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定穴的分类及意义 ~~~

 姬三里 2011-03-13

特定穴的分类及意义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包括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邻穴、八脉交公穴、下合穴;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部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下面将选择其有重要意义的进行简单介绍:
  一、五输穴
  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腧穴,分别各为井、荥、输、经、合,并称为“五输”。五输穴是一组具有重大意义、作用大、疗效高、主治规律性强及运用范围广泛特点的腧穴,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以四肚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是有具体含义的,经气是发于五输,并如水流自源而出,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状况。也就是说,“井”穴多位于手足上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荣”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尚未成大流,是终气所出的部位;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的部位;“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宽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的部位;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的部位。
  五输穴这种经气浅深出入的特点,尚有用自然界万物的生长规律来进行比喻的。如将“井”穴喻为春天,东方是经气初出和萌发的部位。
  同时,为了在五行生克之中的方便应用,五输穴一般和五行相互配合起来,凡属于阴经井穴下皆加一木字,阳经井穴下均加一金字,并以此类推出现:“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这种按相生规律依次排列的,制中有生、刚柔相济的关系,是符合阴阳交泰和阴阳互根的道理的。现将十二经的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规律分别排列:于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手厥阴心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便、曲泽;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诸、支沟、天井;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后溪、足三里;足少阳胆经: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足太阳膀胱经: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五输穴的主治作用由于五输穴在部位的依次分布和脉气流注的深浅上体现着明显的规律也就有共同的规律可循。在《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垂节疼,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从而在治疗疾病的方面,有了大的准则:
  1.井穴主治肝之疾患:“井主心下满”是指心窝部痞满,郁闷而言。肝属于木而主疏泄,如果疏泄不利,则肝气横逆可见“心下满”,如胸胁胀满、郁郁不乐、多疑善虑、急躁易怒、小儿惊风、乳蛾、癫狂、头痛头胀、呃逆、嗳气,这些都可以取用井穴,以疏肝理气。
  2.荥主治心之疾患:“荥主身热”。心属火,“身热”为心火亢盛的主要病症之一。心与小肠相互表里,其他由此而引起的病症,如热伤神明,则心烦、心悸、失眠及神昏谵语、狂躁不宁等;热伤津液,则口燥舌干;热移小肠,则小便短黄;热伤面络,则吐血衄血;热毒过盛,则舌红,脉数等,均可取荥穴以清心安神,泄热凉血。
  3.输穴主治脾之疾患:“输主体重节痛”。脾属土,“体重节痛”是脾失健运,水湿阻滞为患。脾与胃相表里,其他由此而产生的病症,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恶心,肢体浮肿,大便溏稀,就可以健脾和胃,运化水湿。
  4.经穴主治肺之疾患:“经主喘咳寒热”;肺属金,与大肠相表里。“喘咳寒热”,为邪袭肺王,肺失宣降所致。其他与此有关的病症,如咽干咽喉痒,声音嘶哑,鼻塞不通,气喘少气,小溲不利,大便失调,脉浮,则可以用经穴,以宣肺解表,止咳降气。
  5.合穴主治肾之疾患:“合主逆气而泄”,肾属水,与膀胱为表里。“逆气”,是指气机上逆的病症,如肾不纳气之上气喘咳等;泄指二阴病变,如遗尿、遗精,大便失调等,均属肾气虚衰,真元亏损而引起的病症,阳痿,可取用合穴以补肾育阳。又因为“逆气而泄”的病症不仅与肾,而且与胃有关。合穴主治肾脏疾患,也可以治疗胃的疾患。
  五输穴在应用于治病中,有辨证运用,是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以循环取穴为原则,以手太阴肺经说明:
  1.症候表现
  1)外经病症:主要是胸部疼痛、外感咳嗽咽喉痛、肩背痛而发冷,或发热汗出、桡侧臂痛、手掌发热等经脉分布处的病变。
  2)内脏病症,主要是内伤咳嗽、气喘少气、咳血、肺部胀满、心烦、小便不利、尿色改变、大便溏泄等。
  2.辩证选穴
  1)本经外经病实证,治取荥穴鱼际;虚证治取输穴太渊。
  2)本经内脏病症治取经穴经渠。
  在上述病症中,伴有心下满,或虽不伴有心下满,但寓有肝脏病机参与者,加取井穴少商;身热或虽不伴有身热,但寓有心脏病机参与者,加取荥穴鱼际;体重节痛.或虽不伴有体重节痛,但寓有脾脏病机参与者,加取输穴太渊;逆气而泄,或虽不伴有逆气而泄,但寓有肾脏病机参与者,加取合穴尺泽。其余十一经也是同理。总之,通过先定其经,次选其穴,后行补泻的次序,初步形成一种“专病、专经、专穴”的诊治方法,拟定一种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十二经五输穴辨症运用程序。这种诊治方法的特点,是抱“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与五输穴所具有的特定作用结合起来以经脉病症纵向定经,以五输的主治横向定位,扩大了五输穴的治疗范围,所以进行比较规范和比较灵活的辨证治疗。从而对五输穴的应用和疗效的提高有所裨益。
  五输穴的补母泻子法:五输穴补母泻子法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五输穴五行配属中的生克规律,按“生我”、“我生”的关系,制定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补泻法则,在临床中有广泛应用。五行生克关系如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输穴的生克规律有两种,一既是本经病症以本经五输穴的五行属性进行补泻的方法。例如,肺属金肺虚之症,则取本经之母,输土穴太渊补之(土为金母);肺实之症,则取本经之子,合水穴尺泽泻之(水为金之子),余可类推。另一是异经补泻法,本经病症以它经五输穴的五行属性进行补泻的方法。仍以肺之虚实为例:肺虚之症,除本经补泻外,倘可取其母经母穴,那脾经之输土穴太白补之(土为金之母),肺实之症,则泻其子经子穴,即肾经合水穴阴谷泻之(水为金之子)。余可类推。刺井以泻荥,补井当补合;这是五输穴子母补泻的又一种用法,推其原意,井穴均在四肢末端。因为井为木,荥为火,荥为井之子,故在需要用井穴行泻法时,可用荥穴代之,作了进一步说明:“井为木,是火之母;荥为火,是木之子。故肝木实泻其荥,肝木气虑不足,补其合。泻之复不能补,古言不可以补也”。故为临床需要泻井时可泻其荥穴,需要补井时则补其合穴,五输穴结合四季五脏,古人根据“天人合一”的观点,将五输穴气血流注特点,结合四时气候变化时五脏生理功能的影响而加以运用,并以此作为分类治疗的准则。
  二、下合穴
  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它是根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合治内府”的理论提出来的,即“胃合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于委阳,膀胱合于委中央,胆合于阳陵泉”。因大肠、小肠、三焦三经在上肢原有合穴,而以上六穴泉都在下肢为了区别,故以“下合穴”命名。
  六腑的下合穴,除了足三阳经的胃、胆、膀胱三腑与本经五输穴中的合穴相等外,其手三阳经均与本经五输穴中的合穴有所不同。大小肠的下合穴上巨虚、下巨虚分别排列在胃经合穴足三里之下,三焦经的下合穴委阳则位于膀胱经合穴委中之上,手三阳经下合穴的这种分布和排列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因为大肠、小肠的下合穴皆布列于胃经,三焦手少阳经,为中渎之府,水道所出,而膀胱为洲都之官,主藏津液。二者均参与水液的调节,所以三焦与膀胱的关系尤为密切,便将三焦的下合穴列在膀胱经之上。
  由于手足六阳经脉的经气是以六腑的下合穴处别入于内而分属六腑的,故六腑本身的疾患,可取六腑各自所属的下合穴进行治疗,其具体内容如下:
  1.足三里:治腹痛以中脘穴为中心,上至巨阙,下至下脘,两旁至胃经内侧,称之为胃区。
  2.阳陵泉:治腹痛范围以胁和肋下为主,内至胃经内侧的不容穴至太乙穴,外至季肋,下至带脉,称之为胆区。
  3.上巨虚:治腹痛以六枢穴为主,上至滑内门,下至水道,离正中线一寸左右,称之为大肠区。
  4.下巨虚:治腹痛范围以脐部为中心。上至水分,下至关元,两侧距离正中线一寸左右称之为小肠区。
  5.委中:治少腹痛以膀胱区中极、曲骨为主,其痛的性质是膀胱病引起的,若由别的器官,如盆腔附件、睾丸、精索等引起的少腹痛应取三阴交为主穴。
  6.委阳:为三焦的下合穴。三焦者,上焦气会膻中,中焦气会中脘,下焦气会关元,其募石门,分布较广,所以临床上常用委阳治疗腹痛是以痛无定处,窜行无常者为有效。
  三、原穴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重要经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又名“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义。原气,又称元气,真元,真气之气。“原气”禀受于先天,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发源于肾间命门,藏于脐下丹田,但又必须依赖后天之精气的不断滋养,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它通过三焦通达全身,所有的脏腑经络必须要得到原气,才能发挥各自的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脏腑经络之气的产生也要根于原气的滋养温煦。因此,原气的充沛是脏腑经络功能旺盛的前提,是身体健康少病的原因。反之,如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损伤原气,或久病而后天失于濡养,则体弱多病。
  在治疗方面,凡是脏腑疾病,都可以取相应的原穴来治疗。如咳嗽,气喘可取肺经的原穴太渊;肠鸣,泄泻可取脾经原穴太白。在具体的应用上,可与某些特定穴配合使用,其方法如下:
  1.脏腑原穴相配:为五脏原穴与六腑原穴上下的配穴法。适用于内脏有病而症状主要反映在体表器官的病变。从部位上讲,内为阴,外为阳。阴经经穴主治偏重内脏疾患,阳经经穴主治偏重于体表器官疾患,在内脏有病主要反映在体表器官的情况下,取阴经原穴的同时需要配以阳经原穴以增强疗效。其配穴原则是:少阴配少阳,太阴配太阳,厥阴配阳明。取上下肢相应,是阴阳经同气相求之意。
  2.原络相配,可分为表里原络相配及同经原络相配,是取同一上肢或同一下肢的原络相配的方法,表里经原络相配,适用于某些经有病,兼有表经或里经的病症;具体方法是:某经的病症,先取该经的原穴为主,再配用有关表里经的络穴为辅,原为主,络为客,故又称之为主客原络配穴法。如手太阴肺经发病,出现咳喘,气急,兼见腹胀,肠鸣,大便失调等手阳明大肠经病候,可取肺经原穴太渊为主,辅以大肠经络穴偏历为客。
  3.原俞相配:即分别将本脏腑的原穴与相应的背俞穴相配。这是取原穴与俞穴在主治上存在的共性,以相互协同增强疗效的一种配法对阴性病证(包括里证、虚证、寒证)较为适宜。如取肺的背俞穴与肺经的原穴太渊治疗气虚喘咳等。
  4.原合相配:可分为表里经原合相配,同经或异经原合相配等多种形式。表里经原合相配,通常是取阴经(里)原穴配以阳经(表)的合穴或下合穴。如脾胃失和所致的恶心、呕吐、腹胀,可取脾经原穴太白,配胃经合穴足三里以健脾和胃,升清降浊。此为表里双治之法。而同经原合相配如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各配穴曲池,为双调气血,清理上焦,善治头目疼痛、牙龈肿痛。总之,原穴的配伍很灵活,其主治范围十分广泛。
  四、络穴
  络脉在由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其中十二经脉各有一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之络穴鸠尾,督脉之络穴之长强,脾之大络大包穴,共有十五穴,故称之为“十五络穴”。十二经的络穴如下:肺经的列缺,心经的通里,心包经的内关,大肠经的偏历,小肠经的支正,三焦经的外关,胃经的丰隆,膀胱的飞扬,胆经的光明,脾经的公孙,肾经的大钟,肝经的蠡沟。络脉的主要功能是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两经的联系。络脉虽然也进入胸腹里面联系内脏,但没有固定的络属联系,它着重沟通分布于肢体的表经和里经。阴阳经的络脉相互交通连接,故有“一络通两经”之说,所以,络穴不仅能够治本经病,也能治疗表里之经的病症。
  五、郄穴
  十二经各有一个郄穴,分别布于各自经脉上,奇经八脉中的阴阳 脉以及阴阳维脉也各有一个郄穴,共有十六个郄穴,除胃经的郄穴在膝上以外,其余各穴均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
  一般认为郄穴是各经经气所深聚部位的腧穴,也有的认为是经脉气血曲折汇聚的孔隙。在临床上,名称如下:肺经的孔最,心经的阴郄,心包经的郄门,脾经的地机,肾经的水泉,肝经的中都,阴维和筑宾,阴峋的交信,大肠经的温溜,小肠经的养老,三焦经的会宗,胃经的梁丘,胆经的外丘,膀胱经金门,阳维阳交,阳峋的跗阳。在治疗的时候,认为阴经郄穴多治疗血症,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
  六、俞募穴
  俞募穴是俞穴和募穴的总称。俞穴均位于背腰部,故又称背俞穴;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故又称腹募穴。
  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分别冠以脏腑之名,共十二穴,募穴的分布,有的在本经,有的在他经,其名称以俞募顺序如下:肺经的肺俞,中府,心经的心俞,巨阙,心包的阙阴俞,膻中,脾经的脾俞,章门,肾经的肾俞,京门,肝经的肝俞,期门,大肠经的大肠俞,天枢,小肠经的小肠俞,关元,三焦经的三焦俞,石门,胃经的胃俞,中脘,膀胱经的膀胱俞,中极,胆经的胆俞,日月。
  俞募穴均为脏腑经脉之气所输注、结聚的部位。皆可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但二者的主治作用又各具特点。在《发挥》中有:“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经气可以由阳行阴,由阴行阳,阴阳互通,腹背前后相应,从而达到阴阳相对平衡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当机体发生病变,内脏或阴经的病邪常可由阴而出阳分的募穴。同样,内腑或阴经的病邪,亦可由阳而入阴分的募穴。同时还有“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阴证,实合有脏病、寒证,虚证之义;阳证,则含有腑证、热证、实证之上义。在临床上,背俞穴偏于主治阴性病症,腹募穴偏于主治阳性病症。当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相应的俞、募穴上可以表现出某些异常的变化,如皮肤变色,凹陷,突起,按压有结节、条索状,半球状的异物。在治疗之上,俞募穴不仅对脏腑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对各脏腑络属的器官及皮肉筋骨病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肝俞,为肝脏之气直接输注之处,有疏肝养血之功,主治肝脏病变,因肝“开窍于目”,故取肝俞可以养肝明目,又因“肝在体为筋”,还可以治筋脉挛急病。
  1.俞募相配:又称腹背配穴。募穴在胸腹,与背俞相对,二者一前二后,一阴一阳,相互协同,对治疗脏腑病症疗效颇著,在临床中应用得十分广泛,尤其是症状比较错综复杂的患者。
  2.募合、俞原配合:即分别将本脏腑的募合穴相配,背俞穴与原穴相配?属于远近配穴法。由于募穴主治偏重阴性病症(包括腑病、实证、热证),背俞穴主治偏重于阴性病症 (包括脏证,虚证,寒证);合穴主治内腑,偏于通降;原穴主治内脏偏于扶正祛邪,故募穴与合穴相配对于治疗腑证,实证,热证效果较好,而俞穴与原穴相配则对脏证,虚证,寒证较为适宜。此外,临床取用俞、募穴时,还可视不同病情,根据经络理论结合各种配穴方法,灵活加以运用。
  七、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
  1.腑会中脘:祖国医学认为,胃属土,为六腑之大源,“六腑之大源”,说明胃在六腑中居首要地位。中脘又为胃之募穴,当胃之部。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完谷不化,黄疸等各种腑病,尤为治疗胃与大小肠病症的主穴。
  2.脏会章门:章门为脾之募,为脾之精气结聚之处。由于“五脏禀于脾”,脾为后天之本,为精、气、血、津液化生之源,故睥在五脏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是“盛则可盛”。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完谷不化胁痛、痞块、溺多白浊等各种脏病,尤以主治肝、脾疾患为重点。
  3.筋会阳陵泉:膝为众筋会聚之所。《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故又有“肝合筋”,肝为脏属阴,肝与胆相表里,胆为腑属阳,胆为阳木,主春天少阳生发之气,俗称“一年之计在于春”,阳陵泉,又为足少阳合穴,主治下肢痿痹、麻木、膝伸不得屈,胁肋痛,口苦,主要有疏筋络,利关节,清肝胆之功。
  4.髓会绝骨:肾主藏精,而精能生髓,髓居于骨中,骨赖髓以充养,髓有骨髓和脊髓之分,脊髓上通于脑,脑为髓聚而成,所以,又称脑为“髓海”。这就上有髓海,下有髓会绝骨主治中风,手足不遂,膝痛,胸胁胀等病症。因脑为髓之海,故髓会绝骨为治疗脑病的主穴,有补肾健脑之功,多用于中风、半身不遂,还可防止复中。
  5.骨会大杼:大杼穴是膀胱经穴位,大杼穴与骨的关系,首先体现在所处的部位上。因脊椎骨两侧有横突隆出,形似织杼,故名大杼。其次,大杼穴为多条经脉相会处,而这些经脉均与肾有特殊关系,在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大杼主治肩胛骨痛、颈项强痛不可俯仰。
  6.血会膈俞:血液的正常循行,是各个内脏共同作用的结果。心主血脉,心气是推动血液循行的基本动力;肺朝百脉,循行于周身的血脉,均要汇聚于肺,通过肺的作用,血液才能布散全身。除心肺的作用外,血液的循行,还有赖于脾气的流摄,和肝藏血、主疏泄的功能的调节。因而其中任何一个脏器的功能失调,都可能引起血行失常的病变。心、肺、脾、肝四脏在经脉循行上均与膈膜直接相连,而膈俞的主要作用就是对膈膜产生。所以,是治疗血病的总穴,具有和血理血之功,兼治心、肺、肝、脾、胃等有关的病症,近来用本穴配以脾俞、郄门、血海等穴治疗贫血,有一定疗效。
  7.脉会太渊,太渊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当寸口部,因
有肺朝百脉之说,所以当太渊定为脉会,主治胸痹、心痛、脉涩、喘息咳逆等心、肺二脏有关的疾病。因心主血脉、肺朝百脉,故本穴多用于脉管疾患,具有理气、活血、通脉之功。
  8.气会膻中,因膻中位于上焦,积聚宗气故称为气海。宗气,是由自然界吸入之清气和经由脾胃消化吸收得来的水谷精气结合而起。宗气形成于肺而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助心以行血,为诸气之宗,膻中,又为心包募穴。主治胸闷气喘,噎膈气逆、咳嗽,具有调畅气机,宽胸降逆之功。
  八、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称八脉交会穴,又叫交经八穴,均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
    八脉指奇经八脉,即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峋、阳峋。八穴指八个特定的经穴,即公孙、内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列缺、照海诸穴。交,有交通、交会的含义;会,是汇合、聚会。交会穴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经脉相互交通、交会的穴位。即指脾经公孙穴与冲脉相交,心包经内关穴与阴维脉交通二者同会于胃,心,胸部位;小肠经后溪与督脉交通,膀胱经申脉穴与阳 脉交通,共同会于目内眦,肩胛部位;胆经临泣与带脉交通,三焦经外关穴与阳维脉交通,共同会合于目外眦肩部;肺经列缺穴与任脉交通,肾经照海穴与阴峋交通,共同会合于咽喉、肺、胸膈部位。
  由于八脉交会只是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以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即治奇经痛,又能治正经病。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常将八穴分为四对,上、下配合以治疗本经正经及有关奇经八脉的病症,具体的方法是公孙配内关,主治胸、心、肝、脾、胃疾患,如列缺配照海,主治胸、咽喉、肺、膈、肝、肾疾患,取后溪配申脉,主治目内眦、耳、颈项、腰背疾患;取外关与足临泣相配,主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胁肋疾患。总之,阴经四穴偏主脏在里之疾,阳经四穴偏治六腑及肢体头面之疾。固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故阴经相配为五行相生,而阴经两对相配则为同气相求。此外,通常用左右相配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