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远程学习者个体需求的教学策略探究

 昵称132254 2011-03-02
基于远程学习者个体需求的教学策略探究/梁九义   中国远程教育   2011年第二期

摘 要】远程教学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和学习者学习需求基础上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要看技术条件和学科特点,更重要的是要看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本文在分析了远程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着力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基于学习者个体需求的教学策略。在宏观上提出了三种比较可行的教学策略,即资源性教学策略、非系统性教学策略和服务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 远程学习者;教学策略;个体需求

在传统学校教育中,教师备课首先要“备学生”,就是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适当的教学策略。对于远程教育而言,由于学习者本身的复杂性和师生的准分离状态,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更困难,学习者对教学策略选择的影响也更直接。本文根据这几年远程教育发展中教学策略常常与学习者学习实际不相符的状况,着力探讨面对不同的学习者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应如何实施远程教学的问题。

一、远程教育的学习者

   教育发展至今日,学习者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广泛确立和认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其他教学结构要素都要为学习者的学习而服务。在教学中一种好的教学策略不在于其有高深的理论基础、严密的逻辑结构或创新的方法,而在于最有利于学习者学习。所以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首先要建立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下面结合与学习者关系最密切的三个“关键词”,对远程学习者的特征进行讨论:

   1. 时代与学习者

教育作为上层建筑,无论其形式、内容,还是环境,都直接受时代的制约。学习者作为教育的主体,受时代特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学习者;反过来,学习者同样对时代起着影响与推动作用。今天的社会总体上看是一个多元化的、信息化的、功利至上的社会,是一个传统规则发生急剧裂变、传统道德与时代思潮严重冲突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强调自我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特征下,今天的远程学习者与上世纪80年代“激情”的学习者和90年代“彷徨”的学习者相比,更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身份的多元化。今天的远程教育与上个世纪相比更具开放性,更能体现远程教育大众化的特征。就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教育来看,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学习者身份主要是社会青年(无职业)和一部分在职城镇职工,而今天的学习者既有城镇职工又有乡村农民,既有职业者也有无职业者,而且遍布城乡、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身份各异的学习者共同构筑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型社会雏形。

(2)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各种思潮和文化“泛滥”,对人们的影响加剧,传统的、主流的价值观受到严峻挑战,人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了多元的价值取向,急功近利者有之、文凭至上者有之、突显个人主义者有之,当然更多的学习者重视自己个体发展与社会责任的结合、重视和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价值观、重视理想与现实的合理对接。

(3)学习需求的多元化。社会转型时期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它是主体的一种追求学业成就的倾向,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1]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者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呈现多元化特征,特别是在社会转型和经济波动对人们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的背景下,一职终身制被打破,人们已经把学习作为满足各种需求的“门票”和“跳板”,学习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网络与学习者

信息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网络化。无论是现代化的大都市还是边远山村、无论是厂矿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网络无不连载着每一个个体和群体,虽然也存在着网络的密与疏。现代远程教育从某种角度讲,就是以网络为基础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缩小了整个教育结构,把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和教育的技术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所以,今天的学习者是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网络已经成为学习者的“教师”、“书本”和学习的主要手段。网络环境下的远程学习者表现出了与以往学习者不同的特征:

(1)对网络的依赖感增强,特别是对计算机网络有了一定程度的痴迷;

(2)对学习资源的选择多样化,选择能力增强;

(3)学习手段多样化,但更偏重于具有网络虚拟社区性质的学习平台;

(4)学习行为的时空感淡化。

   3. 教育与学习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价值观都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育的价值由过去片面强调促进社会发展的宏观取向,逐渐转变为更关注人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新技术、新理论影射下的现代教育使学习者具有了新的文化特征。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学习者的学习性特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大多数人已经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是彰显生命价值的重要表现形式,伴随着生命的始终。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并不单纯是功利性的,更多的应该是文化的和生态的。学习者的这种学习性特征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教育服务功能方面,要求更具持续性、个性化和人性关怀,而远程教育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从3R素养走向3T素养。[2]传统教育主要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读、写、算的能力,而现代教育则把技术应用、团队协作、迁移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目标。新技术革命使生产更具社会化,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都离不开团队协作、技术应用、角色和能力的转换以及跳跃性发展。因而在现代教育中学习者更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3)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现代学校教育,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干预,而远程教育汲取建构主义哲学的营养,把学习者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放大,鼓励并引导学习者以开放的精神去学习且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在这种教育理论的影响下,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更具个性化和多元化。
二、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根据远程学习者的特点及时代赋予他们的新的文化特质,分析他们对远程教育的需求,主要有三点:

   1. 以生存为目的的学习需求

谋求生存是人和其他动物所共有的,人类总是在与自然斗争、适应和调和中不断进步和发展。生存需求的根本是物质需求,主要依靠生产劳动而获得,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需求从简单的吃穿住行变得更为复杂。特别是社会的工业化、知识化,以及人口膨胀、竞争加剧,对人类的生存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原始的生产劳动方式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在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进一步提高自己工作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以及应对各种挑战和竞争的能力。这就要求社会成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远程教育以满足人们个体学习需求为根本目标,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提高传播效能,丰富学习资源,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高质量的精神家园。因此,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中,对生存的追求是显而易见的。

   2. 以发展为目的的学习需求

人的发展始终贯穿于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对人自身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人的发展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其原动力来源于社会和教育向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以及受教育者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3]学校教育为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构建了最基本的知识结构,但面对人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复杂多变的社会活动,人必须要接受终身教育,即民谚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因此,远程教育作为终身教育最主要、最方便个体学习的教育形式,成为成人接受学校后教育的必然选择。远程教育的学习者无论是学习前还是学习过程中,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结果的选择和确定上,都把是否有利于个体自身发展作为基本要求。

   3. 以生活为目的的学习需求

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还有精神需要。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说:“生活即教育”,这都说明教育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教育或者学习完全功利化,而忽视了教育本身的生活性及给教育主体带来的精神愉悦性。远程教育在教育资源方面比以往任何教育都丰富、都更具个性化,在传播形式上充分使用现代新技术,因而更多样、更快捷,在教育受众面上更广,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方便、形式多样的精神食粮,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面对不同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探究

   近几年在远程教育中,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形成了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系统结构设计理论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导结合”宏观教学模式。[4]在此基础上,当前需要重点探讨的是,面对不同特征和学习需求的学习者,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使教师的“导”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根据远程教育的特征和瑞奇鲁斯(C.M.Reigeluth)对教学策略的分类,[5]可把教学策略分为资源性教学策略、非系统化教学策略和服务性教学策略。

   1. 资源性教学策略

所谓资源性教学策略是指在远程教育中充分利用媒体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策略和方式。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教学资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组成教育活动的要素之一,但专门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却只有在远程教育中才能成立。远程教育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教育机构提供教学硬件、教学软件和教学服务,以保证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有效实现。很显然资源性教学策略是把教学资源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教学机构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是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和有效传播,以实现教学资源在学习者学习中作用的充分发挥。根据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成员对学习的需求态势,资源性教学策略重点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1)内容的广泛性与可选择性。资源性教学策略突出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教学的起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阶段就要考虑教学资源受众人群的需要。面对远程学习者众多个体需求的复杂性,教学资源必须具有广泛性和可选择性,这是远程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关键所在。我们今天在教学资源开发方面做到了两点,一是教育机构针对所开设专业开发与建设资源;二是以企业员工培训为目标的单一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这两点做得比较好,但距离学习型社会建设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显然还远远不够。

(2)形式的多样性与便捷性。我国的学习者受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文化差异较大、信息传播条件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方式和学习媒体选择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为了满足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就必须做到教学资源形式的多样性和资源利用的便捷性,这就要求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和传播要立足于学习者,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而不是立足于教学机构、教师或教育资源开发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好学习者学习环境的调查与研究工作。

(3)指向的群体性与行业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与组织、团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同时任何组织与群体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巩固自己的地位进而得到发展,对员工素质的提升和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所以今天的学习者明显具有群体性和行业性特征,这就要求资源性教学策略的实施,要特别重视资源指向的群体性和行业性,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

2. 非系统化教学策略

所谓非系统化教学策略就是指打破传统教育中专业、课程设置的固定性和教学模式稳定僵化的形式,以学习者个体学习需要为出发点,灵活服务于学习者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成人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课程系统,从高等教育专业建设来讲这是必然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学习者适应社会需求以及学习者职业生涯的不稳定状态来看,很显然这种专业课程的稳定性极大地束缚了学习者的发展,无法满足学习者的个体需求。故此,非系统化教学策略更有利于学习者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1)专业课程构成的非系统化。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课程的构成应以应用性为基本专业目标指向,而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性专业知识指向。简单讲,就是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构成要体现应用性,而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构成则体现基础性。这是由两类学习者不同的文化及年龄特征决定的,也是由两类教育的不同培养目标所决定的。现阶段,我国远程高等教育主要属于职内教育,教育的主体是在职成人,这就要求专业课程构成的目标指向以应用性为主。任何专业在学科构成上都自成系统,一般都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构成,要实现成人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打破专业学科构成的系统性。如何做到专业课程构成的非系统化?笔者以为重点是真正落实远程高等教育学分制。如中央电大所开本科专业,除公共课程外,一般都开设30门以上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10门左右的选修课,而毕业最低学分为72分,这就给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提供了较大空间。有时虽然淡化了专业属性,但对于学习者而言,却是最实用的。

(2)教学目标的非同一化设置。教学目标是指对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和设想。其功能一般有三种: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标准功能。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育对象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由于传统教育普遍采用集体授课制,所以教学目标一般是固定的、同一的,其设定完全受制于学科,教育对象对教学目标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远程教育由于打破了时空对教学活动的限制,极大提高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程度,个别化自主学习成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这为教学目标的非系统化设置提供了条件。在远程教育中,教学目标的实际内涵由过去的以教的目标为主转变为以学习者学的目标为主,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主体不再单纯是教师或学校教务处,而是以学习者为主。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结合学科特点、专业培养目标来自主制定学习目标。故而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习者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以避免因受同一教学目标影响而降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3)灵活的学习评价。评价策略是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导向作用。关于教学评价的改革虽然在基础教育中得到了极大推进,但在成人教育中还没有真正“伤筋动骨”。远程教育的教学评价由于受培养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主体本身特征的影响,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评价有着本质的区别。应该在开放的前提下确定评价目标、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从评价目标看,远程教育教学评价重在评价学习者通过学习在学习能力——学习技术与理解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进步程度。从评价方式看,应注重实践性评价和研究性评价,即通过考察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过程或对其某课题(问题)研究成果的鉴定,评价其学习成果。从评价主体看,应提倡多元主体,如学习者的单位、老师、学科专家等,都可以成为评价者。总之,在远程教育教学评价中要尽量避免单一的评价形式。
3. 服务性教学策略

从某种意义上讲,远程教育是基于服务的一种教育形式,也就是说服务性是远程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在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中,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是其核心。教学支持服务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就形成比较直观的服务性教学策略。常见的服务性教学策略主要有两种:

(1)网络服务教学策略。这是远程教育最基本的教学策略。远程教学活动的实施,在信息社会里是以网络环境为基本前提的,从学习入口到出口,教学信息的传播和教学过程的推进都是以卫星网络(天网)和计算机网络(地网)为载体和动能的。整个教学系统运转的质量和速度如何,则取决于网络服务质量水平。关于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比较多,这里就不再赘述。

(2)管理服务教学策略。管理服务就是人们常说的“天网、地网、人网”中的“人网”服务行为。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传播系统都离不开人的主体作用,如何发挥好人的服务行为功能是管理服务教学策略的关键。远程教育的教学结构,虽然和传统教育的教学结构一样,都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媒体四要素构成,但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在内涵上发生了根本变化。笔者曾对远程教育教师角色分配进行过详细论述,[6]认为在远程教育教学系统的不同阶段或不同节点,教师的角色不同、功能任务不同,核心是当教学资源不再以教师为主要存储器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功能更多的是管理和服务。
四、结语

我国远程教育经过30年(注:一般把1979年电大成立看作是我国远程教育的真正起点)的发展,在教学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相对稳定的有创新意义的成就,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远程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毕竟非常短,还有很多影响远程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选择与设计基于个性化需求的教学策略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对远程教育教学策略的探讨还基本停留在宏观层面,今后还将结合具体学科做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教学系统的研究归根结底是要把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具体学科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陈按福. 中学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3.

[2] 南国农. 信息化教育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3] 靳希斌. 教育学[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75.

[4] 郝丹等. 着眼终身教育,构建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葛道凯[J]. 中国远程教育,2007,(3).

[5] 何克抗,李文光. 教育技术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7.

[6] 梁九义. 对远程教育教师结构及角色定位的宏观思考[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作者简介:梁九义,副教授,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定西分校(743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