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囤菜”危机启示:全流通“叫停”局部思维

 晓苦 2011-03-16

  □本报记者 张忠德

  本报通讯员 冯连营 报道

  去年年底,韩国“泡菜危机”引发岛城白菜“囤菜”,今年春节刚过,白菜的价格已如过山车般陡然回落,对于年前千方百计囤菜的菜贩和菜农来说,“囤菜危机”已不可避免。记者通过采访得出结论:随着国内蔬菜“全流通”局面的逐步形成,原有局部思维到了必须转变的关口!

  囤菜冷库流的是菜农的“泪水”

  3月12日,记者来到莱西市店埠镇东庄头批发市场,已过了贩卖蔬菜的最佳时间段,只有稀稀拉拉的几辆还没有装完菜的卡车在市场里,从莱西市武备镇过来收菜的一位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白菜的价格跟去年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些装好袋的好白菜批发价才两毛,如果是不扒皮的一毛五就能卖。而同样的白菜去年都卖到四毛五、五毛。”

  据了解,目前在卖的大白菜绝大部分都是本地菜,且都是去年年底没有消化掉的库存菜。伟业冷库是店埠镇一位李姓菜农经营的存储型冷库,存储有10吨左右的白菜,李姓菜农正对着自己几个仓库的白菜发愁:“前两天已经有两个冷库的白菜出现腐烂,如果到三月底前不能出库那就真没人要了,只能扔掉,因为到往年4月15号左右就得开始重新预冷,为下一季的其他蔬菜做准备了。”

  周围冷库流出的水更像是菜农和菜贩们流出的泪水,如此大规模的存储量对于去年底高价把白菜收回来的他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按照四毛一斤的收购价格、两毛的批发价格计算,10吨的白菜也得赔掉一半,大约是4000元。

  局部思维种下祸根

  店埠镇东庄头蔬菜市场业务主任于范成在见到记者时直呼:“做市场做了二十多年了,蔬菜的价格行情还是摸不透。我们这个市场,一月份的一天交易量能达到四五百吨,二月份就掉到了二百吨,现在连这个数都达不到了,存在冷库的菜不敢卖,而且也没人要,原先传出的泡菜危机也成了泡影,当地和周边的一些泡菜厂也有不少的存货,自己都消化不了,更不用说再出来买菜了。”

  毫无疑问,去年青岛地区白菜的歉收的确是个事实,由于天气的原因,出现了大面积的减产,但在于范成看来,正是对“青岛地区局部减产”这一信号的过度敏感,反而让菜农和菜贩产生了错误的判断,“青岛的白菜是减产了,但别的地方都有的是啊,一月份当时从江苏安徽拉过来的白菜还能卖到四毛多,刨掉运费和原始价格,绝对有的赚,局部减产实际上对市场供应根本没有产生大的影响。年后你再看呢?刚开始降到了两毛七,现在则到了一毛多的价位上,光来回运费就得一毛多,白给你你都不敢去拉。”

  外地菜似乎成了2010年底青岛白菜市场最后的繁荣,而当年后本地菜从冷库里销往市场时,价格已经萧条得一塌糊涂。

  “全流通”盼新思维

  目前国内有几个大白菜种植集中区,但还没有形成一体化机制,菜农散户种植仍占主导地位,这样最大的弊端就是市场供求信息传导滞后,生产盲目性大,农产品供给大幅度波动,“买难”、“卖难”交替出现。

  在当前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带来的全国蔬菜流通局面下,以往那种关注周边市场的信息获知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了。

  由于思维上的惯性,目前无论是农户还是专业化水平更高的农业合作社,能及时适应这一变化、针对全国蔬菜市场通盘考虑的毕竟少之又少。显然,针对“全流通”局面,及早形成全新的市场信息思维,应是本次囤菜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的启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