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说》精要学习笔记

 乾坤2010 2011-03-15

《马说》精要学习笔记

一、解释下列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驾驭;方法2、执策而临之。鞭子;面对3、其真无马邪: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恐怕。5、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喂;通“才”指才能。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一样 9、才美不外见:通“现” 表现出来。10、故虽有名马: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人之手。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三、理解性默写

1)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3)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根本原因是:伯乐不常有。  
6)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的一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四、问答题及理解题

1、这篇文章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的重要性。
2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人才; “伯乐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食马者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3
、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4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5
、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6
、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7
、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8
、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
*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9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0
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11
、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2
、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3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14
、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
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