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日相同的缘分

 昵称607256 2011-03-12

主题研修成果(教育叙事故事)

生日相同的缘分

我执教的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把《生日相同的概率》安排在九年级上册继布丰投针实验之后,学生对运用实验的方法求复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已有了亲身体验,本节进一步通过试验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科书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生日问题,该问题的理论概率大约等于0.97,这一结论可能有违学生的常识,因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时生日数据随手可得,因而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此外,该问题也便于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的教学。当然,该问题的概率较大,正说明了一些看似巧合的现象实则极为平凡,这也有助于破除迷信,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生日相同的概率》这一节课时,我在导入新课时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师:我们能在一起共同度过九年级的生活是一种缘分。(我特意强调了缘分两个字)

生:缘分都是骗人的!

师:哦,那么你们是不相信了!

生:你解释给我们听听。

师:好,我证明给你们看:我们班有四十五个学生,我不知道每个学生的生日,但我能肯定,我们班一定有两个学生的生日相同。(其实我也在冒险,尽管概率很大,但不是百分之百)

生:(露出惊奇的的表情)

师:一月份生日的同学请起立,说说各自的生日;二月份生日的同学……

五月份生日的同学……

生:(开始议论)

师:六月份生日的同学……,

生:我是八月十九,我也是八月十九……

师:想不想知道,我为什么敢这样说,这样说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生:想!

至此,我的目的已经达到,已经把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的课上的异常轻松,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也比较高,本节课的效果也非常理想。

要上好一节课,课前的备课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引入新课这一环节,吸引住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想方设法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探索,教师做好引导就可以了。

 

 

《生日相同的概率》教学设计

 

                                                 邯郸市鸡泽县实验中学    冯菊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实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能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3、 能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等进行模拟试验,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4、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估计复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难点:估计复杂随机事件发生概率的探索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新课

师:我们能在一起共同度过九年级的生活是一种缘分。(我特意强调了缘分两个字)

生:缘分都是骗人的!

师:哦,那么你们是不相信了!

生:你解释给我们听听。

师:好,我证明给你们看:我们班有四十五个学生,我不知道每个学生的生日,但我能肯定,我们班一定有两个学生的生日相同。(其实我也在冒险,尽管概率很大,但不是百分之百)

生:(露出惊奇的的表情)

师:一月份生日的同学请起立,说说各自的生日;二月份生日的同学……

五月份生日的同学……

生:(开始议论)

师:六月份生日的同学……,

生:我是八月十九,我也是八月十九……

师:想不想知道,我为什么敢这样说,这样说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生:想!

至此,我的目的已经达到,已经把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的课上的异常轻松,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也比较高,本节课的效果也非常理想。

那么,在几个人中,有2个人生日相同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即几个人中,有2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多少呢?故事中情境是一种必然还是一种偶然呢?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研究一个历史上很有名的趣味性问题:生日相同的概率。

(二)新课探究

环节一、教师提出问题

1400个同学中,一定有2个同学的生日相同(可以不同年)吗?

2300个同学中一定有2个同学的生日相同吗?

3想一想:如果我们班50个同学中有2个同学的生日相同,那么能说明50个同学中有2个同学生日相同的概率是1吗?如果我们班没有2个同学生日相同,那么能说明其相应的概率是0吗?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

学生利用抽屉原理可以很容易发现问题1的回答是肯定的,有了问题1的思路,随后让学生思考问题2,学生就不难得出问题2的答案是“不能保证”,通过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在问题1、问题2的基础上再追加这样一个问题,势必与学生的认识产生较大的反差,极大地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概率的理解。

环节二、组织学生活动

活动一、组织学生们拿出课前统计的全班50个同学的生日,看看有没有2个同学生日相同的?

学生活动:发现有2个同学的生日竟然一样。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自主收集、统计数据,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在自主操作中发现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下一步进行的探究活动顺利展开。

活动二、做一做:每个同学课外调查10个人的生日,从全班的调查结果中随机选取50个被调查人,看看他们中有没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将全班同学的调查数据集中起来,设计一个方案,估计50个人中有2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方案,设计统计图表进行统计,教师加强指导,收集数据为了节约时间,可以对生日的表示方式简化,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整理、收集数据,以保证时间的充分利用,最后通过计算估计出50个人中有2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在活动和分析的基础上,激励学生提出更好的活动方案,例如,可发动大家随机的写出1365之间的某一个自然数代表生日进行实验;让同学们分工合作制作365个依次写有1365自然数的卡片,放入纸箱,然后随机抽取1张,记下号码放回去;再随机抽取1张,记下号码,放回去;再从中抽取,一张……直至抽取第50张。记下号码为一次试验。重复多次实验,即可估计出50个人中有2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实际上这就是模拟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收集数据,进行试验,统计结果等过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合作交流的经验,同时对本节问题有比较直观的感知。学生直接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

环节三、强化训练

指导学生完成P189 随堂练习1

设计意图:本问题与生日问题类似,借助学生课外调查的数据再次进行有关问题的概率估算。同时该问题仅涉及12个生肖,便于下一课时借助计算器进行模拟,借以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环节四、反馈引例

设计意图:区别“生日相同的概率”这一事件中的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加深学生对生日概率问题的理解。

环节五、拓展延伸

下面是一张说明“几个人中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大小表,你看了一定会很吃惊吧!(出示幻灯片)

n

P

n

P

n

P

20

0.4114

34

0.7953

48

0.9606

21

0.4437

35

0.8144

49

0.9658

22

0.4757

36

0.8322

50

0.9704

23

0.5073

37

0.8487

51

0.9744

24

0.5383

38

0.8641

52

0.9780

25

0.5687

39

0.8781

53

0.9811

26

0.5982

40

0.8912

54

0.9839

27

0.6269

41

0.9032

55

0.9863

28

0.6545

42

0.9140

56

0.9883

29

0.6810

43

0.9239

57

0.9901

30

0.7305

44

0.9329

58

0.9917

31

0.7305

45

0.9410

59

0.9930

32

0.7533

46

0.9483

60

0.9941

33

0.7750

47

0.9548

 

 

三、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谈收获和体会。

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并敢于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困惑,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思索走出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数学学习延伸到课外。

四、教学设计反思

1、让学生体验“做数学”、“说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学生自始自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通过整堂课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为了尽可能使试验所得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且用频率去估计理论概率,使这种估计尽可能精确,就需要尽可能多地增加调查对象,而这样做即费时又费力,于是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用模拟试验代替实际调查,用计算器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模拟试验。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得到提高。而不是单纯的将问题的结论告诉学生。在备课时,更应思考的是学生怎么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更会学,身为教师的我应该做些什么?使自己从一个讲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