司应记录股权投资差额-20280-3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2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200000

甲公司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

2000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00万元,则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300000100万元*30%

    贷:投资收益                               300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20000

   贷:投资收益                                  20000

此时,“长期股权投资”帐户的帐面价值为312万元,计税的投资成本仍为300万元

2001315,乙公司宣告分派50万元,则

借:应收股利     15000050万元*3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150000

此时,“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价值为297万元。而税法要将15万元作为应税投资收益,会计上不确认投资收益

2001年乙公司亏损60万元,当年末计提投资减值准备15万元,则

借:投资收益     18000060万元*3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180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20000

     贷:投资收益                               20000

借:投资收益               150000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150000

此时,“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价值266万元,计税投资成本仍为300万元。

2002111,甲公司将其在乙公司的股权转让给丙公司,价格290万元,款项收到,不考虑相关税费

借: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150000

    银行存款                 2900000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60000

                 ——乙公司(损益调整)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3000000

        投资收益                             240000

此时,会计上确认转让收益24万元,而按税法规定计算,不但没有收益,反而发生股权转让损失-10290-300)万元。

根据《通知》第二条第三款规定,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而发生的股权投资损失,可以在税前扣除,但每一纳税年度扣除的股权投资损失,不得超过当年实现的股权投资收益和投资转让所得,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扣除。

审批制度的差异

例:某企业20011231进行资产清查时盘亏资产20万元(含进项税额),经盘点小组分析系正常损耗,另发现毁损变质资产180万元,会计人员将上述财产损失计入了当年会计损益,在年末结帐前尚未得到企业权力机构的批准,2001年该企业会计报表显示有利润,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内,企业向税务机关申请税前扣除,但因对净损失金额难以确定等原因导致未或批准。20024月,企业确定可获得毁损资产赔偿50万元,董事会批准将净损失150万元计入损益;同年5月份,该资产损失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准予在税前扣除

12001年度结帐时,先对盘亏、毁损资产进行处理

借:管理费用      200000

    营业外支出    1800000

   贷:资产类科目     2000000

假设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

 借:递延税款            66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660000

2、假设企业2001年度该企业按税后利润的5%10%提取公益金及盈余公积,则20024月董事会批准后

借:其他应收款     5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0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65000500000*33%

   贷:递延税款               1650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35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350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0250335000*15%

    贷:盈余公积                        50250

320025月份在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后,应调减上期应纳税所得额,同时作抵退所得税款处理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495000

  贷:递延税款                            495000

企业应当对存货、固定资产等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实地盘点一次,对盘盈、盘亏、毁损的资产,应当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帐前处理完毕。如在期末结帐前尚未经批准的,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应按上述规定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应按差额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差错更正的差异分析

对于企业财会人员,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称之为会计差错,如果金额较大,使对外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则称之为重大会计差错。企业会计制度对重大与非重大规定了一个判断的标准,即通常某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及以上,则认为金额比例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规定,本期发现的会计差错,按以下原则处理:

1、         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

2、         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直接计入本期净损益,其他相关项目也应作为本期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

3、         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将前期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4、         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及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应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

5、         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

例:甲公司于20005月份发现,当年1月份购入的一项管理用低值易耗品,价值1500元,误计为固定资产,并已提折旧150元,该低值易耗品尚未领用

   [分析]

该差错属于“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应直接调整本期相关项目。

借:低值易耗品      1500

   贷:固定资产          1500

借:累计折旧         150

   贷:管理费用                150

例:甲公司于20005月份发现1999年购置的一台设备发生的安装费2000元,记入了“管理费用”帐户,由此产生少提折旧50元,假定该设备的折旧计入“制造费用”科目。另外,本月份还发现,上年从承租单位收到的一笔设备租金1800元(属于1999年度租金),误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的贷方。假定该公司租金收入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处理。

[分析]

由于该笔错误的金额相对于整个公司来说并不大,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因此,应按照“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对此类差错,不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只需直接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其中,属于影响损益的,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属于不影响损益的,应调整本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借:固定资产      2000

    贷:管理费用                   2000

借:制造费用                  50

   贷:累计折旧                    50

借:其他应付款                  18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800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5年。”税法对纳税人因工作失误而多缴或未缴、少缴税款,不因为其金额小,就可以直接作为本期事项处理而免于计算纳税人应得利息或应缴的滞纳金。在“国税发[2000]84号”文中规定:纳税人某一年度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推后申报扣除。由此可见,对于因工作失误导致的计税差错,税法中要求不分金额大小一律并入发生差错的前期所属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例:甲公司于20005月份发现,1999年对外销售了一批产品帐上借:银行存款        234000

   贷:其他应付款      234000

1999年底未作任何调整分录,销售成本也未作相应结转。该批产成品帐面成本为120000元。假定所得税按应付税款法计算,所得税税率为33%,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公益金,不考虑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解析]

由于该笔错误金额较大,应按照“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对于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在编制比较会计报表时,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各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视同该差错在产生的当期已经更正;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以前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

      1999年少计销售收入20万元,少计增值税销项税金3.4万元,多计存货12万元,少计利润8万元(20-12),少计所得税2.64万元(8*33%),少计净利润5.36万元(8-2.64),少提法定盈余公积0.536万元(5.36*10%),少提公益金0.268万元(5.36*5%)。

补计收入

借:其他应付款      234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34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0

补转成本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20000

    贷:产成品                                120000

调整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64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6400

将以前年度损益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36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3600

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04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5360

              ——公益金                2680

编制比较会计报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局部)

编制单位:甲公司    时间:20001231    单位:元

资产

年 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年 初 数

调整前

调增减

调整后

调整前

调增减

调整后

存货

150000

-120000

30000

其他应付款

350000

-234000

116000

 

 

 

 

应交税金

80000

60400

140400

 

 

 

 

盈余公积

70000

8040

78040

 

 

 

 

其中:公益金

20000

2680

22680

 

利润表(局部)

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0年度         单位:元

项目

                    

调整前

调增(减)

调整后

一、主营业务收入

3500000

200000

3700000

减:主营业务成本

1800000

120000

1920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70000

——

70000

二、主营业务利润

1630000

80000

1710000

…….

 

 

 

三、营业利润

1200000

80000

1710000

      ……..

 

 

 

四、利润总额

1250000

80000

1280000

    减:所得税

412500

26400

438900

五、净利润

837500

53600

891100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120000      

——

120000

六、可供分配利润

957500

53600

1011100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837500

5360

891100

     提取法定公益金

41875

2680

44555

七、可供分配的利润

831875

45560

877435

     减:应付普通股股利

621875

——

621875

八、未分配利润

210000

45560

255560

 

按照“重要性”原则,对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与非重大会计差错给予了不同的更正方法。而税收上则要求必须严格按税法规定办事,从不采用“重要性”原则。对于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涉及损益的,应当并入差错年度的所得额。

首先,由于企业所得税存在三档税率(18%27%33%),按照国税发(1994132号文件规定,税务部门查出以前年度的所得额,应按被查出年度的适用税率补征所得税。由此看来,对于查出的以前年度的涉及损益的差错,不管重大会计差错与非重大会计差错,一律并入差错年度的所得额。

其次,由于所得税减免政策的存在,也决定着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必须并入以前年度的所得额确定减免税。

再次,由于税法对亏损规定了五年期限限制,这就十分必要准确计算出各年的所得额(亏损额或盈利额)。对于差错期原认定为亏损的,应重新确定应由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额。对于差错期原为盈利的,需要对差错额计算补缴税款。与此同时,会计上已调整至发现期损益的金额,应作相应的调增或调减处理,即原更正差错的结果为增加发现期利润的,应调减发现期所得;原会计更正结果为减少发现期利润的,应调增发现期所得。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这样处理:当税务机关查出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凡因涉及损益而影响所得额的,会计上也应采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予以调整帐务,然后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金额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这种做法是将“不重要”的非重大会计差错,看作重大会计差错处理,以减少发现期所得额调整的工作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