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过戴望舒《雨巷》谈诗歌创作

 轮扁堂 2020-01-12


诗是来自心灵深处的歌,是对人生、对现世的咏唱,是不为束缚的心灵激动,望舒正是这样一位诗人,一个充满细腻情感的诗人,善于捕捉灵感的诗人。

《雨巷》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的苦闷、孤独、彷徨、惆怅,夹杂着一缕哀伤,在无奈中显出一丝渴望,如梦幻如痴迷的希望,诗的主题不是很积极,但它终究是青年平淡寂寞生活里迷茫的写照,是一种自觉不自觉的向往。

诗人,正年轻,大概也正在失意,起码在爱情上,受着痛苦折磨。然而年轻炙烈的心思,又不容许他过多的困惑和忧郁,于是对现实不满,勾兑着无奈,拉出淡淡哀伤,在哀伤中透露出一线希望。从内心里渴望,有一个志同道合者,最好是红颜出现,是紫色的,浸润着芳香的,丁香一般的姑娘,在凄迷、悠长的人生旅途中,给诗人一些慰藉,不仅仅是感官上的,也是心灵的契合。

望舒用心灵执笔,在雨巷中,幻化出一个变相的自己,一个能带来某种弥补遗憾的身影,在满是雨丝迷蒙小巷中,与自己相遇,相识。使人们怀疑这就是真实的,可能是曾经经历,却没能发展,而望舒缱绻难忘,又或许是对未来的畅想。也许就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无法想起,只有经望舒的提醒,才变的真切起来。

望舒通过现代白话的语调,描绘出一个古典意境,这不能不说明,诗人,除掉是一个热爱生命,有着强烈幻梦的青年,同时也是一个古典文化的承传者。

本诗格调低沉、幽怨,类似绝望的吟唱,正是这种真诚,恰恰书写出了年轻的心,在成长过程中,要付出莫大代价、莫大痛苦。不能怪望舒带给人们灰色的一段绝唱,其实,正是对死去的年轻的无奈,正是埋葬卑微心灵的希望重生的前奏,要不何以:“丁香一般的女郎,走尽了这雨巷”

我们可以说,诗的创作,是感性的,自觉的,热烈的,澎湃的,在情绪最紧张时刻,喷薄!当我们经过理性思考,经过沉淀后,再看这诗的时候,才能感受蕴在其中的美。如大地之火,充容酝酿,契合了地候的运行时,从大地深处,迸发,涨起浓烈火焰,再沉淀,千年之后,我们就能看到平静,沉着,富含内质的美丽的火山口,我们也能推想它当年突发的雄壮。


附诗观:首先诗歌是朴素的,真实地,是热情的,不容许迟疑。当然为了一个适合的字儿推敲,是允许的,这不是诗歌本身的要求,这是诗人对自己的要求。找到适当的语句和词藻浸润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这是诗歌之外的事情。而一个能写诗的人,无论他是何种族,无论年纪,无论性别,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他们敏感而热烈,都多少有些忧郁和天真。那么究竟什么是诗歌,我说,它是来自心灵的吟唱。随即自己否定,因为这也仅仅只是它的踪迹,而不是诗歌本身。

     如果非要下一个定义,我只能给出这样的答案:一直在寻找,却没有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