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晓亮:当灾难来敲门,唯有人道精神相依

 胡子幺五 2011-03-15

李晓亮:当灾难来敲门,唯有人道精神相依

  □ 本报评论员 李晓亮

  当灾难来敲门,唯有人道精神相依。不为别的,只因我们都是人类。

  “灾难没有国界,全球化带给人类最大的益处之一,乃是休戚与共的情怀。”所以,日本遭灾后,这个春天,人们不忍在樱花树下浅斟低唱,而是精神依偎,同气连枝,虔诚祈福。

  9级强震,突如其来,甚至顾不上敲门,已登堂入室,震恸天下。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核泄露、火灾等强灾后续反应,恐将日本拖入二战后最大的危机阴云之下。

  直到现在,远赴日本的中国记者在东京都还能常常感受到如坐船般的眩晕,室内家具还时而发出“咔咔”的“预警声”。这真切预示着,一个再坚韧的国家躯体,也会遇到远超其承受力的伤痛。国民遇难以及上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还只是眼下最直接的损伤,强震带来的后续负面影响,目前或还难以评估。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自然灾害就以这种雷霆万钧、恐怖狰狞的面目示人。在天威面前,一切都显得微渺不足道,但人类及人类文明,却在这个星球延续数百万年。人类文明能够薪火相传,并非千百年来顺风顺水,从未遭灾。既然如今都强灾频现,历史之路自然也是沿途插着“旱涝疫病”等悲情路标。且彼时预警、抗灾和重建能力,不如今日之万一。可以想象,任何一个稍大一点的天灾,就不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能够独立承担的。或在没有“国家”、“民族”、“人文关怀”这些概念之前,人们就是携手相依守望相助,在互助互救中共渡劫波的。

  饱经忧患,多灾多难。从某种层面上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与各种天灾人祸不断抗争,并在这种抗争中不断寻求进步发展的抗灾史和救难史。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人类进步中获得补偿:不论是技术的更新,文明的传承还是在灾难中熠熠闪光的人性崛起和人道关切,这些都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支撑。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不仅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诗句,也是今天在大灾面前,全球共援的基本价值共识。有评论人写到,“推己及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体会到对方的苦难,扶危济困,才会‘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恻隐之心,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人间有大爱”,有时不是一种伪煽情,而是人们从内心精神需求出发的对同类扶危济困的本能。灾难则最彻底地激发了这一本能。

  汶川地震,日本驰援;日本蒙难,中国急救。这不是简单的投桃报李,救济行为本身没有什么强烈的目的性和功利性。灾害之前,天下一家。无论谁受难遭灾,所有人都有着切肤之感,揪心之痛。各国急援,是作为整体的人类对受创局部的救济和修复。这种设身处地和感同身受,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和信仰,是基于人性的仁爱悲悯的力量,是善的力量。

  只要这种爱还在,任何灾难,哪怕是超强9级巨震,也难以对人类造成真正致命的创伤。人道精神和人性力量,是各种物质救援手段之外,极其重要的内在的精神修复力量。这种力量没有国别的影响,没有语言的隔阂,超越信仰的区别,安抚着受伤的国家和民众,驱散了灾后最折磨人的孤独感和绝望感。

  灾难终将过去,人性永远挺立。没有人是孤独的,虽然天各一方,我们精神相依;虽然力量有限,但在灾难敲门时,我们站在一起,共同承担伤痛,祈福平安。不为别的,只因我们都是人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