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讲义》——子罕第九(8)

 nice83 2011-03-17
 

李里《论语讲义》——子罕第九(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gil4.html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齐”音zī,“衰”音cuī,“齐衰者”就是穿着丧服的人。“冕衣裳者“就是穿着衣服、戴着帽子,指尊贵的人。“瞽”音ɡǔ,即瞎子。“少”,当“坐”字讲,“作”,起立之意。孔子看见了这三种人,他即使是坐在凳子上也会站起来。经过这几种人面前时,他就会弯腰致礼。“趋”,朱子的解释是疾走。孔子经过这三种人面前的时候要拜一拜。什么道理呢?先说冠冕者。冠冕者是什么人?做官的人。在古代真正做官的人是民之父母,故而见到冠冕者要站起来,经过就要疾走。齐衰者是办丧事的人,是很悲伤的;瞽者是瞎子,残疾人,对待可怜的人、伤心的人、残疾人、身体不健全的人,孔子都是很尊重的。

 

 

    前段时间,我在电视上看到山西省晋县有个农民叫孔贞南,是个五十多岁的妇女。她从小残疾,住在农村里,家里很贫穷,丈夫靠打小零工为生,但是这个人很了不起,很伟大。为什么呢?她自己是个残疾人,她深知残疾人的痛苦,她就专门收养那些被遗弃了的残疾儿童。见到村里面的弃婴,得了各种病的,抱回家里自己喂养,到现在为止,她收养了十四个残疾儿童,最大的孩子二十几岁,都读大学了。她就靠捡破烂,丈夫打点小零工,自己给人家做点衣服来维持生计,照顾这十四个娃娃。当时我看了非常感动,真是了不起。而且她还靠自己微薄的收入让这些残疾儿童做手术,经过治疗让残疾儿童恢复健康。我把她的名字都记住了,孔贞南,有机会到那里,我一定要去看看她,看能不能帮助她,很了不起的一个人。她带孩子去医院治疗的时候,她哪有那么多钱呢?她的这种善行,把很多医院的院长、医生都感动了,给那些儿童做手术的时候,能不收钱的就不收钱,能少收的就少收一些。这就是一种圣人情怀,一种朴实而伟大的向善的慈悲心。孔子的悲天悯人之怀由这些小事中随处可见。

 

 

    我们普通人只要能像孔子这样一点一滴去做,就是圣人之行的开始,孔子就是我们今天的榜样。一个残疾人孔贞南尚能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健康人,是不是更应该尽一己之力去帮助他人呢?这才是真正的学圣人之道。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按照我们传统的观念,中华在中央,四周少数民族,东夷、西羌、南蛮、北狄,夷是东边的少数民族,九夷就是东边的很多小的少数民族的总称,东边的那些小国。孔子说,我想到九夷那些蛮荒之地去住。这个话并不一定是说孔子真的想去,就像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道不行了,我就乘着小船到海上去漂流。这里是孔子的感叹,天下不能行道,凤鸟不至,河图不出,我干脆到少数民族的地方去住算了。有人就说,那些地方多偏僻、多简陋啊。孔子说,再简陋的地方,只要有君子去居住,怎么还会简陋呢?因为君子可以化民成俗,可以移风易俗。君子去了以后就可以影响那里的风俗,去教化。这就是圣人与众生的区别。我们一般人说,只有人去适应环境,不要想环境去适应你,只有改变你自己。圣人不然,自己有道的时候,他可以去影响他周围的人和他住的地方,可以行其大道,化成天下。

 

 

    附朱熹《论语集注》: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齐,音咨。衰,七雷反。少,去声。齐衰,丧服。冕,冠也。衣,上服。裳,下服。冕而衣裳,贵者之盛服也。瞽,无目者。作,起也。趋,疾行也。或曰:“少,当作坐。”范氏曰:“圣人之心,哀有丧,尊有爵,矜不成人。其作与趋,盖有不期然而然者。”尹氏曰“此圣人之诚心,内外一者也。”

子欲居九夷。东方之夷有九种。欲居之者,亦乘桴浮海之意。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所居则化,何陋之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