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措施

  2011-03-25

 
 
 

引起静脉炎的病因是什么?

  引起静脉炎的病因有很多,因此我们通常根据静脉炎的致病原因不同而将静脉炎分为四种。下面对这四种引起静脉炎的病因分别加以叙述。

  1、机械性静脉炎:

  (1)不正当的固定方法: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针管的滑动。

  (2)选用的导管管径太粗,刺激血管壁。

  (3)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由于关节活动造成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

  2、化学性静脉炎:药物稀释不足、输液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度过高、留置针材质的差异性皆是造成化学性静脉炎的原因。

  3、细菌性静脉炎:通常与消毒方法不正确、穿刺技术不良、输液套管无菌状态的破坏、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有关。

  4、由于病因和病理以及临床特点的不同,又把肢体、浅静脉炎称为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把间歇性、复发性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称为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措施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的同时伴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深静脉。血栓可以引起炎症,炎症也可以引起血栓,两者互为因果。下面为您介绍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与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措施。

  一、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1.浅静脉炎患者,患肢局部红肿,疼痛,行走时加重,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

  2.深部静脉炎患者,发病突然,患肢呈凹陷性肿胀,皮肤呈暗红色,有广泛的静脉努张或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后期出现营养障碍性改变,伴有瘀积性皮炎、色素沉着或浅表性溃疡,股、胫周径较健肢粗1cm以上,行走时肿痛加重,静卧后减轻,静脉造影可见患肢深静脉血管狭窄或堵塞。

  二、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措施:

  1、非手术疗法:抬高患肢,局部理疗或热敷,酌情应用抗生素。

  2、手术疗法:病变静脉继续向近心端蔓延,有侵犯深静脉趋向者,应高位结扎或切除受累静脉

 

下肢静脉血栓如何食疗?

还是对症治疗好,宜清淡饮食,多多吃黑木耳,活血作用特好~~~·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指下肢静脉血管内形成了血栓
病变无年龄和性别差异,主要发生在四肢的静脉。特别是发生于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往往治疗效果不佳,常遗留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偶尔重者可能会由于血栓脱落而发生肺栓塞
血流滞缓,血液高凝及血管壁损伤,是造成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其中某一因素可能起主导作用,其它因素相辅相承,则形成了血栓。

临床表现

1、浅静脉的血栓形成(即:血栓性浅静脉炎
多发生于四肢浅表静脉(那些皮肤表现清晰可见的青紫色血管),如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等。本病易反复发作。
急性期时患肢局部疼痛、肿胀,沿受损静脉可摸到一条有压痛的条索状物,皮温高、红肿。1~3周后静脉炎症逐渐消退,局部遗留有条索状物及皮肤色素沉着,经久不退。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可发生于下肢静脉的任何部位,症状也会因血栓发生的部位不同而有轻有重。
当血栓只发生于小腿深静脉时(周围型),症状不明显,表现为轻微小腿胀痛、腓肠肌轻压痛、局部沉重感,因此易被忽视;当血栓从小腿向大腿继续伸延时,小腿肿胀、疼痛日益明显,腹股沟以下浅静脉扩张、肿胀,股三角区(大腿内侧靠近腹股沟约3M2的三角区)有明显压痛,并可摸到一条有压痛的索状物,此时就形成了髂股静脉血栓(中央型),此时,可伴有发热、乏力、心动过速,血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如果血栓脱落,可造成肺栓塞,后果较严重。当发生肺栓塞时,会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紫绀、休克、猝死。若整个下肢深静脉系统广泛性血栓形成(混合型),不仅血栓造成静脉阻塞,同时刺激动脉强烈痉挛,则下肢疼痛剧烈,整肢广泛性明显肿胀,皮肤紧张、发亮、呈紫褐色,有的可发生水疱,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可出现休克及肢体静脉性坏疽(溃烂、坏死),此种特殊类型也称为“股青肿”。

诊断

具有如上典型的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
为了进一步确定病变部位、程度及范围,可采取以下检查方法:
1、超声波检查 此法为较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可直接观察静脉直径及腔内情况,可了解栓塞的大小及其所在部位。用彩色血流多普勒实时显像法对膝以上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达95%)。
2、静脉造影  是最准确的检查方法,能有效地判断有无血栓,血栓的大小、位置、形态及侧支循环情况。同时还可以逆行造影,了解静脉瓣膜功能情况。但由于此法有一定的损伤性,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因此必要时才进行。

治疗

一、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
1、一般性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局部热敷,必要时可穿弹力袜或用弹性绷带包扎。避免久立或久坐。
2、药物治疗:止痛药有:保泰松、吲哚美辛(消炎痛)、吡罗昔康(炎痛喜康)、阿司匹林等,一般不必用抗生素抗凝剂治疗。
二、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约离床面20~30cm,膝关节微屈曲位。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使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起床后应穿长统弹力袜,穿着时间为6周~3个月。
2、抗凝治疗
A:肝素静脉注射肝素使凝血激酶时间达到正常的1.5-2倍,维持治疗5—7日。 但静脉注射肝素的剂量较难控制,掌握不慎就可能引起出血,因此较安全的方法可用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
1、 B:华法林:肝素治疗5天后口服华法林,直到凝血INR指数(凝血激酶时间)达正常水平的2-3倍。其后,给予维持量持续3~4月。
3、溶栓疗法 常用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和纤维蛋白溶酶。由于较易引起出血,其长期疗效并不胜于抗凝疗法,因此一般只在合并肺栓塞时使用。

4、对于不能使用抗凝治疗的患者,又发生肺栓塞危险较低的情况,可试着用抬高肢体和局部热敷的方法。
5、腰交感神经阻滞 效果不确定。
6、介入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已延伸到膝以上者,肺栓塞危险性高时,可考虑经皮下腔静脉内植入滤过器。

预防

1、对于术后、产后等长期卧床者,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下肢的主动活动,并作深呼吸和咳嗽动作;能起床者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促使小腿肌肉活动,增加下肢静脉回流。
2、积极治疗静脉曲张,早期拔除静脉插管,能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3、对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倾向而又须手术者,可在术前采用小剂量肝素、口服华法林预防。
4、已有小腿静脉血栓形成时也应尽早处理,以防血栓向股静脉延伸或发生血栓脱落

 

  静脉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通常会在长期的静脉注射后发生。静脉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注射的部位有红肿、紧绷发胀,随着注射部位的血管会产生索状的红线,触诊时会有发硬、发热的感觉。输液时流速可能不变、减慢或是停止,这些都取决于阻塞的情况。

  静脉炎在临床上的病理表现可以帮助医生有效的对静脉炎进行治疗,根据不同时期静脉炎在病理上的表现,有效的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静脉炎主要分为两型:

  1、血栓性深静脉炎:早期表现患肢肿胀,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随静脉炎的病情发展,出现患肢营养障碍,皮肤瘙痒、脱屑、色素沉着呈黑色,湿疹样皮炎,可伴有静脉曲张。后期出现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长期溃疡可导致皮肤癌变。

  2、游走性浅静脉炎:初期表现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可触及皮下硬结或条索状物,压痛。炎症消退后皮肤色素沉着呈黑色。可反复多次发作,位置不定,呈游走性。

 
 
 您好:欢迎您光临衔的图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