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渊明

 阿德斯顿 2011-03-24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时江西人,隐居庐山。
         一生五子。三十左右,原配去世,续妻翟氏。六十三而终。
        其诗多遗失。今存五言诗一百一十六首,四言诗九首,文赋十三篇。
        号称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自然自由和谐是他诗作的主调。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伟大诗人,他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他的诗歌创作一洗当时盛行的玄言诗,给文学史上留下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他的诗歌创作一向以静穆而为人所称道,自然清新的田园诗风开创了后世田园山水诗创作的巍巍之盛。也有人说他的诗歌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本文试图从诗人的孤独入手解读诗歌,解读伟大诗人的心灵独特的一面。其实在众所周知的田园牧歌诗的背后,伟大诗人的诗歌创作历程无法离开独自面对和忍受一切,而正是因为他的勇敢面对和战胜一切困难才获得巨大的成就。中国诗歌的伟大之处在于诗人的诗歌创作史就是诗人个人的心灵发展史,通过诗歌解读,我们就能更接近诗人的心灵,读者如果细心研读,不难发现诗人独自徘徊的身影仍在诗行间跳跃。本文试图通过对陶渊明诗歌作品及已知相关生平综合探究诗人写作诗歌时所具有的独特心灵状态之一——孤独,在这个语境下,所谓的孤独不仅是外在独自的状态,更是一种内心长久的安宁和圆融。由于长期面对孤独的困境,在坚持与孤独的痛苦斗争中诗人的品质以及人格还有心境都得到极大地提升,因而受益于孤独的存在,正是孤独的存在使他正视自己并超越自我,在生活上产生了自然和谐的心态,在艺术创作中达到圆融超脱。至此,文中所论的孤独不再是一种痛苦的经历体验,而是一种生活上所该有的平常心,从事艺术创作中该有的忍耐寂寞、抵制诱惑的优秀品质。因而,论及陶渊明的孤独,并不与以为定论的他的静穆相矛盾,并同时也与金刚怒目的一面有和谐之处,此处所论的孤独反而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陶渊明风格的深层的统一。透过孤独,陶渊明的诗歌解读又有一个新角度,诗歌中可以看见他的孤独的身影,孤独的心灵,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在探索生活的意义,艺术的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