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现状与对策_

 笑对人生0225 2011-03-20

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洪潮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时间:2010-9-8 15:51:00  点击:

一、“读”题与应用题解题能力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读”题与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关系,我对开发区某实验小学二、三、五年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方法是:每个年级随机抽取50名学生,再随机平均分成2组,记为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不发出声音,以考试的方式进行;第二组要求学生先轻声读完题目后再答题。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二、三、五年级的应用题抽样调查中,第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要好于第一组。由此可知:学生在做应用题时,认真读题是关键,是提高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二、关于“读”应用题的策略

“读”是获取知识,发展认知能力的一种途径,读应用题是指学生通过读数学文字材料,获取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语言,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应用题的解答不仅要建立在主动性、主体性的基础上,而且要建立在数学逻辑思维、心智和情感的高度投入上。

1.读题时抓关键性词句

应用题是用语言来表达其内容和数量关系的。其中有些词句是解题的纽带,在解题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理清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数量关系,可使题目数量关系明确,有助于迅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例如:

某食堂第一次买来大米150千克,第二次买来大米240千克,第一次比第二次少付67.5元。两次买大米共付多少元?

要求两次买大米共付多少元,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关键是要知道每千克大米的单价,而“第一次比第二次少付67.5元”,隐含着求每千克大米单价的数量关系,是该题的关键句。读题时只要抓住这一关键句进行分析,解开“扣子”,就可迅速找到解题的思路。所以,教学重在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口,以口带动脑,从而活跃学生的大脑,读懂关键词句才能使他们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读题时抓准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应用题的灵魂,任何一道应用题都是通过数量关系来体现的。在应用题的解决中,只要搞清了题中的数量关系,那就迎刃而解了。那么怎样才能抓准各种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1)把少的读多

有的题目表面上看起来内容较少,条件不够,但仔细琢磨,会发现一些隐藏的已知条件,需要学生多读,隐藏的已知条件才会明朗化,如“在一块长200,宽100的长方形草地上用10米长的绳拴着一头羊,请你算出羊吃草的面积是多少”,这道题初看上去无从下手,但反复读几遍后不难发现,拴羊的桩插在草地的中间,羊吃草的范围是圆;拴羊的桩插在草地边上时,羊吃草的范围是半圆或不规则形状;拴羊的桩插在四个角的顶点上时,羊吃草的范围是扇形,这样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2)把多的读少

有的题目内容较多,学生解题时常会出现条件之间相互干扰的现象。如果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作简要的摘录,则会大大降低解题的难度。如读“一个水池,地下水从四壁渗入池中,每小时渗入的水是固定的。打开A管,8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打开B管,12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如果打开AB两管,4小时可将水排空。如果打开BC两管,要几小时才能把满池水排空。这时,可让学生边读边做记录,再根据列出的条件思考,就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把静的读动

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若读题过程中,眼前出现的只有汉字和数字,而不能进入情境亲身经历整个过程的来龙去脉,往往就找不出或弄错数量关系。所以,应培养学生反复读题,并且边读边画图,或边读边用模型演示,当成自己是在亲身经历这件事的习惯,只有进入问题情境,设身处地解决问题,才不会用依葫芦画瓢的方法学习数学,如读已知两列火车速度、错车时间和其中一列的车长,求另一列火车的车长,要学会自己演示运动过程,便很容易找到可靠的等量关系。

4)把动的读静

读“狗追兔子,开始追时,狗与兔子相差20,狗跑了45后,与兔子还相距8米。狗要追上兔子还要跑多少米”时觉得这道题似乎很复杂,其实只要用心体会就会发现:狗跑了45米,与兔子的距离减少了。20-8=12(米),那么可知狗与兔子的距离要减小1的话,狗要跑:45÷12=15/4(米)。因此,要追上兔子,狗还要跑8×15/430(米)。

3.读题时联想情境

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边读题,边联想的习惯。努力将题目中的文字叙述外化成鲜明的图像。联想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提高要求。首先要想象出题目中所说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景。这种情景应清晰到如置身于其中一样能看见摸着;其次,要想象得出事件中的各数量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要学生也能达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程度。

低年级主要借助操作演示实现情境外化。他们的思维离不开形象事物的支持。如果让学生把应用题的问题情境通过学具操作(摆一摆,拼一拼)外化成形的图形或通过模仿情境发生过程的手势演示,可以使抽象的数量关系模型化,让学生用学具先摆上8个苹果、10个梨,然后把苹果和梨往中间集中表示一共有几个?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就能清楚地理解:苹果个数+梨个数=总个数。然后拿掉实物让学生边读题边联想当时的情境。当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学具操作后,逐步提高要求,可以不用摆学具,而是直接让学生想象实物。这样不仅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目了然,而且使学生情境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题边联想线段图或示意图。因为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开始教师可以借助线段示意图实现情境外化,由操作演示到线段图,是一个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在指导学生画线段图或示意图时,注意突出训练层次:开始时照着教师的图画;自己根据题意画;画出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只在脑了里。即学生只要在脑子里浮现一张揭示数量关系的线段图就行了。这样久而久之,当学生再读题时,脑中就会浮现出与此相关的线段图或示意图,不但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训练水平,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应用题的解决能力也上了一个台阶。

三、结语

以上论述了有关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一个方面,即以“读”为切入口来提高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做良好的铺垫。把学生动眼观察、动口朗读与动脑思考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