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分钟静养功

 wuhongkui 2011-03-17
五分钟静养功


    每天下班回家后或晚上睡前五分钟可练练短时间的静养功,以排除各种杂念,可采用坐式、卧式或立式,也可在散步时做。方法是:全身自然放松,两眼微闭,舌顶上腭,目视鼻尖,意念定于下丹田(脐下3寸处),然后做深长而缓慢的呼吸即可。可以想象一件美好的事情,也可以让大脑呈现空白,意念可定于下丹田。

    五分钟静养功要旨:呼吸吐纳:深满柔和。意念引导:美好自然。气至丹田:涵藏不露。每天睡前坚持做5~10分。

    静养生是对生命的轻抚,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静养生方面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静养包括静坐、静立、各种静功。静养能降低阳气及阴气的消耗,能保护人体的阳气不外泄。研究表明,寿命与呼吸频率成反比:呼吸频率愈慢,寿命愈长。龟每分钟只呼吸1~4次,寿命可达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人每分钟呼吸12~20 次,寿命仅几十年。说明保养、节能、减少消耗是养生长寿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今天起,本人一定睡前五分钟静养。

      对于练静养功者的要求,首先是恬淡虚无,心情愉悦,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这样才能使大脑逐渐人静,使经脉逐渐通畅,使周身逐渐舒适。进而意息相随,以意引导全身从头至脚、由表及里,逐步放松。再在呼吸训练中,注意气机的运转,使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进入与“天人相应”的境界。这时身体有飘飘欲仙之感,头脑清晰异常。此功练到高深时,能够内视自身真气循经络运行,或者外视自身化之“神光罩辉”。这时亦要注意“炼养相兼”,必须涵养及回收自身的元气和元神,使之回归贮存于丹田,不轻易耗散,也就是“复命归根”。

      习练静养功法,对于高血压、神经衰弱、中凤后遗症、震颤性麻痹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但身体虚弱者练功不可用意大过,如出现胸闷、憋气、头昏,脑胀等现象,要注意调整姿势,全身放松,三线贯气,降浊升清,上述症状即会消失。初学者如觉得寒气往体外释放,不要担心是“漏气”,此是体内自觉地排泄寒气、浊气、病气,是好现象。如果气呼不到脚底,寒气不易排出,就要进一步训练呼吸,将自然呼吸练成深、慢、细、匀的腹式呼吸,意念加强,寒气即可逼出脚底。

      练静养功的姿式,坐式、站式、卧式均可,根据各人身体状况而定。一般来说,体弱及肝病患者宜以坐式或卧式练功,待恢复健康后再用站式。站式的优点是得气快,便于气聚丹田。练功的姿式一定要正确,头正身直,鼻尖对脐,虚灵顶颈,脊柱成轴,这是出功夫的基础。行家云:“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确实言之有理。

静养功法,首先要让心静下来,才能真正收到养生的效果。但是,何谓心静之态,《老老恒言》是这样说的:“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道家所谓‘不怕念起,惟怕觉迟’。至于用时戒杂,杂则分,分则劳,惟专则虽用不劳,志定神凝故也。”这段关于静与动的分析,是很辩证的。

    习练静养功时,要求恬淡虚无,心情平静:练功者在乎时,也应该不急不躁,随遇而安,千万不可发怒。《老老恒言》有这样的忠告:“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心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下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老年人虽事值可怒,当思事与身孰重,一转念间,可以涣然冰释。”这对于平时容易发怒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支镇静剂。



              小周天练功法 (转)

    我幼年体弱多病,至18岁时健康情况更差,缠绵于床榻。后遵医嘱,扫除妄念,安心静养,病体始略有好转。至1947年,在三十岁时,友人劝我静养,一日打坐三次。坐时妄念横生,呼吸反而粗促不利,以致胸廓坚实,梗梗于怀。时悉江汉名医、气功家祝老大夫由京返汉,即登门求教,并学会了小周天练功法,从此以后即坚持练习。1956年3月15日夜,正坐功时,突觉尾闾周围恶痒难受,半日后消失。至5月3日夜半,两腿忽然动摇,左八右八,对称平衡,两夜后又消失。此后又出现过尾闾附近有蚯蚓式蠕动,继续三月不断,至8月15日夜变为身体前后摇动,头颈旋转如狂,震动之状,不能自持,半日之后威力更大,床榻为之震动。至10月19日夜,尾闾发热,遍及全身,如围炉取暖。除夕趺坐(盘腿坐),有一股热气自尾闾穴起,上升至颈下大椎穴停顿不移,即以意领气引向头顶而过,降到颜面,再循胸腹,入丹田。用此法操练两日,尾闾穴一股热气上升,自动冲过大椎穴上达头顶百会穴萦绕盘旋,如泰山压顶,头部左摇六十三,右摇六十三。直至1958年3月14日夜,热气始自动从后上经向前下,沿任督脉循环一周。从此以后,一呼一吸一上一下随息不已。身体转弱为强,百病消除。 
      下面简介具体练功方法。 
      首先,选一清净之室,开窗阖户,空气新鲜,避免风向,然后宽衣解带,静坐床上或沙发上,平直其身,脊骨不曲,端正不歪。 
静坐姿势分双盘、单盘、自然盘,任选一种。坐时要做到三折式,即臀部略向后,腹部稍鼓起,胸部微前俯,不故意做作,以舒适为度。双手相握置于腹下。 
然后微闭双目,安然入静,不思,不看,不听,不动,舌抵上鄂,口中津满随即缓慢咽下。初练者往往杂念纷纭,时灭时起,可采取随息法消除之。 
呼吸要求由缓慢细柔逐渐达到深长,若有若无,一似龟息。呼气时,意识随气息经胸胃直达小腹,心窝略内陷(即心窝下降法)。这时,练功者有气息下沉的感觉,即气贯丹田。意识若不随之而下,即无此感觉,也即有了杂念。 
        所说随息、心窝下降、气贯丹田,全是意识暗示,现实的呼吸仍然是鼻吸鼻呼,仅在呼气时意识暗示气贯小腹,用此法沉气既可避免产生杂念,又可避免久练后出现胃满胸梗之弊,可谓一举两得。 
如此练习三月,小腹必然产生热气,此时即可运气,使通小周天。小周天有一定线路,即任督二脉,从后上经前下,来回不止,循环不息。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用意识假想丹田有一股热气,由丹田下行,循小腹,抵脐下四寸中极穴,经会阴,过谷道(肛门)至尾闾,沿夹脊棘突中上行,达头顶百会穴,再下颜面,过喉,由胸腹正中线入丹田中。略顿一顿,仍循前法,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至练功毕时为止。 
    小周天所说丹田,为脐下一寸五分之气海穴。 
练小周天时切忌用力吸气,或拱背挺肩低头使后颈用力提升,否则易生流弊。必须以意识暗示缓慢引气上升,若无上升感觉,多练多引自然成功。务必顺序渐进,不急不噪,因势利导。急躁冒进,要产生偏差。 
    小周天通达后,即可运用此法治病,但需事前弄清楚病区病灶与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的关系,然后才能引气循经运行,气攻病所,取得预计的效果。例如,足少阳胆经所属病区病灶或足少阳胆经所过之处有疾病痛痒,即可引气循足少阳胆经运行。具体运行线路,用意识暗示丹田有热气下行,过小腹,绕阴器,过谷道,到尾闾,即向两侧旁开一寸五分沿足太阳膀胱经上行,抵后颈大椎穴会合,上达头顶百会穴,下颜面,向两肩的肩井穴去,然后入腋下三寸渊液穴,至乳前第二肋骨期门穴,斜向脐旁九寸章门穴,直下至环跳穴,再下经风市而至膝下外侧阳陵泉,达踝上三寸悬钟穴而抵终点足底涌泉穴止。 
    另一种小周天治病运气法,不经过小周天迂回老路,而是以意领气,抄直就捷,直达病所,医治疾病。此种方法若顺其势,可气到病除,若逆其势,则弄巧成拙,增加病情。 
    不论是静坐吐纳,周天运气或运气治病,都必须在收功前气沉小腹,然后微开双目,轻伸手足,缓慢移步;切勿匆促,然后按摩八会穴,辅助周天运气之不足。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八个聚会穴。这八个聚会穴是脏会章门穴、腑会中脘穴、气会膻中穴、血会隔俞穴、筋会阳陵泉穴、脉会太渊穴、骨会大抒穴、髓会绝骨穴(穴位部分请参见针灸书籍)。方法是在练功完毕后搓热手指,揿住穴位,徐徐摩搓至热,或搓36遍。 
    运气治病者可根据病情选穴。如胃病属腑,腑会中脘,即摩搓中脘穴至热,或36遍。肺病属气,气会膻中,即摩搓膻中穴。肝病属脏,脏会章门,搓章门穴,如此类推。 
    此外,另有八个穴位也可摩搓:1,拇指背拭目去心火;2,拇指擦鼻润肺;3,拇食指擦耳补肾;4,左右掌心擦面健脾;5,双手掩耳鸣天鼓清头脑;6,左右手搓玉枕关治神经衰落;7,左右掌摩擦腰眼治腰痛,8,摩擦左右足心治高血压、失眠。最后,双手抱肩摇动全身,使气血流通。 
    如此练习,每日早晚各一次,也可早晨练一次晚上不练,每次40-60分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